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2:27
热度: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摘要】: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前陆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具有超深、超压、超晚期构造的地质特征。生储盖有机

【摘要】: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晚三叠世以来形成的前陆盆地。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具有超深、超压、超晚期构造的地质特征。生储盖有机配置构成上下两个含气系统。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发育多个古构造和古今叠合型圈闭,烃源岩厚度大、展布广、丰度高、类型好、生烃强度大、供烃时间长,盖层突破压力高、分布稳定,成藏条件优越,是寻找大中型气田十分有利的地区。由于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发育,属低孔低渗储层,气水关系复杂,天然气成藏过程与气水分布规律一直困扰着油气地质工作者。本文以地质流体为主线,通过研究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水岩作用、地层水化学、动力学特征,分析天然气运聚、成藏机制,结合具体构造特征,预测研究区天然气有利聚集区带,对指导川西坳陷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认识: (1)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是溶蚀粒间孔隙,其次是溶蚀粒内孔隙。其中,主要储集层须二段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小,孔隙结构较须四段差。须二段和须四段储层内由于微裂缝发育,出现“低孔高渗”现象。晚三叠世末和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末是自生石英包裹体和方解石胶结物形成最多的两个阶段,同时也是储层致密化进程较快的两个阶段。 (2)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地层水化学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水化学剖面从上到下分为四个单元,泥岩压实排水-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A带);渗滤浓缩为主,伴随越流浓缩带(B带);泥岩压实排水-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C带);深部越流浓缩带(D带)。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成都凹陷须二段地层水矿化度较低,安县—鸭子河—大邑断褶带、孝泉—丰谷构造带、知新场—龙保梁构造带等构造高部位须二段地层水越流浓缩,矿化度较高。 (3)通过对比包裹体液相阴阳离子、现今及古地层水碳氧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特征,认为须家河组地层水在演化过程中,以同生地层水成因为主,局部地区混有大气降水和深部热液。 (4)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普遍发育超压,压力系数在1.09~2.30之间。须下盆的压力系数均值小于须上盆的压力系数均值。超压形成原因主要为快速沉积作用、构造挤压作用和生烃增压作用。 (5)中燕山期以来,安县—鸭子河—大邑构造带、孝泉—丰谷构造带、知新场—龙宝梁构造带的部分地区须二段和须四段长期位于越流泄水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6)根据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气藏形成地质条件、储层致密特征,结合流体活动规律,提出须家河组气藏“前期边致密边成藏,后期裂缝发育成藏”的成藏模式。天然气成藏后,构造运动、泥岩压实排水和储层致密化均可导致气藏贫化。 (7)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是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最有利的天然气聚集带。大邑地区、鸭子河地区、成都凹陷、丰谷地区、孝泉—丰谷构造带北斜坡等地区,相对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龙门山前缘推覆带须家河组受大气水下渗淋滤氧化影响,天然气保存条件遭受破坏,不利于天然气成藏、保存。 【关键词】:川西坳陷 致密储层 须家河组 地质流体 地球化学 水动力 油气成藏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目录12-14
  • 1. 绪论14-26
  • 1.1 论文选题研究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2
  • 1.2.1 水岩作用与储层致密化研究现状15-18
  • 1.2.2 盆地流体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现状18-21
  • 1.2.3 致密砂岩气藏研究现状21-22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22-24
  • 1.3.1 技术路线22-23
  • 1.3.2 研究内容23-24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24-26
  • 2. 地质背景26-34
  • 2.1 构造演化27
  • 2.2 地层分布27-29
  • 2.3 构造单元划分29-30
  • 2.4 断裂展布30-31
  • 2.5 天然气地质特征31-33
  • 2.6 小结33-34
  • 3. 致密储层特征及水岩作用34-58
  • 3.1 致密储层特征34-42
  • 3.1.1 砂岩类型及矿物含量34-36
  • 3.1.2 储层物性特征36-40
  • 3.1.3 储层孔渗影响因素40-42
  • 3.2 水岩作用的岩石学记录42-47
  • 3.2.1 水岩作用矿物变化42-45
  • 3.2.2 溶解和交代作用45
  • 3.2.3 胶结与充填作用45-47
  • 3.3 水岩作用的地层水化学记录47-51
  • 3.4 储层致密化特征51-57
  • 3.5 小结57-58
  • 4. 地质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成藏58-84
  • 4.1 现今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58-69
  • 4.1.1 地层水化学特征59-66
  • 4.1.2 地层水同位素特征66-69
  • 4.2 古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69-76
  • 4.2.1 方解石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及流体成因69-72
  • 4.2.2 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流体成因72-75
  • 4.2.3 包裹体内水化学成分75-76
  • 4.3 地层水演化特征76-77
  • 4.4 凝析水特征77-80
  • 4.5 小结80-84
  • 5. 地层水动力学特征与天然气成藏84-106
  • 5.1 现今地层压力特征84-87
  • 5.1.1 超压特征84-86
  • 5.1.2 超压成因86-87
  • 5.2 地层水水头演化特征87-94
  • 5.2.1 须二段水头演化特征87-91
  • 5.2.2 须四段水头演化特征91-94
  • 5.3 水动力场演化与天然气运聚94-104
  • 5.3.1 晚印支期95-96
  • 5.3.2 中燕山期96-97
  • 5.3.3 喜山期97-104
  • 5.4 小结104-106
  • 6.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特征106-120
  • 6.1 气藏特征106-110
  • 6.2 成藏模式110-116
  • 6.2.1 理论成藏模式110-111
  • 6.2.2 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模式111-116
  • 6.3 有利区带预测116-117
  • 6.4 小结117-120
  • 7. 主要结论120-122
  • 参考文献122-134
  • 图版及说明134-140
  • 个人简历与科研成果140-14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层系地下水与天然气分布特征    周孝鑫

CO_2流体-长石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朱焕来;曲希玉;刘立;于志超;张立东;唐辉;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孔隙度演化史    陈冬霞;庞雄奇;杨克明;杨宇;叶军;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刘树根,赵锡奎,罗志立,徐国盛,王国芝,C.J.L.Wilson,Dennis Arne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吴铬,李华昌

川西坳陷中段丰谷构造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油气预测方法研究    叶泰然,黄勇,王信,王长城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    刘树根,徐国盛,李巨初,李国蓉,罗志立,赵锡奎

川西孝泉构造上三叠统超致密储层演化特征    吕正祥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林良彪;陈洪德;姜平;胡晓强;纪相田;叶黎明;

龙门山冲断带分段-分带性构造格局及其差异变形特征    李智武;刘树根;陈洪德;刘顺;郭兵;田小彬;

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耦合关系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杨长清;刘树根;曹波;李书兵;李旻;

盆地流体运移与成矿浅谈-以SEDEX矿床为例    詹胜强;杨伟;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郑永飞,傅斌,龚冰

威东-安岳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研究    王文之;田景春;张翔;刘娟;

滑坡灾害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探讨    申健;尚衍强;徐大伟;

稳定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唐杉;

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劣化的影响研究    刘新荣;傅晏;郑颖人;梁宁慧;

河西走廊中部沙漠植物δ~(13)C值的特点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指示    苏培玺,陈怀顺,李启森

中国油气二次运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多丽,关平

塔北西部岩浆热液–地层水流体系统及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响应    崔欢;关平;简星;

大港探区中区下第三系砂岩碳酸盐岩胶结物与填隙物的成因机理    邹海峰,高福红,徐学纯,刘立

页岩气藏水平井压力动态特征    李建秋;段永刚;

稳定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王静;郭熙盛;王允青;唐杉;

胶东胡八庄金矿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时代研究    蔡亚春;范宏瑞;胡芳芳;杨奎峰;蓝廷广;于虎;柳玉明;

胶东大庄子金矿成矿流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    刘玄;范宏瑞;胡芳芳;郑小礼;蓝廷广;杨奎锋;

胶西北新城金矿成矿流体与矿床成因    陆丽娜;范宏瑞;胡芳芳;杨奎锋;郑小礼;赵海;

Chlorite cement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servoir quality of sandstones from the Panyu low-uplift,Pearl River Mouth Basin    

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冯志亮;姚亚明;崔树军;周继军;陈建军;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太原组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付锁堂;石小虎;南珺祥;

东营凹陷地层水成因演化与油气成藏    李晓燕;向立宏;解玉宝;银燕;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    胡明;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逆冲推滑体系    金宠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海拉尔盆地复杂储层地震识别方法研究    刘俊峰

白音查干凹陷隐蔽油藏预测技术研究    梁国胜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    庞军刚

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刺穿体构造及隐伏矿定位预测研究    王雷

湖南瑶岗仙钨多金属矿床特征与成因    李顺庭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有效储层预测    赵伟

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中扬子区陆相磨拉石前陆盆地充填序列    段凯波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含盐层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    慕小水

内蒙古太仆寺旗沙子沟钼矿床地质特征    郭方方

李子垭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预测    王永周

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    刘文伍

临南洼陷沙河街组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及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    段云歌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    刘恩山

云南东川铜矿构造演化与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衣成利

玄武岩斜坡水岩化学作用    刘泉

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胡一多

云南新平大红山铁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分析    廖声林

苏码头蓬Ⅲ气藏难动用区块开发    付蓉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    刘树根,赵锡奎,罗志立,徐国盛,王国芝,C.J.L.Wilson,Dennis Arne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吴铬,李华昌

济阳断陷湖盆输导体系研究与实践    王永诗;郝雪峰;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气源追踪    沈忠民;潘中亮;吕正祥;刘四兵;王玲辉;

海相碳酸盐岩区油气保存条件的古流体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盆地中部下组合为例    王国芝;刘树根;

川西坳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李智武;刘树根;林杰;汤聪;邓宾;孙玮;

碳酸盐岩中氧、碳稳定同位素与古盐度、古水温的关系    张秀莲

台北凹陷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曾溅辉

川西坳陷中段陆相地层水纵向变化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初探    沈忠民;刘四兵;吕正祥;罗小平;宫亚军;

川西坳陷沙溪庙组气藏成藏主控因素探讨    邓莉

黔南桂中坳陷水文地质地球化学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李梅

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输导体系研究    熊伟

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孙樯,谢鸿森,郭捷,苏根利,丁东业

大港滩海区沙一段下部方解石脉的地球化学与包裹体特征——以港深 67井为例    刘立,孙晓明,董福湘,马锋,马艳萍

CO_2流体对含片钠铝石砂岩改造作用的实验研究    曲希玉;刘立;胡大千;马瑞;尤丽;

CO_2流体对岩屑长石砂岩改造作用的实验    曲希玉;刘立;马瑞;胡大千;陈雪;王彦明;

松辽盆地北部常家围子地区姚一段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建伟;蒋黎;郭殿军;云海富;陈杏霞;

吉林板庙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王建新;孙丰月;臧兴运;付洋;孙振明;丁培超;

贝尔凹陷与塔南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南屯组油气储层特征及孔隙度控制作用    蒙启安;刘立;曲希玉;汪成辞;王小琴;

龙门山中北段地史发展的若干问题    龙学明

龙门山老君沟花岗岩的隆升及冷却史    袁海华,张志兰,张平

川西拗陷的沉降与龙门山的崛起    崔秉荃,龙学明,李元林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林良彪

扬子地块西北缘轿子顶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李佐臣

广安构造须家河组须六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付斌;王兴志;蒋志斌;黄健;屈锐;

丹凤场构造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黄素;胡雪涛;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异常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模式    王震亮,孙明亮,张立宽,李耀华,张健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及展布    申艳;谢继容;唐大海;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    谢继容;李国辉;唐大海;

河流相沉积中准层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比研究——以四川中部须家河组为例    高志勇;

川西南部须家河组气藏勘探开发评价    丁玉兰;李爱国;李海涛;谢正龙;张彩;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肖芝华;谢增业;李志生;马成华;

川东北黄龙场-渡口河构造须四-五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杨磊;邓礼正;

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肖芝华;谢增业;李志生;马成华;孙庆伍;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    陆廷清;黄勇;

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

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

三维纵波裂缝检测技术预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    徐明华;刘定锦;朱敏;张华军;蒙杉;

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地质特征    高晓辉;陶士振;朱如凯;袁选俊;

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姜在兴;

重庆市新兴煤矿矿井充水条件及治水方案研究    曹楠;申太丽;李大猛;鲜镇糠;

川西致密碎屑岩高自然伽马砂岩识别方法    邹玮;李瑞;

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    黎家盆

可显著提高整体评价精度    罗文

四川油气田“聚焦”须家河组储层    记者 周泽山

四川油气田打响“须家河”攻坚战    记者 周泽山

广安气田须家河组气藏试采初判潜力较大    周泽山 通讯员 李宽宇

新“气王”勘探快马加鞭    周泽山 记者 杨晓

须家河组储层成为四川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记者 周泽山

川东北须家河组首获工业气流    张学斌 帅利成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开发见成效    记者 周泽山特约记者 李宽宇

时代的选择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盘昌林

川中龙女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研究    张艳芳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    尚长健

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    戴朝成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张峰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川中须家河组低渗砂岩气藏渗流机理及储层评价研究    叶礼友

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动态成藏特征研究    刘四兵

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与裂缝发育带预测    陈汉军

井眼应力分布模拟及井壁稳定性研究    郭春华

九龙山须家河组井壁稳定性的测井评价研究    吴林蔓

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    郭艳艳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与层序特征精细研究    郝景宇

普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路遥

川西南部地区须家河组防塌钻井液研究    刘佳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    张武

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构造—沉积特征分析及须家河组成藏评价    王雪梅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研究    王晓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全岩化学组成的成岩意义    黄可可

合兴场—高庙子地区须家河组流体成因与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张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