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无焰氧化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24:29
热度:

基于无焰氧化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特性研究【摘要】:本课题以干煤粉的洁净高效气化为背景,结合无焰氧化的技术优势和实现途径分析,设计并开发了一套以基于无焰氧化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为主体的实验

【摘要】:本课题以干煤粉的洁净高效气化为背景,结合无焰氧化的技术优势和实现途径分析,设计并开发了一套以基于无焰氧化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炉为主体的实验系统,并在炉内进行了冷态流场测试和热态煤粉气化实验: 首先,根据前人总结的无焰氧化的实现条件,设计了一台基于无焰氧化的气流床气化炉,并以此为主体,在经过设计计算和方案优化后,确定了整个无焰氧化气化实验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气化炉本体、鼓风机、给粉系统、气化剂供应系统、点火系统、煤气输送系统、冷却系统、测量系统、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和控制及报警系统共十部分,最后根据此方案建立了实验系统。 其次,以常温空气为工质,在冷态条件下使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单喷嘴切向进气、单层双喷嘴错位切向进气、双层四喷嘴分级错位切向进气和三层六喷嘴分级错位切向进气等四种工况下气化炉内四个不同高度水平截面上36个测点的切向速度和最下层测量平面上9个测点的径向速度,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炉内气流的运动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在该气化炉内实现旋转速度梯度场的可行性,从冷态流场角度为在炉内能够实现常温空气无焰燃烧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在气化炉内进行了干煤粉的气化特性实验,测量了单层、双层和三层喷嘴进料工况下氧碳原子比从0.8增加到1.2时气化炉内温度场、合成气组分浓度和流速,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氧碳原子比和进料方式对炉内温度场、合成气组分浓度、干煤气热值、碳转化率、冷煤气效率以及煤耗等指标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三级错位进料工况下氧碳原子比为1.0时气化工艺参数最佳,此时炉内温度场均匀,平均温度较高,绝大部分区域不低于1150℃,炉膛下部反应空间温度梯度最小,不超过8℃,并且有效气组分(CO+H2)浓度、合成气热值和冷煤气效率均达最大值,分别为35.3%、4477 kJ/Nm3和75.29%,碳转化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达到92.86%,而CO2和N2浓度则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这些气化指标表明本气化炉的结构和进料方式使炉内实现了具有无焰氧化特征的煤粉气化反应,满足了高效气化的技术指标,证明了在本实验系统平台上进行煤粉的无焰氧化气化特性研究的可行性,为今后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关键词】:无焰氧化 气流床 煤粉 煤气化 气化炉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5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1
  • 1.2 煤气化技术研究概况11-16
  • 1.2.1 煤气化技术种类11-14
  • 1.2.2 先进气流床气化技术14-16
  • 1.3 基于无焰氧化的气化与燃烧技术16-18
  • 1.4 主要研究内容18-19
  • 第二章 含碳物料气化的基本理论19-27
  • 2.1 含碳物料的物理和化学结构19
  • 2.1.1 物理结构19
  • 2.1.2 化学结构19
  • 2.2 气化原理19-23
  • 2.2.1 气化过程19-22
  • 2.2.2 气化基本反应22
  • 2.2.3 气化反应机理22-23
  • 2.3 气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23-26
  • 2.3.1 变质程度23
  • 2.3.2 孔结构23-24
  • 2.3.3 矿物质24-25
  • 2.3.4 气化温度25
  • 2.3.5 气化压力25-26
  • 2.3.6 升温速率26
  • 2.4 小结26-27
  • 第三章 无焰氧化气流床粉煤气化实验系统27-44
  • 3.1 气流床气化炉实验系统方案27-31
  • 3.1.1 无焰氧化气化实验炉设计27-29
  • 3.1.2 实验系统方案设计29-31
  • 3.2 气流床气化炉实验系统设计计算31-38
  • 3.2.1 炉膛热负荷31-32
  • 3.2.2 物料平衡计算32
  • 3.2.3 气流床气化炉辅助设备设计计算32-35
  • 3.2.4 系统通风阻力计算35-38
  • 3.3 气流床气化炉实验系统优化38-43
  • 3.3.1 实验系统方案优化38-39
  • 3.3.2 系统组成及设备型号39-41
  • 3.3.3 数据采集及处理平台41-43
  • 3.4 小结43-44
  • 第四章 气化炉冷态实验44-54
  • 4.1 实验目的44
  • 4.2 实验内容及测试方法44-45
  • 4.3 实验工况45-46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46-52
  • 4.4.1 单喷嘴切向进气工况下切向速度场46-47
  • 4.4.2 单层双喷嘴错位切向进气工况下切向速度场47-48
  • 4.4.3 双层四喷嘴分级错位切向进气工况下切向速度场48-50
  • 4.4.4 三层六喷嘴分级错位切向进气工况下切向速度场50-51
  • 4.4.5 四种工况下G-G 截面径向速度场51-52
  • 4.5 小结52-54
  • 第五章 煤粉无焰氧化气化实验研究54-73
  • 5.1 实验目的54
  • 5.2 实验煤种特性54
  • 5.3 实验内容及测试方法54-58
  • 5.4 实验工况58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58-71
  • 5.5.1 炉内温度场58-65
  • 5.5.2 合成气组分浓度65-67
  • 5.5.3 合成气热值67-68
  • 5.5.4 碳转化率68-69
  • 5.5.5 冷煤气效率69-70
  • 5.5.6 煤耗70-71
  • 5.6 小结71-73
  • 总结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9
  • 致谢79-80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80-81
  • 论文摘要81-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多段式自预热燃烧器设计、模拟及实验研究    成珊

煤炭气化是实现中国煤炭洁净利用的重要途径    陈君球,朱大钧

煤粉无焰氧燃的试验研究    唐超君;方明;唐志国;林其钊;

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特性实验研究    乌晓江;张忠孝;朴桂林;小林信介;森滋胜;板谷义纪;陈国艳;

新型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实现技术及特性分析    唐志国;程建萍;马培勇;邢献军;林其钊;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NO_x生成的研究    邢献军;林其钊;

气流床干煤粉气化技术的发展    韩梅,吴国光

降低工业锅炉初始排尘浓度的对策    芦根玲

气流床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开发进展    于广锁,牛苗任,梁钦锋,于遵宏

煤气化方法的比较及分析    苏万银;

添加无机组分对煤焦加压反应活性的影响    李淑芬,林永志,柳作良

基于无焰氧化的干法煤粉气化特性研究    唐志国

浅谈民用建筑热水供应系统节能——系统分析及处理    麦永湛;

活性氧化钙回转窑煅烧工艺的优化设计    胡永安;

球形补偿器的节能分析    王希,李瑞祥

经济发展、资源功能与中国的配置绩效    崔巍;

生物质气化技术综合实验台的设计与探索    崔亨哲;宋秋;任永志;赵永;刘洪刚;

江南娱乐尤文图斯入口 型两段式煤气发生站节能及环保效果分析    苑卫军;秦利生;

天然气动员研究    张纪海;鄂继明;

玻璃纤维窑炉冷却水余热在拉丝空调中的应用    徐加壮;鹿庆果;王振水;王伟;

水煤浆喷嘴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及涂层材料应用    张春子;王卫泽;涂善东;

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产权激励机制    杜生民;

劣质煤混烧热解特性实验研究    范文武;

工业制冷机冷水直供及余热利用空调改造    徐加壮;胡茂辉;郭胜;

在烟尘排放量测算中的物料衡算方法研究    毛应淮;康宏;刘慧;

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系统的数学模拟方法    吴永霞;代正华;王辅臣;彭宇慧;万翠萍;于遵宏;

热处理对石油焦石墨化程度的影响    刘鑫;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

水蒸气为气化剂不同煤种的高温反应性研究    邹婷婷;唐黎华;陈波;吴勇强;倪燕慧;

几种金属催化石油焦CO_2气化的实验研究    贾嘉;展秀丽;周志杰;王辅臣;

气化反应活性与煤种之间的通用关系    吴加奇;许慎启;周志杰;代正华;于广锁;

室外热力管道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若干技术问题    张晓三;李向东;陈启;

高温有机载热体燃煤加热炉及其循环系统    王军良;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    徐远纲

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石金明

煤的气化反应行为及气化为基础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研究    鞠付栋

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    梁钦锋

煤粉射流的高温空气燃烧特性与燃煤锅炉低NO_x燃烧优化研究    郑立刚

煤自然发火期快速预测研究    梁运涛

低挥发份劣质燃料循环流化床燃烧特性研究    李社锋

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    赵卫东

基于Zn/ZnO的两步式热化学准循环制氢系统基础性研究    吕明

水分对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攀

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    谷小虎

红菱煤矿沉陷区内修建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分析    路畅

基于模糊灰色理论家电产品生命周期绿色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孔茗

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邹博

垃圾焚烧飞灰的资源化研究    宋丽芸

不同沉积环境下煤的热解与成浆性研究    杜开欢

水蒸汽和氢气气氛下褐煤固定床催化气化实验研究    战书鹏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气化炉渣口熔渣流动特性研究    张建法

高效蓄热式工业炉的开发与应用    侯长连,胡和平,董为民,唐献红,张军,李领

当量比和初始混合模式对无焰燃烧的影响    李鹏飞;王飞飞;米建春;梅振锋;

新型常温空气无焰燃烧实现技术及特性分析    唐志国;程建萍;马培勇;邢献军;林其钊;

燃用高炉煤气的150MW联合循环发电机组    蒋苏生

反应炉富氧燃烧特性研究    辛妍;钱永康;

锅炉合理掺烧高炉煤气试验分析    安锦民,杨敏,贾文义,丰好

废气燃烧器结构对流动和排放物浓度的影响    王家楣,彭峰

常温空气无焰燃烧中CO生成的研究    邢献军;林其钊;

高炉煤气燃烧发电的现状和展望    尹建威,孙国龙

高炉煤气能量利用率提高探索    苟嘉川

燃用烟煤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流动及燃烧特性研究    靖剑平

内置组合式扭带换热管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李行

煤粉/高炉煤气混烧对煤粉燃尽性影响的研究    湛志钢

煤粉富氧燃烧和新型富氧燃烧器直接点火技术及数值研究    郭风

高炉煤气双预热蓄热式环形加热炉冷态炉内流场及暂态特性    季洪春

锅炉整体空气分级燃烧NOx排放及控制的关键问题的试验研究    陆杰

新型低NOx旋流燃烧器冷态模拟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邵杰

高效空气分级燃烧控制燃煤NOX排放的技术理论研究    旷金国

淮南煤用于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研究    陈政;

双高煤的新型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的探讨    贺根良;门长贵;

两种煤配煤降低淮南煤高灰熔融性温度的研究    薛永强;孙群;李寒旭;

弱还原性气氛条件下CaO对高灰熔点煤灰熔融性影响的研究    于戈文;王延铭;徐元源;

碱改性γ-Al_2O_3催化剂上羰基硫的低温水解反应 Ⅰ.催化剂活性及补偿效应    谈世韶,李春虎,郭汉贤,师剑平,杨醒民

具有CO_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    向文国,狄藤藤,肖军,沈来宏

Texaco煤气化炉数学模型研究(2)——计算结果及分析    李政,王天骄,韩志明,郑洪韬,倪维斗

德士古气化炉内煤气化过程的数值研究    刘向军,朴泰俊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下)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煤浆浓度对水煤浆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于海龙,赵翔,周志军,周俊虎,刘建忠,岑可法

煤加压部分气化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肖睿

气流床水煤浆气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开发进展    于广锁,牛苗任,梁钦锋,于遵宏

气流床干煤粉气化的技术进展    牛苗任,于广锁,马波,于遵宏

德士古煤气化工程技术问题的探讨    王旭宾

我国氮肥行业煤气化技术简介    董洪峰;师帅;

德士古煤气化工程技术问题的探讨    张惠滋;

国产化大型加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    曲顺利;张数义;

带喷流管气流床型气化器的研究    尹华;幡手太雄;

气流床干煤粉气化技术的发展    韩梅,吴国光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设备概况    张大晶;

气流床烟气干法脱硫技术的初步试验研究    彭万旺,王乃计,戢绪国,应幼菊,边文

工艺操作参数对气流床粉煤气化结果的影响    汪宇安;王建军;陈伟;代正华;郭晓镭;梁钦锋;龚欣;

煤炭气化技术进展    王连勇;蔡九菊;王爱华;田红;刘汉桥;

气流床水煤浆气化系统的数学模拟方法    吴永霞;代正华;王辅臣;彭宇慧;万翠萍;于遵宏;

煤热值对气化炉模拟结果的影响    李召召;孙钟华;代正华;

气化炉水冷壁结渣特性研究及改进措施    贡文政;段合龙;梁钦锋;刘海峰;于遵宏;

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技术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代正华;周志杰;陈雪莉;刘海峰;于广锁;于遵宏;孙卓庆;朱敏;杨树青;刘强;祝庆瑞;

建设日处理500吨煤水煤浆气化示范装置    

炼焦工艺的节能减排    郑文华;韩海涛;孙思伟;

干煤粉气化与粉矿流化床直接还原的联合工艺    钱晖;周渝生;

煤利用技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谢克昌;

煤气化技术有望再突破    江世亮

高效气流床煤气化技术项目启动    姚燕燕

大规模气流床煤气化研发取得突破    杨兰兰

煤气化技术急需摆脱国外牵制    三实

整体技术水平落后 急需摆脱国外图纸牵制    本报记者  杨明

煤气化技术重复引进代价高昂    张建松 吴复民

警惕沦为国外煤气化技术试验场    张建松 吴复民

当今煤化工技术扫描    刘方斌

警惕我国沦为国外煤气化技术“试验场”    张建松 吴复民

我国有望实现煤气化技术输出    本报记者 孙郁瑶

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    张进春

生物质高温气流床气化制取合成气的机理试验研究    赵辉

气流床气化炉及其辐射废锅内的多相流动、传热与熔渣行为研究    倪建军

气流床水冷壁气化炉熔渣沉积试验研究及水冷壁数值模拟    林伟宁

扩散火焰形态及气化炉内熔渣沉积与传热规律研究    梁钦锋

煤的气化反应行为及气化为基础的先进能源动力系统研究    鞠付栋

气化炉渣口熔渣流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王剑

脱油沥青气化过程及其在IGC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蒋德军

高温煤气化炉中煤灰熔融、流动和流变行为特性研究    宋文佳

流化床—气流床耦合反应器中煤气化过程的模拟研究    陈晓辉

固定床与气流床水煤浆气化集成的煤制天然气系统能量与经济分析    邵迪

基于无焰氧化的气流床粉煤气化特性研究    文大缀

分级给氧气流床气化炉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王艳玲

气流床气化炉排渣系统的数值模拟和检测方法    汪兵

气流床条件下生物质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梅勤峰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气流床煤气化模拟中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优化研究    朱赟

煤气化系统中氯元素的迁移特性研究    胡敏

耦合式煤气化炉操作参数及其放大过程对煤气化特性的影响    贾亚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