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江苏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31:32
热度:

江苏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研究【摘要】:应用江苏南京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南京的低温、大风、雷暴和

【摘要】:应用江苏南京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南京的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事件存在下降趋势,灰霾事件明显增多;高温、暴雨、大风、雾、霾存在较强年际变化但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低温、闷热和雷暴事件的年际变化较小并且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和年际的周期变化;南京年均气温和高温、闷热、低温、大风、灰霾等极端事件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与区域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气象台;空军气象中心;
【关键词】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南京 江苏
【基金】:江苏省气象局开放基金项目(200704)
【分类号】:S162
【正文快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导致的严重灾害出现增加的趋势。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天气气候极端事件频繁出现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有一定关系。科学家们利用大型计算机分析及模拟的情景表明,气候变暖会导致许多极端天气气候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林-草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赵晓莉;许遐祯;项瑛;王让会;宋玉枝;谢学俭;陈书涛;

石家庄市高温热浪与“三大火炉”城市的对比研究    肖嗣荣;张可慧;刘芳圆;穆仲义;

河北地区高温热浪时空特征及其对工业、交通的影响研究    张可慧;李正涛;刘剑锋;刘芳圆;白洁;

南京极值温度长期变化及其与平均温度的关系    闫少锋;张金池;张波;王永平;俞红;闵俊杰;张增信;

河南省1949—2011年龙卷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申占营;

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    俞亚勋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极端气候的趋势分析    龚道溢,韩晖

子波变换在全球气候多时间尺度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邓自旺,尤卫红,林振山

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周秀杰,张桂华,郑红,潘华盛

中国西北近45a来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王鹏祥;杨金虎;

辽宁省四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杨文艳;迟春艳;

盘锦市近50年冬季气温变化分析    杨文艳;张大为;王丽;

南阳盆地暴雨日数的变化及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陈燕;

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    杨晓玲;丁文魁;杨金虎;

近42年来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极值的时间特征分析    杨素英;赵秀勇;

1956~2007年河北地区气候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张可慧;刘剑锋;刘芳圆;肖嗣荣;

黑龙江省西部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规律的小波分析    郑文生;安清平;于洋;

Summer Extreme Temperatures over East China during 1984-2004 Simulated by LASG/IAP Regional Climate Model CREM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引水区和黄河上游区域气候特征分析    李振朝;韦志刚;吕世华;文莉娟;李锁锁;

气候暖干化对中国北方干热风的影响    邓振镛;张强;倾继祖;徐金芳;黄蕾诺;张树誉;

北京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郑祚芳;

近49年普定县气温的变化与异常特征分析    吴龙;

Study on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Society and Economy——based on a Cas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Northern China    

北京的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    张秀丽;郑祚芳;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    郑祚芳;刘伟东;王迎春;

海南省降水极值变化研究    吴慧;

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

峨眉山近55年来水资源变化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郭洁;李国平;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研究    王勇;沈新勇;李清泉;

河北省气温异常时空特征分析    高霞;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影响的经济分析及其适应策略    朱红根

陆面下边界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LAI为例)及区域气候模式(CWRF+CLM)陆面遥感参数预处理研究    陆其峰

黄河流域节水农业关键问题的区域特征研究    邵晓梅

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王冀

西北地区干湿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王鹏祥

中国区域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特征和气候效应研究    胡婷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极端事件检测、评价方法及中国近40年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研究    侯威

近四十年中国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的群发性研究    杨萍

中国降水与温度极值的时空分布规律模拟    万仕全

华北空中水资源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尺度海—陆温度变化的关系    张书萍

南京地区降水预报研究    万夫敬

近50年我国极端低温事件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陈磊

东北春夏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海温异常的关系    张霏燕

亚洲季风区夏季大气热源季内振荡特征分析    罗璇

京津冀地区户外人体舒适度的分析与评价    孙广禄

区域气候背景下流域极端气候与水文事件的关系研究    杨帆

近50年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和泥沙的影响研究    俞方圆

温室、田间条件小麦若干生育指标及幼穗分化的比较研究    赵艳岭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关系    贾小龙

安徽省极端降水事件的判别分析    刘忠平;马晓群;胡雯;曹琦萍;

沈阳近40年夏季极端天气事件气候背景分析    祖歌;张子锋;隋东;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减灾对策分析    高玉兰;杨凤书;赵翠媛;陶佩君;

2008年湖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成因分析    王琪;廖玉芳;

地质作用与地球环境·景观·风水    陈波;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决不能忽视草原的重大作用    刘加文;

太湖流域1954~2006年气候变化及其演变趋势    黄俊雄;徐宗学;

石家庄市高温热浪与“三大火炉”城市的对比研究    肖嗣荣;张可慧;刘芳圆;穆仲义;

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    陈家其,姜彤,许朋柱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    竺可桢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石英

一个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中国未来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的预估    宋瑞艳

河北地区高温热浪时空特征及其对工业、交通的影响研究    张可慧;李正涛;刘剑锋;刘芳圆;白洁;

1873—2009年上海气温日较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周宇;史军;孙国武;董广涛;

西安市高温闷热天气的气候特征    高红燕;杨艳超;卢珊;宋鸿;杨承睿;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北方年极端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区域增暖的联系    马柱国,符淙斌,任小波,杨赤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任福民,翟盘茂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黄荣辉,徐予红,周连童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潘华盛,张桂华

亚洲的全球变化问题    符淙斌,黄燕

三种干旱指标的比较和新指标的确定    张强,鞠笑生,李淑华

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翟盘茂,任福民

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    翟盘茂,任福民,张强

太原气候变暖特征及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研究    张军;周晋红;

气候变暖与天津粮食生产的关系    梁平德,吴凤珍

气候变暖对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可能影响    殷红

安徽农业与气候变暖适应性的最优决策    王效瑞

气候变暖是人类引起的吗?    汤懋苍 ,张拥军

寒流频袭北半球 气候变暖论遭疑 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趋势未变    李娜;

气候变暖是一个伪命题吗?    梁海东;罗江海;

气候变暖对土壤化肥用量和肥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修兰,徐师华

利用气候变暖发展粮食生产    骆继宾;

广东近半个世纪的气温变化趋势    刘爱君

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联系    孙燕;张秀丽;韩桂荣;濮梅娟;刘梅;

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    黄建林;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影响初探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和酸雨提高森林生产率    申宁馨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抗气候变暖的利器    石磊

气候变暖背景下 农业抗旱该如何“升级”    本报记者 冯君

1700名英国科学家联合声明支持气候变暖结论    张静

展望2020年:不只是气候变暖    理查德·沃泽尔

以开展珊瑚与气候变暖关系研究    记者 郑晓春

“冷事件”难改气候变暖大趋势    本报记者 陆振华

气候变暖趋势没有改变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应刚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华军

模拟气候变暖对麦蚜避热行为及其在植物上分布影响的研究    马罡

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陆佩玲

功能基因芯片(GeoChip)在两种典型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谢建平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董文军

气候变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    孙雯

基于气候变化的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沃晓棠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究    陶锦莉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扬

中兴公司南京区域市场开发研究    王建伟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难以忽视的真相    许永丽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志伟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贾建英

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影响    陈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