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ZrO_2和Nb_2O_5双助剂对Au/a-Fe_2O_3低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25:51
热度:

ZrO_2和Nb_2O_5双助剂对Au/a-Fe_2O_3低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改性研究【摘要】:低温工作的燃料电池通常利用富氢水煤气变换反应,即CO + H_2O←→CO_2 +

【摘要】: 低温工作的燃料电池通常利用富氢水煤气变换反应,即CO + H_2O←→CO_2 + H_2,来深度清除原料气中的CO并制取氢气。Au/α-Fe_2O_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水煤气变换活性,该催化剂在富氢气氛下存在着严重的失活问题,制约了其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应用。为提高Au/α-Fe_2O_3催化剂的活性与稳定性,本论文首次提出了添加酸性氧化物Nb_2O_5与ZrO_2作为复合助剂,对Au/α-Fe_2O_3催化剂进行改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归纳如下: 1.首次采用并流共沉淀和超声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新型Au/α-Fe_2O_3-ZrO_2-Nb_2O_5催化剂。该制备方法提高了Nb_2O_5难溶固体粉末在催化剂中的分散,为难溶固体粉末催化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2.系统地探讨了沉淀方式、沉淀pH值、超声时间、助剂含量、金负载量、焙烧温度等制备参数对Au/α-Fe_2O_3-ZrO_2-Nb_2O_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制备条件为:并流共沉淀方式,沉淀pH值为8.0,超声20min,ZrO_2和Nb_2O_5含量为10%,金负载量为8%,焙烧温度300℃。 3.利用BET, XRD, HRTEM, H_2-TPR, CO_2-TPD, UV-Vis DRS, XPS和Raman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ZrO_2和Nb_2O_5双助剂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两者在Au/α-Fe_2O_3-ZrO_2-Nb_2O_5催化剂表面富集;(2)表面ZrO_2和Nb_2O_5浓度的增加,有效地阻隔了金粒子的团聚,提高了金的分散度;(3)ZrO_2和Nb_2O_5双助剂的添加,显著地提高了Au/α-Fe_2O_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大降低了Fe_3O_4和活性组分金粒子的晶粒度。ZrO_2和Nb_2O_5双助剂间的协同作用是提高Au/α-Fe_2O_3催化剂在富氢气氛下活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4.在模拟的富氢甲醇重整气氛下对Au/α-Fe_2O_3-ZrO_2-Nb_2O_5催化剂进行WGS性能评价,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优越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温度200℃,空速11000h-1条件下,其CO转化率达99%,几乎接近平衡转化率;经过连续50h的稳定性测试,催化活性仅下降15%。 【关键词】:ZrO_2 Nb_2O_5 Au/α-Fe_2O_3 助剂 水煤气变换反应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O643.3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前言8-20
  • 1.1 传统变换催化剂的研究状况8-9
  • 1.2 开发新型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意义9-11
  • 1.3 负载型金催化剂的研究概况11-18
  • 1.3.1 制备方法的影响11-12
  • 1.3.2 载体和助剂的影响12-15
  • 1.3.3 制备参数和反应条件的影响15-16
  • 1.3.4 催化机理的研究16-18
  • 1.4 本课题的课题来源、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0-27
  • 2.1 实验流程图20-21
  • 2.2 主要药品与仪器21-22
  • 2.2.1 主要试剂21
  • 2.2.2 主要设备及仪器21-22
  • 2.2.3 钢瓶气体22
  • 2.3 实验仪器设备装置22-23
  • 2.3.1 负载型金催化剂制备装置22-23
  • 2.3.2 负载型金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23
  • 2.4 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23-25
  • 2.4.1 催化剂的制备23-24
  • 2.4.2 催化剂的WGSR 活性评价24
  • 2.4.3 催化剂的WGSR 稳定性评价24-25
  • 2.5 催化剂的表征25-27
  • 2.5.1 比表面和孔结构测定25
  • 2.5.2 X 射线粉末衍射(XRD)25
  • 2.5.3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25
  • 2.5.4 CO_2 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25-26
  • 2.5.5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26
  • 2.5.6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26
  • 2.5.7 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26
  • 2.5.8 X 射线荧光元素分析(XRF)26
  • 2.5.9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分析(Raman)26-27
  • 第三章 双助剂及制备参数对Au/α-Fe_20_3催化剂水煤气变换性能的影响27-39
  • 3.1 双助剂对Au/α-Fe_20_3 催化性能的影响27-28
  • 3.2 制备参数对ZrO_2 和Nb_2O_5 双助剂改性Au/α-Fe_20_3 催化性能的影响28-34
  • 3.2.1 助剂含量变化的影响28-29
  • 3.2.2 金负载量的影响29-30
  • 3.2.3 焙烧温度的影响30-31
  • 3.2.4 沉淀方式的影响31-32
  • 3.2.5 沉淀pH 值的影响32-33
  • 3.2.6 超声时间的影响33-34
  • 3.3 催化活性及稳定性34-38
  • 3.3.1 催化剂的活性34-35
  • 3.3.2 催化剂的稳定性35-38
  • 3.3.2.1 11000h~(-1) 空速下的稳定性测试36-37
  • 3.3.2.2 22000h~(-1) 空速下的稳定性测试37-38
  • 3.4 小结38-39
  • 第四章 ZrO_2和Nb_2O_5双助剂改性Au/α-Fe_20_3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探讨39-63
  • 4.1 比表面和孔结构性质测定39-40
  • 4.2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40-45
  • 4.2.1 焙烧样品的XRD 分析40-41
  • 4.2.2 还原样品的XRD 分析41-43
  • 4.2.3 反应后样品的XRD 分析43-44
  • 4.2.4 金物相分析44-45
  • 4.3 HRTEM 观察45-47
  • 4.4 H_2-TPR 测试47-49
  • 4.5 XPS49-55
  • 4.6 UV-Vis DRS 分析55-56
  • 4.7 CO_2-TPD 测试56-58
  • 4.8 Raman 光谱分析58-62
  • 4.9 小结62-6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5.1 论文工作总结63-64
  • 5.2 工作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1
  • 致谢71-72
  • 附录72-73
  • 作者简历73
  • 在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稀土氧化物对水煤气变换催化剂Au/CeO_2性能的影响    杨申永;詹瑛瑛;陈崇启;曹彦宁;林性贻;郑起;

Au/Cu_xMn_yO_z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CO消除性能    佘育生;孙伟华;詹瑛瑛;林性贻;郑起;

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最新研究进展    杨晓峰;董相廷;周艳慧;王进贤;刘桂霞;

催化剂Au/CeO_2/MCM-41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邱永福;

低汽气比节能变换催化剂研究进展    杨玲菲;宁平;田森林;戴春皓;田春梅;

Au改性La_(0·8)Sr_(0·2)MnO_3催化剂的催化燃烧性能    卢晗锋;黄海凤;刘华彦;陈银飞;刘化章;

变换催化剂研究进展    刘全生,张前程,马文平,何润霞,寇丽杰,牟占军

二氧化铈表面氧的活化及对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    詹望成;郭耘;龚学庆;郭杨龙;王艳芹;卢冠忠;

La_(2-x)CexCu_(1-y)Zn_yO_4 perovskites for high temperature water-gas shift reaction    S. S. Maluf;E. M. Assaf;

焙烧温度对低温水煤气变换Au/Fe_2O_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英文)    李锦卫;詹瑛瑛;林性贻;郑起;

低汽气比节能变换催化剂研究进展    杨玲菲;宁平;田森林;戴春皓;田春梅;

黄磷尾气变换制甲醇合成气中试及新型催化剂研究    戴春皓

金催化氢化丙烯醛及载体效应的理论研究    李哲

大孔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氢气中CO优先氧化性能的研究    顾春雷

氧化铈催化CO_2和甲醇直接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王玮

富氢条件下CO优先氧化高效纳米金催化剂的研究    涂云宝

CeO_2担载的Cu和Pt催化剂上低碳含氧化合物完全氧化反应的研究    唐晓兰

负载金催化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从纳米催化到单活性位非均相催化    王传明

担载型金催化剂上丙烯选择还原NO_x反应的研究    王新葵

Ni–CeO_2催化剂上水煤气变换和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研究    王路辉

LB型节能高温变换催化剂工程基础研究    魏灵朝

H_2O和CeO_2基材料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王清高

铜、锌基微/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应用研究    刘俊

净化黄磷尾气部分变换制合成气催化过程研究    杨玲菲

水滑石负载的金属纳米催化剂在醇氧化反应中的研究    石玉

移动制氢过程变换催化剂的研究    刘欣一

介孔氧化铝负载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秦亮生

Au-Pd双金属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特点及其载体的研究    顾忠华

CeO_2@Au核壳结构纳米组装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杨晓峰

CeO_2@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黄磊

负载型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水煤气的催化变换作用    郭晓勇

CuO-MnO_2/Al_2O_3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性能    李欣;边疆;朱学多;强亮生;

NiO-MnO_2/Al_2O_3催化臭氧化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    万山红;李欣;覃吴;朱学多;强亮生;

铝镁比值对耐硫低变催化剂的影响    田力;谭永放;程玉春;高步良;孙晓明;刘文华;

FCC废催化剂的复活效果研究    刘欣梅;张新功;潘正鸿;阎子峰;

S掺杂形式对TiO_2基光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王玉萍;曹金丽;彭盘英;

铜系甲醇催化剂受热后的结构变化    何刚;高勤卫;

丁烯氧化脱氢非铬、铁系催化剂的失活机理    徐佩若,顾雄毅,戴迎春

Mn_(1-x)(Li,Ti)_xCo_2O_4尖晶石型复合氧化物的制备、表征与催化性能    刘坚,赵震,徐春明,王虹,段爱军

焙烧温度对乙醇重整催化剂NiO-CeO_2-ZnO性能的影响    朱跃辉;吴锋;吴川;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    左建良;黄志威;崔芳;陈静;夏春谷;

高活性TiCl_4/SiO_2/AlEt_3催化剂淤浆聚合制备宽峰分布聚乙烯    刘智;黄海兵;张新莉;甄洪鹏;义建军;黄启谷;杨万泰;张明革;高克京;李红明;

Sr掺杂对LaCoO_3/γ-Al_2O_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赵文怡;许延辉;张旭霞;崔建国;刘海娇;孟志军;

浸渍溶液pH值对Co/SBA-15催化剂F-T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穆仕芳;李德宝;侯博;贾丽涛;王俊刚;陈建刚;孙予罕;

ZrO_2和La_2O_3对铜催化剂甲醇水蒸气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    吴贵升;毛东森;卢冠忠;

催化精馏技术研究进展    李柏春;王辉;

溶液法sPP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费建奇;戴振宇;景振华;

NaY分子筛催化剂结构分析    沈春玉;

Co的添加在NOx储存还原体系中的促进作用    王晓英;余运波;贺泓;

C2对称二氨基二醇硼烷的不对称还原机理研究——配体及其衍生物和催化剂结构鉴定    赵金铠;韩秀文;刘秀梅;包信和;杭剑锋;姜标;

钒污染对裂化催化剂结构变化的影响    岳淑范;

南方化学赞助中国催化成就奖    特约记者 顾定槐

含氟硫脲有机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黄一波

不对称双希夫碱-锌系列催化剂的开发及催化制备脂肪族聚酯的研究    石奇

新型双功能有机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不对称迈克尔加成反应的研究    林健

系列含有糖基的新颖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C-C键形成反应中的应用    张新民

甘油氢解制丙二醇的催化剂及反应机理研究    夏水鑫

双官能团硫脲催化剂催化的α-氟代-β-羰基三氟甲基偕二醇的不对称反应研究    赛达力木·伊吾热依木江

咪唑啉酮催化剂催化的几种合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张丽丽

乙烷氧氯化制氯乙烯催化剂的研究    刘杰

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铜基催化剂的研究    吉定豪

基于天然氨基酸和樟脑的手性二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周宜荣

汽车排放污染物催化剂浸渍工艺与效果研究    王同岩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钨基载体的研究    刘晋

负载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在不对称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康彦萍

氨纶弹力织物家用洗涤中催化剂BLA的作用及机理分析    杨兴

镧系酞菁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噻吩氧化反应中的催化研究    王东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可循环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    薛小玲

pt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醇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陈露

硅钨基多金属氧酸盐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    张英帅

多立体中心(硫)脲催化剂催化不对称杂原子迈克尔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王慧

低成本、高性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郑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