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陕西省冬季典型湿冷型与干暖型气候对比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9:56
热度:

陕西省冬季典型湿冷型与干暖型气候对比分析【摘要】:目的通过陕西冬季历史典型湿冷型气候与典型干暖型气候的对比分析,为冬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及天气气候动力

【摘要】:目的通过陕西冬季历史典型湿冷型气候与典型干暖型气候的对比分析,为冬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及天气气候动力学分析方法。结果典型湿冷型与干暖型气候在环流背景、海平面气压场、低层风场等方面表现出几乎相反的特征。结论典型湿冷型500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咸海低槽长时间维持,青藏高原南部低值系统活跃,咸海低槽分裂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陕西交汇,地面蒙古高压偏强,伴随有强冷空气南下,东亚冬季风偏强;典型干暖型500hPa欧亚地区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欧洲西北部、鄂霍茨克海分别为一低槽,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为强大的高压脊,形成"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地面上蒙古为低压系统,东亚冬季风偏弱。 【作者单位】:陕西省气候中心 陕西省气象局
【关键词】:湿冷型 干暖型 环流形势 对比分析
【分类号】:P468
【正文快照】: 气候变暖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陕西省而言,气候变暖主要表现在冬季,所以对冬季的冷暖进行研究,为冬季短期气候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气候变化,冷冬、暖冬交替出现,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1999年1月气温异常偏高,降雪稀少,冬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出现旺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    王遵娅;张强;陈峪;赵珊珊;曾红玲;张勇;刘秋锋;

中国冷冬的气候特征    王绍武;

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分析Ⅱ.成因分析    高辉;陈丽娟;贾小龙;柯宗建;韩荣青;张培群;王启一;孙丞虎;朱艳峰;李威;孙林海;任福民;王凌;高歌;

陕西98年冬季气候异常及大气环流特征    白爱娟,方建刚,李星敏

陕西省旱涝变化研究    刘引鸽;李团胜;

中国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异常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变化    杨素英,王谦谦,孙凤华

2008年初安徽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分析    谢五三;吴必文;田红;

2008年初罕见的浙西南冻雨(雨凇)灾害分析    潘娅英;柳岳清;王亚云;

雨雪冰冻灾害对云南三江口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影响调查研究    王磊;黄良江;代勋;钟志琦;祁岑;黄先敏;陈屏昭;刘健君;汤家鑫;

近60年长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高锋;王宝书;孙鸿雁;王乙汀;

西太平洋副高演变特征与华南旱涝的关系    吴毅伟;赖绍钧;吴仕仁;陶丽;杨坚;

春季冬小麦冻害气候及生理生化原因分析    仝文伟;鲁建立;张玉娟;张春红;

试论El nino事件对沈阳气候的影响    王美娜;杨志勇;郑苗苗;

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杨晓玲;丁文魁;杨金虎;

2008年湖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分析    王琪;廖玉芳;

罗城县2次低温冰冻灾害天气的成因及危害    谢华桂;吴重庆;蒙召桂;陆华静;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过程的冻雨天气及积雪监测    李小龙;付翔;金山;

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异常成因分析    钱卓蕾;

淮北地区2010年4月异常低温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任曙霞;李菲;宋静;白雪;班欣;朱云凤;

1959~1961年全国干旱灾害状况研究述评    徐海亮;

'08湖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因分析与数值模拟    廖玉芳;吴贤云;杜东升;赵福华;李超;王琪;

气候变化预测预估方法研究——气候变暖中自然和人类影响的联合估算    赵宗慈;王绍武;罗勇;江滢;

2008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技术分析    杨贵名;孔期;毛冬艳;张芳华;康志明;宗志平;

冰雪灾害对湖南森林防火的影响与对策    姜汉辉;徐艺;

海河、黄河和淮河流域降水长期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分析    李想;李维京;赵振国;

华北降水时空变化及降水量减少影响因子研究    郝立生

西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张新主

淮北雨季的确定及其气候特征研究    吕军

前期海温和ENSO指标与棉铃虫发生的遥相关及长期灾变预警    秦淑莲

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高辉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张恒德

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及其在水文序列中的应用研究    夏乐天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韩荣青

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    周晓霞

北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区上升运动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    隋晓霞

WRF模式对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极端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高洋

BCC-AGCM2.0.1模式对东亚地区冬季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    吴蓉

湖南省冰冻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丁小剑

亚洲局地经圈环流变化特征及对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    李萍

近47a河北省风速演变特征    张素云

岩体—喷层支护结构一体化冻融试验及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    王琰

抗凝冰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    康捷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海气振子耦合模型的定性研究    王雯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    于星

西北干旱灾害影响趋势分析    刘引鸽,李团胜,缪启龙

近五百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    王绍武,赵宗慈

中国旱涝灾害的分形结构    朱晓华,蔡运龙,王建

中国气温变化的两个基本模态的诊断和模拟研究    濮冰;闻新宇;王绍武;朱锦红;

西北干旱灾害及其气候趋势研究    刘引鸽

江淮流域旱涝灾害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和预报方法研究    丁太胜,胡雯,马晓群,盛绍学,刘惠敏,荀尚培

咸宁市一次雨淞天气与一次暴雪天气的比较分析    王能根,张艳

基于湖南省冰冻分布及气候特征的思考    李军,禹伟,许源,王晓兰

秋末冬初的一场雨凇天气过程分析    杜海信;黄式琳;李建平;杜鹃;

东亚冬季风-暖池状况-ENSO循环的关系    李崇银,穆明权

华北地区气温的气候特征及其与100hpa高度场异常、西北印度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张友姝

1995年初夏致洪暴雨环流特征    梁洁,谭健,李庆霞

东疆北部巴里坤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阿尼尔;沈慧群;周海英;

阿瓦提县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刘俊霞;李严萍;

2000年春季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初探    李建芳,李建军,吴宇华,孟妙志,高菊霞

长江上、中游地区春季首次大降水天气形势分析    游性恬,韩曙晔,王梅华

辽宁7次大雪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分析和预报    张大旭,董桂兰,李长青,张凯

2004年3月15~18日平顶山寒潮天气成因分析    彭云峰,方安民,李景占,朱丽娜

皖东南地区暴雨环流形势分型    吴有训,王周青,胡文运

一次罕见的强冰雹、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李景林;

克孜勒苏自治州特殊天气个例分析    尤锦标;

驻马店市大暴雨特征分析与预报模型    王静;陈松;李顺利;陈伟;罗凯丽;

2010年9月5—7日南阳暴雨过程分析    李海;金炜;易伟霞;

广西严重寒露风天气过程分析与中期预报方法研究    李菁;陈业国;高安宁;

06年6月9日南沙大暴雨的特点及成因    朱建军;张振清;陈慧娴;

2008年冬末春初福建冰冻雨雪天气分析    林毅;刘爱鸣;江晓南;

2005年初浙北低温连阴雨雪天气分析    陈米英;陆琛莉;应福林;

珠江口海雾生消的环流形势及物理机制分析    王婷;潘蔚娟;刘云香;

北京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的诊断和中尺度分析    李靖;于波;王华;卞素芬;刘文军;

青南高原雪冻灾害及天气特征分析    高顺年;王希娟;

1999年和2003年梅汛期环流形势对比分析    张瑞萍;盛文斌;徐瑞国;黄渊;

天冷好个春    连线人 本报记者 曾涛 通讯员 廖雪萍

冰箱产业升级锁定五大方向    本报记者 左延鹊 黄俐

和风畅舞 八桂开颜    本报记者 曾涛 通讯员 李菁

广东今年首次启动暴雨Ⅲ级响应    记者 叶卡斯 通讯员 杨绮薇 董永春

冷暖骤变细评说    

报告在深夜发出    廖影 单丽静

贵州暴雨何其多?    曾居仁

今年冬天天气咋了?    王元红

防患未然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魏盼生

迎着风的方向    本报记者 任桂林 马旭清

渤海海效应暴雪的多尺度研究    杨成芳

高原低涡的特征、环流形势及水汽轨迹研究    李江萍

褐飞虱降落过程的动力气象学研究    包云轩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期形成机制初析    甘晶晶

河南层状云系多尺度结构和人工增雨条件的研究    周毓荃

辐射平衡激光器理论及荧光制冷型Yb:KGW激光器设计    周沐

大气运动矢量资料所揭示的对流层上部环流形势和我国夏季主要雨带之间的关系    侯青

不同灌水量对三种冷型草坪草蒸散量和草坪质量的影响研究    王跃栋

黑龙江省暴雪天气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赵广娜

蓄冷型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系统实验研究    张利贺

“049”川渝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段海霞

核污染长距离输送的数值模拟    章志英

不同温度型花生光合特性及产量相关性状之研究    于春阳

中国西南地区覆冰的大气环流背景研究    曲巧娜

赤峰地区夏季旱涝和阶段性干旱的预测方法研究    张少文

欧亚大陆阻塞高压活动及其对我国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影响    史湘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