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多枝杈各向异性/同性体系的分子设计及其光伏性能理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8:55
热度:

多枝杈各向异性/同性体系的分子设计及其光伏性能理论研究【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是化学与材料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大量已报道的小分子材料难以实现对可见光的全色吸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是化学与材料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大量已报道的小分子材料难以实现对可见光的全色吸收从而限制了基于小分子的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了探讨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我们采用高迁移率片段为基本构筑单元,利用量子化学手段,深入地研究了分子拓扑结构、构筑单元组成、构象等因素对平面以及空间立体多枝杈有机小分子光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且考虑设计给体与常用受体间的匹配。发现分子整体各向异性/同性对分子光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同时筛选出合适构型的分子,根据波谱调控原则,对筛选的分子进一步修饰以得到与相应的受体相匹配的优良给体材料。从而为全色吸收分子以及新型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以苯并二噻吩(BDT),齐聚噻吩,碳-碳单、双、三键连接桥为构筑单元,利用PBE0/6-31G(d)和TD-PBE0/6-31G(d)计算手段,设计并研究了系列具有不同拓扑构型(L-、V-、T-及X-型)的有机共轭分子。发现不同的分子片段、链接桥、以及分子整体的各向异性/同性间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平面多枝杈分子全色吸收的本质。基于得到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个构建优良太阳能电池给体分子的方案,即以BDT为分子中心,不同的高迁移率共轭片段为各向异性枝杈,利用三键连接桥构建多枝杈分子。分子的各向异性骨架有利于分子宽的吸收。BDT的对称取代位点(苯环以及并噻吩环上两个对称的取代位点)应该同时的使用近简并的枝杈取代。为了实现不同区域内分子宽而强的吸收,各枝杈与BDT间的化学势需要满足:苯环上的枝杈 BDT并噻吩环上的枝杈或并噻吩环上枝杈 BDT苯环上的枝杈。当得到筛选出合适的构筑片段后,通过适当的调节分子的各向异性可以进一步调控分子的光物理与电子性质。据此我们设计了分子e3-X,并研究其性质。e3-X具有相对低的HOMO、小的Eg、宽而强的吸收谱带、高的各向异性迁移率。从而证实了我们设计理念的合理性。基于e3-X和PCBM电池的最大的理论开路电压为1.64V。对称正向电子跃迁对应分子长波强的吸收,反对称负向电子跃迁对应中波的强吸收,而枝杈内部的电子跃迁能实现短波的吸收。 2.为了设计出理想的太阳能给体材料,针对具有多枝杈取代位点的富电子片段DF、多种富电子共轭桥BF、缺电子的片段AF,我们提出了利用双波段交盖的方法来实现分子在可见光区的宽而强吸收的设计思路。中心给体片段(DF-(BFi)n)可以提供短-中波段π-π*型宽而强的吸收峰。引入一定的强受体片段后,电子从DF-(BFi)n通过各向异性的桥迁移到受体片段AF上,从而实现中-长波段内宽而强的分子内电子转移型ICT吸收峰。根据这一设计理念,我们在DFT和TD-DFT的理论水平下设计出了具有宽而强的吸收性质、合适的轨道能级及高迁移率的平面(AF-BF1)2-DF-(BF2-AF)2型共轭分子(X1和X2),它们都能与苝类(PDI)目标受体分子匹配,成为太阳电池高效率给体材料分子。 3.以N、Si为核,高迁移率齐聚噻吩为构筑单元,采用PBE0/6-31G(d)和TD-PBE0/6-31G(d)方法,设计并研究了系列具有不同拓扑构型的三维立体空间多枝分子。揭示分子拓扑结构、构筑单元组成、以及分子各向异性等对分子吸收光谱影响的本质。从枝杈向Si中心的电子跃迁可以实现分子长波的光谱吸收,各向异性枝杈分子具有更宽的光谱吸收。枝杈内部的π-π*跃迁可以实现中短波的宽而强的光谱吸收。因而理想的太阳能电池三维多枝杈分子类给体分子应该采用给电子能力的原子为中心并具有各向异性枝杈。 4.为了实现有机三维共轭分子宽而强的光谱吸收,我们提出构建具有分子内各向异性电荷转移的(AF-BF1)1-S-(BF2-AF)2型三维有机共轭分子(S为N、C或Si,BF为共轭桥,AF为受体单元)。分子的三维各向异性共轭分子骨架可提供多通道吸收方式实现宽而强的吸收,分子内各向异性电荷转移可进一步增宽和红移光谱,最终实现分子更宽更长的光谱吸收。根据这一设计理念,以N、苯并二噻吩-齐聚噻吩共轭片段,N取代的噻唑为构筑单元,设计出了具有高迁移率、宽而强的光谱吸收能力的类三苯胺分子。它们均能与目标受体分子PDI相匹配,作为太阳电池高效率给体材料分子。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密度泛函 多枝杈分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4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前言11-23
  • 1.1 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1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11-19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1-13
  • 1.2.2 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13-15
  • 1.2.3 有几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15-16
  • 1.2.4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电池活性层材料16-17
  • 1.2.5 、多枝杈小分子给体材料17-19
  • 1.3 分子的各向异性19-20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20-21
  • 参考文献21-23
  • 第二章 计算方法和光物理基本原理23-37
  • 2.1 量子化学计算原理及方法23-33
  • 2.1.0 Schr dinger 方程23-24
  • 2.1.1 原子单位24
  • 2.1.2 Born-Oppenheimer 近似24-25
  • 2.1.3 分子轨道近似25-26
  • 2.1.4 Hartree-Fock 自洽场算法26-28
  • 2.1.5 密度泛函理论(DFT)28-30
  • 2.1.6 基组30-31
  • 2.1.7 含时密度泛函(TD-DFT)31-33
  • 2.2 有机材料的光化学原理33-36
  • 2.2.1 态的性质33
  • 2.2.2 激发单重态和三重态33
  • 2.2.3. 光物理去活化过程33-34
  • 2.2.4. Franck-Condon 原理34-35
  • 2.2.5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35-36
  • 参考文献36-37
  • 第三章 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设计以及分子片段、连接桥、各向同性/异性对小分子光伏性能的调控37-67
  • 3.1 引言37-38
  • 3.2 计算方法38-41
  • 3.2.1 计算方法38-40
  • 3.2.2 晶体结构预测40
  • 3.2.3 迁移率的计算40-41
  • 3.3 结果与讨论41-61
  • 3.3.1 构筑单元的选择 Linear-型和 V-型分子41-49
  • 3.3.2 构筑单元的选择及分子各向同性/异性效应的研究 T-和 X-型分子49-57
  • 3.3.3. e3-X 优良的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57-61
  • 3.4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7
  • 第四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设计方案:各向异性多枝杈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分子67-83
  • 4.1 引言67-69
  • 4.2 计算模型与方法69-70
  • 4.2.1 计算方法69
  • 4.2.2 受体片段的选择69-70
  • 4.3 结果与讨论70-77
  • 4.3.1 吸收性质70-74
  • 4.3.2 受体材料与给体材料间的匹配74-76
  • 4.3.3 重组能76-77
  • 4.3.4 分子稳定性77
  • 4.4 结论77-79
  • 参考文献79-83
  • 第五章 三维各向同性/异性的有机共轭小分子光伏性能的理论调控83-103
  • 5.1 引言83
  • 5.2 计算模型与方法83-84
  • 5.3 结果与讨论84-100
  • 5.3.1 向同性 Si、N 多枝杈分子84-91
  • 5.3.2 各向异性多枝杈分子91-100
  • 5.4 结论100-101
  • 参考文献101-103
  • 第六章 三维各向异性小分子类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设计:类三苯胺分子103-113
  • 6.1 引言103
  • 6.2 计算方法103-104
  • 6.3 结果与讨论104-109
  • 6.3.1 吸收性质104-108
  • 6.3.3 重组能108-109
  • 6.4 结论109-110
  • 参考文献110-113
  • 致谢113-115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1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密度泛函理论及其数值方法新进展    李震宇,贺伟,杨金龙

Heusler合金Co_2YZ(Z=Si,Al,Ge,Ga)半金属性的第一原理研究    宋燕妮;江学范;

ZnO材料电子结构的模拟计算与特性分析    朱娴;

CuFeSb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潘妍;于海林;钱斌;江学范;郭磊;吕群;谷全超;

甲氧基萘类荧光单体的合成及其光谱研究    雷武;石文艳;夏明珠;王风云;

镍基上CH_4脱氢与超临界CO_2重整的量化计算    徐文媛;龙威;杜瑞焕;

环境污染物中碳氯键离解能的理论研究    王华静;傅尧;王晨;郭庆祥;

镍基上羟基活化催化CH_4-CO_2重整的理论计算    徐文媛;胡林;龙威;杜瑞焕;陈丽萍;

分子模拟在二氧化碳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张旭;储伟;

利用半导体InGaN/GaN量子阱的高效太阳电池    田燕;

苯及其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任洁;刘旭峰;郭俊旺;

反应合成AgCuO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化及界面结构研究    周晓龙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电催化反应以及电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    欧利辉

单分子电子器件的理论研究    李英德

有机光电材料光诱导电荷转移的理论研究    李源作

金及金基二元合金团簇吸附小分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邝向军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抑制糖苷酶的3D-QSAR及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理论研究    徐顺

纳米非晶碳膜制备及其场致电子发射性能研究    鲁占灵

分子器件非弹性电子隧穿谱的理论研究    邹斌

六方和菱方有序固溶体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宋庆功

金属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与理论研究    张敏

取向硅钢中铜硫化物析出形式及其固溶的基础研究    何寒

碳—氮化硼纳米异质结构的设计与性能调控    范英才

乙醇一步法制乙酸乙酯铜铬催化剂吸附性能分子模拟研究    智凯敏

半导体硅与砷化镓光学性质温度依赖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刘剑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石墨纳米带和石墨炔的性质研究    武小一

二元复合氧化物α-(Al_(1-x)Y_x)_2O_3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王艳波

二氧化锆(ZrO_2)_n(n=1-6)团簇结构稳定性和吸附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金蕊

掺杂稀土Ce~(3+)离子的4f-5d跃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方振兴

金纳米管导电性能的理论研究    王伊雷

喹啉环取代喜树碱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史智英

密度泛函理论处理激发态与多重态结构研究进展    戴瑛,黎乐民

Ni-Co-B非晶态合金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方志刚,石键,沈百荣,范康年

第一性原理对Ga_nN_n(n=2~5)小团簇的结构及电子性质的研究    葛桂贤;雷雪玲;闫玉丽;杨致;赵文杰;王清林;罗有华;

Co-P非晶态合金电子性质和局域结构的理论研究    方志刚,范康年,蒋华良

FMBe_n(FM=Fe,Co,Ni;n=1-12)团簇结构和电子性质(英文)    葛桂贤;罗有华;张建玮;

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代波;邵晓萍;马拥军;裴重华;

锂离子掺杂聚并吡啶对其电子性质的影响    石中亮,巫平松,王传胜

Keggin型多阴离子[XW_(12)O_(40)]~(n-)(X=Si,Ge,P,As)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陈敏娥;甘雄;李茂莲;

C_(60)分子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童国平

类金属P对原子簇Ni_nB_2(n=1~6)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    石建,方志刚,刘冬杰,胡红智

聚吡啶PPY性质的量子化学研究    王司雷;李明;申伟;李英;张宝辉;

[M_(6-n)Mo_nO_(19)]~(q-)(M=W,Nb,Ta)的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桑园美;颜力楷;温世正;丛莎;关威;王建萍;苏忠民;

第一性原理计算MgBe_N(N=1-7)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及其电子性质    杨致;赵文杰;葛桂贤;雷雪玲;闫玉丽;王清林;罗有华;

1:13型杂多酸阴离子[MV_(13)O_(38)]~(7-)(M=Mn~Ⅳ,Ni~Ⅳ)异构体稳定性和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关威;颜力楷;冯静东;苏忠民;

弯曲型和直线型碳纳米管异质结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比较    薛冰纯;邵学广;蔡文生;

C_(68)X_4(X=H,F,Cl)富勒烯衍生物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唐树伟;冯静东;王风笛;常鹰飞;王荣顺;

理论研究Al_nBe(n=1-9)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孙伟明;李莹;吴迪;李志儒;

二氯卡宾加成碳纳米管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王果;黄元河;

第一性原理研究Si_nB(n=1~12)团簇的稳定性    张俊;赵高峰;井群;刘霞;罗有华;

DFT研究金刚石半导体材料电子性质    戴瑛;

氟化单壁碳纳米管的理论研究    王云;王曙光;

纳米收音机比沙粒还小    

自然界有“反物质”吗    建一

新技术使分子计算机实现任意演算    陈超

硅锗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秦薇

原子吸附与扩散引起类石墨烯材料电子性质改变的理论研究    厉桂华

金刚石半导体电子性质研究    闫翠霞

Ag(2,2'-bipy)-POMs杂化体系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石绍庆

碳纳米管异型结构以及生长机理的理论研究    薛冰纯

Linquist型,Stranberg型及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衍生物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颜力楷

掺杂和结构效应对碳纳米管物性影响的第一原理研究    孟铁柱

Linquist型和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及其衍生物电子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司艳玲

硼原子团簇与水分子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李锋钰

负载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马静红

砷化硼及砷化铟团簇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刘志锋

轻金属储氢材料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刘华

杂多阴离子[H_nP_2Mo_5O_(23)]~((6-n)-)及其α/β-Keggin [SiW_9Al_3(H_2O)_3O_(37)]~(7-)的电子性质及相对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颜力楷

杂多钒酸盐电子性质及六钼酸盐NLO性质的理论研究    孙晓磊

关于呋喃[3,4-b]吡啶类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电子性质和导电性研究    欧攀胜

全氟磺酸结构、电子性质及降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鲍玉峰

CrB_4,Tc及其氮化物TcN_x(x=1-4)和C_(20),C_(12)B_8,C_(12)N_8弹性和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许红斌

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MAlSi(M=Ca,Sr,Ba)在不同压强下的电子性质    崔雪菡

有机胺—多酸杂化材料电子性质和稳定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冯静东

富勒烯表面配合物C_(60)F_(24)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徐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