首页 > 学术论文

天津市新近系馆陶组地热流体回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9:40
热度:

天津市新近系馆陶组地热流体回灌研究【摘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为天津市经济和环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热资源分为孔隙型热储和基岩热储,而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由于其水质好

【摘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为天津市经济和环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地热资源分为孔隙型热储和基岩热储,而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由于其水质好、低矿化度等特点成为天津市开发利用的主要热储层,近年来开发强度呈逐年增大趋势,截止到2013年底,馆陶组热储地热井数已达到151眼,年开采量超过628×104m3。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大,热储压力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下降速率达到1.8m~5.5m/a,2013年静水位82~110m。地热流体尾水回灌开发方式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天津地区新近系馆陶组孔隙型热储回灌技术,在对回灌钻井工程、地面配套工艺和回灌方式及以往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技术分析和技术集成,成果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实践,建立了馆陶组回灌技术示范工程,对进一步推动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回灌研究意义重大。 天津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2008年,对于新近系馆陶热储回灌的研究进行了几十年,但由于热储层化学堵塞、悬浮物等物理堵塞及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回灌衰减等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最大单井回灌量只有44.6m3/h,且随着回灌进行,回灌水位持续上升至井口。本论文充分收集了天津地区地热地质资料、多年来的回灌试验数据资料和成果资料,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面回灌系统设计(包括回灌地面工艺和设备选择)、地热回灌井钻井工程(包括钻孔施工、成井方法等)和回灌操作规程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针对回灌过程中物理堵塞等原因,采用粗效过滤(50μm)和精细过滤(3~5μm)两级处理方式解决物理堵塞问题,减小回灌量衰减;针对不同沉积环境热储层和钻井深度,对馆陶组热储层回灌钻井工程(包括钻孔施工、成井方法等)进行研究,针对单层过滤器成井,双层笼状过滤器,大口径扩孔填砾和二开射孔等成井工艺在不同区域适宜性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实践,所选实践工程均有效提高了加灌能力,实现馆陶组热储回灌的新突破,目前最大回灌量达到100~120m3/h。有效提高馆陶组热储地热井的回灌能力。 【关键词】:新近系馆陶组热储 砂岩回灌 影响因素 钻井工艺 回灌堵塞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7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研究区研究进程12-13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7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技术路线14-16
  • 1.3.3 主要研究成果16-17
  • 2 区域地质概况17-23
  • 2.1 构造特征17
  • 2.2 地层特征17-18
  • 2.3 新近系陶组热储地质特征18-23
  • 2.3.1 构造单元特征18-19
  • 2.3.2 断裂构造特征19
  • 2.3.3 馆陶组热储层沉积及分布特征19-21
  • 2.3.4 馆陶组热储层岩性及水文地质特征21-23
  • 3 天津市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回灌现状分析23-37
  • 3.1 回灌试验历程及认识23-28
  • 3.1.1 浅井回灌认识及数值模拟23-26
  • 3.1.2 新近系馆陶组回灌实践26
  • 3.1.3 回灌深入研究—基于地面回灌水质处理技术26-28
  • 3.2 回灌地面配套工艺28-31
  • 3.2.1 回灌地面工艺28-29
  • 3.2.2 回灌井口装置29-31
  • 3.3 地热回灌井钻井工艺31-37
  • 3.3.1 回灌井施工设计31
  • 3.3.2 成井工艺研究及应用31-37
  • 4 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回灌技术集成37-55
  • 4.1 地热回灌项目执行程序及井身结构37-39
  • 4.1.1 项目执行程序37-38
  • 4.1.2 根据区域热储层特性初步选择成井方法38-39
  • 4.2 地热回灌井钻井施工39-43
  • 4.2.1 回灌井井身结构设计40
  • 4.2.2 钻井液设计40-41
  • 4.2.3 下套管作业41-42
  • 4.2.4 固井作业42
  • 4.2.5 洗井作业42-43
  • 4.3 回灌成井工艺研究43-50
  • 4.3.1 一开过滤器成井工艺43-44
  • 4.3.2 二开过滤器成井工艺44-45
  • 4.3.3 二开射孔成井工艺45-48
  • 4.3.4 二开过滤器与射孔工艺回灌效果比较48-49
  • 4.3.5 不同成井工艺技术分析49-50
  • 4.4 馆陶组热储回灌地面配套工艺及设备50-52
  • 4.4.1 馆陶组热储回灌地面工艺50-51
  • 4.4.2 馆陶组热储回灌地面设备及其作用51-52
  • 4.5 回灌系统运行技术要点52-55
  • 5 滨海新区馆陶组热储回灌示范工程55-83
  • 5.1 DL-25H 回灌示范工程55-68
  • 5.1.1 DL-25H 井地质条件介绍55-57
  • 5.1.2 DL-25H 回灌井成井工艺57-61
  • 5.1.3 地面回灌系统建设61-64
  • 5.1.4 回灌效果验证64-68
  • 5.2 TGR-26D 回灌示范工程68-76
  • 5.2.1 TGR-26D 井地质条件介绍69-70
  • 5.2.2 TGR-26D 回灌井成井工艺70-72
  • 5.2.3 回灌效果验证72-76
  • 5.3 TGR-28 回灌示范工程76-81
  • 5.3.1 TGR-28 井地质条件介绍76-77
  • 5.3.2 TGR-28 回灌井成井工艺77-79
  • 5.3.3 回灌效果验证79-81
  • 5.4 回灌示范工程技术总结81-83
  • 6 结论83-86
  • 致谢86-87
  • 参考文献87-89
  • 个人简介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rmal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Guantao Formation in new coastal region    JIANG Guosheng;HUANG Xianlong;HU Liangjun;ZHANG Liandi;LIU Zan;LU Bao;

天津市地热集中开采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回灌布局探析    王连成;沈健;程万庆;赵娜;李俊;

天津滨海新区馆陶组地热资源水位动态浅析    田光辉;林建旺;阮传侠;王心义;

天津地区孔隙型热储层地热流体回灌影响因素探讨    林黎;王连成;赵苏民;王颖萍;胡燕;

团泊地区地热资源评价与数值模拟(英文)    朱家玲,李春华,高天真

天津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林黎;赵苏民;李平;王心义;

浅析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的演变    周训;周海燕;方斌;樊友丽;李娟;王新娟;

金山岭长城矿水床的成因    彭定邦

黄骅坳陷地热资源研究    邹红丽,李建东,陆红

从TR21孔抽水试验分析板桥凹陷东营组地热资源可采性    陈瑞军;李嫄嫄;贾志;

江汉盆地拖市构造热演化特征及地质意义    王绪本,倪师军,罗雨田,杨绍国,刘丽华

山东临清市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及地热概念模型    刘春华;杨丽芝;

山东省临清市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方案建议    刘春华;杨丽芝;刘中业;

华北、东南及藏北地洼区的地壳运动及其地球物理特征    袁兆亿

济阳坳陷新生代主要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龚育龄;王良书;刘绍文;

试论大地热流对地表环境与生态演变的影响    匡耀求,黄宁生,朱照宇,胡振宇

山东德州凹陷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颜世强;潘懋;邹祖光;刘桂义;

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张保建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    周振柱

冀中坳陷中区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    孙冬胜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碳酸盐岩热储隐伏型中低温热水的成因与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马瑞

胜利油田桩海地区古潜山油气运聚特征研究    常波涛

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傅广海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地热采暖系统经济优化评价方法研究    齐学玲

煤系铵伊利石矿物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郝国强

郑州市区深部地热资源水利用优化配置    黄丹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分析    柳清峰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沧县隆起雾迷山组热储层数值模拟及回灌分析    段忠丰

沈阳苏东地区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李锦鑫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有利储层预测    田伟志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成岩作用与异常高孔带成因分析    潘雪梅

电法在深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杜炳锐

西藏沃卡温泉形成条件及对隧道工程影响研究    宋凯

城市热水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防治──以福州市为例    范锡朋,黄文森

奇村地热水动态浅析    王建平

昆明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    薛传东,李峰,谈树成,李宝珠,尹牡丹,秦德先

天津市地下热水、矿泉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岳光耀

天津地热水开发利用状况及保护对策研究    林黎;赵苏民;王心义;

昆明低温地热田及其开发利用    徐世光,陈连竹

咸阳市区地下热水化学特征    刘文辉,胡雪生,邢宪生

天津地区地热钻井及成井技术    马忠平;庞海;王艳宏;鲍卫和;李振杰;

西安地下热水开采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探讨    金海峰,张益谦

昆明盆地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谈树成,薛传东,赵筱青,秦德先,易琦,范柱国

反滤回灌井的改进技术    李旺林;李英特;

东台纺织厂单井多层回灌的初步试验    房兆祥;

回灌井暂时性堵塞物的形成及其排除过程变化机制分析    赵忠仁

北京市深井人工回灌现状调查与前景分析    孙颖,苗礼文

回灌技术在控制地下水位中的应用    周理武;宋建锋;

反滤回灌井的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    李旺林;

入渗池回灌效率的试验模拟    马超群;束龙仓;李伟;王彬彬;张鉴;王晓惠;

人工回灌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室内模拟实验    林学钰;张文静;何海洋;石旭飞;王寒梅;焦珣;

多面进水的反滤回灌井    李旺林;

人工回灌引起地下水中酚污染的探讨    贾琇;

建设工程施工降水地下回灌技术研究    耿冬青;白晨光;宋福渊;王俊生;张清林;

济南保泉新说——市区高压回灌补源    程秀明;

砂岩地热回灌井大口径填砾成井工艺的应用效果分析    江国胜;程万庆;王连成;田宗宝;

利用纺织空调废水进行地下储冷试验研究    张文彦;赵忠仁;

第四系松散地层采灌地下水在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    李大庆;胡健;

北京小汤山地热回灌机理的研究    潘小平;

浅议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取水与回灌技术    王松涛;

雄县岩溶热储回灌试验    王树芳;庞忠和;刘久荣;

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建设节能型校园    郭德政;

控制地面沉降回灌井施工技术研究    朱恒银;张文生;王玉贤;

天津加强回灌确保地热可持续利用    记者 吴梅

从“有”到“无”的突破    本报记者 李岩 通讯员 吴宏文

每天回灌600立方米水    记者 韩勋

利用回灌之水 修复地面沉降    访谈专家 冯绍元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洋河下游可做青岛新水源地    付云霞 李清平 黄勇

以清洁能源助力绿色奥运    赵均

天津攻克孔隙型地热回灌技术难题    记者 胡荣华

西安注水修复地面沉降    刘振

沈阳地热泵源“热”起来    李丹岳阳

我市加强地源热泵清理整顿工作    记者 纪可真

城市雨洪水地下回灌过程中悬浮物堵塞规律的实验研究    王子佳

同井回灌地下水源热泵源汇井运行特性研究    倪龙

北京平谷地区雨洪水地下回灌堵塞机理分析与模拟研究    路莹

含水层物理堵塞的回灌试验与数值模拟    单蓓蓓

地压型热储回灌堵塞机理及其防治研究    胡伟伟

水源热泵回灌条件下的非饱和带孔隙介质导水特性研究    韩春阳

城市雨水回灌技术试验研究    章宏亮

开封市超深层地热水人工回灌补源研究    朱红丽

济南市人工回灌补源保护泉水的研究    章亦兵

基于地下流场与温度场耦合模拟的抽水~回灌优化方案研究    韦卫敏

水源热泵回灌技术对地质结构的影响研究    吴舒畅

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中多组分溶质的反应迁移模拟    谷小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