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Na-W-Mn-S-P-Zr/SiO_2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3:16
热度:

Na-W-Mn-S-P-Zr/SiO_2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性能研究【摘要】: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也是石化工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原料,世界上已将乙烯产品作为衡量一

【摘要】: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也是石化工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原料,世界上已将乙烯产品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乙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及其所导致的乙烯供不应求矛盾的日益尖锐,利用天然气资源直接或间接地生产乙烯的课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化学家的重视。乙烷是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通过催化氧化脱氢的方法从乙烷生产乙烯对我国的石化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本文中将本课题组开发的Na-W-Mn-S-P-Zr/SiO_2六组分催化剂用于乙烷氧化脱氢反应,考察了不同组分、不同制备方法和不同加料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各催化剂在氧气和CO_2气氛下催化乙烷氧化脱氢的性能,并通过XRD和TPR表征等对各催化剂的结构和氧化还原性能进行了讨论。不同组成的催化剂在乙烷氧化脱氢和CO_2氧化乙烷脱氢两个反应体系上的活性顺序相同。混浆法制备的六组分催化剂活性最好。S/P元素的加入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α-方石英、Na_2SO_4、Na_2WO_4、ZrO_2和Mn_2O_3晶相等是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活性晶相,ZrSiO_4晶相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氧化还原性能强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乙烷氧化脱氢催化活性。 在固定床反应实验系统中,考察了反应气配比、温度与空速等反应条件对六组分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反应和CO_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的影响。得到660℃,烷氧比为1.5,空速为4800h~(-1)是六组分催化剂上进行乙烷氧化脱氢反应较适宜的实验条件。而在750℃,C_2H_6与CO_2的配比为1:2,空速为2400h~(-1)的实验条件下,六组分催化剂上CO_2催化氧化乙烷脱氢反应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此时得到乙烯的收率为48.46%,这说明在合适的反应条件和较高活性的催化剂上,采用CO_2代替O_2氧化乙烷脱氢生成乙烯是可行的。 【关键词】:乙烷氧化脱氢 Na-W-Mn-S-P-Zr/SiO_2催化剂 CO_2 催化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Q221.211
【目录】:
  • 致谢6-7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4
  • 1 引言14-15
  • 2 文献综述15-34
  • 2.1 乙烷脱氢制乙烯的主要方法15-17
  • 2.1.1 乙烷催化脱氢15
  • 2.1.2 乙烷氧化脱氢15-16
  • 2.1.3 CO_2氧化乙烷脱氢16
  • 2.1.4 其它氧化剂氧化乙烷脱氢16-17
  • 2.2 乙烷氧化脱氢反应催化剂体系17-21
  • 2.2.1 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17-19
  • 2.2.2 稀土氧化物催化剂19
  • 2.2.3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19-21
  • 2.2.4 钙钛矿氧化物21
  • 2.3 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21-23
  • 2.3.1 heterogenous-homogenous机理22
  • 2.3.2 酸碱反应机理22
  • 2.3.3 氧化还原机理22-23
  • 2.4 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催化剂体系23-28
  • 2.4.1 简单氧化物催化剂23
  • 2.4.2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23-24
  • 2.4.3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24-26
  • 2.4.4 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剂26-27
  • 2.4.5 稀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27
  • 2.4.6 金属碳化物催化剂27-28
  • 2.4.7 膜反应器上的催化反应28
  • 2.4.8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条件下的催化反应28
  • 2.5 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的反应机理28-31
  • 2.5.1 反应耦合机理29-30
  • 2.5.2 氧化还原机理30-31
  • 2.5.3."活性氧"机理31
  • 2.6 Na-W-Mn催化剂的研究进展31-33
  • 2.7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33-34
  • 3 实验部分34-40
  • 3.1 主要试剂和原料34
  • 3.2 催化剂的制备34-35
  • 3.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35-36
  • 3.4 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36-38
  • 3.4.1 乙烷与氧气氧化脱氢反应的数据处理方法36-37
  • 3.4.2 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数据处理方法37-38
  • 3.5 催化剂的主要表征手段38-40
  • 3.5.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38
  • 3.5.2 程序升温还原(TPR)38-39
  • 3.5.3 元素分析39
  • 3.5.4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BET)39
  • 3.5.5 TG分析39-40
  • 4 组分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40-59
  • 4.1 六组分催化剂上的乙烷热裂解反应40-41
  • 4.2 不同组分催化剂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41-47
  • 4.2.1 不同组分催化剂对乙烷与氧气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41-43
  • 4.2.2 不同组分催化剂对乙烷和CO_2氧化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43-44
  • 4.2.3 不同组分催化剂的XRD表征44-47
  • 4.2.4 不同组分催化剂的C_2H_6-TPR表征47
  • 4.3 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47-53
  • 4.3.1 不同制备方法对六组分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48-50
  • 4.3.2 不同制备方法对六组分催化剂上CO_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的影响50
  • 4.3.3 不同制备方法的六组分催化剂的XRD表征50-52
  • 4.3.4 不同制备方法的六组分催化剂的H_2-TPR表征52-53
  • 4.4 不同加料顺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53-57
  • 4.4.1 不同加料顺序对六组分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53-54
  • 4.4.2 不同加料顺序对六组分催化剂上CO_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的影响54-55
  • 4.4.3 不同加料顺序制备的六组分催化剂的XRD表征55-56
  • 4.4.4 不同加料顺序制备的六组分催化剂的H_2-TPR表征56-57
  • 4.5 本章小结57-59
  • 5 六组分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气氛下的乙烷氧化反应59-70
  • 5.1 氧化剂为氧气时的乙烷氧化脱氢反应59-64
  • 5.1.1 乙烷与氧气配比的影响59-60
  • 5.1.2 温度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60-61
  • 5.1.3 空速对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影响61
  • 5.1.4 六组分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61-63
  • 5.1.5 六组分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反应机理63-64
  • 5.2 氧化剂为CO_2时的乙烷氧化脱氢反应64-69
  • 5.2.1 乙烷与CO_2配比的影响64-65
  • 5.2.2 温度对CO_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的影响65-66
  • 5.2.3 空速对CO_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的影响66-67
  • 5.2.4 六组分催化剂上CO_2氧化乙烷脱氢反应中CO_2的作用67-69
  • 5.3 本章小结69-70
  • 6 结论与展望70-72
  • 6.1 结论70-71
  • 6.2 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8
  • 作者简介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烷烃二氧化碳氧化脱氢的反应平衡和热匹配工艺分析    刘亮,刘辉,李成岳,季生福

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膜催化反应的研究    李青,钟顺和

纳米Cr_2O_3系列催化剂上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    邓双,李会泉,张懿

锆促进纳米氧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催化性能    操小栋,陈铜,吴瑛,张晋芬,翁维正,万惠霖

LiCl/SO_4~(2-)ZrO_2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    袁晓红;赵玉宝;金燕仙;翁维正;万惠霖;

介孔Ni基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    李建辉;李仁贵;汪彩彩;黄传敬;翁维正;万惠霖;

掺杂CaTiO_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于春英,李文钊,齐爱华

乙烷在钛酸盐复合氧化物上的氧化脱氢Ⅰ.锂掺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陈铜,李文钊,于春英,季亚英

乙烷与CO_2制乙烯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徐龙伢,王昌东,贾继飞,杨力,王德宝,刘伟成,王清遐,林励吾

Cr/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与表面酸性的微量吸附热技术分析    胡胜华,葛欣,沈俭一

纳米材料光谱特性及其相关机理的初步分析    杨护霞;

负载型氧化镍催化剂上的乙烷氧化脱氢TiO_2对Al_2O_3载体的改性作用    张新杰,敬怡,隗罡,谢有畅

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膜催化反应的研究    李青,钟顺和

乙烷部分氧化制C_2氧化物用Fe-Al-P-O催化剂的研究 Ⅱ.Fe-Al-P-O催化剂的吸附及催化性能    王希涛,钟顺和,肖秀芬

CO_2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用Pd-Cu/V_2O_5-SiO_2催化剂的研究    邵怀启,钟顺和,郭俊宝

锆促进纳米氧化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催化性能    操小栋,陈铜,吴瑛,张晋芬,翁维正,万惠霖

Co-MCM-41和Co-MCM-48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及其对临CO_2乙烷脱氢反应的催化性能    李亚男,郭晓红,周广栋,吕学举,程铁欣,吴通好,甄开吉

Pd/MoO_3-TiO_2/SiO_2光催化CO_2与C_2H_6合成烃类氧化物的反应性能    王希涛,钟顺和,肖秀芬

CO_2氧化异丁烷制异丁烯用Pd/V_2O_5-SiO_2催化剂    王茂功;钟顺和;

固相球磨法制备丙烷氧化脱氢V_2O_5/NiO催化剂    斯琴塔娜;徐爱菊;张宇;照日格图;

CO_2催化合成研究新进展    王志;李速延;

乙烷制备乙烯CSTP工艺与NCOD工艺的比较    肖励雄;何琨;

纳米Cr_2O_3粉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徐延庆;

原料气中乙烷浓度对Na_2WO_4-Mn/SiO_2催化剂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催化性能的影响    柳海涛;杨得信;高润雄;王仲来;王晓来;

乙烷制备乙烯CSTP工艺与NCOD工艺的比较    何琨;

Cr_2O_3纳米粉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周立群;王弛伟;杨念华;梁永光;袁良杰;李明;程锦国;孙聚堂;

改性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Zr-Ni-O催化材料    吴瑛;吴廷华;翁维正;万惠霖;

CO_2气氛中Cr-Mn/SiO_2催化剂对乙烷脱氢反应活性影响的研究    葛欣;沈俭一;

CO_2氧化乙烷制乙烯Cr基催化剂及其反应性能的研究    李宁;季生福;史雪君;王开;李成岳;

常规水蒸汽热裂解乙烷脱氢制乙烯与Cr_2O_3纳米催化剂CO_2氧化剂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比较    何琨;

铈基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对甲烷和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    乔东升

多组分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活性位及反应机理研究    郑雯

轻烃催化裂解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    朱宁

V-Mg-O催化剂上丁烷氧化脱氢及惰性无机膜反应器中低碳烃类选择氧化的研究    葛善海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研究    照日格图

二氧化碳氧化乙烷—低温Cr系催化剂和反应过程的研究    杨宏

等离子体催化共活化CH_4-CO_2制C_2烃反应研究    张秀玲

CO_2和丙烯合成甲基丙烯酸杂多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反应性能    王大文

二氧化碳部分氧化丙烷制丙烯催化剂及膜反应器的研究    邵怀启

氧化铝薄膜表面的钼基模型催化剂的研究    姜志全

具有微/纳多孔结构NiO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和催化性能研究    刘海东

SrTiO_3及3C-SiC物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唐鑫

Cr_2O_3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薄膜的制备与研究    王珂

氧化铬纳米颗粒的制备、形貌及结构研究    李文英

晶体结构及制备方法对LaOF:Eu~(3+)纳米晶体荧光性质的影响    崔敏

RE/Ni_3V_2O_8的制备表征及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性能的研究    赵丽丽

钒基MSU-1催化剂催化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反应的研究    黄青则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Al_2O_3:Cr~(3+)低维纳米材料与表征    王燚

氟氧化钇的制备及物理性能研究    李维华

CO为还原剂的脱硝催化剂制备及性能研究    任超

掺杂SrTiO_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催化剂的p型导电性与C_2选择性和C_2收率的关系    于春英,李文钊,冯文菊,齐爱华,陈怡萱

在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碱、碱土、稀土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Ⅰ.含锂氧化物催化剂表面锂的作用    杨向光,毕颖丽,张建军,甄开吉,吴越

二氧化碳氧化丙烷制丙烯催化反应的研究 铬镁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表面微量吸附量热及催化性能    上官荣昌,葛欣,邹琥,李康,张维光,沈俭一

负载型氧化镍催化剂上的乙烷氧化脱氢TiO_2对Al_2O_3载体的改性作用    张新杰,敬怡,隗罡,谢有畅

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膜催化反应的研究    李青,钟顺和

吸附量热技术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    沈俭一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载体及助剂对Ni系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余林,袁书华,田久英,王升,储伟

SO_4~(2-)/ZrO_2的相结构和超强酸性及其对丁烷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活性    赵玉宝,曾燕伟,陶克毅

Pd/ZnO和Ag/ZnO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    井立强,蔡伟民,孙晓君,侯海鸽,徐自力,杜尧国

Low Temperatur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Ethane to Ethylene Catalyzed by Nano-sized NiO    

常压附近CO_2对Cu/ZnO甲醇合成催化性能的影响    蔡俊修,陈鸿博,张鸿斌

热分解-气相色谱法测定矿石中CO_2的新装置    张德懋

CO_2再生塔组焊(A-DA_(402))    闫慧茹

2,4,6–三甲基苯甲酸的合成    徐广宇;徐建兵;廖丽萍;周伊;臧阳陵;

用红外CO_2分析器检测细菌性污染    C.H.Threlkeld ,陈葆新

CO_2灭火剂    詹姆斯·莱迪

催化加氢转化CO_2的研究    卢振举,林培滋,罗烘原,梁东白,林励吾

用超临界CO_2清洗部件的新型工业装置    张士莹

NBC-400-1系列CO_2气体保护焊机    

中国未来能源系统减排CO_2的技术对策    何建坤

离子液体吸收CO_2的研究进展    樊丽华;聂阳;

钒基复合氧化物催化CO_2氧化乙苯脱氢的研究    闫浩兵;王婵;刘昭铁;刘忠文;

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表面上CO_2红外光谱电化学还原研究    李子荣;陈晨;金葆康;

生物能源与CO_2减排领域的热点战略研究方向——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的发展思路及若干科学问题分析    李元广;王伟良;金建;

长时期的高CO_2浓度生长条件对羊栖菜光合作用没有下调的作用    邹定辉;

CO_2激光在自体表皮移植术中的应用    冯振刚;

超临界CO_2萃取牡蛎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条件优化的研究    刘程惠;胡文忠;姜爱丽;田密霞;王艳颖;何煜波;金黎明;

不锈复合钢板的CO_2半自动焊接    南北红;赵青松;

海南香茅油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的优化和筛选    王勇;李海龙;张俊清;赖伟勇;刘明生;

超临界CO_2萃取麻疯树籽油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钟华;蒲彪;胡旭;

中美科学家首次制备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    记者 张建琛通讯员 王瑛慧

我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模拟酶    白毅

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    何屹

两化工成果入选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冯晓彤

高催化活性纳米晶贵金属氧化物涂层不溶性电极    孟惠民

孙世刚等人制备出罕见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体    本报记者

我科学家发现新型催化剂制备途径    记者 晏燕实习生 孙雨田

厦大科学家首次合成罕见铂纳米晶体    佘峥王瑛慧

我科学家发现制备铂纳米材料催化剂新方法    晨阳

钴系催化剂获国家发明专利    陈莉薇 刘彬彬

氮杂环卡宾活化CO_2及对其催化转化研究    周辉

高功率轴快流CO_2激光器气体流场及热交换的模拟与优化    黄鸿雁

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张芳

硫酸溶液中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TM-N/C的研究    司玉军

二氧化碳加氢一段法合成二甲醚催化剂的研究    张建祥

钯催化CO_2、CO的转化及C-N键偶联反应的研究    戴耀

(Salen)MX-季铵(鏻)盐催化CO_2与环氧化合物反应    郭丽萍

活性炭及其改性催化剂应用于碘化氢分解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陈云

川西亚高山复合群落中岷江冷杉和四种草本植物生长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及其机理研究    侯颖

分离CO_2固定载体膜传质机理及其膜过程模拟和优化研究    杨东晓

Na-W-Mn-S-P-Zr/SiO_2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性能研究    杨旸

CO_2与稠环芳烃的电化学羰基化反应研究    李留关

新造船舶CO_2指数计算方法研究    徐善雷

高密度CO_2诱导羊肉糜凝胶的形成因素及机理初探    曲亚琳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赛

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朱赛

球形活性炭对CO_2吸附行为研究    谢菲

双台子自然保护区深部咸水层CO_2地质储存机制与潜力分析    谌艳珍

超临界CO_2萃取含油污泥技术研究    梁丽丽

CO_2激光写入旋转折变型长周期光纤光栅研究    史翠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