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夏热冬暖地区小街坊城市空间热环境模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4:43
热度:

夏热冬暖地区小街坊城市空间热环境模拟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功能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以城市中心为代表的城市空间日益表现出街区尺度小型化特征。小尺度的街坊模式有利于鼓励非机动车出行,解决

【摘要】:随着城市功能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以城市中心为代表的城市空间日益表现出街区尺度小型化特征。小尺度的街坊模式有利于鼓励非机动车出行,解决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细化土地使用,加大临街商业界面等优势。目前对小街坊城市空间的相关研究多针对交通与邻里生活领域,而对以城市热岛效应为代表的城市热环境研究则相对欠缺。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并从城市热环境的角度对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进行评价,探寻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中热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城市设计原则。 论文将以CFD模拟为基础的热环境模拟引入城市空间模式研究之中,研究不同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在夏热冬暖地区的城市热舒适性,并总结出热环境改善策略。首先,解析了与城市气候和城市热环境相关的问题,并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明确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城市规划领域的城市热环境研究目标。其次,就城市热环境相关基础理论进行针对性研究,系统总结城市热环境优化的相关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为之后的热环境模拟分析提供相关理论基础。再次,进行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构建。构建包括整体空间模式与局部街谷模式两大部分。整体空间模式构建对相关小街坊尺度模式进行汇总分析,结合相关建筑布局规范要求,以单一街坊的布置为基础,通过地块组合与功能布置,最终得出六种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局部街谷模式以影响街谷内热环境的空间要素为出发点,包括不同街坊尺度与不同街口形式两个研究方向,并分别构建相应模型。最后,对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选择较为优化的模式,并对城市热环境优化的相关策略进行总结归纳。 论文研究了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改造策略,希望为城市热环境改善以及城市节能设计等提供科学的参考,以实现城市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热环境 小街坊 城市空间 CFD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11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5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夏热冬暖城市热环境问题严峻10
  • 1.1.2 小街坊空间模式具有现实意义10-11
  • 1.1.3 模拟评价成为规划学科研究新焦点11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问题域及概念界定12-17
  • 1.3.1 夏热冬暖地区12-14
  • 1.3.2 小街坊城市空间14-15
  • 1.3.3 城市热环境15-17
  • 1.3.4 计算机仿真模拟17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现状17-21
  • 1.4.1 小街坊空间模式的研究17-19
  • 1.4.2 城市空间与热环境相关性研究19-21
  • 1.4.3 国内外研究概况总结21
  •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21-25
  • 1.5.1 研究方法21-22
  • 1.5.2 研究内容及框架22-25
  • 第2章 城市热环境相关基础性研究25-38
  • 2.1 城市热环境优化的研究思路25
  • 2.2 城市热环境优化的研究内容25-34
  • 2.2.1 城市热物理环境理论研究26-31
  • 2.2.2 城市设计热环境优化研究31-34
  • 2.3 城市热环境优化的研究方法34-37
  • 2.3.1 观测法34-35
  • 2.3.2 模拟法35-37
  • 2.4 本章小结37-38
  • 第3章 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构建38-68
  • 3.1 小街坊城市空间特征及构建思路38-39
  • 3.1.1 夏热冬暖地区城市空间基本特征38
  • 3.1.2 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的构建思路38-39
  • 3.1.3 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要素选择39
  • 3.2 小街坊城市整体空间控制要素39-47
  • 3.2.1 单街坊布局模式的控制要素39-43
  • 3.2.2 城市片区模式组合控制要素43-47
  • 3.3 小街坊城市整体空间模式构建47-61
  • 3.3.1 构建条件界定47-48
  • 3.3.2 单一街坊空间模式构建48-54
  • 3.3.3 城市片区街坊模式组合54-61
  • 3.4 小街坊城市局部街谷控制要素61-63
  • 3.4.1 三维尺度确定61
  • 3.4.2 街墙形式选择61-62
  • 3.4.3 街口建筑形式62-63
  • 3.5 小街坊城市局部街谷模式构建63-67
  • 3.5.1 构建条件界定63
  • 3.5.2 不同街坊尺度的街谷模型构建63-66
  • 3.5.3 不同街口形式的街谷模型构建66-67
  • 3.6 本章小结67-68
  • 第4章 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热环境模拟评价68-92
  • 4.1 PHOENICS 软件介绍68
  • 4.1.1 PHOENICS 软件应用领域与特点68
  • 4.1.2 PHOENICS 软件的准确性与不足68
  • 4.2 小街坊城市空间模式热环境模拟68-71
  • 4.2.1 建立三维模型68-69
  • 4.2.2 计算域确定与网格设定69-70
  • 4.2.3 气候数据及条件设置70-71
  • 4.3 分析评价指标71
  • 4.3.1 热舒适度71
  • 4.3.2 温度71
  • 4.3.3 风速71
  • 4.4 小街坊城市整体空间模式分析评价71-79
  • 4.4.1 街坊走向热环境影响对比分析72-74
  • 4.4.2 廊道布置热环境影响对比分析74-76
  • 4.4.3 街坊尺度热环境影响对比分析76-79
  • 4.5 小街坊城市局部街谷模式分析评价79-90
  • 4.5.1 街坊尺度热环境影响对比分析80-85
  • 4.5.2 街口形式热环境影响对比分析85-90
  • 4.6 小街坊城市空间热环境改善策略90-91
  • 4.6.1 小街坊城市空间热环境模拟结论90
  • 4.6.2 城市设计热环境优化策略90-91
  • 4.6.3 模拟结果及设计策略的适用性91
  • 4.7 本章小结91-92
  • 结论92-94
  • 参考文献94-100
  • 附录100-11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6-118
  • 致谢11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城市通风道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运用    朱亚斓;余莉莉;丁绍刚;

城市街区形态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研究    姜洋;何东全;ZEGRAS Christopher;

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研究    李书严;轩春怡;李伟;陈洪滨;

基于Landsat ETM+数据的福州市土地利用/覆被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    季青;贺伶俐;余明;张春桂;

近50年深圳气候特点    钟保磷 ,张小丽 ,梁碧玲

现代城市中心商贸区发展机制及未来趋势    宋启林

上海中心城区河流及水体周边小气候效应分析    杨凯,唐敏,刘源,吴阿娜,范群杰

城市规划实践中的热气候评价    朱岳梅;刘京;李炳熙;叶祖达;饶红;王静懿;

街道峡谷空气温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柳靖;赵加宁;刘京;孙德兴;

广州城市规划的气候条件分析    汤惠君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马金玉

城市绿地缓解热岛的空间特征研究    贾刘强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汪亮;黄万金;

城市设计中的可防卫性空间初探    李毅超;

光强因子对甜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冯颖竹;陈惠阳;贺立红;赵琛;余土元;

基于遥感的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张楚;陈吉龙;

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气候条件分析    王友强;刘强;郭卫华;邵艳芳;郭锐;

福州地区太阳辐射特征及日总辐射计算模型    任赛赛;陈渭民;文明章;

山东省太阳辐射及其光热生产潜力评估    王建源;赵玉金;陈艳春;冯建设;

广东南澳县近53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林苗青;杜勤博;梁宏升;

贵南县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    郭守生;贺连炳;许正福;

近50年青海省贵德县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赵金忠;段永红;马文元;

内置转子套管换热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张震;杨卫民;阎华;丁玉梅;

生态学在城市热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张庆国;杨书运;刘新;

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下的广东理想城市探索    宋延鹏;李枝坚;李欣;蔡春;

小城镇,“微”生活——基于城市美学的小城镇城市设计尺度抉择的探讨    王颖芳;华晨;张彦芝;

低碳交通导向的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莫琳玉;

城市热气候数值模拟技术在城市生态规划领域的应用概述    刘京;朱岳梅;叶祖达;

基于AHP与GIS整合的棚户区改造选址评价——以邯郸市峰峰矿区为例    彭恺;周均清;杨俊雷;刘瀚熙;

对低生活成本住区街道的空间句法解析    胡乃彦;

基于城市复兴理论的滨海港湾复兴规划——以烟台芝罘湾为例    阙涛;

旧城风貌区更新改造中的“城市触媒”策略研究——对武汉老汉口滨江商业区复兴规划的思考    马丽;闵雷;

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    王岩

燃气轮机双燃料燃烧室流场及污染排放数值研究    穆勇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注射成型过程中多相聚合物相形态演变的建模与模拟    刘芬

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倪文岩

基于场协同原理的车用冷却系统流动传热耦合分析与结构优化    黄钰期

长沙市城区热岛成因及绿地系统缓解热岛效应研究    吴耀兴

中心性与开放性    王豪

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    付博

离心风机多目标优化及旋转失速机理研究    张磊

基于城市热岛减缓的湖泊湿地景观功能连通性研究    韩筱婕

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    丁亚琦

煤化工气液固多相流管道磨蚀机理及仿真预测研究    包金哲

蜂窝板传热元件的性能研究    姜逢章

基于ANSYS的离心压缩机主要零件建模和受力分析    谷骁勇

泰安山城结合部公园游人行为研究    王海波

多级压气机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魏国亮

横向来流对等离子点火器点火区域的影响    吴曙亮

LED彩色打印机内部温度场的数值计算    崔广云

带有自由表面流动的N-S方程的数值解法    刘海朋

透水性地砖蒸发试验研究    王波,霍亮,高建明

住宅建筑日照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黄农,瞿伟,郭炜

不同群落结构的绿地对夏季微气候的改善效果    胡永红;王丽勉;秦俊;陈必胜;

基于Landsat影像的南京地区热岛效应    谭桂容;蔡哲;徐永明;

遥感信息模型与地理数学    马蔼乃

中国能源100问数字解读(一)    王庆一;

舒适性指标PMV在暖通空调控制中的应用    魏东,潘兴华,张明廉

上海市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果的研究    张明丽;秦俊;胡永红;

城市绿化对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    李延明;徐佳;张济和;古润泽;朱虹;

成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刘婧;张培;孙峻峰;

    本报记者  定军

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    杨柳

绿化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研究    林波荣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田国行

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热环境效应研究    岳文泽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徐小东

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王振

城市公园系统研究    江俊浩

中国太阳能长期变化及计算方法研究    赵东

基于系统辨识理论的多层墙体不稳定传热分析方法的研究    左政

泉州近代与当代骑楼比较研究    王珊

论生态化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    夏涛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理性化研究    黄静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多元化研究    徐英

北京城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及大气环境研究    马秀梅

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多尺度分析    王鹏

基于城市空间的高层建筑设计理论研究    陶任重;秦海福;

浅析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白成坤;

探讨高层建筑设计理论    苏秀萍;彭鑫;

浅议城市空间与高层建筑设计    祝群;

基于突变理论的城市空间拓展决策方法与应用    申金山,吕康娟,张晓阳

城市空间三维数据信息获取技术    狄彩云;叶泽田;冀翼;侯明辉;

城市滨湖游憩空间设计探析    陈武昌;李喜军;李焰;

城市生活空间研究述评    王开泳;

黄河兰州市区段城市设计研究    王立新;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关伟;卢莹;

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影响要素探析    王力国;常延聚;

成都城市热环境的现状、危害及对策    但尚铭;赵希锦;但玻;叶强;

交通依附的广州城市空间演变    李文翎;

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地引导——以重庆城市发展为例    常延聚;

健康城市空间的概念及其秩序的创造    喻祥;

减化比值植被指数在城市热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王伟;申双和;赵小艳;杨沈斌;

城市立面涂料对表面温度热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宁;黄树青;张鹏;吴吉东;

城市空间成长与演化的机制研究——以上海为例    陈碧;林涛;

浅析城市中的高层建筑设计    卞燕萍;王媛媛;孙黎明;

城市地理模型可以捕获真实的城市空间动态过程吗?    赵耀龙;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实例    赵燕菁

市规委会召开第二十三次会议    记者 翟相哲

承德:城市空间让位于旅游业    本报通讯员 梁世芳 马国臣 本报记者 雷柯

作为空间的城市    自由建筑评论人 李瑄

创造新颖城市空间    记者 张士放

红色景点怎样成为武汉亮点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 杨莹

加快城市空间二次开发努力再造一个深圳    记者 肖意

治堵样本:道路资源PK城市空间    本报记者 谢文英 实习生 张天雨

拓展城市空间 优化人居环境    王薇

未来古城传承九宫格局模式    记者 拓玲

多源遥感数据支持的中等城市热环境研究    李海峰

地表演变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    王伟武

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方法研究    刘堃

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    黄瓴

城市空间夜间防灾策略研究    谷溢

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成因遥感研究    冯晓刚

基于遥感和CFD技术的城市热环境分析与模拟    王翠云

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    乌再荣

四维城市理论及应用研究    何依

城市防灾空间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吕元

夏热冬暖地区小街坊城市空间热环境模拟研究    祝新伟

福州盆地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尺度效应研究    游绚

沈阳市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遥感研究    王莹

高层建筑底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    涂志群

现代行政中心外部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郭丽娟

欠发达地区小城市空间生长研究    李小龙

广州市城市扩张过程及热环境演变研究    李雁

乌托邦中的城市空间    邓雪湲

拉萨老城区城市空间与居住建筑类型初探    王一丁

城市空间环境中的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研究    李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