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两种立地条件下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养分的积累和分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30:02
热度:

两种立地条件下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养分的积累和分配【摘要】: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是一种分布广、用途大、耐干旱瘠薄的乔木树种,掌握其生长规律和养分利用特性对麻栎

【摘要】: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是一种分布广、用途大、耐干旱瘠薄的乔木树种,掌握其生长规律和养分利用特性对麻栎人工林的科学经营十分必要。对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两种立地条件下的麻栎人工林的生长和养分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含石量较高、养分含量较少的立地条件下,12年生的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为49180.2kg.hm–2;林木养分总累积量为633.9kg.hm–2,其中N、P、K、Ca、Mg的累积量分别为119.9、18.7、88.5、368.6和38.2kg.hm–2。在土壤含石量较少、养分含量较高的立地条件下,12年生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为90774.8kg.hm–2;林木养分总累积量为993.6kg.hm–2,其中N、P、K、Ca、Mg的累积量分别为203.5、23.0、146.9、553.6和66.6kg.hm–2。所以,立地条件对麻栎生长和养分累积具有显著影响。较差立地条件下的麻栎对土壤养分的富集系数较大,但其凋落物的养分含量较低。研究显示,麻栎可以通过养分奢侈吸收、提高养分内循环、减少养分损失等途径来适应低养分环境。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生物量 养分积累 养分利用 麻栎 立地条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13)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200704034)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项目(011010144)资助
【分类号】:S792.181
【正文快照】: 林木养分积累和分配规律研究是探索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对世界诸多树种进行了研究(高甲荣等,2002;Guo et al.,2002;项文化和田大伦,2002;何斌等,2007;Uri et al.,2007;Peri et al.,2008;TurnerLambert,2008;张晓娟等,2008)。麻栎(Quercu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许剑辉;汪茂林;黄庆丰;宫守飞;

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杨丽丽;文仕知;何功秀;

干热河谷纯林和混交林下印楝养分特征    高成杰;李昆;唐国勇;孙永玉;张春华;李彬;

麻栎种源间苗期生长性状及遗传稳定性差异分析    刘志龙;方升佐;虞木奎;唐罗忠;陈厚荣;李武志;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和苗木性状地理变异趋势面分析    刘志龙;虞木奎;马跃;唐罗忠;方升佐;

不同间伐强度下麻栎人工林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    成向荣;虞木奎;葛乐;张春祥;王婉;

长沙市郊枫香人工林微量元素分布与生物循环特征    杨丽丽;文仕知;何功秀;

养分胁迫下麻栎的生长和生理变化研究    杨玉娟

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和积累的研究    高甲荣,张东升,肖斌,牛健植

晋西黄土区天然次生林营养元素分配与积累研究    张晓娟;魏天兴;荆丽波;尹娜;刘艳辉;

江淮丘陵地区麻栎薪炭林经营效益的调研    柴承佑,王新洋,丁伯让

立地条件及抚育措施对麻栎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唐罗忠;虞木奎;严春风;刘志龙;方升佐;

不同立地条件楠木人工林养分研究    彭龙福;

宜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分布的研究    薛立,罗山

麻栎不同更新方式栽后的生长表现    卢正茂,吴耀先,于远斌,杨玉林,卢德宝,侯坤

麻栎菌材林定向培育技术初探    于成琦,刘辉,霍玉华,王晓琳,金大帅,孙涛,吴耀先,宋德利

几种壳斗科植物叶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郭圣茂;彭仁;杜天真;邱业先;赖晓莲;

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目标与对策    祝列克;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进展    夏尚光;梁淑英;

广玉兰凋落叶N·P·K元素的营养转移    陆瑾;

土壤氮素与水分对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    郭二辉;胡聃;田朝阳;胡颖;王从彦;于盈盈;

厚荚相思人工幼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布研究    秦武明;何斌;韦善华;蔡树威;覃永华;

延安人工林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分析    赵满兴;王文强;

尾巨桉人工幼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苏有文;何斌;张伟;陈桂金;

楠木人工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杜娟;卢昌泰;

南酸枣截干造林对其生长的效应研究    付金贤;何贵平;华朝辉;罗修宝;

不同海拔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庄亚珍;

桉树无节材修枝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球;李志辉;陈少雄;

种子氮磷钾贮量对玉米乳苗养分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周毅;

短轮伐期菇木林优良树种的选择与营造技术研究    翁永发;王仁东;杜国坚;陈卓梅;朱光权;

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及对策    钟羡芳;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棉花肥料运筹技术及其机理    辛承松;董合忠;

土地生产力变化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李忠武;蔡强国;唐政洪;

枫香优良观赏品种初期选择    柴国锋;康宏兴;王良桂;郑勇奇;

枫香栽种木耳优良菇木家系选择研究    方乐金;曹健康;翟大才;万志兵;施文;

尾巨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    何斌;韦善华;秦武明;刘运华;罗柳娟;

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养分动态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张凯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会同杉木人工林连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    谭骏珊

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方江平

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    高述超

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    柏方敏

桉树中大径材培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陈少雄

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过程    文仕知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    刘素青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还林还草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欧阳资文

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    张丽军

泰山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赵进红

红富士苹果花营养诊断及其硼含量监测模型的构建    陈志强

安徽肖坑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凋落物量及养分季节动态的研究    王陆军

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衰退成因及有效防治措施研究    谷扬

方岩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朱渊

杉木—米老排混交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养分特征研究    陈志云

杉木—闽粤栲混交林生产力及凋落物动态研究    魏重和

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王雪芹

思茅松营养特性与人工林生产力及碳分配    李灵艳

不同供磷水平对韭菜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郭爱花;陈钰;

磷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作用·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吴楚,谢裕春,甘彩霞

广玉兰凋落叶N·P·K元素的营养转移    陆瑾;

磷胁迫对阳桃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王远志;

京北山区刺槐林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刘世海,余新晓

北京密云麻栎-侧柏林生态系统N、P、K的生物循环    肖洋;陈丽华;余新晓;王小平;秦永胜;陈俊崎;

19年生侧柏种源变异及选择研究    毛爱华;李建祥;张超英;李庆贱;王顺;陈晓阳;李悦;

银杏丛枝菌根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    吴强盛;韦启安;

麻栎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    刘志龙;虞木奎;唐罗忠;方升佐;

低磷胁迫条件下小麦光合特性的基因型差异    李宾兴,肖凯,李雁鸣

侧柏种源的地理变异与选择及其子代的遗传变异研究    杨传强

山茱萸种子形态及解除休眠方法的研究    冯澄澄

麻栎造林技术    罗世群;

广玉兰凋落叶N·P·K元素的营养转移    陆瑾;

VA菌根与植物矿质营养的研究进展    郝会军;刘英;王洪波;丁雪珍;

近代森林-环境问题与森林养分循环研究进展(综述)    陈放鸣,林小伍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Ⅰ.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分布    沈国舫 ,董世仁 ,聂道平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Ⅱ.油松人工林养分元素的动态特性    董世仁 ,沈国舫 ,聂道平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Ⅲ.养分元素生物循环和林分养分的平衡    聂道平 ,沈国舫 ,董世仁

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和积累的研究    高甲荣,张东升,肖斌,牛健植

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景观地形分异格局研究    张志,朱金兆,朱清科,张宇清,姚爱静,曹刚,魏铁

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养分循环关系的研究    赵广亮;王继兴;王秀珍;沈应柏;周金池;

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养分生态学比较研究    尹守东

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养分利用效率研究    蒋建

两种立地条件下麻栎人工林地上部分养分的积累和分配    唐罗忠;刘志龙;虞木奎;方升佐;赵丹;王子寅;

麻栎 马尾松天然次生混交林生物量结构及根系分布特征调查研究    杨涛

不同地理种源麻栎苗期变异和初步选择    刘志龙;虞木奎;唐罗忠;方升佐;王新洋;张春祥;曹一达;

区域和立地条件对麻栎生长的影响    郭向昕,张洁,张成福,鞠广东,赵庆喜,宋德利,吴耀先,何武江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计量评价    蔡小虎,彭培好,王金锡

供氮水平对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Planch)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王忠强;吴良欢;刘婷婷;褚有为;邵雪玲;

新型专用肥对菜豆生理活性、生物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张志国;丁洪;张玉树;

赤松纯林更新为油松麻栎混交林的试验    王希才,李承水,宋加木,王延玲,李玉石

加强土壤和地被物管理对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能量利用与养分循环的影响    方奇;

对麻栎和栓皮栎果实成熟期的商榷    李俊英,冯天杰

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    陈红林;何芳;

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    陈红林;何芳;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的贮量特征    刘妍妍;金光泽;黎如;

石油污染土壤上氮磷钾配施对甜高粱总糖和生物量的影响    孙清;袁振宏;李金洋;赵玲;牛卫生;徐丽娜;杨静;

硅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及水分生产力影响    郭正刚;王锁民;包爱科;

不同时期UV-B辐射增强对灯盏花生物量和药用有效成分产量的影响    朱媛;冯源;祖艳群;杨生超;何永美;李元;

兴凯湖浮游植物种类、生物量及数量变动研究    姜作发;战培荣;赵吉伟;赵春刚;董崇智;唐富江;

施钾对草地早熟禾生物量、枯草量和草坪质量的影响    祝美俊;王显国;孙彦;韩建国;王培;樊奋成;鲍青龙;

模拟林(竹)草退耕模式下遮荫对三种牧草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影响的比较分析    张学权;胡庭兴;张建;

坝上羊草草原不同时期生长比较研究    何峰;李向林;万里强;王国良;

走近日本木质生物量利用    白秀萍

田大伦:让杉木林成为财富之源    姚学文 伍谦 邹敏 刘丹

中国森林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做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宗炜

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王锦

西班牙鳀鱼生物量上升    辛文

麻栎和栓皮栎    张强

田大伦:让杉木成为财富之源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伍谦 邹敏 实习生 刘丹

食虫,人类未来的“家常便饭”    李家玉

人工增雨造福黄河上游地区    杨帆

滨海池塘漠斑牙鲆养殖初探    王树海 宋传民 朱丰锡 任方旭 杨建花 张炳军 隋洪信 杨少勇;王悦兵

麻栎炭用林种源选择与关键培育技术研究    刘志龙

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的遥感估算    曹庆先

入侵杂草紫茎泽兰与非入侵草本植物竞争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蒋智林

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长期实验研究    温远光

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养分生态学比较研究    尹守东

茭白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品种间差异及其机理    江解增

中国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肖兴威

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罗天祥

乌兰布和沙漠土壤水分动态和白刺群落特征研究    叶冬梅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和硝化及地上地下关系的研究    张世虎

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养分利用效率研究    蒋建

不同基因型小麦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黄明丽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特点和治疗技术研究    孙国定

海草矮大叶藻生物量与热值的动态研究    彭胜

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对集群生物量与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代飞飞

五节芒生物量及其热值的动态研究    陈慧娟

外源赤霉素(GA_3)对羊草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影响    崔爽 

重金属污染对龙须草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袁敏

空军某机场及其周围鸟类群落生态与鸟撞相关性研究    鲍连艳

桉树工业原料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贮量初步研究    张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