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研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47:59
热度:

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研制【摘要】:随着聚氯乙稀(PVC)应用的推广,如何高效地生产其原料——氯乙烯单体(VCM),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目前,生产氯乙烯的方法主要

【摘要】:随着聚氯乙稀(PVC)应用的推广,如何高效地生产其原料——氯乙烯单体(VCM),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目前,生产氯乙烯的方法主要有乙炔法、乙烯法及乙烷氧氯化法。其中,乙烷氧氯化法是以乙烷、氯化氢及空气为原料。原料气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催化剂的制备;反应装置及反应条件;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因素;催化剂的表征及讨论。 乙烷氧氯化反应采用的催化剂是以γ-Al2O3为载体,以CuCl2为主催化剂,以KCl和稀土(镧、铈、镨、钕、钐)氧化物为助催化剂,通过浸渍法制备而成的。 乙烷氧氯化反应是通过固定流式反应床进行的,产物以乙烯和氯乙烯为主,同时还包括CO、CO2以及多种一氯代或二氯代烃类化合物。产物采用氢火焰检测器通过程序升温的方法进行分析。色谱柱箱的初始温度为40℃,以8℃/min升温到160℃,检测器的温度为180℃,检测结果用记录仪进行记录。 我们通过查找文献及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找到适合该反应的条件:反应温度T=500℃;接触时间t=2~4s;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钾的质量百分含量为6%。在该条件下,乙烷转化率、乙烯选择性及氯乙烯选择性分别可以达到95%、50%和30%以上。 WP=73 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因素很多,催化剂的组成、反应温度、反应气流速、接触时间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催化剂的性能。 对镧系列(含镧分别为1、3、5、7、9%)及镨系列(含镨分别为1、3、5、7、9%)的催化剂分别做相同条件下的反应,研究了稀土含量的多少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对含La3%和含La5%的两种催化剂分别做寿命考察。结果表明,含La3%的催化剂在所选反应条件下的寿命为30小时;而含La5%的催化剂寿命可达100小时以上,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 我们对一些新催化剂和反应后的催化剂做了一系列表征,包括XRD、BET、TG—DTA、ICP及SEM等测试手段。 从催化剂的XRD表征结果可以看到,反应后催化剂KCl及γ-Al2O3的衍射峰强度较反应前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对多数催化剂来说,KCl的衍射峰强度在反应后减小,原因是KCl的晶相遭破坏或发生了钾的流失现象。这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从BET比表面测试结果来看,负载了活性组分的γ-Al2O3比表面比纯γ-Al2O3比表面有所减小,这是因为有一些组分的颗粒进入了γ-Al2O3的孔隙中,从而使其比表面减小。从对反应起催化作用的角度来看,真正起催化作用的并不是所测得的这个物理表面,而是含有活性中心的表面。 我们分别对含La3%、5%、7%的催化剂做10小时、20小时和40小时的反应,并对反应后的催化剂做差热分析。从TG—DTA分析结果可以看到,主要出现三种类型的峰:200℃以下由物理吸附水的脱附生成的峰;333℃附近由沉积在催化剂金属表面上的碳燃烧生成的峰;765℃左右由沉积在催化剂酸性中心上的碳燃烧生成的峰。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积碳峰,是由于碳沉积的位置和机理不同,沉积在金属表面上的碳比较容易烧掉,而沉积在酸性中心上的碳不容易被烧掉,因此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 从扫描催化剂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电镜图片来看,反应前催化剂比较均匀地分散在催化剂表面;而反应后催化剂组分明显出现了结块,进一步说明了在反应中会出现积碳现象。催化剂在反应中积碳也是导 WP=74 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ICP分析结果来看,反应后催化剂中铜组分的含量明显较反应前减小,而其它组分的含量变化都不是很大。说明在反应中,铜出现了流失现象。铜的流失也会造成催化剂的失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TQ222
【目录】:
  • 目 录6-9
  • 第一章 前 言9-19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9-12
  • 1.1.1 市场前景广阔l9-12
  • 1.1.1.1 氯乙烯的主要用途9
  • 1.1.1.2 聚氯乙烯市场广阔9-12
  • 1.1.2 原料资源丰富12
  • 1.2 氯乙烯的制备方法12-18
  • 1.2.1 乙烯法制氯乙烯13-15
  • 1.2.2 乙炔法制氯乙烯15-16
  • 1.2.3 乙烷氧氯化法制氯乙烯16-18
  • 1.3 乙烷氧氯化反应机理18-19
  • 第二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方法19-23
  • 2.1 催化剂制备所用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19-20
  • 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0-21
  • 2.3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21-23
  • 第三章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23-41
  • 3.1 评价催化剂催化性能采用的反应装置及反应条件23-26
  • 3.1.1 评价催化剂活性采用的反应装置23-25
  • 3.1.2 评价催化剂活性采用的反应条件25-26
  • 3.2 影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因素26-31
  • 3.2.1 催化剂组成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26-30
  • 3.2.1.1 铜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26-27
  • 3.2.1.2 钾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27-30
  • 3.2.1.3 稀土元素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30
  • 3.2.2 其它影响催化剂性能的因素30-31
  • 3.3 催化剂活性及寿命考察结果与讨论31-40
  • 3.3.1 不同镧含量催化剂之间活性的比较31-34
  • 3.3.2 不同镨含量催化剂之间活性的比较34-36
  • 3.3.3 含铡3%催化剂寿命考察结果与讨论36-38
  • 3.3.4 含镧5%催化剂寿命考察结果与讨论3O38-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催化剂的表征41-64
  • 4.1 XRD表征结果与讨论41-54
  • 4.1.1 镧系列催化剂的XRD表征41-47
  • 4.1.1.1 不同镧含量催化剂反应前的XRD谱图对比41-43
  • 4.1.1.2 不同镧含量催化剂反应后的xRD谱图对比43-44
  • 4.1.1.3含镧3%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谱图对比44-45
  • 4.1.1.4 含镧5%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谱图对比45-46
  • 4.1.1.5 含镧7%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谱图对比46-47
  • 4.1.2 镨系列催化剂的XRD表征47-54
  • 4.1.2.1 不同镨含量催化剂反应前的xRD谱图对比47-48
  • 4.1.2.2 不同镨含量催化剂反应后的XRD谱图对比48-49
  • 4.1.2.3 含镨1%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谱图对比4l49-50
  • 4.1.2.4 含镨3%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谱图对比50-51
  • 4.1.2.5 含镨5%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谱图对比51-52
  • 4.1.2.6 含镨7%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谱图对比52-53
  • 4.1.2.7 含镨9%催化剂反应前后的XRD谱图对比53-54
  • 4.2 比表面表征结果与讨论54-55
  • 4.2.1 含不同稀土元素催化剂的比表面表征54-55
  • 4.2.2 含镨1 %催化剂反应前后的比表面表征55
  • 4.3 差热分析结果与讨论55-60
  • 4.3.1 含镧5%催化剂的差热分析结果与讨论56-58
  • 4.3.2 含镧7%催化剂的差热分析结果与讨论58-60
  • 4.4 ICP表征结果与讨论60-61
  • 4.5 扫描电镜表征结果与讨论61-62
  • 4.6 本章小结62-64
  • 结论64-67
  • 参考文献67-72
  • 中文摘要72-75
  • 英文摘要75-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平衡氧氯化法生产VCM的工艺研究进展    韦海鸥;王志萍;项曙光;韩方煜;

氯乙烯生产工艺中操作参数优化研究    张军

氯乙烯的生产技术及产需现状    易华,徐明霞,景晓燕

世界聚氯乙烯工业技术进展    蓝凤祥

氯乙烯技术现状及进展    王红霞

CuCl_2-KCl-LaCl_3/γ-Al_2O_3对乙烷氧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吕学举,刘杰,周广栋,李亚男,甄开吉,李文兴,程铁欣

48m~3聚合釜温度控制技术    李刚;

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的研究    吕学举,费强,程铁欣,毕颖丽,甄开吉,张春雷,崔元俊

PVC用钙/锌复合稀土液体热稳定剂的配方设计    曹国豪;凌秋灵;崔艳艳;陈金鹏;刘晓暄;

SMA/PVC合金    卢永刚,王荣伟

PVC树脂应用与发展现状    王友印

平衡氧氯化法生产VCM的工艺研究进展    韦海鸥;王志萍;项曙光;韩方煜;

乙烯直接取代氯化合成氯乙烯的研究    李红海,吴天祥,苏保卫

加入WTO对我国PVC加工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邵威,侯克伟

悬浮法聚氯乙烯生产用防粘釜剂的进展    刘洪乔

乙烯直接氯化法生产二氯乙烷过程热力学分析    刘立新;郭瓦力;吴剑华;王欢;王洪发;

乙烷氨氧化制乙腈反应催化剂的研究    潘维成

γ-Al_2O_3负载型氯化铜基催化剂上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    吕学举

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研究    刘杰

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吉定豪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在2-丁醇脱氢制备2-丁酮反应中的研究    曲渊立

稀土元素(La,Ce)改性CuCl_2基催化剂上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的研究    李超

氯乙烯装置控制回路数据采集及性能评价研究    彭斐菲

常用PVC装潢材料热解特性的研究    程霞

氯乙烯精馏装置控制系统的设计    鲁小斌

PVC无毒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研究    张洪江

纤维增强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罗杨云

株化10万吨PVC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    丁锋林

新型改性剂的制备及PVC材料的功能化研究    陈晓松

新型多元复合分散体系悬浮PVC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秦倩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VCM生产过程控制方法研究    姬忠良

VCM装置的热能夹点分析与优化    许刚

氯乙烯精馏过程的ASPEN PLUS模拟分析    李群生;刘阳;

Aspen软件在大型聚乙烯装置上的应用    王文庆,李延辉

二氯乙烷精制流程方案的研究    赵洪涛,陈鹤龄,陈德钊

ASPEN PLUS化工模拟系统在精馏过程中的应用    谢扬,沈庆扬

平衡氧氯化法生产VCM的工艺研究进展    韦海鸥;王志萍;项曙光;韩方煜;

乙烯直接取代氯化合成氯乙烯的研究    李红海,吴天祥,苏保卫

乙烷氧氯化制备氯乙烯工艺    郑进

电石法VCM生产工艺探讨和分子筛脱水的应用    刘焕举;李金钟;刘淑娥;

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技术的改进    刘岭梅;张永春;

乙烯法VCM生产装置的节能措施    娄振良;

氯乙烯生产工艺的比较探讨    郝勇;杨娣;

氯乙烯装置氧氯化单元热集成    雷哲;冯霄;王天华;

氯乙烯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进展    李玉芳;伍小明;

氯乙烯聚合安全设计与安全生产控制    刘红霞;

氯乙烯生产工艺中操作参数优化研究    张军

AuCl_3及多种复合催化剂表面的乙炔氢氯化反应机理    张善正

氯乙烯生产工艺的比较    黄凤刚

聚氯乙烯工程技术进展和研究动向    刘岭梅

二氯乙烷生产装置的技术探讨    邴涓林

降低PVC生产中电石消耗的有效方法    薛之化

乙烷与CO_2反应制乙烯催化剂研究    徐龙伢,林励吾,王清遐

镍配合物催化乙烯齐聚合成α-烯烃的研究进展    尚荣欣;

催化裂化多产丙烯工艺    邢付雷;吕涯;

在 Li_2SO_4·Fe_xO_y/TiO_2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    沈鸿福;王新平;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    王开岳

四种实验室制乙烯方法的比较    刘振南

乙烯部分氧化Pd-Ti-V_2O_5/SiO_2催化剂的研究——程序升温脱附法    嵇玉书,毕颖丽,王德军,甄开吉

工业尾气中乙炔、乙烯加氢催化剂的研制    李速延;

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PE钛系催化剂的研究    林伟国;荣峻峰;毛国芳;宋吉伟;于鹏;

甲烷制乙烯新型催化剂的制备    段文增;郑涛;贾峰;郭庆良;

不对称取代吡啶亚胺铁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郭丽华;高海洋;伍青;

NT-1型高效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荣峻峰;景振华;张巍;洪晓宇;石勤志;张文平;

不同结构阴离子对铁系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影响    王世波;刘东兵;徐人威;毛炳权;

Pd-Au-H_3PO_4/SiO_2催化剂上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    朱志华;徐争勇;于筛成;赫崇衡;徐佩若;

低温甲烷氧化偶联超细微粒Sr_(1.2)TiO_(3+δ)催化剂    缪建文;范以宁;周静;陈懿;

增产丙烯的催化裂化技术及其进展    孙书红;王智峰;马建泰;

Li/Mgo催化剂的ESR研究    刘雅言;王吉祥;詹瑞云;吴越;杨向光;毕颖丽;甄开吉;

“茂后”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    李悦生;

纳米级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的应用展望    金德镇;郑娇恒;张景红;熊尚清;刘先黎;

四烃基二锡氧烷催化剂的合成、结构及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熊竹君;邓锋杰;温远庆;李凤仪;

开拓者 支撑者 领跑者    

走出塬状态 奋力攀高峰    

中国石化主导台湾FCC催化剂市场    丁中琴

重组获实质进展 德尔福催化剂业务易主    本报记者 吴凡

海沧PX项目高标准保护环境    本报记者  杨继祥 通讯员  庄梅芳 熊春芳

国产苯酐催化剂替代进口产品    王刚盛丁杰

UV喷墨——行业变革的催化剂    刘莉

免税政策——文化单位改制的催化剂    商报记者 刘妮丽

市场是企业的命脉    

“煤代油”采用化物所技术路线    张景华

ST/A1-PILC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蒋月秀

掺杂过渡金属的MCM-4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其对CO_2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研究    李亚男

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艺技术研究    徐占武

异丁烷/丁烯烷基化新型固体强酸催化剂的研究    孙闻东

等离子体催化二氧化碳经甲烷化制C_2烃反应的研究    代斌

负载型TiO_2及Ce_xTi_(1-x)O_2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催化作用    楼莉萍

苯酚羟基化反应新型催化剂与工程技术基础研究    顾晓利

碳酸二甲酯参与的绿色催化反应研究    沈振陆

同时脱除FCC烟气中NOx、SOx和CO的催化材料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    温斌

由苯胺和乙二醇一步催化合成吲哚的研究    石雷

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研制    任萍

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乙烯液相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慕俊娟

柴油机NO_x催化剂系统集成与优化    项里程

丙交酯制备催化剂的筛选和反应机理初探    程超

具有不同杂原子的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张荣梅

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在马克思哲学形成中的作用    徐莹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d基催化剂的研究    冯兰英

催化剂对亚临界水中生物质液化行为的影响    谢文

离子液体在等离子体甲烷转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丁卓

脂肪酶Candida Antarctic B催化合成碳酸甘油酯的研究    胡婉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