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藏地热异常区CO_2脱气研究:以朗久和搭格架地热区为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0:56
热度:

西藏地热异常区CO_2脱气研究:以朗久和搭格架地热区为例【摘要】:地球CO2脱气作用在长时间尺度上对大气CO2浓度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全球碳循环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地区独特的构造

【摘要】:地球CO2脱气作用在长时间尺度上对大气CO2浓度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全球碳循环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地区独特的构造条件形成大量水热异常区,为研究热液运移过程中CO2脱气作用提供了绝好的条件.通过对朗久和搭格架地热异常区地质环境、水汽特征的研究表明两区热液组成成分均由钾长石和钠长石控制,但出露温泉水朗久地区为Na-Cl型,搭格架地区为Na-HCO3型.两个地热田温泉水中CO2分压模拟结果显示温泉水在从含水层向地表迁移过程中发生脱气作用.通过对朗久地热田和搭格架地热田不同CO2脱气机理的研究,分析出不同的CO2脱气量计算公式并计算出朗久地热田CO2的脱气通量约为3.6×106kgkm-2a-1,搭格架地热区CO2的脱气通量约为3.3×106kgkm-2a-1.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CO脱气 地热异常 朗久 搭格架 西藏
【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08GR12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9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DJK2010B00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0182120029)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SWUB2008013)和西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KY2010002,KB2009004)资助
【分类号】:X701
【正文快照】: 自然界的碳循环,是指碳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以CO32?,HCO3?,CO2,CH4以及(CH2O)n等形式相互转化和运移的全过程.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对地壳元素的迁移,储积有重要影响.由于CO2是大气中除氮、氧、氩以外最主要的微量气体,同时近年来的调查观测证实地壳深部存在很大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青藏高原淡水湖泊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演化    王鹏;尚英男;沈立成;伍坤宇;肖琼;

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中部热泉地球化学特征及典型地热区CO_2脱气通量研究    伍坤宇

菲克定律与扩散的热力学理论    何龙庆;林继成;石冰;

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资源环境效应    袁道先

流动CO_2-H_2O系统中方解石溶解动力学机制——扩散边界层效应和CO_2转换控制    刘再华,Wolfgang Dreybrodt

西藏高原西、中、东的分段性及其意义    张进,马宗晋

印度大陆俯冲前缘的可能位置:来自藏南和藏东活动热泉气体He同位素约束    侯增谦,李振清

藏南上地壳低速高导层的性质与分布:来自热水流体活动的证据    李振清,侯增谦,聂凤军,孟祥金

中国西南地区CO_2释放点的He同位素分布不均一性及大地构造成因    沈立成;袁道先;丁悌平;李延河;乐国良;林玉石;

中国一些地区温泉中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碳、氦同位素组成    戴金星,戴春森,宋岩,廖永胜

地热CO_2-水-碳酸盐岩系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CO_2来源──以四川黄龙沟、康定和云南中甸下给为例    刘再华,袁道先,何师意,张美良,张加桂

腾冲热海地区现代幔源岩浆气体释放特征    上官志冠,白春华,孙明良

安徽省地质碳汇潜力及二氧化碳地质储存    方星;孙健;魏永霞;

HMX晶体形貌的计算模拟    汤崭;杨利;乔小晶;张同来;齐书元;

天然气普通燃烧中NO_x、CO和未完全燃烧CH_4排放的研究    耿博潇;张世红;

影响果蔬采后失水若干因素的分析    王艳红;刘斌;

五大连池露头泉逸出气体氦同位素测定与火山活动性探讨    孙如波;潘振宇;潘玉林;杨森林;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的构造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陶士振,刘德良,杨晓勇,戴金星

滇西梁河地区钾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谢韬;林仕良;丛峰;李再会;邹光富;李军敏;梁婷;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构造背景、时空分布和主要类型    侯增谦;莫宣学;杨志明;王安建;潘桂棠;曲晓明;聂凤军;

青藏高原的金属矿产    芮宗瑶;李光明;张立生;王龙生;王高明;刘波;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北达布锡勒图岩体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杨永胜;孙柏年;康鸿杰;邢伟伟;李小强;何文龙;王磊;

青藏高原腹地东西分区和界带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动力学响应    滕吉文;张洪双;孙若昧;闫雅芬;张雪梅;杨辉;田有;张永谦;阮小敏;

冈底斯北缘沙让斑岩钼矿蚀变矿化特征及与典型斑岩钼矿床的对比    赵俊兴;秦克章;李光明;李金祥;

浙江省岩溶碳汇估算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谢少娟;

中国典型高温热田热水的锶同位素研究    赵平;多吉;谢鄂军;金建;

青藏铁路的修建为开发西藏地热资源提供新的机遇    佟伟;

西部地区地热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刘时彬;朱化周;

科学利用地热资源 为开发西部注入活力    司士荣;孙平乐;

发展西藏地热电力 低碳能源大有可为    廖志杰;吴方之;

浙江省灰岩固碳能力初步研究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谢少娟;

腾冲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水热成矿作用    胡云中;陈淑卿;

重庆市地下河发育、分布的控制机制及水文地球化学区域特征研究    蒲俊兵

汶川Ms 8.0地震后川西地区的气体地球化学    周晓成

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    乔伟

中高碳合金钢薄板坯连铸连轧新工艺的研究    陈景浒

藏北羌塘盆地热力构造作用特征及其演化    杨兴科

岩溶洞穴系统稳定碳同位素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黎廷宇

中国岩石风化对大气CO_2的汇效应研究    姚锐

岩溶土壤系统中生物作用及有机碳转移对于CaCO_3-CO_2-H_2O体系的调节与控制    曹建华

塔什库尔干新生代碱性杂岩带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柯珊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油气储层控制因素及评价研究    陈桂菊

炼铜电收尘烟尘的综合利用    刘庆国

陕西某石煤提钒试验与机理研究    陈薇

钙华沉积的水化学控制因素分析及天津王四井钙华形成的模拟研究    郭小娟

藏南拉木由塔锑(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杜泽忠

冈底斯西段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年代学研究    王乔林

西藏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朱黎宽

西藏北冈底斯桑巴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刘美华

西藏中拉萨地块申扎岩浆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张亮亮

外源水对碳酸盐岩溶蚀速率与碳汇效应影响研究    唐伟

青木关岩溶流域水—土系统碳氮同位素特征研究    汪智军

西藏纳木错东部湖水及入湖河流水化学特征初步研究    王君波;朱立平;鞠建廷;汪勇;

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资源环境效应    袁道先

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东南边缘地区水化学和环境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学意义    马妮娜;杨小平;

青海湖流域水化学主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初探    侯昭华;徐海;安芷生;

地下水矿物饱和度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分析——以娘子关泉域岩溶水为例    李义连,王焰新,周来茹,高红波,张江华

西藏高原西、中、东的分段性及其意义    张进,马宗晋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第四纪活动构造的几何图像与构造转换    袁道阳,张培震,刘百篪,甘卫军,毛凤英,王志才,郑文俊,郭华

青藏高原地震断裂共轭角分布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王绳祖

藏南上地壳低速高导层的性质与分布:来自热水流体活动的证据    李振清,侯增谦,聂凤军,孟祥金

中国西南地区CO_2释放点的He同位素分布不均一性及大地构造成因    沈立成;袁道先;丁悌平;李延河;乐国良;林玉石;

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    赵希涛,曲永新,李铁松

西藏水热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张知非,朱梅湘,刘时彬,邵宏翔,陈月团

山东平阴地区中元古代层状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徐跃通,周保华,黄福生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壳运动、地壳厚度、张性冰川的探讨    陈俊勇,刘允诺,张骥,张江齐

丹池盆地热水成因硅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周永章

广西钦州石炭—二叠纪深海硅质岩的锶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黄思静,麻建明,冷德勋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周永章,涂光炽,卢焕章

幔汁(ACOHNS)流体的重大意义    杜乐天

松潘-甘孜造山带构造研究新进展    许志琴,王宗秀,候立玮

印度与欧亚板块东部碰撞边界——腾冲火山岩的Nd-Sr同位素与微量元素研究    朱炳泉 ,毛存孝

西藏地热田有害元素的分析与评价    庞孝清;姚国强;洛扎;

车田湾地热田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开发前景    姜胜华,宋先旺,李富军

广东省电白县观珠镇根竹园地热田地热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    林毅;

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的时空变化    孔凡军,李永浮

某地热田的温度场特征    陈可聪;

西藏羊八井地热开发区氡及其子体浓度调查    姚崇德,大玉珍,阿米穷

湖北地矿局谢连平局长到罗田县大河岸镇汤河地热田风险勘察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地热:新能源的机会    胡文瑞;

电阻率参数预测地热田深部温度方法技术研究    孟银生;张光之;刘瑞德;

松辽盆地杜蒙地区地热田的形成及资源量    施龙,李自安,施尚明

河南省鲁山县下汤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    吕志涛;

构造物理化学勘探闽东连江贵安、凤城盆地热田    游永雄;

鞍山汤岗子地热田控热构造分析    燕振芝;李士江;初贵刚;

综合物探在天津地热田中的应用    陆振元;

地热田的预测    郑克棪;

天津地热田地质模型初探    邓永高;

南田地热田物探工作的地质效果    杨兴沐;

对天津市诸热田热对流的探讨    王福江;

太原市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前景    周兴平;樊国强;王贵喜;闫晓虹;

二维稳态地下水热系统模型的建立及福州地热田的数值模拟    徐文跃;钟时杰;

东营发现三大地热田    李韶辉

咸宁地下深部蕴藏中型地热田    记者 赵应繁

开封地热田可采资源量17亿立方米    记者 周强 特约记者 严珊珊

青海:一批重要矿产基地逐步形成    王莉

开封地热田可采资源量17亿立方米    周强严珊珊

我市地热资源是大型整装热矿型地热田    张劲光

咸阳:探明整装热矿水型地热田    刘晓辰

豫北发现大型地热田    记者 龚砚庆 于亚男

地热勘探开发技术方法解析    本报记者 张金萍 段金平

安徽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    孙凤贤

内蒙古赤峰市热水镇地热田热资源评价    石卓

1616年至1959年的不丹与中国西藏关系史研究    周娟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西藏(1940s-1972)    程早霞

西藏灌木林评价与遥感分类技术研究    张超

乙型肝炎病毒CD重组体的分布以及临床和病毒学特点研究    周彬

西藏地区被动太阳能建筑采暖研究    王磊

西藏自治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基因分型初步研究    石荔

生态环境流量流向评价方法及其在西藏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李远华

西藏,新疆和云南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乳杆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剧柠

云南省安宁温泉镇地热田模型研究    屈丽丽

黑龙江省明水县地热田地热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    聂凤军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溶质运移的数值模拟    王月

电法在深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杜炳锐

昆明地热田Ⅱ块段地下热水系统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及应用分析    柳清峰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西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于金媛

西藏地区干眼症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杨真龙

西藏地区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罗英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定量评价系统研究    王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