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广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45:09
热度:

广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摘要】:根据广西1961~2005年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论述了气候变暖对广西农业

【摘要】:根据广西1961~2005年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论述了气候变暖对广西农业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广西全区有明显的气候变暖趋势;气候变暖使热量资源增加,将改变作物品种布局,促进种植制度改革,作物的种植北界将向北移,种植高度将普遍提高,对桂北和山区的农业发展有利;但气候变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作物产量波动加大,高温还导致作物品质和产量下降,同时,气候变暖使病虫草害加剧,干旱、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因此,未来气候变暖对广西农业的影响弊大于利。 【作者单位】:广西气候中心 广西气象档案馆 广西气候中心 广西气候中心 广西气象档案馆
【关键词】:气温 热量资源 气候变暖 农业 影响 广西
【分类号】:S162
【正文快照】: 1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南北横跨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是全国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经济作物、蔬菜的生产基地。近年来,CO2等温室气体增加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对农业而言,气候变暖意味着农业气候资源状况和气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活动积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张厚瑄,张翼

五个全球大气海洋环流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宗慈

气象条件对作物品质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郭建平,高素华,刘玲

气候变化对农业害虫的潜在影响    张润杰,何新凤

1992~1994年棉铃虫猖獗发生,关键性因子的分析    华尧楠

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陈友祥,陈超,魏宏伟

主要农作物害虫无公害控制对策    檀尊社;冯纪年;张伟;

小波分析在农业气象灾害周期分析中的应用    罗新宁;农万江;

不同寒害冻害天气类型对广西香蕉生产影响的初步分析    包辉昌;刘世业;何鹏;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王江山;孙凤华;赵春雨;王颖;曹焉艳;

黄山市农业气象灾害分析与对策    刘可东;陈建春;朱根苗;任立明;洪杰;吴锦班;

龙眼寒冻害研究进展    陈虎;何新华;蒋雅琴;潘介春;朱建华;

近50年湘鄂双季稻低温冷害变化特征研究    帅细强;蔡荣辉;刘敏;万素琴;谢佰承;刘志雄;

气候变暖对建昌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李明春;马永忠;黄英华;

Simulation evaluation and future prediction of the IPCC—AR4 GCMs on the extreme temperatures in China    

山东省主要农林作物气象指标及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王文毅;黄敏;李长军;王建源;薛小萍;杨洪昌;

土地利用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高学杰;罗勇;林万涛;赵宗慈;Filippo Giorgi;

我国西北地区未来50年气候与水资源趋势展望    罗勇;高学杰;徐影;赵宗慈;

区域气候模式RegCM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应用性能研究—对2001年西北地区极端干旱事件的模拟    鲍艳;吕世华;左洪超;

CO_2浓度增倍对西北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李耀辉;宋连春;张存杰;高学杰;赵建华;

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张冬峰;高学杰;赵宗慈;Jeremy S.Pal;Filippo Giorgi;

中国当代土地利用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高学杰;张冬峰;陈仲新;J.S.Pal;F.Giorgi;

地表温度对太阳常数变化响应的数值试验研究    张虹娇;朱伟军;

异常气候下极端天气事件对河北省农业的影响    魏瑞江;张文宗;陈道红;

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群体对光合器官生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党红凯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东北地区未来气候情景及与之相适应的植被格局研究    倪春迪

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    孙宁

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    郝立生

杂交水稻对生态环境和弱光胁迫的适应性研究    杨世民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连续施肥对饲草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文西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余莲

夜温升高对热带地区水稻产量和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    张运波

CO_2浓度和气温升高对小麦水分养分利用的效应和机制研究    李伏生

幼虫密度对粘虫生长发育及防御能力的影响    白毓昕

夏玉米—冬小麦“双晚”种植方式对周年光温资源利用研究    朱元刚

台州市单季稻褐飞虱灾变原因及其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王会福

WRF模式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极端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高洋

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统计降尺度方法研究    高红霞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效应高分辨率模拟研究    吴风波

中国地区积雪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未来40年的可能变化    王芝兰

冀中南地区农田生物量及碳截获能力时空变化研究    胡乔利

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模拟的评估及其重建、预估    张宏芳

华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与海陆气压指数关系的分析    项连东

用气候模式模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宗慈;

当代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原因分析    章基嘉;殷显曦;

二氧化碳的气候效应与华北干旱问题    张家诚

模拟温室效应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宗慈

1951~2005年阜新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张旭;赵振宇;

1990年以来鲁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及未来趋势    张美玲;鹿翠华;张慧;

近50年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    刘实;王勇;缪启龙;丁园圆;

华东地区热量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    周伟东;朱洁华;李军;梁萍;

气候变暖对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    缪启龙;丁园圆;王勇;段春锋;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司翠;吴昊;

浅议中国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郭卫华;袁爱民;高民;王哲;

全球气候变暖对朝阳地区高效农业发展的影响    周广学;李普庆;周晓东;

利用气候变暖发展粮食生产    骆继宾;

陕西农作物生育期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屈振江;

广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黄梅丽;丘平珠;黄雪松;廖雪萍;陈德诚;

1990年代以来鲁南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及未来趋势    张美玲;鹿翠华;张慧;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温变暖对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    郭江勇;陈少勇;高蓉;郭忠祥;

沧州市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对灾害的影响    王淑云;边清河;

武汉市气温极值及近1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胡宗海;赵昭昕;

沧州市近50年气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    王淑云;边清河;

近45a保定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黄鹤;王志超;马鸿青;

气候变化对银川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李凤琴;武万里;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农作制模式专项定量评价气候变暖对种植制度界限影响    记者 周洁

气候变暖了,农业该如何应“暖”而动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周洁

气候变暖将使小麦玉米显著减产    记者 许琦敏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    石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    本报记者 冯君

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    张静

“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杨凤海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秦岭南北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研究    宋佃星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    张乾红

城市化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王原

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    彭黎明

局部人为热释放效应与气温变化关联的研究    牛强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准噶尔盆地沙漠增温效应下绿洲热量资源分异规律的研究    赵强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志伟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贾建英

武汉城市气候变化对用电用水的影响研究    王珂

国际气候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甘恢运

华北地区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与海陆气压指数关系的分析    项连东

荒漠增温效应下绿洲区域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利用    马兰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