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宁夏夏季层状暖云降水观测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7:59
热度:

宁夏夏季层状暖云降水观测研究【摘要】:本文采用Micaps资料和机载PMS实时探测资料就中国宁夏银川地区2007年8月26日的一次降水过程做了层状云降水的宏微观特征分析。本次降水过

【摘要】:本文采用Micaps资料和机载PMS实时探测资料就中国宁夏银川地区2007年8月26日的一次降水过程做了层状云降水的宏微观特征分析。本次降水过程主要由暖性层状云产生,在云层的下部和上部存在明显的上升气流和乱流,在云层的不同部位也存在有湍流活动,说明云中的起伏随机源很强,云中肯定存在起伏降水机制,在出现乱流的层面上大云滴浓度相对较高。此外,根据本次个例探测的结果,云中半径大于20μm的云滴很少,几乎全部的云滴半径都在20μm以下,而且半径在10μm以下的云滴非常活跃(表3),从雨滴谱资料的中可以看出,雨滴直径都在2~3mm以下,全天的降水基本持续在小雨的等级上。在本次个例中,云滴的增长可能主要是靠起伏凝结增长。当云中少数云滴半径大于14μm,碰并小云滴的效率提高,能有效地启动重力碰并机制,形成降水粒子,其碰并增长速率是随大水滴增大而快速增加的,这也正是暖性层状云产生降水的重要机制。通过对采样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平均直径在20μm以上的云滴浓度占不到云滴总浓度的15%,而含水量却占到了近40%,但是在云滴谱的全部谱形中可以看出,云层偏上部的云滴谱中较大云滴质量占优,而在云层偏下部则是小滴占优。说明云层的下部水分主要由小云滴提供,到了高层平均直径大于20μm的云滴对云中含水量的贡献更大,这说明在整个云层中平均直径大于20μm云滴对水汽的贡献作用不容忽视,但也是有一定空间局限性的。结合两次飞行的PMS资料的分析,本次个例中云层的丰水区处于云层中部,有时在云层下部,并且与逆温层结相对应。即便是层状云,云层中也会时常夹杂有干燥层,通过两次飞行的资料处理得到,每次飞行云中都夹有干燥层,而且云中乱流很明显。通过雨滴谱的分析,本次个例中,0.5-1.5mm之间的雨滴数浓度仅占总浓度的21.8%,但是其对雨强的贡献达到了75.2%,可见,这部分雨滴是本次降水的主体。而且在本次个例中,雨滴的尺度变化对雨强变化影响很大,而数浓度并不是影响雨强的决定因素。雨滴谱整体呈现单峰型,谱宽的变化与雨强的起伏吻合的很好。在与相应时段的云滴谱对比分析后得出,地面雨滴的形成与云中大粒子的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降水与云中大粒子的分布关系密切。 【作者单位】: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 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 甘肃省气象局核算中心
【关键词】:夏季 暖云 层状云 降水机制
【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090602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0805057)共同资助
【分类号】:P426.6
【正文快照】: 引言层状云是我国北方的主要降水性云系,准确认识和掌握层状云降水形成的机制和演变特征对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干旱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层状云的水平尺度一般为10~103km,垂直尺度为10-1~100km(约100m至5km)[1],包括卷云(Ci)、高层云(As)、高积云(Ac)、层积云(Sc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地面雨滴谱资料分析层状云和对流云降水的特征    刘红燕;雷恒池;

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概述    石爱丽

宁夏层状云宏观和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    项磊;牛生杰;

层状云中的液水含量与降水条件    游来光,吴兑

层状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一)——微物理模式    胡志晋,严采蘩

层状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二)——中纬度气旋云系的微物理过程    胡志晋,严采蘩

层积云和高层云中大云滴浓度和谱宽的对比分析    李金玉;王旭;

宁夏南部山区对流云火箭增雨技术初步分析    饶彤华;张成军;

机载探测仪在辽宁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耿树江;班显秀;

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的研究进展    房彬;王吉宏;杨文霞;

辽宁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过程的效果评估    房彬;班显秀;

2010年辽宁秋季一次人工增雨过程分析    房彬;胡伟;

祁连山东部春季云参数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王小勇;张婕;武岩;李伟栋;刘芳;

GPS探空和飞机探测在2009年春季张家口地区一次降水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邱珩;房文;汪晓滨;蔺洪涛;

加密自动站资料引入中尺度模式初值响应的试验分析    何光碧;李淑君;华明;

成都地区4~6月低涡云系降水的雨滴谱分析    卿清涛,刘兴荣,李相会,陈国学,晋玉田

An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micro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from a two-moment cloud microphysics scheme and the Southwest Monsoon Experiment(SoWMEX)/Terrain-influenced Monsoon Rainfall Experiment (TiMREX) observations    Chung-Hsiung Sui;

江西夏季对流云降水效率特征与提高途径    李玉林;

一次强风暴回波结构分析    杨梅;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特征与云中微物理和上升气流的关系    李建华;崔宜少;单宝臣;

山东秋季积层混合云云物理结构个例分析    王俊;周毓荃;龚佃利;盛日峰;周黎明;

甘肃省降水性层状云催化的数值试验分析    李宝梓;王劲松;孙旭映;

吉林省一次积层混合云降水的综合探测分析    谷淑芳;纪英瑛;孙海燕;

液态CO_2进行层云催化效果的观测分析    金德镇;雷恒池;郑娇恒;肖辉;崔莲;吴玉霞;刘健;

利用云图资料分析江西夏季对流云特征    杨梅;李玉林;

河南春季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云物理结构分析    冯圆;濮江平;

南京冬季雾宏微观物理结构的观测研究    刘端阳

植被护坡根系固土及坡面侵蚀机理研究    王华

海上搜救模拟器中视景特效的建模与真实感绘制    神和龙

基于CloudSat及MODIS卫星云产品对GRAPES全球模式和WRF模式云微物理方案的对比检验    吴伟

河北省春秋季层状降水云系宏微观结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居丽玲

水电站泄洪雾化理论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    张华

基于粒子分档技术的云模式研究    刘晓莉

层状云降水形成的中尺度双参数方案数值研究    赵震

含AgI焰剂成冰特性的实验研究    苏正军

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研究    刘红亚

新疆山区云水资源卫星资料应用研究    彭宽军

EVAD技术的改善及其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    李瑞义

2009-2010年江淮梅雨锋暴雨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    陈磊

云凝结核浓度对模拟强降水过程的影响: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对比研究    董昊

利用卫星等遥感方法对云特征的研究    刘建朝

地面降水激光分类仪设计    蔡俊峰

风廓线雷达探测零度层亮带的试验研究    黄钰

山西省两种降水云系微物理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    刘莹莹

南京冬季一次浓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刘霖蔚

黄河上游人工增雨期间云物理观测和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李娟

积云暖雨过程及其盐粉催化的参数化数值模拟    胡志晋,蔡利栋

三类降水云雨滴谱特征研究    宫福久,刘吉成,李子华

吉林省一次层状云降水宏微观特征的观测研究    封秋娟;牛生杰;雷恒池;吴玉霞;张晓庆;

层状云中冰晶繁生过程对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晓莉;牛生杰;

北京地区1963年春季冰核浓度变化特点的观测分析    游来光,石安英

春季吉林地区层状冷云中冰晶的形成与雪晶增长特点    游来光,熊光莹,高明忍,陆煜钧,孙可富,任德福

积云形成暖雨的条件    胡志晋

层状暖云降雨及其催化的数值模拟    胡志晋,严采蘩,王玉彬

大暴雨雨滴平均谱的研究    陈德林,谷淑芳

冷锋前部中尺度雨带特征及其机制分析    许梓秀,王鹏云

爆炸对云滴碰并增长的实验研究    陈汝珍,酆大雄,蒋耿旺,赵京华

小尺度起伏条件下云滴连续增长的马尔科夫过程和它在积雨云发展中的作用    徐庆芳,李桂忱,温景嵩

暖性层积云中大云滴分布特征    黄美元,何珍珍,沈志来

暖云降水微观物理机制的統計理論    周秀骥

5、6月份西南低涡云系的云滴特征    刘兴荣,李相会,卿清涛,晋玉田,陈国学

亚马逊上空的烟雨云    M.O.Andreae,D.Rosenfeld,P.Artaxo,A.A.Costa,G.P.Frank,K.M.Longo,M.A.F.Silva-Dias,康凤琴

云的微结构    酆大雄

白雪对蓝天的贡献    唐树华

人工如何降下雨来    凌云

谈谈室内制造云雾    俞香仁

河南一次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云微物理特征及响应分析    于丽娟;姚展予;

河南一次层状云宏微观物理特征分析    李铁林;尹彬;郭献林;邵振平;

典型层状云系催化试验的云物理响应研究    陈保国;栗珂;雷恒池;贾玲;乔友刚;田显;李金辉;白丁;

层状云人工增雨可播性实时识别微物理判据研究    陈保国;栗珂;刘跃峰;乔友刚;田显;李金辉;王小军;白丁;

西北区一次联合探测层状云系云物理特征分析    陈争旗;陈保国;许新田;李照荣;郭强;

陕西一次春季层状云增雨卫星反演分析    刘贵华;余兴;贾玲;岳治国;

我国第一台空中云雾滴谱仪    武立志;

吸湿性催化研究进展    苏正军;郑国光;

关于冷、暖云催化剂的一些考虑    酆大雄;

一次层状暖云气溶胶与云结构飞机探测特征分析    卢广献;郭学良;

耕云 播雨 驱雾 由我安排    本报记者 延宏 实习生 丁颖

FY2—C收到第一幅红外水汽图    余建锐

拿什么避免“抢云”事件    李平

人影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通过中期检查    记者 郑菲

深度透视:大气污染加重西北旱情    黄永明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启动    记者 丁继武

呼风唤雨不靠神    李晔

专家详解人工消雨    付毅飞

云对未来天气的预示    

人工如何影响天气    林杰星

河北省春秋季层状降水云系宏微观结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居丽玲

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数值研究    周非非

大气气溶胶对能见度、云和降雨的影响机制    林燕芬

CCN浓度影响层状云AgI催化效果的数值研究    张明明

气溶胶对暖云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校辰

华北地区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拟研究    高茜

宁夏层状云宏观微观物理特征综合分析    项磊

河南省春季层状云系和降水中尺度结构的模拟对比研究    翟菁

云中液态水的探测研究    王慧娟

河南省一次春季层状云系降水的宏微观特征及降水机理研究    邵洋

下垫面环境、微物理过程和雷达资料同化在冰雹云形成演变及数值预报中的作用    胡金磊

甘肃省层状云宏微观结构及降水特征的观测分析    李国昌

利用TRMM卫星和Cloudsat卫星对不同类型云系的中微尺度结构的研究分析    赵姝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