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20世纪全球变暖的冰冻圈证据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9:20
热度:

20世纪全球变暖的冰冻圈证据【摘要】: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

【摘要】: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地面气象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在明显升高 ,而探空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却表明低层大气在降温 ,这使得人们对于全球变暖问题提出了质疑。通过对近 1 0 0多年来冰冻圈各组成要素 (冰川、积雪、冻土、海冰等 )变化的综合分析 ,并结合全球不同地区的冰芯记录 ,证明了 2 0世纪全球气候是在变暖 ,指出开展冰冻圈 (尤其是冰盖、积雪、冻土和海冰 )与大气 /海洋之间相互作用 (影响和响应 )过程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关键词】全球变暖 冰冻圈 冰芯
【基金】: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西部冰川资源变化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编号 :KZ95 1-B1-2 12 )和“冰冻圈动态变化基础研究 (三期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1 引 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表明,20世纪全球地面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5~0.6℃,其中在最后20年中升温达0.3~0.4℃。这似乎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然而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承认地球气候在明显的变暖[1]。由于长期趋势很容易受到资料长度和短期波动的影响,最近一些科学家又指出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1960-2003年新疆山区与平原积雪长期变化的对比分析    崔彩霞,杨青,王胜利

气候变化与冰川演变的研究进展    崔彩霞,苏晓岚

气候变暖对中国生态安全的影响    张桥英,何兴金,卿凤,张征云,申爱英

大气温室效应的热力学机理分析    李琰琰

近百年来山地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    王宁练,张祥松

青藏高原积雪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李培基

青藏高原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趋势预测    苏珍,刘宗香,王文悌,姚檀栋,邵文章,蒲健辰,刘时银

敦德冰帽中的小冰期气候记录    姚檀栋,谢自楚,武筱舲,L.G.Thompson

青藏高原东北部降水中δ~(18)O的变化特征    章新平,施雅风,姚檀栋

古里雅冰芯中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姚檀栋,焦克勤,杨志红,施维林

1951~1997年中国西北地区积雪水资源的变化    李培基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气候敏感性研究    王宁练,姚檀栋,田立德,刘时银,段克勤

冰芯记录所揭示的青藏高原升温    姚檀栋,杨志红,刘景寿

论高原冻土区铁路路基的设计原则及其应用    黄小铭

应用蠕变理论对冻土在增应力过程中蠕变规律的几何分析    盛煜,吴紫汪,朱元林,马巍

冲量及含水量对冻结黄土冲击韧度的影响    俞祁治,朱元林,何平,张健明

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

我国西部多年冻土地温带与工程建筑物稳定性    童长江,吴青柏

小冰期以来高亚洲地区的气候变化    康兴成

敦德冰芯中微粒含量与沙尘暴及气候的关系    刘纯平,姚檀栋,ThompsonL.G.,DavisM.E.

敦德冰芯过去800a来的甲烷记录    徐柏青,姚檀栋,田立德,霍文冕,段克勤,JChappelaz

西昆仑山甜水海钻孔氧化铁指标的R/S分析及其意义    周厚云,余素华,朱照宇,李世杰,李炳元,文启忠,贺益贤

环北极地区冰川(盖)物质平衡研究进展    效存德,秦大河,任贾文,李忠勤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夏季0℃层高度变化的响应    张广兴;魏文寿;辛渝;李帅;

临夏盆地环境变迁与青藏高原隆起的世界影响    方小敏;李吉均;朱俊杰;钟魏;卢万庆;王健力;

北半球夏季环流的特征纬向波数及其时空演变    尤卫红;赵宁坤;周丽华;

青藏高原积雪资料比较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雷俊;方之芳;

海气系统不稳定耦合波与年代际气候振荡    陆维松;陶丽;张延宾;苏磊;

珠穆朗玛峰东绒布冰川37.4m冰芯主要离子记录的气候环境    崔晓庆;任贾文;王晓香;

最近135ka甜水海碳酸盐元素指标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    周厚云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形成分解动力学及微生物作用    陈多福

水文要素对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以和田河流域为例    黄领梅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研究    潘卫东

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 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    谢远云

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    江亦元

内蒙古岱海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化学风化及古环境变迁    金章东

阿尔金构造系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的构造隆升及其变形机制    郑荣章

波堆藏布谷地白玉冰期冰川与气候变化    王孝理

同位素技术在黄河下游悬河段(河南段)水循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王福刚

青藏铁路五道梁地区保护冻土路基稳定性措施研究    孙意

多年冻土区含保温夹层的路基温度场数值模拟    田亚护

春季格陵兰海冰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可能影响途径    宋华

塔里木盆地南缘4.0 ka来气候与环境演变研究    王立国

全球变化下秦岭东西部响应程度比较研究    王晓冬

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气温和温度生长期的变化    徐铭志

北极区域海冰异常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    刘海文

我国近500年格点式降水量距平场复原方法的改进、分析和西部代用记录的研讨    梁有叶

年代际气候振荡的理论研究与诊断分析    张延宾

德令哈尕海硼元素法定量恢复古盐度及其古气候意义    姚远

膜吸收器吸收CO_2的影响因素研究    黄冬兰,王金渠,贺高红,杨宝功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陈秋

不同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离烟气中CO_2的性能比较    张卫风;方梦祥;晏水平;王金莲;骆仲泱;岑可法;

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源与汇研究进展    刘强,刘嘉麒,贺怀宇

温室气体减排:过去,现在与未来——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使国际气候行动出现新转折    曲建升,孙成权

全球环境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    刘燕华;葛全胜;方修琦;张雪芹;

温室气体CO_2的捕集和分离——分离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费维扬,艾宁,陈健

烟气中CO_2化学吸收法脱除技术分析与进展    晏水平;方梦祥;张卫风;骆仲泱;岑可法;

气体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施得志,董声雄

中国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预测模型    张锦文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许继军

雅鲁藏布江中游段径流预测研究    戴露

施肥对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CO_2释放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邢晓旭

ENSO事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研究    张键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沙垄水分动态——兼论积雪融化和冻土变化对沙丘水分分异作用    王雪芹;张元明;蒋进;陈均杰;宋春武;

农业生态安全及其生态管理对策探讨    章家恩,骆世明

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    彭少麟,郝艳茹,陆宏芳,王伯荪

1961~2005年新疆博州地区热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辛渝;张广兴;刘兴旺;

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机制及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构架初步研究    陈钊

基于遥感技术的三江平原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研究    杨澍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研究    戴科伟

基于隐患因素的生态安全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    王耕

热红外遥感技术在亚东—格尔木—锡铁山热环境中的应用    杨金香

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西省生态安全时空动态定量研究    兰叶霞

天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程婕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    冀东怡

岷江上游植被的GAP分析    张丽君

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魏春凤

三江流域冰川系统结构及其变化预测    李巧媛

天山博格达峰现代冰川的进退变化    伍光和,张顺英,王仲祥

中国积雪的分布    李培基,米德生

中国西部SMMR积雪图的修正    李培基,曹梅盛,A.T.C.Chang,D.A.Robinson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    康兴成

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冰川的近期进退变化    张祥松

中国季节积雪资源的初步评价    李培基

天山中段及祁连山东段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及环境    王宗太

中国西部积雪变化特征    李培基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全新世冰川变化的地衣年代学等若干问题之初步研究    陈吉阳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现代冰川进退变化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    苏珍;王志超;

黑碳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在相关研究中的意义    曹军骥;占长林;

    

    

    

    

    

    

    

    

    

过去120ka来古里雅冰芯所记录的气候振荡特征    杨梅学;姚檀栋;

慕士塔格冰芯积累量记录及其对冰川物质平衡的气候意义    段克勤;姚檀栋;田立德;徐柏青;邬光剑;李真;

西南极乔治王岛冰帽冰芯气候环境记录    张小伟;康建成;周尚哲;周琳琳;

青藏高原冰芯记录的过去100年温度变化及南北差异    姚檀栋;郭学军;段克勤;王宁练;浦建辰;徐柏青;孙维贞;

近期青藏高原长江源区急剧升温的冰芯证据    康世昌;张拥军;秦大河;任贾文;Bjorn Grigholm;Paul Mayewski;

用于研究层圈相互作用的冰冻圈参数化模型    孙菽芬;张霞;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马兰冰芯气候环境记录    王宁练;姚檀栋;蒲建辰;

青藏高原现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气候意义    田立德;姚檀栋;王宁练;余武生;章新平;蒲健辰;

季节性积雪遥感监测的研究进展    施建成;

中国西部近200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杨保;Achim Braeuning;施雅风;王涛;

冰冻圈—气候变化前沿研究正在升温    李赛 黄幸媛

首届气候与冰冻圈计划国际科学大会召开    李丹 李赛

冰冻圈:气候研究核心    秦大河

从“点”测量到“面”信息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王敬涛

秦大河获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通讯员 李明媚

秦大河获第53届国际气象组织奖    孙亚斐

秦大河出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    记者王素琴

海平面若上升30厘米 淹珠三角5500平方公里    记者 林亚茗 通讯员 祝运华

气象科技成果助力防冰抗寒    韩宗坡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无常    记者 白景辉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额济纳盆地晚更新世以来湖相沉积记录与环境演变    雷国良

鄱阳湖沙山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及其区域社会经济响应    于玲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