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光伏并网逆变器软开关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8:21
热度:

光伏并网逆变器软开关技术研究【摘要】:在硬开关模式的逆变器系统中,功率开关器件IGBT的开通和关断损耗在系统整体损耗中所占比例较大,软开关技术的使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逆变效率。

【摘要】:在硬开关模式的逆变器系统中,功率开关器件IGBT的开通和关断损耗在系统整体损耗中所占比例较大,软开关技术的使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提高逆变效率。本文在极谐振逆变器中采用零电压转换技术(ZVT),开通和关断时,对IGBT的电压进行控制,使其电压和电流没有重叠不产生开关损耗。且每相桥臂均有一个辅助谐振单元,三相之间相互独立,系统运行可靠性较高。辅助谐振单元的引入对主电路控制策略不影响,只需要增加对辅助单元的控制算法即可。 对零电压极谐振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开通和关断谐振过程的10个工作模式,推导了各阶段元器件的电压电流数学公式,并且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搭建了仿真电路,实现了逆变器的零电压ZVT切换。 针对辅助谐振单元传统的定时控制策略无法适应光伏发电系统中直流侧电压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直流侧电容分压不平衡等工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时辅助谐振单元控制策略,可以进一步降低开通和关断过程中各个元器件的谐振损耗,尤其是在关断时采用分阶段投入辅助谐振单元,可以大大降低关断损耗;在直流侧电压变化和电容分压不平衡时,变时控制策略仍能确保逆变器主电路IGBT以ZVT方式切换,辅IGBT和二极管以ZCT零电流切换,均不产生开关损耗。 为搭建250kW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进行了主、辅IGBT、快恢复二极管、分压电容等器件的选型,对谐振电感和电容取值进行了严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选出最为合适的参数;并且计算了逆变器系统控制策略中的关键参数。并网部分设计了LCL滤波电路和前馈解耦电流跟踪环节,经过大量的调试工作,确定出输出电流谐波含量较低和动态响应性良好的滤波电感、电容和PI调节器参数。 对硬开关、定时ZVT软开关和变时ZVT软开关三相并网逆变器三种模式进行对比仿真,从IGBT电压和电流、谐振电感电流、逆变器侧和网侧电流谐波含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软开关技术具有降低开关损耗,改善输出电能质量等优势,并且变时控制比定时控制的优势更为突出。在变时控制模式中,进行了改变谐振电感和电容的对比仿真,减小电容可以进一步降低关断谐振损耗,但会引起输出电流谐波含量和预充电时间增加等问题,因此选择合适的谐振电感电容值即可。 【关键词】:极谐振逆变器 零电压软开关技术 变时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464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1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简介12-15
  • 1.2.1 光伏发电系统分类12-13
  • 1.2.2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组成及特点13-15
  • 1.3 软开关技术的发展15-20
  • 1.3.1 软开关技术的概念15-17
  • 1.3.2 软开关技术拓扑的分类17-20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0-21
  • 2 ZVT软开关逆变器工作原理及仿真21-37
  • 2.1 ZVT逆变器工作原理21-31
  • 2.1.1 ZVT软开关逆变器主电路拓扑21
  • 2.1.2 ZVT谐振过程分析21-31
  • 2.2 ZVT单相逆变器仿真结果31-37
  • 3 辅助谐振单元的控制策略对ZVT实现的影响37-49
  • 3.1 传统辅助谐振单元定时控制策略37-40
  • 3.2 改进型辅助谐振单元变时控制策略40-49
  • 3.2.1 改进型辅助谐振单元变时控制策略及对损耗的有效降低40-43
  • 3.2.2 直流侧电压变化时对ZVT实现条件的优化43-44
  • 3.2.3 分压电容电压不平衡时改善ZVT动作条件44-49
  • 4 250kW软开关光伏并网逆变器参数设计49-59
  • 4.1 光伏并网逆变器主要元器件的选型49-54
  • 4.1.1 主辅功率开关管IGBT的选型49-51
  • 4.1.2 快速恢复二极管的选型51-52
  • 4.1.3 直流侧分压电容设计52-54
  • 4.2 谐振电感电容参数设计54-57
  • 4.3 逆变器系统主要技术参数计算57-59
  • 5 250kW三相ZVT光伏并网逆变器系统仿真59-87
  • 5.1 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59-62
  • 5.1.1 LCL滤波电路设计60-61
  • 5.1.2 前馈解耦电流控制技术61-62
  • 5.2 硬开关模式下的三相逆变器仿真62-69
  • 5.2.1 硬开关模式三相逆变器仿真电路62-64
  • 5.2.2 LCL滤波电路和PI调节器关键参数设置64-68
  • 5.2.3 250kW硬开关逆变器三相仿真结果68-69
  • 5.3 辅助谐振单元不同控制策略下的逆变器软开关技术仿真69-81
  • 5.3.1 ZVT软开关三相逆变器仿真电路69-72
  • 5.3.2 定时控制策略仿真结果72-76
  • 5.3.3 变时控制策略仿真结果76-80
  • 5.3.4 硬开关、定时和变时ZVT三种模式仿真结果对比分析80-81
  • 5.4 基于变时控制策略的对比仿真实验81-87
  • 5.4.1 谐振电感增大,谐振电容不变,谐振周期变长81-83
  • 5.4.2 谐振电感增大,谐振电容减小,谐振周期不变83-87
  • 6 结论与展望87-89
  • 参考文献89-93
  • 索引93-97
  • 作者简介97-101
  • 学位论文数据集10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董密;罗安;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基于最优梯度法MPPT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    官二勇;宋平岗;叶满园;

采用参数预测及模糊控制的胶带多机驱动功率平衡的研究    欧阳名三,莫丽红

逆变器并网的孤岛检测方法    鹿婷;段善旭;康勇;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孤岛效应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郑诗程;丁明;苏建徽;茆美琴;张国荣;

光伏并网发电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统一控制    张国荣;张铁良;丁明;苏建徽;汪海宁;

分布式发电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    李蓓,李兴源

基于β辐射伏特效应的同位素微电池理论模型研究    褚金奎;朴相镐;吴红超;

风-光-柴互补供电系统    王春明,周强,王金全,朱瑞德

边防及偏远地区的基层连队供电方式的讨论    周强;王春明;王金全;

天和家园43kW_p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王春明;王金全;刘文良;

木质纤维素的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    韦杰;董长青;杨勇平;

中国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张耀明;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    张耀明;孙立国;张振远;张文进;刘晓峰;

太阳能热发电控制技术    孙利国;

新型屋顶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郭苏;刘德有;张耀明;

太阳能发电气象条件分析    舒海静;李永安;李绍济;赵淑敏;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王飞

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模拟平台的研究    谢震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及孤岛检测新技术的研究    张超

电力电子集成系统中的数字控制平台研究    胡海兵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晓刚

氢化纳米硅(na-Si:H)薄膜太阳电池研究    于化丛

基于单片机的IGBT光伏充电控制器的研究    杨化鹏

可并网运行光伏逆变器的研制    王云丽

并网/独立双模式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研究    杨子龙

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效应的研究    姚丹

基于纯交流母线的风光柴蓄混合发电系统研究    倪华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发电系统的研究    孔娟

户用光伏并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    陈晓高

永磁风力发电机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与仿真    谢连军

高频隔离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朱炜锋

PWM光伏逆变电源DC-DC电路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研究    周廷

软开关逆变器回顾与发展    周弘霄,刘德志

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综述    王季;郭媛媛;张晓松;

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的经济学解释    石心竹;

Boost PFC电路中开关器件的损耗分析与计算    曹建安,裴云庆,王兆安

逆变器数字多环控制技术研究    李俊林,熊健,康勇

一种新的基于DSP的高精度UPS锁相技术    马学军,陈息坤,康勇

并网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一种改进措施及其仿真和实验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基于下垂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杨淑英;张兴;张崇巍;

四桥臂三相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阮新波,严仰光

智能化IGBT驱动电路研究    黄先进,蒋晓春,叶斌,郑琼林

新型谐振过渡软开关三相PWM逆变器    明正峰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郑诗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研究    徐涛

固态高频LLC电压型感应加热谐振逆变器研究    王英

电流型PWM整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李玉玲

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    罗元青

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的研究    汪进进

基于重复控制技术的数字式逆变电源的研究    游志青

固态高频感应加热电源的研制    姜海鹏

全固态高频多管并联逆变电源的研究    孔令枝

基于DSP的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系统的研究    张素荣

智能感应加热电源并联投切系统    矫成

基于DSP的电源数字控制研究    李春燕

光伏发电系统的蒙特卡罗序贯仿真和可靠性分析    陈闽江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与仿真    王晖辉

单相逆变器重复控制和双环控制技术研究    李俊林

一种基于ZCT软开关的三相PWM逆变器技术    王天亮;唐芬;金新民;童亦斌;

基于ZCT软开关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及实验    冯展;王冠群;王天亮;刘京斗;

高效率并网逆变器发展综述    庹元科;徐定成;傅剑锋;彭志春;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    王守仁;金新民;杨海柱;

带孤岛效应检测的单周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    于小辉;梁志珊;

光伏并网系统研究    曹海红;

阳光电源并网光伏逆变器率先通过“金太阳”认证    何为;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50kW/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TUV认证    

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    陈潼;赵荣祥;

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    刘伟;戴瑜兴;文劲松;

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史玉立;

基于频率偏移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    陈曦;李亚楠;陈阿莲;杜春水;张承慧;

软开关技术在BUCK电路中的应用    赵鹏;李昶志;杨明皓;

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

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改进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    侯世英;肖旭;彭文雄;张闯;

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

基于dsPIC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叶刚;

现代电力电子器件和PWM控制技术    庄留杰;

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

单相boost型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软开关技术的综述    王文倩;徐德鸿;陈敏;

京仪绿能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国际权威认证    黄倩

吕全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本报记者 孙人杰 实习生 钟天翼 黄星

上广电与AE联合抢滩中国太阳能并网逆变器市场    杨娜

16家入围关键设备目录企业受益    本报记者 邢佰英

云南无线电公司与Power-One公司签署光伏并网逆变器项目合作协议    记者 陈文忠

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    姜小莉 左裔

国际电源业在21世纪腾飞    电源制造商协会主席 阿诺德·N·艾尔德曼

黑龙江省首个大型太阳能电站通过可研    通讯员 于莉杰

我省首个太阳能发电项目启动    曹红涛 于莉杰

黑龙江首个并网太阳能工程启动    通讯员 于莉杰 记者 桑学勇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多重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    杨勇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与优化设计    薛明雨

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    殷进军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微网多目标优化运行及控制策略研究    崔明勇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基于软开关技术馈能性电子负载的研究    王青峰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施韵

微电网三相并网逆变器硬件研究与设计    周迪

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功率解耦研究    王翀

基于间歇性双边无功率扰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研究    张俊

低成本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丰瀚麟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曹建平

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朱铭炼

1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刘志强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彭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