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宁夏地热范围圈定与资源量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4:37
热度:

宁夏地热范围圈定与资源量评价【摘要】:地热资源作为清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社会、环境、经济都有着积极意义。宁夏以往的地热研究主要集中于银川平原地区,缺少对整个宁夏的系统性的地热分析

【摘要】:地热资源作为清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社会、环境、经济都有着积极意义。宁夏以往的地热研究主要集中于银川平原地区,缺少对整个宁夏的系统性的地热分析研究。本论文首先查明了宁夏区域地热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地温场特征,然后结合物探资料,钻井资料等圈定了宁夏地热储范围,划定的地热田和地热远景区,最后对地热田的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评价。宁夏的区域地热地质条件,从地层、区域构造(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地球物理特性三方面结合水文地质概况、地温场特征来分析。野外资料表明宁夏地热主要为深部水热型地热资源,地热的存在与深部含水层密切相关,故本次研究划分了宁夏地下水系统,查明了白垩系、奥陶系、新近系和古近系含水层的分布;区域构造运动可使深部岩石或者熔岩的热量向上传递,沉静的老岩层中的热量在历史过程中易耗尽,新构造运动对现在地热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宁夏第四纪以来的强烈活动的断裂主要集中在银川平原,在宁南弧形构造带也有分布;地球物理特征上,岩石圈的结构显示的低速带常反映了刚性熔岩的存在,Moho面的隆升地区对地热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居里面埋深浅显示地表以下基岩温度很高,易于加热浅表含水层。当然,地热井和温泉是研究地热最直接最有效的资料,地热研究结论往往依此作为地热存在的最终判据。大地电磁测深能较好揭露深部地层构造,其低视电阻率一般反映出地层的富水性和覆盖层的厚度,利于导水导热,对应于热储层和盖层;高阻一般反映刚性熔融岩体,对应于热源。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圈定热储范围在很多的研究中都表明可行。本论文在查明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宁夏的7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圈定了4个地热田,分别是银川平原地热田、卫宁平原以南牛首山-罗山冲断带地热田、双井-楼房沟断裂带地热田、庙山湖地热田;其中利用feflow建立了银川平原地热田热储层模型。圈定了4个地热远景区,分别是卫宁北山地热远景区、罗山山间平原地热远景区、天环向斜地热远景区、六盘山地热远景区。利用热储法计算四个地热田的地热资源量,银川平原的地热资源量为8915.95×1014k J,属大型地热田。宁南地区,牛首山-罗山冲断带地热田,地热资源量为0.7976×1014KJ;双井-楼房沟地热田,地热资源量为1.0876×1014KJ;庙山湖地热田,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为2402.2×108KJ/a,均属小型地热田。 【关键词】:地热地质条件 大地电磁测深MT 热储范围 资源量评价 feflow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10-18
  • 1.2.1 划定地热分布区域的研究现状10-13
  • 1.2.2 地热资源量评价方法研究现状13-14
  • 1.2.3 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现状14-16
  • 1.2.4 宁夏地热研究现状16-18
  • 1.3 创新点18-19
  • 第二章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19-35
  • 2.1 地层19-21
  • 2.1.1 新生界20-21
  • 2.1.2 古生界21
  • 2.2 区域构造21-25
  • 2.2.1 银川盆地活动断裂23-24
  • 2.2.2 宁南弧形构造带活动断裂24-25
  • 2.3 地球物理特性25-35
  • 2.3.1 岩石圈速度结构25-30
  • 2.3.2 莫霍面结构特征30-31
  • 2.3.3 地壳厚度特征31-32
  • 2.3.4 居里面深度32-33
  • 2.3.5 重力特征33-34
  • 2.3.6 磁场特征34-35
  • 第三章 水文地质概况35-38
  • 3.1 银川盆地Ⅰ35-36
  • 3.2 宁南地区36-38
  • 3.2.1 鄂尔多斯台地Ⅱ36-37
  • 3.2.3 宁南弧形构造带Ⅲ37-38
  • 第四章 地温场特征38-42
  • 4.1 温泉39
  • 4.2 地热井39-40
  • 4.3 浅井测温40-42
  • 第五章 地热范围圈定42-53
  • 5.1 银川平原43-47
  • 5.1.1 E-E′、G-G′剖面43-45
  • 5.1.2 F-F′剖面45-47
  • 5.2 宁南地区47-53
  • 5.2.1 A-A′剖面47
  • 5.2.2 B-B′剖面47-49
  • 5.2.3 C-C′剖面49-50
  • 5.2.4 D-D′剖面50-53
  • 第六章 热储分布特征53-58
  • 6.1 银川平原53-56
  • 6.2 宁南地区56-58
  • 第七章 地热资源评价58-72
  • 7.1 计算公式58-59
  • 7.1.1 沉积盆地型58
  • 7.1.2 山区对流型58-59
  • 7.2 计算分区59-62
  • 7.3 计算参数选取62-70
  • 7.3.1 银川平原地热田62-65
  • 7.3.2 宁南地区地热田65-70
  • 7.4 计算结果70-72
  • 7.4.1 银川平原地热田70-71
  • 7.4.2 宁南的地热田71-72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72-75
  • 8.1 结论72-73
  • 8.2 建议73-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80
  • 个人简历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透视首都地热潜能    

地热井钻井的实践及研究    郑国涛,任福庆

山东省地矿局在河北霸州打出华北地热第一井    张敏;

地热的综合利用    金子美道;徐世醒;

北京地区部分地热井一览表    

某工厂地热井利用过程中炉垢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刘广民,李增文,姜桂兰,王爱民

奥运公园第一眼地热勘查井竣工    

苏南地区第一口地热深井成功出水    张登明

河南地热(中深)井金属井管腐蚀与结垢试验研究    卢予北

北京地热的春天    张秉书

近年我国地热相关法规、政策的出台与修编    司士荣;

在全国第二次地热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朱良栋;

地热地面利用工程设计概述    齐金生;季喜廷;

北京地热:成就与展望    潘小平;郑克棪;

北京小汤山镇的地热勘查、开发与管理    徐巍;

咸阳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综述    贠培琪;

第三系中地热井施工常见的主要问题    李连生;

区域地热综合利用工程方案的制定    齐金生;刘建艳;马恩成;马风景;

安徽庐江汤池地热及其开发利用    柏林;孙晓雯;孙雄;

厦门园博园地热主生产井钻井技术    田勇;

北京地热 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本报记者 王琼杰

地热项目投资“升温”    记者 魏瑶 赵万山

北京地勘院挺进南方地热市场    特约记者 崔文君 记者 段金平

沈阳成功打出地热井    沈宣

济南:地热科研示范基地拔地而起    记者 李国宏

中国地热,应该热起来    本报记者 赵凡

兰州将成“地热之都”    本报记者 邵其珍

地热明天流向何方    董永前

天津查处地热违法案件    记者 吴梅

世界地热开采“热浪”滚滚    刘荷衣

中低温地热热储工程研究    张百鸣

基于GIS的青藏高原地热信息系统研究    管彦武

高温地热井泡沬水泥的实验研究    周丹

宁夏地热范围圈定与资源量评价    汪琪

宁城地热综合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刘芳

基于证据权重法对中国地热的预测研究    李建明

新乡市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    王帅杰

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刘联波

电法在深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杜炳锐

沈阳市于洪区深层地热研究    解维军

亚洲地热图编制及地热潜力评估    李录娟

沈阳苏东地区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李锦鑫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