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S12单片机的高炉煤气CO含量激光检测系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24:55
热度:

基于S12单片机的高炉煤气CO含量激光检测系统【摘要】:在冶金企业中高炉煤气组分浓度的检测,特别是对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对于现场生产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正常有序的高效生产、可燃气体的

【摘要】:在冶金企业中高炉煤气组分浓度的检测,特别是对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对于现场生产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正常有序的高效生产、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气体光谱吸收理论、比尔朗伯特定律以及调制与谐波检测等理论,设计了红外激光传感检测系统,实现了对高炉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实时在线快速连续检测。该系统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 LAS),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一氧化碳浓度值高低与其危害性,可利用性之间的关系,同时阐述了高炉煤气常用检测方法及其各自弊端,指出基于TD LAS技术的激光检测的优势,是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发展方向。 接着从比尔朗伯特定律和谐波检测理论推导了CO浓度表达式,并指出与待测气体温度、压强等因素有关,需要在试验中对公式进行系数修正;然后介绍了整个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发射单元、接收单元与人机交互单元的组成、功能与具体电路设计,其中波长锁定电路与谐波检测电路是电路设计核心。 最后对控制系统和交互界面的软件设计和系数修正、浓度反演试验做了分析,表明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对CO快速实时在线检测。 【关键词】:一氧化碳 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 谐波检测 系数修正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F325.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3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8-9
  • 1.2 高炉煤气中CO检测手段的现状9-11
  • 1.3 本论文所研究的内容和论文组织结构11-13
  • 第二章 光谱吸收型激光传感技术的理论与原理13-17
  • 2.1 气体分子光谱吸收理论13
  • 2.2 比尔朗伯特原理与其与气体浓度的关系13-17
  • 第三章 高炉煤气检测系统设计17-48
  • 3.1 CO 吸收谱线、光源和光电探测器的选择18-19
  • 3.2 系统发射单元原理及硬件设计19-32
  • 3.2.1 信号发生与光源驱动电路20-23
  • 3.2.1.1 直流偏置电路20-21
  • 3.2.1.2 扫描三角波电路21-22
  • 3.2.1.3 调制正弦波电路22-23
  • 3.2.1.4 光源驱动电路23
  • 3.2.2 光源温控与波长锁定系统设计23-26
  • 3.2.2.1 二次谐波与光源中心波长的对应关系24-25
  • 3.2.2.2 锁定控制原理25
  • 3.2.2.3 温控电路25-26
  • 3.2.3 通讯模块设计26-29
  • 3.2.3.1 4-20mA 浓度信号输出26-28
  • 3.2.3.2 RS232 转 RS485 通讯28-29
  • 3.2.4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29-32
  • 3.2.4.1 基于LTC1867 的四个重要参量的采样电路30-31
  • 3.2.4.2 待测气体的4-20mA 温度和压力采集31-32
  • 3.3 接收单元原理及硬件设计32-38
  • 3.3.1 前置放大与带通滤波设计33
  • 3.3.2 倍频与锁相电路设计33-36
  • 3.3.3 相敏检测电路设计36-38
  • 3.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38-45
  • 3.4.1 交互系统组成与功能39-42
  • 3.4.1.1 存储单元39-40
  • 3.4.1.2 系统时钟40-41
  • 3.4.1.3 液晶显示41-42
  • 3.4.2 与主控制器的通讯42-43
  • 3.4.3 防爆按键设计与实现43-45
  • 3.5 检测系统软件设计45-48
  • 3.5.1 主控单元软件设计45-46
  • 3.5.2 人机交互界面软件设计46-48
  • 第四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48-54
  • 4.1 待测气体压力与温度对二次谐波比值的影响49-52
  • 4.1.1 待测气体压力与二次谐波比值的关系49-51
  • 4.1.2 待测气体温度与二次谐波比值的关系51-52
  • 4.2 浓度值的线性修正52
  • 4.3 浓度反演试验52-5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58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 致谢59-60
  • 详细摘要60-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无线传输技术CO气体检测系统设计    吴昊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嵌入式软件测试方法    郭远东 ,黄荣瑛 ,陈友东 ,王田苗

正压型防爆装置工作原理及实例分析    李江

锁相放大技术在蓄电池内阻检测中的应用    夏勇

气体峰值吸收系数随压强变化关系的理论分析    马维光,尹王保,黄涛,赵延霆,李昌勇,贾锁堂

DDS芯片AD9832的原理及应用    江玉蓉,周有庆,吴桂清

模拟光耦HCNR201及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吕勇军

基于TDLAS测量二氧化碳动态浓度与温度    李胜;肖兵;

基于DPSD的红外开关按键的设计    顾晓华;王健;佘检求;刘波;

基于谐波检测技术的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王玉田,刘瑾,张景超,杨海马

集成芯片AD558及其在风向风速仪中的应用    王青文

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在线检测及二维分布重建研究    李宁

光纤CO气体传感器的理论建模及设计实现    撒继铭

红外光谱吸收型光纤一氧化碳传感器的研究    田卡丽

煤矿瓦斯光纤传感检测仪的研制    赵磊

基于TDLAS的CO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刘新跃

基于TDLAS的天然气泄漏检测技术研究    韩小磊

光谱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分辨率研究    李双喜;

电机控制中角度细分的实现方法    周宁;白连平;曹荣敏;

前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技术研究    李孟麟;段发阶;欧阳涛;张玉贵;

基于差分后谐波检测的瓦斯浓度传感器研究    杨伟红;刘克铭;徐广明;任兰柱;

光谱吸收型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王立新,张爱军,张宇,罗德新,甘维兵

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甘维兵,朱励,张宇,张爱军

差分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张爱军,冉昌艳,张宇

基于USB接口的电感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的研究    孙桂荣;王军;李慧鹏;唐文彦;

基于DSP的蓄电池智能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仲伟峰;王海英;李革臣;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芯片AD9832在程控交流电源中的应用    焦学增;华要宇;张吉卫;

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设计    张国红;崔纳新;樊娟娟;

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的线形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    高楠;杜振辉;齐汝宾;马艺闻;高东宇;陈文亮;汪曣;

光学式低浓度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王琢;曹家年;张可可;冯琳琳;

便携式矿井检测仪    胡志奇;吴海翔;许欢;朱隽典;梁益锋;

原位激光气体分析系统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    王健;顾海涛;陈人;刘立鹏;李鹰;

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车制动系制动特性测试系统    韦志康;赵金刚;郑炳年;周清;

PLC嵌入式软件测试的适应性分析    肖力田;顾明;孙家广;

基于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红外气体传感器研究    俞琳;刘铁根;刘琨;江俊峰;梁霄;张以谟;

强度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建模分析与设计实现    朱珊莹

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典型灾害气体检测中应用研究    祝玉泉

燃煤电站烟气SO_2和NO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    王华山

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高楠

基于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痕量气体光声光谱检测技术研究    彭勇

基于电子操动的快速直流断路器的研究    董恩源

纯电动试验车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张卫钢

火灾烟气探测中光声光散射复合技术应用研究    蒋亚龙

基于光谱吸收的光纤式有害气体测量技术的研究    王艳菊

本质安全开关变换器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刘树林

数字化光纤气体检测系统方案研究    杨蕊

近红外光纤甲烷气体检测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石建中

气体检测系统中稳定LD工作的关键技术研究    贺俊博

电磁操动机构电磁缓冲技术的实验研究    李朋

宽频激励下粮食水分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孙继卫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白海霞

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O_2和CO气体测量    张春晓

低热值预混气在往复式多孔介质中燃烧实验研究    李涛

基于Simulink的全桥逆变弧焊电源的建模与仿真    何轩

相控阵三维摄像声纳系统主控板软件设计    刘清文

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看门狗技术    胡屏,柏军

基于CC2420的ZigBee无线网络节点设计    林少锋;何一;

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的低功耗电子血压计设计    熊青;戴启军;宋亚楠;

超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胡迎春;苏燕辰;张晶;

JTAG调试通信接口的软件模拟    段振中;范东睿;

基于数据采集芯片ADuC824的一氧化碳监测报警仪设计    张锐;张莉娟;王培雷;

基于LED光源的一氧化碳气体检测仪的设计    赵珊珊;隋爱娜;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矿井一氧化碳检测方法研究    叶小婷;汤劼;

一氧化碳气体质量浓度智能检测仪的研究与设计    冯冬青;王晓侃;

基于电活性高分子声表面波CO气体传感器研究    张朋;陈明;何鹏举;马戎;

无线传感器网络气体检测节点的研究    张振平

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    童芳

智能车辆定位与导航系统车载装置的研究    徐彦

煤矿瓦斯光纤传感检测仪的研制    赵磊

基于GPRS煤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张彤

电厂烟气一氧化碳检测技术及应用    程蓓

CH_4气体光纤传感器的研究    叶险峰,汤伟中

光谱吸收光纤气体传感技术探讨    邓广福;刘光达;田磊;孟磊;朱平;

光声和气体滤波技术相结合的CO探测方法    陈涛,苏国锋,袁宏永

用于火灾探测的非色散红外吸收气体传感器    纪新明;吴飞蝶;王建业;刘全;黄宜平;

催化元件配对工艺及瓦斯检测方法优化    刘志存,于海珠

吸收式环境气体光纤传感器    王莉田,史锦珊,王玉田

光纤传感器的今日与发展    廖延彪,黎敏

光纤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    李瑛,杨集,冯士维

相敏检波技术测量微弱信号的原理与方法    张学龙,陈德智

光纤光学式甲烷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张景超

光谱吸收式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郭廷荣

光谱吸收型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张爱军

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冉昌艳

用LED作光源的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的研究    张洁

基于红外吸收法的光纤一氧化碳传感系统的研究    田学航

煤矿瓦斯多通道光纤传感检测仪的研究与开发    李政颖

高炉煤气-蒸气联合循环装置发电的可行性研究    顾根香;

高炉煤气布袋除尘工艺改造    梁景理;程吉虹;章炳炎;彭平;

干法除尘高炉煤气腐蚀问题探讨    党东红;郜来森;

热管换热器在邯钢高炉煤气锅炉上的应用    吕金奎;赵立勇;赵献锋;

合理利用高炉煤气产生循环经济效益    费宝祥;宋丽艳;赵永兴;费素凤;唐海红;

8300型高炉煤气发动机发电机组的研制    李宗立;高绪伟;李冬梅;

钢铁厂一氧化碳的利用    高希哲

高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会议    

用沸腾颗粒层除尘器净化高炉煤气的探讨    王能勤;林培根;邹明森;

200m~3级高炉煤气布袋除尘建成投产    王福补

干法电除尘器净化高炉煤气的技术和效益分析    胡汉芳;王静;钱朝葆;李茂松;刘琳;许汉渝;钱音;

邢钢炼铁厂降低高炉煤气含尘及标准偏差实践    赵艳军;马保良;陈勇;

涟钢热电厂2~#3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煤气改造    李少杰;姚旭;

高炉煤气含尘的简易取样检测法    李平;李晓芹;

高炉煤气布袋除尘技术探索及应用    裴新会;李飞;苏振栓;

煤粉煤气混烧锅炉全烧高炉煤气操作法    王洪军;陈万青;张荣静;

在1000t/d水泥熟料预分解炉改烧高炉煤气可行性研究    孙庆亮;刘智伟;吕新锋;

利用热平衡测试方法校正锅炉煤气流量表    葛海标;肖吕太;汪强;张芳;

首秦1号高炉实现高风温的技术研究    丁汝才;李刚;单洎华;

75t/h燃气锅炉燃烧的理论分析    张明明;

我国高炉煤气干式布袋除尘技术进展    张福明

太钢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创国内纪录    韩秀培 荣锋

长钢蒸汽锅炉全部用上高炉煤气    记者 徐志良 特约记者 温林森

太钢高炉煤气发电量创国内纪录    首席记者 崔晓农 通讯员 韩秀培

高炉煤气用做矿渣烘干经济效益显著    周明 董江波

首钢国际工程公司领跑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新技术    张存保

首钢水钢高炉煤气发电节能环保工程投入使用    吴传华 罗贤美

国内首套特大型高炉煤气干法布袋除尘装置在宝钢投运    曾小敏 黄小亚

新钢利用高炉煤气取得良好成绩    记者 王照群 通讯员 李健勇 罗新建

中冶京诚自主创新大型高炉煤气干法除尘净化技术产品    

高炉煤气发动机燃烧模拟试验研究    胡坤

复合混凝法处理高炉煤气冷凝水及设备腐蚀影响的研究    高英

基于统计分类的高炉煤气系统调度单元确定    张婷婷

钢铁企业煤气外排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影响研究    孙洪斌

300MW高炉煤气煤粉混燃锅炉燃烧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    魏建国

燃油锅炉改烧高炉煤气的燃烧技术研究与数值模拟    刘桃

韶钢运用干法除尘提高高炉煤气质量的方法研究    杨定生

高炉煤气热风炉数值计算及研究    方旭彬

电站锅炉煤粉煤气混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祁蔚

全干法布袋除尘技术在包钢2500m~3高炉煤气净化中的应用研究    张世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