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甘肃武山地热田水化学与地热水起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2:58
热度:

甘肃武山地热田水化学与地热水起源【摘要】:通过对武山地热田地热水和地下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武山地热水的出露温度为18.2~42.1℃,TDS含量为238~255 mg

【摘要】:通过对武山地热田地热水和地下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武山地热水的出露温度为18.2~42.1℃,TDS含量为238~255 mg/L,属于低矿化度的HCO3型水。相对于地下冷水,地热水有更高的S iO2、F含量,说明经历了比冷水更长的循环深度。水化学特征表明武山地热水为大气降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初级阶段。武山冷水和地热水的同位素沿着西北大气降水线分布,由于地热水的水岩相互作用时间较长,有更低的δD和δ18O值,说明武山地热水是大气来源的。综合运用各种地热温标估算武山地热水的热储温度范围在70~106℃之间,按照甘肃东部的平均地温梯度(35℃/km),得出武山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74~2.77 km,属于中低温地热系统。此研究为今后可持续开发武山地热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大学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勘察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地热水 水化学 同位素 地温计 武山地热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9033)
【分类号】:P314
【正文快照】: 甘肃武山地热田位于渭河以南,西秦岭南麓的高山区,行政地域属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温泉乡。武山地热田中有一个在国内有很高知名度的温泉为温泉乡温泉,属于碳酸氢钠型,温泉中F、H2SiO3、Rn三项指标达到医疗矿泉水命名浓度。1954年国家在武山建立甘肃省第一个工人疗养院,作为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    王莹;周训;于湲;柳春晖;周海燕;

浅析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的演变    周训;周海燕;方斌;樊友丽;李娟;王新娟;

北京城区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于湲

我国部分地下热水中氟的分布与成因探讨    虞岚

青岛即墨温泉盆地热水沉积指示物及其标识性意义    栾光忠,曹立华,王文正,余晓玲,田振环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的典型成因——南京汤山地热系统的分析    栾光忠,邱汉学

山东省东明地热田地球物理化学特征分析    王奎峰;

秦皇岛洋河-戴河冲洪积平原第四系含水层海水入侵机理分析    杨吉龙;韩冬梅;肖国强;潘桐;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新乡市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林云;潘国营;靳黎明;武亚遵;

上海市地热资源地质条件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谢建磊;方正;李金柱;徐明德;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及其研究方法简介    孙春晖

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评价方法综述    王金生;王长申;滕彦国;

张家口南部地区温泉形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及气体组成证据    王基华,林元武,刘成龙,刘五洲

胶东半岛温泉的地热特征    金秉福,张云吉,栾光忠

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能源基地地下水开发与植被演化风险评价研究    张二勇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及水量实时预报模型研究    冯波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下水环境演化及其可再生性研究    乔晓英

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形成及演化机制研究    姜凌

基于镧系金属改性壳聚糖的脱氟新技术研究    姚瑞华

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大规模开采条件下不同层位含水组地下水互动关系研究    高业新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松嫩平原地下水补给及更新性研究    杨湘奎

河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更新能力评价    高淑琴

堤坝渗漏热源法及示踪理论研究    董海洲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基于同位素技术与灰色理论的常村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王素娜

天津市雾迷山组地热能可持续开发潜力的模糊综合评价    吕东亮

北京—河北北部中低温温泉的特征和流量、温度变化的模型研究    王莹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覃兰丽

云南省龙陵县邦腊掌温泉水文地球化学与间歇喷泉研究    刘永涛

蒙特卡罗法在中国典型地热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颜英军

云南省昌宁县鸡飞温泉成因及钙华形成浅析    刘亚平

云南省下关温泉和安宁温泉的特征及成因研究    苗慧帅

新疆于田绿洲地下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异研究    黄璟焱

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的可更新性与回灌问题研究    贾旭兵

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召开水文地質編图工作会議    文;

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高照山

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年龄、水流系统及咸水成因初探——石家庄至渤海湾同位素水文地质剖面研究    张之淦 ,张洪平 ,孙继朝 ,杨立君 ,崔玉龙 ,武兰惠 ,齐继祥 ,徐嘉明

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36)Cl年龄研究    刘存富,王佩仪,周炼,蒋崧生,姜山,郭宏,黄麒

昆明低温地热田及其开发利用    徐世光,陈连竹

腾冲地热水化学特征及腐蚀机理探讨    符必昌,方丽萍

咸阳市区地下热水化学特征    刘文辉,胡雪生,邢宪生

河北曲周盐渍土区的地下水化学特征    李韵珠,陆锦文,吴金绥

西安地下热水开采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探讨    金海峰,张益谦

地热温标中的水-岩平衡状态研究    郑西来,刘鸿俊

北京城区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研究    于湲

天津市周良庄地热田地下热水的水化学及钙华研究    柴蕊

玄中寺地热水化学特征分析    陈军锋;郑秀清;侯燕军;

克旗地热水开发利用现状与管理    李成文;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栾光忠,范德江

地热开发诱发地震    张万会

匈牙利和法国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考察录    刘树芳

放射性同位素~(14)C在地热研究中的应用    周廷强,林健旺,高宝珠,王心义

地热水结垢与腐蚀机理及趋势判别    邱燕燕,王心义,韩鹏飞

北京市地热水利用与环境影响    张文洋;

重碳酸盐型地热水中金属腐蚀的研究    王伟彬,夏文惠

西南某电站水化学宏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    钟国华;王能峰;贾疏源;

地热井水除砂问题    齐金生;蔡义汉;

为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提交的其它论文及其作者    

基于单片机的地热水回灌系统控制器设计    王勇;耿宏;樊建梅;

各种水源热泵系统节能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解国珍;

各种水源热泵系统节能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解国珍;

地热地面利用工程设计概述    齐金生;季喜廷;

西安地区地热水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张钊;

水源热泵在北京地热供暖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冯晓梅;邹瑜;孙宗宇;

山西省地热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利用    玉连成;乔立骐;杨军耀;

地热用潜水电泵的核心技术及主要影响因素    马恩成;齐金生;季喜廷;马凤景;

地热水矿泉水开采新规出台    龚砚庆

北京市大兴区打出103℃自流地热水    李晓明 肖天鹏

国家大剧院月底亮相    刘扬通讯员 黎方益 吴抗战

丰台有个中国第一地热村    记者 闫雪静 实习记者 杨光

北京大兴区打出自流地热水    记者 段金平 通讯员 肖天鹏

地热水有望在浙江嘉兴“喷出”    岳德亮

广地集团:占领八成粤地热水勘查市场    梁沐周于波

矿泉水地热水开采统一由水务部门发证收费    通讯员 秦延安 水万宏

小汤山地热水位四年回升三米    段金平

抽用深部地热水不会“惊醒”休眠火山    记者 孙秀英 陈祖洪

正构二十四烷和原油含水裂解研究    靳永斌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鞍山地区东山杂岩太古宙早期地质演化—SHRIMP年代学及Nd、Hf同位素制约    周红英

缙云山森林群落次生演替中土壤特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刘鸿雁

地热资源开发产业投资基金研究    郭丽华

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    刘筱红

湘南锡多金属矿集区燕山期岩浆—流体—成矿过程研究    车勤建

乌东德电站近坝区水环境特征及建站对水环境影响研究    张恒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田卤水形成演化的水化学和锶同位素研究    李廷伟

锦99块稠油地热水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刘颖

基于AHP和BP神经网络的地热水可持续开发能力评价    张娟娟

其宗水电站坝址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岩溶水系统研究    曾贤薇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泾河流域地下水循环模式及其可更新能力评价    刘玉

河北省雄县地热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地热资源评价    韩征

基于地热水资源供热供冷系统能源利用率评价方法的研究    尹航

华北平原东部典型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可利用性研究    周晓妮

云南省昌宁县鸡飞温泉成因及钙华形成浅析    刘亚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