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含噻吩或噻吩稠环单元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4:12
热度:

含噻吩或噻吩稠环单元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摘要】:21世纪以来,开发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关键,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的太阳

【摘要】:21世纪以来,开发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关键,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能够有效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产生电能以及具有质量轻、可大面积制造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论文系统阐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进程和工作原理,着重介绍了几种高效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针对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不高、高效给体材料种类较少等问题,设计合成了系列基于噻吩和噻吩稠环单元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并表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研究了目标光伏材料的光物理性能及其在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中的光伏性能。阐述了材料分子结构对电池器件性能的影响,筛选获得了性能优良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基于苯并二噻吩与喹喔啉单元以及基于苯并二噻吩与异靛蓝单元的具有不同间隔基团的供体-受体(D-A)型窄带隙聚合物,阐明了间隔基团结构与个数对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以及器件光伏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噻吩单元的聚合物PBDTT-TQ和二噻吩单元的PBDT-BTI呈现出了更好的光伏性能。其中,基于聚合物PBDTT-TQ的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PCE)、短路电流(Jsc)、开路电压(Voc)和填充因子(FF)分别为5.9%、13.77 mA/cm2、0.77 V和56.0%;基于聚合物PBDT-BTI光伏器件(PSCs)的PCE、Jsc、Voc和FF值分别为7.31%、0.72 V、14.96 mA/cm2和68.1%。2)设计合成了基于二噻吩基噻吩并噻吩单元和吡咯并吡咯二酮单元以及基于引达省并二噻吩单元和喹喔啉单元的两个系列D-A型二维共轭聚合物。研究发现:在第一系列的D-A型聚合物中,具有较好分子平面性的聚合物PBTST-DPP显示了更好的光伏性能,其PSCs器件的PCE为2.12%;在第二系列的D-A型聚合物中,含间位烷基的聚合物PIDTTQ-m光伏器件的PCE值达到了7.8%(Voc=0.88 V,Jsc=12.9 mA/cm2,FF=69.0%)。3)以引达省并二噻吩和噻吩单元作为D单元、喹喔啉单元作为A单元,设计合成了D-A-A型和D-A1-D-A2型窄带隙聚合物。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的D-A型聚合物,D-A-A型聚合物的紫外吸收范围更为宽广,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更高。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中,D-A-A型聚合物PIDT-DTQ-TT具有较好的光伏性能,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6.63%(Voc=0.83 V,Jsc=12.43 mA/cm2,FF=65.3%);D-A1-D-A2型聚合物PTQTI-F光伏器件的PCE值达到了6.32%,Jsc、Voc和FF分别为12.58 mA/cm2、0.93 V和54.0%。4)设计合成了含六噻吩并二苯稠环单元和联二噻吩单元的D1-D2型聚合物PBTFT。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PBTFT具有很好的分子平面性,并且其薄膜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堆积性能。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结果显示,PBTFT具有较好的电荷传输性能,其空穴迁移率最高可达0.028 cm2v-1s-1;在结构为ITO/PEDOT:PSS/Active Layer/Ca/Al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当给受体材料比例为1:2、退火温度为150 oC时,器件的光伏性能最好,其PCE值达到了3.0%。5)设计合成了以五噻吩并二苯为D单元、苯并噻二唑为A单元的D-A型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FT1,以及以六噻吩并二苯为D单元、苯并噻二唑为A单元的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FT2和FT3。结果表明:化合物FT1、FT2和FT3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和分子平面性;多噻吩稠环的大小及其单元中硫原子的位置变化对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光伏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与化合物FT1和FT2相比,FT3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和光伏性能,其光伏器件的PCE值为2.13%。 【关键词】: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给体材料 噻吩 噻吩稠环单元 喹喔啉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54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13-16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6
  •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16-17
  •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表征17-18
  • 1.5 有机光伏材料18-36
  • 1.5.1 有机光伏给体材料的分子设计策略18-19
  • 1.5.2 典型有机光伏给体材料介绍19-34
  • 1.5.3 典型有机光伏受体材料介绍34-36
  • 1.6 论文的设计思想与主要研究内容36-38
  • 1.6.1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36-37
  • 1.6.2 本论文的创新点:37
  • 1.6.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7-38
  • 参考文献38-54
  • 第2章 基于苯并二噻吩和喹喔啉单元的D-A型窄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54-72
  • 2.1 引言54-55
  • 2.2 实验部分55-62
  •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55-56
  • 2.2.2 材料测试及表征56-57
  • 2.2.3 聚合物合成57-62
  • 2.3 结果与讨论62-69
  • 2.3.1 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能的研究62-63
  • 2.3.2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63-64
  • 2.3.3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64-65
  • 2.3.4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65-68
  • 2.3.5 聚合物的电荷传输性能68-69
  • 2.4 本章小结69-70
  • 参考文献70-72
  • 第3章 基于苯并二噻吩和异靛蓝单元的D-A型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72-84
  • 3.1 引言72
  • 3.2 实验部分72-75
  • 3.2.1 实验原料及试剂72
  • 3.2.2 材料测试及表征72-73
  • 3.2.3 聚合物合成73-75
  • 3.3 结果与讨论75-81
  • 3.3.1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75-76
  • 3.3.2 聚合物理论计算下的最优模型及其HOMO、LUMO能级轨道图76-77
  • 3.3.3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及电化学性能77-78
  • 3.3.4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78-81
  • 3.4 本章小结81-82
  • 参考文献82-84
  • 第4章 基于二噻吩基噻吩并噻吩和吡咯并吡咯二酮单元的D-A型二维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84-99
  • 4.1 引言84-85
  • 4.2 实验部分85-91
  • 4.2.1 实验原料及试剂85-86
  • 4.2.2 材料测试及表征86
  • 4.2.3 聚合物合成86-91
  • 4.3 结果与讨论91-97
  • 4.3.1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91-92
  • 4.3.2 聚合物理论计算下的最优模型92
  • 4.3.3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及电化学性能92-94
  • 4.3.4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94-96
  • 4.3.5 聚合物的电荷传输性能96-97
  • 4.4 本章小结97
  • 参考文献97-99
  • 第5章 基于引达省并二噻吩和喹喔啉单元的D-A型窄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99-111
  • 5.1 引言99-100
  • 5.2 实验部分100-103
  • 5.2.1 实验原料及试剂100
  • 5.2.2 材料测试及表征100
  • 5.2.3 聚合物的合成100-103
  • 5.3 结果与讨论103-109
  • 5.3.1 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103-104
  • 5.3.2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及电化学性能104-105
  • 5.3.3 聚合物理论计算下的最优模型105-106
  • 5.3.4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106-109
  • 5.4 本章小结109-110
  • 参考文献110-111
  • 第6章 基于引达省并二噻吩和喹喔啉单元的D-A-A型窄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111-123
  • 6.1 引言111-112
  • 6.2 实验部分112-115
  • 6.2.1 实验原料及试剂112
  • 6.2.2 材料测试及表征112
  • 6.2.3 聚合物的合成112-115
  • 6.3 结果与讨论115-121
  • 6.3.1 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能115-116
  • 6.3.2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116-117
  • 6.3.3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117-118
  • 6.3.4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118-120
  • 6.3.5 聚合物的电荷传输性能120-121
  • 6.4 本章小结121
  • 参考文献121-123
  • 第7章 基于噻吩单元、异靛蓝单元和喹喔啉单元的D-A1-D-A2型窄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123-133
  • 7.1 引言123-124
  • 7.2 实验部分124-126
  • 7.2.1 实验原料及试剂124
  • 7.2.2 材料测试及表征124-125
  • 7.2.3 聚合物的合成125-126
  • 7.3 结果与讨论126-131
  • 7.3.1 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能126
  • 7.3.2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和薄膜堆积性能126-128
  • 7.3.3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128-129
  • 7.3.4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129-131
  • 7.4 本章小结131
  • 参考文献131-133
  • 第8章 基于噻吩稠环单元和联噻吩单元的D1-D2型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133-145
  • 8.1 引言133-134
  • 8.2 实验部分134-136
  • 8.2.1 实验原料及试剂134
  • 8.2.2 材料测试及表征134-135
  • 8.2.3 聚合物的合成135-136
  • 8.3 结果与讨论136-142
  • 8.3.1 聚合物的合成、表征136
  • 8.3.2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能及其理论计算下的最优模型136-137
  • 8.3.3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性能和电化学性能137-139
  • 8.3.4 聚合物的电荷传输性能139-140
  • 8.3.5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140-142
  • 8.4 本章小结142-143
  • 参考文献143-145
  • 第9章 基于噻吩稠环单元与苯并噻二唑单元的D-A型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145-161
  • 9.1 引言145-147
  • 9.2 实验部分147-151
  • 9.2.1 实验原料及试剂147
  • 9.2.2 材料测试及表征147
  • 9.2.3 FT1、FT2和FT3的合成147-151
  • 9.3 结果与讨论151-159
  • 9.3.1 FT1、FT2和FT3的合成、表征及其理论计算151-152
  • 9.3.2 FT1、FT2和FT3的热稳定性能及结晶性能152-154
  • 9.3.3 FT1、FT2和FT3的紫外吸收性能和电化学性能154-156
  • 9.3.4 FT1、FT2和FT3的光伏性能和电荷传输性能156-159
  • 9.4 本章小结159
  • 参考文献159-161
  • 结论与展望161-164
  • 结论161-163
  • 展望163-164
  • 致谢164-165
  •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65-167
  • 附录B有机中间体、聚合物单体和目标化合物的谱图167-19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Thienopyrazine or Dithiadiazatrindene Containing Low Band Gap Conjugated Polymers for Polymer Solar Cells    Mukhamed L.Keshtov;Dmitry V.Marochkin;Ying-ying Fu;Zhi-yuan Xie;耿延候;Vitaly S.Kochurov;Alexei R.Khokhlov;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永玺;陈彧;李超;刘柳;程红霞;宋易;

Synthesis of Polyphenylenes through Bergman Cyclization of Enediynes with Long Chain Alkyl Groups    Shiyuan Sun;Luhua Dong;Depeng Song;Binlei Huang;胡爱国;

聚3-己基噻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屈凤波;孙敏青;李江涛;杨瑞娜;

给受共聚物链上与链间极化子的光谱特性    江昱倩;徐海华;赵妮;彭谦;帅志刚;

偶氮功能化聚噻吩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蔡啸;赵雄燕;籍姣青;杨飞;孙占英;王鑫;

High open-circuit voltage solution-processed organic solar cells based on a star-shaped small molecule end-capped with a new rhodanine derivative    Yuanhang Zhou;Weichao Chen;Zhengkun Du;Dangqiang Zhu;Dan Ouyang;Liangliang Han;Renqiang Yang;

Progress in side-chain thiophene-containing polymer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Yali Qiao;Xiaodong Yin;Chuanbing Tang;

Application of named reactions in polymer synthesis    Xue Jiang;Chun Feng;Guolin Lu;Xiaoyu Huang;

烷基化吡咯并吡咯二酮(DPP)衍生物的合成    韩亮;王滨;唐梁斌;

基于低成本芳香亲核缩聚法合成光电材料及其性能表征    韩建华;袁宽裕;刘程;王锦艳;蹇锡高;

光学活性取代乙炔螺旋聚合物微粒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张东岳

新型碳基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伍晓赞

新型功能聚合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钟超凡

苯基D/A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    李明君

基于新型受体单元的D-A共聚物的合成和光伏性能    王坤

水醇溶性有机光电材料与受体悬挂式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段春晖

TiO_2光阳极优化及其吡咯并吡咯二酮和联噻唑类敏化剂性能研究    郭福领

新型窄带隙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李永玺

基于亚氨基芪电子给体的敏化染料及其性能    王成有

新型电子给/受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胡小链

喹噁啉基新型功能聚合物/齐聚物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王晓辉

基于咔唑的二维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谢红梅

含苯并二噻吩、异靛、苯并噻二唑、三苯胺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王长伟

新型螺芴基有机半导体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欧昌金

DPP类小分子有机光伏材料的研究    施杭奇

含氮杂环二乙炔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马向阳

苯并二环戊二烯并二硒吩类光电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蒋尊龙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与进展    李甫;徐建梅;张德;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近况    赵文甲;司晶星;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张剑锋;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太阳能电池未来趋势:有机太阳能电池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低成本性能卓越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周洪英;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范斌;田清勇;白华;

可挠式有机太阳能电池之发展技术    陳隆建;陳正強;李宜璇;

卟啉、酞菁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艳;曾庆华;张宪玺;姜建壮;

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

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

化学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    张坚;杨栋;周玲玉;陈令成;赵斌;李灿;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干电荷和能量转移    赵仪;

有机太阳能电池用的二维窄带隙聚合物研究    唐卫华;海杰峰;朱恩伟;卞临沂;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过程的理论模拟    易院平;韩广超;沈星星;

导电聚合物为阳极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    于伟利;张俊虎;杨柏;

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记者 顾钢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 毛黎

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瓶颈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

控制电子自旋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刘霞

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    记者 邰举

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    蔡佳

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    华凌

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    本版编辑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

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获重大进展    记者 马悍德

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 贾明

高效稳定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界面研究    许美凤

几种有机太阳能电池供体材料的光伏性能    刘小锐

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于伟利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    乔芬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    陈向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    马朝柱

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过程的研究    陈丽佳

可溶性小分子方酸菁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杨倩倩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    黄江

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与性能改善研究    晋芳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