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新进展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9:39
热度:

中国天然气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新进展【摘要】:经过30多年的天然气科技攻关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成气、成藏地质理论,但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难度的增大和供需矛盾的突显,需

【摘要】:经过30多年的天然气科技攻关研究,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气成气、成藏地质理论,但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难度的增大和供需矛盾的突显,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天然气地质理论,以指导寻找和发现更多的天然气资源。为此,"十一五"期间开展了有关大气田形成基础地质理论问题的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认识,主要包括:①3种成因类型天然气(煤成气、原油裂解气和生物气)的生成下限值降低;②高温高压条件下(温度超过150℃、压力超过40MPa)砂岩溶蚀速率增大2~3倍;③建立了气藏盖层的多因素综合定量评价方法,盖层评价逐步走向定量化;④研究了5类气藏(大面积低渗透砂岩、礁滩与岩溶、火山岩、超高压、生物气)的形成条件与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明确了其分布规律。进而深化了3大领域的天然气勘探理论:①发展了近源高效聚集的低渗透砂岩气藏勘探理论,推动了苏里格气田、川中须家河组气藏天然气储量快速增长;②创立了以生烃断槽为基本单元的火山岩气藏勘探理论,实现了松辽盆地深层中小断陷火山岩气藏勘探的系列突破;③深化了碳酸盐岩台缘礁滩气藏勘探理论,有效指导了龙岗气田主体评价勘探与向西向东扩展以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风险勘探。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中国 天然气 基础地质理论 研究进展 成因机理 成藏理论 勘探理论 储量增长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07项目(编号:2011ZX05007)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天然气藏及其形成原理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1],我国的天然气地质学是伴随着国内天然气勘探实践和生产发展而形成发展起来的[2]。经过“六五”至“十一五”的6轮天然气科技攻关,中国天然气地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包括天然气生成[3-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天然气成因新模式——Ⅱ.多阶连续、主阶定名    徐永昌,沈平

天然气成因新模式——Ⅰ.多源复合、主源定型    徐永昌,沈平

油气封盖的主控因素及其作用分析    付广,孟庆芬

石油和天然气运移、聚集的特征    李明诚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    李明诚

油气地质学的若干问题    戴金星

中国煤成大中型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戴金星,夏新宇,洪峰,赵林,孙冬敏,石昕

天然气的成因与评价    傅家谟;

中国气藏形成与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初探    戴金星;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沥青与天然气成藏过程    谢增业,魏国齐,李剑,杨威,张林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付广;康德江;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余致密油层成藏系统的划分与评价    付广,姜振学,张云峰

天然气古有效扩散系数的模拟及其应用    李伟

泥质岩盖层对水溶相天然气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付广;康德江;段海凤;

巴楚-麦盖提的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    刘高波,施泽进,佘晓宇

滨里海盆地东缘生物礁预测研究    蒋晓光,彭大钧,陈季高,李雅彬,张光荣

含油气盆地油气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概述    徐永昌,刘文汇,沈平

景谷盆地低演化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沈平,徐永昌,郑建京

热成因甲烷碳同位素分布的形成机制    关平,伍天洪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气源岩分析    冯建辉,任战利,崔军平,任来义,马维民,孙明良

利用卫星遥感探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    马立杰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煤成烃成藏作用研究    何会强

三维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运移及其在辽河油田滩海地区的应用    王红才

新疆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系统研究    李永林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及其勘探前景研究    周建林

吐哈盆地含油气流体动力系统的流体史分析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金爱民

羌塘盆地侏罗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含油气远景    时志强

焉耆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杨斌谊

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石油天然气成藏机制、成藏过程研究    刘东鹰

青西油田裂缝特征及其对开发过程的影响    刘战君

西斜坡区萨尔图油层油气成藏机制及模式研究    孟庆芬

柴达木盆地北缘封盖层综合评价研究    杜秀芳

松辽盆地北部主要烃源岩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估算    高洪峰

裂缝性储集层的分形分维应用研究    郑红军

盖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范翔宇

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高宁

巴楚—麦盖提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关系    刘高波

酒西坳陷南缘构造分析    段宏亮

成藏过程中的含油气饱和度变化特征研究    毛曼

海拉尔盆地盖层分布及断层封闭性评价    王红伟

甲烷无氧芳构化研究进展及其工业应用前景    魏飞;魏彤;黄河;骞伟中;汤效平;

中原,华北油气区《煤型气》地化特征初探    徐永昌,沈平

矿物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区油气评价中的意义    施继锡,付家谟,李本超,贾蓉芬

四川盆地东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飞仙关期礁、滩特征与海平面变化    王兴志,张帆,马青,杨满平,王一刚,文应初,杨雨,张静

全岩热模拟新方法及其在气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谢增业,蒋助生,张英,李剑,胡国艺,王春怡,李志生,罗霞

高效气源灶及其对形成高效气藏的作用    赵文智;王兆云;汪泽成;王红军;张水昌;王云鹏;赵长毅;苗继军;

四川盆地天然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王兰生,苟学敏,刘国瑜,王琳,汪维明,王密云

晚期成藏对大气田形成的重大作用    戴金星,卫延召,赵靖舟

石油演化理论与实践(Ⅰ)——石油演化的机理与石油演化的阶段    傅家谟 ,史继扬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与找油远景    刘宝泉,梁狄刚,方杰,贾蓉芬,傅家谟

一种可能的煤成油母质——泥炭藓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傅家谟,盛国英,陈德玉,刘德汉,S. C. Brassell,A. Gowar,G. Eglinton

伊拉克Ahdab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油藏描述与建模    冉建斌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李彬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藏地质模型研究    谭成仟

中国活火山研究    刘若新;樊祺诚;魏海泉;李霓;

中国全新世气温变化特征    侯光良;方修琦;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远景    刘小溪;

海相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二叠系研究为例    王伟;陈孝政;刘欣春;曹长群;叶法丞;王玥;刘静;

中国油砂资源分布及勘探开发前景    薛成;冯乔;田华;

中国陆相上新统麻则沟阶    邓涛;侯素宽;

地球物理技术在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高鹏;秦成岗;全志臻;张忠涛;陆嫣;刘道理;屈亮;徐乐意;刘杰;

近年来我国发现大气田的地质特征和存在问题    李会军;周新桂;张林炎;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裴健翔;于俊峰;王立锋;郝德峰;刘峰;

浅论渤海中部海域潜山气藏的勘探    李颖;

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李幼铭;吴永刚;

对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    傅冰骏;

中国重力勘探的发展与展望    王懋基;蔡鑫;涂承林;

中国油气化探数据库及应用研究    汤玉平;李沙园;陈英伟;任春;曹邦功;张庆合;

对中国铂族元素成矿的思考    刘秉光;

中国聚煤盆地类型及演化    程爱国;

中国镁铁-超镁铁岩组合及研究方向雏议    白文吉;杨经绥;

中国石油测井学科的发展及展望    谭廷栋;

中国煤层气地质特征    叶建平;秦勇;林大扬;

我国煤田物探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孙文涛;方正;

我国天然气勘探呈五大特征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朱开成

川东北天然气勘探又获高产天然气流    记者 王孝祥 石文斌 张学斌

吐哈天然气勘探步入良性循环    季卫华

吐哈油田天然气勘探气势如虹    记者 师啸

川东北天然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黎平

吐哈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 师啸

塔西南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 王志良 通讯员 张龙

新技术让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呈现新局面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天然气勘探潜力可期    江其勤

南方勘探上半年获三大突破三大发现    记者 王孝祥

攀西地区碱性岩的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刘红英

新生代孢粉分析与古气候定量重建的研究    寇香玉

中国主要硫化铜镍矿床及其成因研究    骆华宝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    闫建萍

中国大型铜矿资源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任文静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生代四射珊瑚研究简史    葛旭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蔡军

天然气藏地震多属性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郭晓龙

川东南北部飞仙关组地震相分析及储层预测研究    陈晓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