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两段式化学热回收煤气化工艺冷态及热态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24:51
热度:

两段式化学热回收煤气化工艺冷态及热态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搭建两段组合式气化炉冷模实验装置,对炉内流场的分布、停留时间分布以及固定床床层压降和阻力系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段炉内

【摘要】:本文通过搭建两段组合式气化炉冷模实验装置,对炉内流场的分布、停留时间分布以及固定床床层压降和阻力系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段炉内的气体表观气速、床层高度和床层空隙率等参数对炉内一维速度的轴径向分布、炉内气体停留时间和床层压降变化规律的影响:采用衰减幂指数公式:对炉内不同条件下的中心轴处一维轴向速度衰减规律进行了拟合;在各高度截面上速度的径向分布中,当z/D2时,速度的径向分布可符合二段对下行气流的均布性要求。对床层高度(H)对炉内气体停留时间的影响存在临界值H。,当床层高度HH。时,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炉内气体停留时间延长,当床层高度HH。时,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炉内气体停留时间缩短。在不同表观气速下,床层阻力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且床层阻力系数与雷诺数具有相关性。 在两段式化学热回收煤气化工艺热模装置平台上,考察了两段炉气化工艺中煤种及煤焦对二段气化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煤焦颗粒粒径对二段热量回收效率、合成气有效组分含量、热值以及煤焦的碳转化率等的影响,分析了反应后的煤渣层的残炭率分布规律,优选出二段气化炉内煤颗粒粒径范围为10-15mm。在此实验条件下,一段出口气经由二段气化后,合成气组分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34.9%降为28.6%,二段出口合成气的热值增加了719kJ/Nm3,与一段出口合成气相比提高了9.3%,反应后煤渣层的径向残炭率分布均匀。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为该两段组合式气化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两段气化 热回收 速度分布 床层压降 残炭率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5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前言9-11
  • 1.1 课题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10-11
  • 第2章 文献综述11-26
  • 2.1 煤气化反应原理11-15
  • 2.1.1 煤气化的基本化学反应11-12
  • 2.1.2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12
  • 2.1.3 煤的物化性质12-13
  • 2.1.4 热解过程对反应性的影响13-14
  • 2.1.5 操作条件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14-15
  • 2.2 煤气化技术的分类及特点15-16
  • 2.3 两段气化研究进展16-22
  • 2.3.1 国外的二段气化法17-19
  • 2.3.2 国内两段炉研究进展19-22
  • 2.4 冷态实验研究22-26
  • 2.4.1 有限空间内流体流动研究22-23
  • 2.4.2 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23-26
  • 第3章 两段式煤气化冷模实验研究26-44
  • 3.1 两段炉内的流场分布研究26-31
  • 3.1.1 实验流程及方法26-27
  • 3.1.2 中心轴处的轴向气速分布27-30
  • 3.1.3 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30-31
  • 3.2 两段炉冷模装置内停留时间分布研究31-38
  • 3.2.1 实验流程及方法32-33
  • 3.2.2 实验数据处理33
  • 3.2.3 炉内表观气速对停留时间的影响33-35
  • 3.2.4 床层高度对炉内气体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35-37
  • 3.2.5 床层内颗粒粒径对炉内气体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37-38
  • 3.3 两段炉炉内床层压降及阻力损失38-42
  • 3.3.1 实验流程及方法38
  • 3.3.2 固定床床层内部各截面高度的压降分布38-40
  • 3.3.3 固定床床层阻力损失的研究40-42
  • 3.4 本章小结42-44
  • 第4章 热模实验研究44-60
  • 4.1 实验流程及装置44-49
  • 4.1.1 实验流程44-45
  • 4.1.2 实验装置45-47
  • 4.1.3 计量系统47-49
  • 4.2 实验条件及数据分析方法49-51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51-59
  • 4.3.1 改变煤种对二段反应的影响51-53
  • 4.3.2 煤焦粒径对煤层温度的影响53-55
  • 4.3.3 煤焦粒径对合成气组分和热值的影响55-57
  • 4.3.4 煤焦粒径对二段碳转化率的影响57-58
  • 4.3.5 煤焦粒径对煤层残炭率分布情况58-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5.1 结论60-61
  • 5.2 展望61-62
  • 符号说明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的有效实验条件(英文)    王德峥;

不同热解气氛煤焦结构及燃烧反应性    段伦博;赵长遂;李英杰;屈成锐;周骛;陈晓平;

移动床中热气体渗流传热对煤粒热解反应过程的影响    胡国新,汪国山,田芩蔚

固定床层中四种不同粒径柱状活性炭流动阻力特性    王建伟,曹子栋,何少平,李江荣

循环流化床气体返混及停留时间的分布    白丁荣,易江林,施国强,金涌,俞芷青

边流效应对固定床吸附器穿透曲线的影响    宁平,谷俊杰,BartHJ,王安忠

气流床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开发进展    于广锁,牛苗任,梁钦锋,于遵宏

两段式加压粉煤气化技术    张东亮,许世森,任永强,危师让

煤热解产物的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崔银萍;秦玲丽;杜娟;常丽萍;

煤焦与CO_2及水蒸气气化反应的研究    王鹏,文芳,步学朋,刘玉华,邓一英

多级搅拌槽内流动特性实验及模型研究    周国忠,高正明,王英琛,施力田,刘青

毛细管中泰勒流的流动及液相分散特性    周媛;张庆勇;刘辉;雷志刚;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型两段式煤气发生站节能及环保效果分析    苑卫军;秦利生;

不同催化剂条件下毛竹材液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傅深渊;程书娜;赵广杰;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探讨    赵增慧,夏丽

两段炉上下段煤气比例调节影响因素分析    苑卫军;李建胜;秦利生;

煤气发生炉炉出煤气含水量计算    苑卫军;秦利生;

水煤浆喷嘴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及涂层材料应用    张春子;王卫泽;涂善东;

间歇釜反应器热衡算解析    孙竹范,李凤梅,叶旭,焦伟堂

双氧水氧化煤对煤基聚苯胺性能的影响    章结兵;周安宁;张小里;

发展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马正先;王平;王万起;

劣质煤混烧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范文武;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

高压液相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影响收率的因素    刘庆利;董学坤;彭志刚;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内温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颜卓勇;梁钦锋;郭庆华;于广锁;于遵宏;代松涛;李兴龙;

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系统的数学模拟方法    吴永霞;代正华;王辅臣;彭宇慧;万翠萍;于遵宏;

热处理对石油焦石墨化程度的影响    刘鑫;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

水蒸气为气化剂不同煤种的高温反应性研究    邹婷婷;唐黎华;陈波;吴勇强;倪燕慧;

几种金属催化石油焦CO_2气化的实验研究    贾嘉;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

气化反应活性与煤种之间的通用关系    吴加奇;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    徐远纲

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石金明

煤的气化反应行为及气化为基础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研究    鞠付栋

竹材液化、树脂化反应动力学及其生成物的性能    傅深渊

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    梁钦锋

煤自然发火期快速预测研究    梁运涛

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李社锋

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    赵卫东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先进再燃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吕洪坤

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攀

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    谷小虎

水下航行器艏部腔体噪声特性研究    王志强

活性炭和膨润土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于群

液罐车罐体有限元仿真分析及研究    端木凡峰

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研究    宋丽芸

不同沉积环境下煤的热解与成浆性研究    杜开欢

水蒸汽和氢气气氛下褐煤固定床催化气化实验研究    战书鹏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上出料发料罐系统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研究    董卫宾

碱改性γ-Al_2O_3催化剂上羰基硫的低温水解反应 Ⅰ.催化剂活性及补偿效应    谈世韶,李春虎,郭汉贤,师剑平,杨醒民

循环制气过程的数字模型    项友谦

用热分析法研究半焦气化动力学    余建立,肖兴国

撞击流气化炉内火焰二维温度场分布的测量    颜卓勇;郭庆华;周志杰;梁钦锋;于广锁;

轴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渗流问题的数值计算    陈金娥

两通道气力式喷嘴雾化特性的研究    崔彦栋;黄镇宇;姚悦;李冬青;周俊虎;岑可法;

黏性液体射流雾化粒径的分析及预测    李冬青;黄镇宇;崔彦栋;刘建忠;周俊虎;岑可法;

用煤粉深度热处理法减轻锅炉结焦及有害物的排放    黄少鹗

加压密相气力输送煤粉颗粒荷电特性研究    许传龙;杨道业;汤光华;周宾;王式民;

半焦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    周毅,段钰锋,陈晓平,赵长遂,吴新

中国典型动力煤及含氧模型化合物热解过程的化学基础研究    刘生玉

煤热解产物的关联性研究    尤先锋

煤热解动力学及其挥发分析出规律的研究    降文萍

国外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的新进展    孙宗海;

不同床层煤炭气化方法的比较及气化工艺的选择    张玉柱;吴春来;

鹤壁煤制甲醇项目煤气化工艺介绍及炉型选择    马文清;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设备概况    张大晶;

文摘    

美国煤气化工艺现状及对中国气化技术的启示    苗真勇;韩甲业;应莹;

Shell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及与YH粉煤连续成型气化工艺的对比    蒋远华;杨晓勤;古永红;刘晓;冯加新;姚继烨;潘建平;

我公司2种煤气化工艺的运行比较    樊少波;

煤气化模拟计算模型    弥勇;余安华;

粉煤气化工艺EK考克    

大型煤气化工艺技术在氧化铝生产中的探讨    王志强;

煤气化工艺发展改造氮肥原料    西北化工研究院 张东亮

直接还原工艺需求的煤气化工艺技术比较    钱晖 周渝生

业界专家肯定型煤富氧气化工艺    特约记者 邓衍长

煤气化风险控制研究取得新成果    王志强

典型加压煤气化工艺的比较    山西原平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刘天灵

煤炭深度转化的“龙头”技术    徐振刚

如何提高煤制天然气的竞争力    采访记者 王鹏

煤气化技术需闯节能减排关    本报记者 张兴刚

“能源隧道”助万里煤海腾气龙    本报记者 叶迎春 通讯员 陈斌

航天科技成为国家经济战略的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陈瑜

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    张进春

配煤与新型助熔剂改进Shell煤气化工艺的研究    李继炳

循环流化床双床煤气化工艺试验研究    于旷世

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石金明

煤的气化反应行为及气化为基础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研究    鞠付栋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    许慎启

低阶煤热解半焦的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范冬梅

生物质催化气化定向制备合成气过程与机理研究    成功

石油焦成浆特性及不同添加物对石油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研究    展秀丽

固定床间歇煤气化工艺的分析    娄可清

两段式化学热回收煤气化工艺冷态及热态的研究    焦延涛

“三高”劣质煤气化应用研究    李小红

气流床煤气化模拟中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优化研究    朱赟

高压煤气化激冷射流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夏同伟

含CO_2气化剂煤气化反应的研究    佟芳芳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的系统设计与经济分析    王云华

焦化废水制备水煤浆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陈佩仪

煤高效制合成气装置的模拟研究    陈清军

双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试验研究    孙陆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