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基于SMOS卫星和Argo数据的温盐模态结构的垂直变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4:18
热度:

全球变暖背景下基于SMOS卫星和Argo数据的温盐模态结构的垂直变化研究【摘要】:全球变暖现象已经成为数十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焦点气候问题。引发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可

【摘要】:全球变暖现象已经成为数十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焦点气候问题。引发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包括全球周期性的冰暖期交替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等。全球变暖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涉及到多个方面:从生态环境角度来讲,全球变暖将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进而有可能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抬高海平面,引发人类居住地的灾难性后果;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讲,虽然表面上更暖的气候有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潜力,但是由气候变化而导致的难以预测的极端气候现象对农作物产量的冲击同样是巨大的,而且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病虫害或传染疾病的加剧,影响社会安定。 多年来,气候学家和海洋学家针对全球变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从海表面温度、海表面气压、海冰等多个角度对研究对象与全球变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诸多全球变暖的信号和影响。但是受限于数据来源,目前的工作大多集中在海表面以及大气层,对海表面以下的参数缺乏系统深入研究。而新世纪以来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络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在全球尺度观察三维温盐参数成为可能,而2009年欧空局发射的历史上第一颗土壤湿度与海洋盐度(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 SMOS)卫星使得海洋盐度最终实现了遥感测量。本文受益于难得的历史机遇,结合SMOS卫星数据与Argo数据,来探索全球变暖背景下温盐参数模态结构的垂直变化。具体工作包括: 1.在使用SMOS卫星数据之前,首先以Argo表层实测数据为基准,对SMOS卫星的两个数据发布中心(法国海洋研究研究院SMOS卫星数据小组,CentreAval de Traitement des Données SMOS, CATDS,和西班牙巴塞罗那专家中心,Barcelona Expert Center, BEC)发布的两套格网化产品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找出质量差异并确定原因。由于SMOS卫星升空时间不长,因此对其卫星数据进行质量评估、检验和校正是非常有必要的。最终我们确认CATDS第二版本的数据质量精度更高,在后续工作中将采用这一数据集。 2.使用SMOS数据和Argo数据,并结合赤道太平洋长时间序列的历史实测数据,我们从全球海域到赤道印太海域等多尺度出发,对全球温盐从表层到2000m深层的垂直模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最终发现近十年来(本研究使用数据集时间跨度范围内),全球变暖信号在海表层并不明显,但在1000-2000m深层海域,尤其在局部海域如北大西洋和印太海域,海温增暖现象十分显著,海盐浓度也有明显升高。这也与目前全球变暖停滞以及由表层转移至深层的命题相契合,值得持续做进一步工作。 3.对全球海温年周期无变柱现象的研究。海温年周期无变柱是本研究首次提出的概念,是指某一个海温年周期无变点在同一位置延伸至一定深度海域所形成的柱状结构。最终我们成功发现并精确定位了全球四个海温年周期无变柱。考虑到理论上该位置不受季节性信号的影响,因此该研究将对观察年际甚至年代际全球变暖现象提供科学帮助,比如指导浮标投放的位置等。 本论文中,研究数据经过筛选控制因而质量得以保证,方法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因此结论鲁棒性较高,将会对全球变暖现象的认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且具有实用意义。但是考虑到数据集时间序列仍然较短,尤其是SMOS海盐数据,这成为探索长时间序列全球变暖趋势的限制因素。因此该论文研究值得持续开展,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Argo SMOS 全球变暖 温盐模态 垂直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467;P73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11-12
  • 1.1.2 海洋温度和盐度垂直模态的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SMOS 卫星数据质量对比研究13-14
  • 1.2.2 海温海盐模态结构垂直变化研究14-15
  • 1.2.3 全球海温年周期无变点以及无变柱研究15-16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16-18
  • 1.3.1 技术路线16-17
  • 1.3.2 研究内容17-18
  • 1.4 论文组织18-20
  • 第二章 数据对比与选取20-32
  • 2.1 SMOS 卫星数据集的对比、分析与选取20-28
  • 2.1.1 海盐观测发展以及 SMOS 卫星计划介绍20-22
  • 2.1.2 SMOS L3 数据的质量对比、分析与选取22-28
  • 2.2 Argo 计划介绍及数据选取28-31
  • 2.2.1 Argo 计划介绍28-29
  • 2.2.2 Argo 数据选取29-31
  • 2.3 SSS 实测数据集31-32
  • 第三章 温盐模态结构垂直变化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32-48
  • 3.1 全球温盐的基本垂向变化32-34
  • 3.2 不同时段全球温盐参数模态特征分析34-43
  • 3.2.1 不同时段全球温盐均值变化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34-37
  • 3.2.2 不同时段全球温盐差异的空间分布37-41
  • 3.2.3 不同深层全球温盐参数 EOF 分析41-43
  • 3.3 赤道印太海域温盐垂直结构变化43-47
  • 3.4 小结47-48
  • 第四章 海温无变柱现象研究48-60
  • 4.1 海温年周期无变点以及无变柱概念48-49
  • 4.2 数据处理方法49
  • 4.3 全球海温年周期无变柱分布49-56
  • 4.3.1 太平洋海温年周期无变柱51-52
  • 4.3.2 大西洋海温年周期无变柱52-54
  • 4.3.3 印度洋海温年周期无变柱54-56
  • 4.4 全球海温年周期无变柱总结及其应用展望56-57
  • 4.4.1 无变柱工作总结56
  • 4.4.2 无变柱应用意义及展望56-57
  • 4.5 海盐年周期无变点以及无变柱的初步探索57-60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0-63
  • 5.1 总结60-61
  • 5.2 创新点61
  • 5.3 问题与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在学研究成果68-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姜大膀;富元海;

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    姜彤,施雅风

东海沿岸海区垂直环流及其温盐结构动力过程研究 I.环流的基本特征    刘兴泉,侯一筠,尹宝树

全球变暖、碳排放及不确定性    方精云;朱江玲;王少鹏;岳超;沈海花;

基于Argo资料的三维盐度场网格化产品重构    张韧;黄志松;王辉赞;王桂华;陈大可;

Analysis on Long-Term Change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China Seas    LIU Qinyu;ZHANG Qi;

长江流域洪水相关因素及对策    汤宏波;段磊;王峰;

长江流域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秦年秀,姜彤,许崇育

荆江分洪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原峰,姜彤

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和TRMM数据对长江流域降水模式与极端水文过程的研究    孙占东;黄群;姜加虎;OPP Christian;

长江水问题基本态势及其形成原因与防控策略    杨桂山;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地层沉积特征研究    徐伟峰;朱诚;

东海1999年夏、冬上层水团的温、盐分布及其与历史平均状况的比较    吕华庆;

川江中坝遗址5000年来洪水事件研究    张强,杨达源,施雅风,葛兆帅,姜彤

特枯2006年长江中下游径流特征及江湖库径流调节过程    戴志军;李九发;赵军凯;蒋陈娟;张小玲;

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    郭华;张奇;王艳君;

气候变暖与大型火电厂热排放之间的关系初探    高凤姣;华桃春;王凤兰;

江苏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夏露;张强;孙宁;翟颖佳;王世华;

欧亚中高纬春季地表感热异常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    吴荷;陈海山;黄菱芳;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渭南市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赵先贵;马彩虹;高利峰;肖玲;焦阳;

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    赵军凯

基于多模式和降尺度结合的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研究    陈威霖

植硅体记录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灾害事件响应    范斌

青藏高原东部近1200年来高分辨率洞穴石笋δ~(18)O记录    杨勋林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许继军

近500年来黄土高原西部降水变化的高分辨率石笋记录及其与历史文献记载的对比研究    刘敬华

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跃层时空变化分析、模拟及预报    郝佳佳

不同下垫面上行星边界层对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黄倩

黄东海上升流机制数值研究    吕新刚

柯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思想研究    柯进华

极端洪水遭遇下鄱阳湖调蓄能力研究    黄胜晔

大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测评比较研究    陈基纯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再循环研究    付翔

长江生态系统对大型水利工程的水文水力学响应研究    马颖

洞庭湖的演变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陆胤昊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的演替    李飞

杭嘉湖平原良渚文化末期黄粉土研究    宋晓燕

灌浆期高温和渍水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张玉

CMIP3/5和CCLM模式对长江流域气温与降水的模拟及预估    张杰

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Ⅱ    王少鹏;朱江玲;岳超;方精云;

IPCC评估报告气温变化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    王芳;葛全胜;陈泮勤;

evaluation of East Asian Climatology as Simulated by Seven Coupled Models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Detection,Causes and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An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丁一汇;任国玉;赵宗慈;徐影;罗勇;李巧萍;张锦;

Projected Potential Vegetation Change in China under the SRES A2 and B2 Scenarios    姜大膀;

Coupled Model Simulations of Climate Change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Beyond    俞永强;智海;王斌;万慧;李超;刘海龙;李薇;郑伟鹏;周天军;

Variability of Northeast China River Break-up Date    王会军;孙建奇;

How the “Best” Models Project the Future Precipitation Change in China    陈活泼;孙建奇;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气候变化的最新情景预测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降水模拟的检验    张莉;丁一汇;孙颖;

研究发现煤烟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并非二氧化碳增多之过    董映璧

全球变暖谁先遭殃?    

气候大会:遏制全球变暖    孙钰;

美国:谁在怀疑全球变暖    龚小夏;

全球变暖会产生“不可逆转”后果    

全球变暖的十大惊人后果    朱建东;

西北欧洲风暴强度未受全球变暖影响    曾晓梅;

应对全球变暖的十大“奇招”    杨宗;

全球变暖导致哪些地方可能消失?    

全球变暖对黄土高原地区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的影响    王富华;曾新中;庞旭卿;刘建涛;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姜大膀;富元海;

不同地区和季节的温度对全球变暖减缓的响应    王迪;侯亚红;何金海;栾健;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刘芸芸;俞永强;何金海;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    姚檀栋;

湖南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    肖洁;李力;

湖北地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汪高明;

全球变暖对国家海洋战略潜在的风险识别与响应对策初探    安玉柱;张韧;周爱霞;钱龙霞;李倩;

太平洋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刘秦玉;

连云港市季节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姜锋;杨红梅;白雪;王鹏;王蓓元;

这一切,都因全球变暖?    本报记者 尤莼洁 实习生 陶邢莹 周楠 集成

气候真的影响了生态?    张田勤

植树不当会加剧全球变暖    本报记者 马佳

全球变暖:谁能说得更清楚    和静钧

用减缓经济增长来阻止全球变暖需慎行    本报记者  孔丽频

“反射阳光”遏制全球变暖设想不被专家认可    烻一

全球变暖真相    冯郁青

我们对全球变暖应当做些什么?    布拉德·德龙

全球变暖,人类知易行难?    和静钧

智能住宅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沈英甲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全球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对海洋环流及气候的影响    张丽萍

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    陈潇潇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    胡富蓉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种资料的高空温度特征分析    谢潇

全球变暖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    王文本

通过温度变化相关性网络与相关性矩阵探究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陈力

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芸芸

太平洋环流分析及其在全球变暖下的响应    刘子洲

全球变暖背景下基于SMOS卫星和Argo数据的温盐模态结构的垂直变化研究    张海峰

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体系    陈磊

佛罗里达州应对海平面上升:基于其他沿海州的经验    Danielle Denise Holsey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