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6:35
热度: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摘要】:土壤真菌系指以土壤为活动场所完成全部或部分生活史的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基础。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半知菌种类最多,而暗色丝孢菌占

【摘要】:土壤真菌系指以土壤为活动场所完成全部或部分生活史的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基础。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半知菌种类最多,而暗色丝孢菌占半知菌中的大部分。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越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4个气候区,地形复杂多变,土壤类型多样,植被丰富,因而土壤中蕴藏着丰富的真菌资源,本研究着重调查我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真菌,以期充分发掘我国的真菌资源,并进一步丰富该类群真菌的多样性。 从山东、河北、天津、北京、河南、安徽、江苏等7省、市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共采集混合土样260多个,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平板法分离获得700余个菌株,鉴定出暗色丝孢真菌36属,95种,其中新种11个,中国新记录种23个,不确定种4个,中国新记录属2个。每种均作详细的形态描述、地点分布(国内以省、直辖市为单位),并对属级特征,以及相似属、种的区别进行了简要描述及讨论。 新种为11个:中国砖格孢Dictyosporium sinensis;螺旋矛束霉Doratomyces spiralis;拟柄小镰孢Fusariella obstipasis;刺突小镰孢Fusariella echinulata;厚垣单格孢Monodictys chlamydosporum;柱孢皮司霉Pithomyces cylindrospora;淡色皮司霉Pithomyces pallide;拟倒卵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obovatumsis;小孢齿梗孢Scolecobasidium microspora;泰山细基格孢Ulocladium taishanensis;光滑细基格孢Ulocladium levis。 中国新记录种23个:光滑端梗霉Acrophialophora levis Samson T. Mahmood;虎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chlorides (Alcon) Alcon;第九矛束霉Doratomyces nanus (Ehrenb.) F.J. Morton G. Smith;矛束霉Doratomyces stemonitis (Pers.)F.J. Morton G. Smith;大孢小镰孢Fusariella bizzozeriana (Sacc.) S. Hughes;暗绿小镰孢Fusariella atrovirens (Berk.) Sacc.;芭蕉生粘鞭霉Gliomastix musicola (Speg.) C.H. Dickinson;苍白单格孢Monodictys glauca (Cooke Harkn.)S. Hughes;大棘黑团孢Periconia macrospinosa Lefebvre A.G. Johnson apud Lefebvre, Johnson Sherwin;大孢瓶梗霉Phialomyces macrosporus P.C. Misra P.H.B.Talbot;帕格皮司霉Pithomyces pavgii (Nath) M.E. Palm, E.L. Stewart Rossman;黑帚霉Scopulariopsis carbonaria F.J. Morton G. Smith;番红花帚霉Scopulariopsis croci van Beyma;稍短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breviusculus McKenzie;柱孢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ylindrospora C.N. Jensen;芭蕉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mangiferae P.C. Misra S.K. Srivast.;小孢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parvispora WP=12 S. Hughes;球状小孢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microspora (B.L. Mathur Sankhla) S.C. Jong E.E. Davis;螺旋矛束霉Trichurus spiralis Hasselbr;树头矛束霉Trichurus dendrocephalus Udagawa;粗糙短梗蠕孢Trichocladium asperum Harz;群生细基格孢Ulocladium consortiale (Thüm.) E.G. Simmons,链格孢状细基格孢Ulocladium alternaria (Thüm.) E.G. Simmons。 新记录属2个:带孢霉属Taeniolella S. Hughes,小粘束霉属Leptographium Lagerberg Melin。 不确定种4个:节菱孢属Arthirium sp,小粘束霉属Leptographium sp,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 sp1,Ulocladium sp2。 各干制培养物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同时对获得的菌株进行了妥善保存。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土壤中该类群真菌属级、种级分类标准和适用的培养条件,简单总结如下: 1.属级分类标准 我们所分离到的土壤真菌除串珠霉属Thielaviopsis为体生式产孢外,其他各属均为芽生式产孢,内壁芽生或全壁芽生,但产孢梗(产孢细胞)的延伸方式多样,结合这两个特征可以区分大多数属。由于所涉及的属分生孢子梗大多散生或丛生,因而载孢体的类型只有在少数属的区分时有用。对于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与产孢梗(产孢细胞)的延伸方式都相同的属,产孢细胞的形态、分生孢子的形态、萌发方式、隔膜的形成次序、大小、颜色、以及表面的文饰等可以用来进一步区分。菌落特征、颜色以及生长特性在有些属中属于比较稳定特征,对分属具有参考意义。刚毛的有无也可作为少数属的区分特征。 2.种级分类标准 同属内的真菌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培养后,进行形态比较,尽量免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其中某些属,分生孢子形态受培养条件影响很大,还要结合参考前人研究的培养条件,尽量与其保持一致,如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弯孢霉属Curvularia,平脐蠕孢属Bipolaris以及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等。 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隔膜、颜色、表面的文饰等是最重要的种级分类特征。分生孢子梗以及产孢细胞的特征在有些属中可以作为主要的分种特征。菌落特征对种的区分意义不大。毛束霉属Trichurus中,刚毛也可用来区分种。 3.适合的培养条件 选取对产孢有利的条件:常用的培养基有PDA,PCA,CMA,TWA+W等;培养条件一般为20-24℃,12h光照/12h黑暗,培养1-3周(培养时间根据不同的属产孢时间的长短而定)。机械损伤,以及由此带来的通气改善、适当的低温刺激、近紫外光照射有助于产孢。 【关键词】:中国东部 暖温带 土壤 暗色丝孢菌 分类 新种 中国新记录属、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Q939
【目录】:
  • 中文摘要11-14
  • 英文摘要14-17
  • 第一章 引言17-38
  • 1.1 土壤真菌研究概况17-27
  • 1.1.1 土壤真菌的含义18
  • 1.1.2 土壤真菌的类群18-19
  • 1.1.3 土壤真菌的群落生态学19-22
  • 1.1.4 土壤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22-24
  • 1.1.5 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检测24-26
  • 1.1.6 土壤真菌的主要分类群及研究现状26-27
  • 1.2 土壤真菌分离和计数方法27-31
  • 1.2.1 土壤真菌分离方法27-30
  • 1.2.2 土壤真菌计数方法30-31
  • 1.3 半知菌分类体系31-32
  • 1.4 现代分类技术在半知菌中的应用32-38
  • 1.4.1 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32-33
  • 1.4.2 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33
  • 1.4.3 DNA水平上的真菌分类学33-38
  • 1.5 研究的意义38
  • 第二章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38-196
  • 1 材料与方法38-40
  • 1.1 土样来源38
  • 1.2 培养基38-39
  • 1.3 实验方法39-40
  • 1.3.1 土样的采集39
  • 1.3.2 土壤真菌的分离39-40
  • 1.3.3 简易促进产孢方法40
  • 1.3.4 分生孢子萌发及产孢方式观察40
  • 1.3.5 描述鉴定40
  • 2 结果与讨论40-191
  • 本研究中包含的暗色丝孢菌分属检索表41-43
  • 1 密格孢属 Acrodictys43-44
  • 1.1 直立密格孢A. erect 图143-44
  • 2 端梗霉属Acrophialophora44-47
  • 2.1 光滑端梗霉A. levis 图245-47
  • 3 链格孢属Alternaria47-50
  • 3.1 链格孢 A. alternata图348-49
  • 3.2 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图449-50
  • 4 节菱孢属Arthrinium50-52
  • 4.1 不确定种图551-52
  • 5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52-63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平脐蠕孢属分种检索表53-54
  • 5.1 澳大利亚平脐蠕孢B. australiensis图654-55
  • 5.2 虎尾草平脐蠕孢 B. chlorides图755-56
  • 5.3 夏威夷平脐蠕孢B. hawaiiensis图856-57
  • 5.4 玉蜀黍平脐蠕孢 B. maydis图957-58
  • 5.5 尼科平脐蠕孢 B. nicotiae图1058-59
  • 5.6 弯曲平脐蠕孢 B. papendorfii图1159-60
  • 5.7 高梁生平脐蠕孢B. sorghicola图1260-61
  • 5.8 麦根腐平脐蠕孢 B. sorokiniana图1361-62
  • 5.9 穗状平脐蠕孢 B. specifera图1462-63
  • 6 枝孢属Cladosporium63-67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枝孢属分种检索表64-65
  • 6.1 多主枝孢 C. herbarum图1565-66
  • 6.2 大孢枝孢 C. macrocarpum图1666
  • 6.3 球孢枝孢C. sphaerosperum图1766-67
  • 7 弯孢属Curvularia67-76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弯孢属分种检索表68
  • 7.1 近缘弯孢 C. affinis图1868-69
  • 7.2 香茅弯孢 C. cymbopogonis图1969-70
  • 7.3 画眉草弯孢 C. eragrostidis图2070-71
  • 7.4 不等弯孢 C. inaequalis图2171-72
  • 7.5 居间弯孢 C. intermedia图2272-73
  • 7.6 新月弯孢 C. lunata图2373-75
  • 7.7 赛内加尔弯孢 C. senegalensis图2475
  • 7.8 具疣弯孢 C. tuberculata图2575-76
  • 8 砖格孢属Dictyosporium76-79
  • 8.1 中国砖格孢 D. sinensis图2678-79
  • 9 矛束霉属Doratomyces79-86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矛束霉属分种检索表81
  • 9.1 小孢矛束霉 D. microsporus图2781-82
  • 9.2 第九矛束霉 D. nanus图2882-83
  • 9.3 螺旋矛束霉 D. spiralis图2983-84
  • 9.4 具柄矛束霉 D. stemonitis图3084-86
  • 10 附球菌属Epicoccum86-88
  • 10.1 黑色附球菌 E. nigrum图3187-88
  • 11 凸脐孢属 Exserohilum88-93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凸脐孢属分种检索表89
  • 11.1 梭形凸脐蠕孢E. fusiforme图3289-90
  • 11.2 小柄凸脐蠕孢 E. pedicellatum图3390-91
  • 11.3 嘴突凸脐蠕孢 E. rostratum图3491-92
  • 11.4 大斑病凸脐蠕孢E. turcicum图3592-93
  • 12 小镰孢属Fusariella93-100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小镰孢属分种检索表94
  • 12.1 暗绿小镰孢 F. atrovirens图3694-95
  • 12.2 小镰孢 F. bizzozeriana图3795-97
  • 12.3 刺突小镰孢 F. echinulata图3897-98
  • 12.4 柄小镰孢 F. obstipa图3998-99
  • 12.5 拟柄小镰孢 F. obstipasis图4099-100
  • 13 粘鞭霉属Gliomastix100-102
  • 13.1 芭蕉生粘鞭霉 G. musicola图41101-102
  • 14 膝梗霉属Gonytrichum102-105
  • 14.1 巨枝膝梗霉 G. macrocladum图42103-105
  • 15 粘束孢属Graphium105-107
  • 15.1 腐生粘束孢 G. putredinis图43106-107
  • 16 腐殖霉属Humicola107-109
  • 16.1 棕黑腐殖霉 H. fuscoatra图44108-109
  • 17 小粘属霉属Leptographium109-111
  • 17.1 未定名种 sp图45110-111
  • 18 黑乌霉属Memnoiella111-113
  • 18.1 刺黑乌霉 M. echinata图46112-113
  • 19 单格孢属 Monodictys113-119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单格孢属分种检索表114-115
  • 19.1 厚垣单格孢 M. chlamydosporum图47115-116
  • 19.2 多变单格孢 M. fluctuata图48116-117
  • 19.3 苍白单格孢 M. glauca图49117-118
  • 19.4 光滑单格孢 M. levis图50118-119
  • 20 黑孢霉属Nigrospora119-121
  • 20.1 稻黑孢 N. oryzae图51120-121
  • 21 黑团孢属Periconia121-125
  • 21.1 黑团孢 P. byssoides图52122-123
  • 21.2 大棘黑团孢 P. macrospinosa图53123-125
  • 22 瓶梗霉属Phialomyces125-127
  • 22.1 大孢瓶梗霉 Ph. macrosporus图54125-127
  • 23 瓶霉属 Phialophora127-129
  • 23.1 疣状瓶霉 P. verrucosa图55128-129
  • 24 皮司霉属 Pithomyces129-139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皮司霉分种检索表130
  • 24.1 纸皮司霉 P. chartarum图56130-132
  • 24.2 柱孢皮司霉 P. cylindrospora图57132-133
  • 24.3 禾生皮司霉 P. graminicola图58133-134
  • 24.4 卡罗皮司霉 P. karoo图59134-135
  • 24.5 淡色皮司霉 P. pallide图60135-136
  • 24.6 帕格皮司霉 P. pavgii图61136-137
  • 24.7 甘蔗皮司霉 P. sacchari图62137-139
  • 25 齿梗孢属Scolecobasidium139-146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齿梗孢属分种检索表140
  • 25.1 隘缩齿梗孢 S. constrictum图63140-141
  • 25.2 小孢齿梗孢 S. microspora图64141-143
  • 25.3 拟倒卵齿梗孢 S. obovatumsis图65143-144
  • 25.4 土色齿梗孢 S. terrum图66144-145
  • 25.5 多变齿梗孢S. tshawytschae图67145-146
  • 26 帚霉属Scopulariopsis146-149
  • 26.1 黑帚霉 S. carbonaria图68147-148
  • 26.2 番红花帚霉 S. croci图69148-149
  • 27 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149-159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葡萄穗霉属分种检索表151
  • 27.1 稍短葡萄穗霉 S. breviusculus图70151-152
  • 27.2 葡萄穗霉 S. chartrum图71152-154
  • 27.3 柱孢葡萄穗霉 S. cylindrospora图72154-155
  • 27.4 芒果葡萄穗霉 S. mangiferae图73155-156
  • 27.5 球形小孢葡萄穗霉 S. microspora图74156-158
  • 27.6 小孢葡萄穗霉S. parvispora图75158-159
  • 28 圆孢霉属Staphylotrichum159-161
  • 28.1 大孢圆孢霉 S. coccosporum图76160-161
  • 29 匍柄霉属Stemphylium161-164
  • 29.1 匍柄霉 S. botryosum图77162-163
  • 29.2 囊状匍柄霉 S. vesicarium 图78163-164
  • 30 带孢霉属 Taenioella164-166
  • 30.1 瓶孢带孢霉 T. phialosperma 图79165-166
  • 31 四绺孢属Tetraploa166-168
  • 31.1 芒四绺孢T. aristata 图80167-168
  • 32 串珠霉属 Thielaviopsis168-170
  • 32.1 根串珠霉 T. basicola 图81169-170
  • 33 色串孢属Torula170-172
  • 33.1 草色串孢T. herbarum 图82171-172
  • 34 短梗蠕孢属 Trichocladium172-176
  • 34.1 粗糙短梗蠕孢 T. asperum 图83174-175
  • 34.2 隘缩短梗蠕孢T. constrictum 图84175-176
  • 35 毛束霉属Trichurus176-181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毛束霉属分种检索表177
  • 35.1 树头毛束霉T. dendrocephalus 图85177-178
  • 35.2 螺旋毛束霉 T. spiralis 图86178-179
  • 35.3 喜土毛束霉T. terrophilus 图87179-181
  • 36 细基格孢属 Ulocladium181-191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细基格孢属分种检索表182
  • 36.1 链格孢状细基格孢 U. alternaria 图88182-183
  • 36.2 黑细基格孢 U. atrum 图89183-185
  • 36.3 匍串细基格孢 U. botrytis 图90185-186
  • 36.4 群生细基格孢 U. consortiale 图91186-187
  • 36.5 光滑细基格孢 U. levivs 新种 图92187-188
  • 36.6 泰山细基格孢 U. taishanensis 图93188-189
  • 36.7 细基格孢属未定名种1 (Ulocladium sp1)图189-190
  • 36.8 细基格孢属未定名种2 (Ulocladium sp2)图95190-191
  • 3 结论191-193
  • 4 讨论193-196
  • 参考文献196-209
  • 附录209-215
  • 致谢215-216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21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土壤暗色丝孢菌五个疑难属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耿月华

养殖环境真菌气溶胶及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    王雅玲

中国东南部地区及云南省土壤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许俊杰

中国中西部亚热带及川西高原地区土壤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姜于兰

中国中南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土壤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张悦丽

耐热真菌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张勇

东北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陈曦

中国华北北部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吴悦明

中国东北寒温带—温带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    张伟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    孔金花

中国西南地区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分类研究    马建

中国秦岭太白山及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    宋伟

针叶树枯叶丝孢菌的分类研究    王素平

黄海、长江口沉积物中真菌属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冯春辉

闽西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与区系的研究    黄庆辉,杨淑专

中国矛束孢属一个新记录种    陈宗泽,袁毅,黄祥童

西沙群岛的腐生半知菌    陈伟群,陈法军,张天宇

平脐蠕孢属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邓晖,张天宇,赵国柱

内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和凸脐蠕孢属的研究    彭金火,陆家云

土壤真菌群落生态特征与养分转化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

非培养方法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张汉波,段昌群,屈良鹄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杨永华,姚健

国外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陈勇强,但汉斌,郭富常

台湾省一些禾本科植物上蠕形菌的分类鉴定    孙广宇,张荣,张红玉,张天宇

啶虫脒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数量的影响    李慧冬;李瑞菊;杜红霞;王文博;陈子雷;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Plackett-Burman设计在漆酶发酵培养基主要影响因子筛选中的应用    王诗然;赵世光;薛正莲;钱森和;魏明;

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剂对桔柚生长和土壤肥力的效应研究    陈元镇;范金帅;

有机生物活性肥料对土壤肥力、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王鹏;

多花黑麦草人工湿地处理九峰河污水的研究    李晨军;郑春明;陈海生;

外生菌根真菌的作用与应用开发前景展望    佟丽华;张红光;姚鑫;

土壤解磷微生物研究进展    王义;贺春萍;郑肖兰;杨芩;郑服从;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沈雪梅;

邓恩桉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陈少杰;

广州菜园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研究    黎宁;李华兴;赵兰凤;朱凤娇;邝培锐;张育灿;林日强;

西安植物园展览温室引种植物布展效果及评估    李艳;李思锋;董长根;李莲梅;邹凤英;

果园生草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靖丹丹;黄炎和;蔡志发;李发林;林敬兰;

水土流失区芒萁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研究    岳辉;李志真;钟炳林;

畜禽粪便快速发酵生产微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其应用    林先贵;王一明;束中立;黄武建;

荣宝消毒剂对蕉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其呼吸强度的影响    聂盛仙;缑武龙;张丽娟;张志红;李华兴;席荣宾;赵兰凤;俞建刚;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十一五”规划    吴玉群;孙立新;

门头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韩永伟;高吉喜;拓学森;

不同种植年限有机茶园脲酶活性研究    刘红艳;张亚莲;邓欣;粟本文;常硕其;傅海平;

豆粕抗营养因子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    梁运祥;葛向阳;刘萍;夏俊松;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张俊忠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    郝文芳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灌木林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    佘雕

大棚蔬菜连作障碍机理研究    闵红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中国土壤暗色丝孢菌五个疑难属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耿月华

苹果渣固态发酵高蛋白产量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刘芸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呼伦贝尔主要草地类型植被特征、土壤特性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文都日乐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微生物效应及生态模型研究    修海峰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对Bt毒素吸附的影响    邓雅丽

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江雪飞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    潘海波

抗甲醛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    宋鸽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及高效解磷菌的筛选    郝艳

氮、钾、有机肥配施对越冬茬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文俊玲

杨树人工林连作酚酸生物降解的研究    王宗芹

控释BB肥对西瓜生长发育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井大炜

嫁接提高辣椒根腐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机制    姜飞

东北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    陈曦

真菌分类技术的研究进展    缪承杜;洪葵;

分子系统学的理论、方法及展望    王莹,赵华斌,郝家胜

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    李若瑜,李东明,余进,王爱平,王晓红,万哲,陈伟,涂平,马圣清,朱学骏,王端礼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    刘利;邰志娟;

禽曲霉菌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李国勤,曹光荣

成渝两地空气中致敏真菌调查比较    尹蓉,梁传余,洪苏玲,白燕,黄江菊

重庆城区空气中致敏真菌调查    黄江菊,洪苏玲,周伟,杨玉成

人参疫病烂根的药剂防治研究    赵曰锋;吴连举;杨依军;李晓红;尤伟;候宜兵;高光利;

玉米黄斑病研究Ⅰ·病原菌鉴定    赵来顺,田学军,李玉琴,张志铭

我国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进展及浅评    姚拓,马丽萍,张德罡

细基格孢属、匍柄霉属及其近似属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王勇

中国砖格丝孢菌20属的分类及5个相似属代表性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赵国柱

中国长蠕孢属和弯孢属的分类研究暨北方地区主要杂草丝孢菌病原调查    张猛

链格孢属真菌现代分类方法研究    孙霞

中国东南部地区及云南省土壤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许俊杰

中国中西部亚热带及川西高原地区土壤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姜于兰

中国中南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土壤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张悦丽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种群及其多样性研究    杨红

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潘好芹

海南省菠萝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病原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罗志文

黄海山东沿岸潮间带藻生与沉积物真菌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孙开明

中国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及突脐蠕孢属(Exserohilum)真菌分类研究    孙炳达

中国华北北部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吴悦明

中国东北寒温带—温带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    张伟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    孔金花

中国金孢霉资源初步调查、分类及产角蛋白酶研究    梁建东

中国西南地区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分类研究    马建

河北保护地蔬菜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高玉峰

青海北部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王洪凤

鸡舍环境中积尘真菌的空间分布研究    郭静;王雅玲;王钰卓;胡敏锐;高晓梅;吴迪;宋丽;彭红艳;

鸡舍基质与空气中真菌定量分析    宋莉;王雅玲;胡敏锐;彭红艳;郭静;吴迪;

鸡舍环境镰孢菌的定量研究    王雅玲;彭红艳;王钰卓;李婷婷;胡敏锐;宋莉;郭静;吴迪;

空气真菌及其毒素研究现状    王雅玲;吕国忠;金黎明;柴同杰;

不同空间高度和舍饲密度的鸡舍气载镰孢菌浓度的定量分析    王雅玲;欧阳毅;吕国忠;孙晓东;李光浩;姜叙;韩秀荣;

公共场所空气中流感病毒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王怀记;朱洪浩;孙芳;石斌;陈文革;

气载镰孢菌的RAPD分子特性研究    王雅玲;吕国忠;柴同杰;孙晓东;

淡水真菌三个中国新记录种    陈燕;李秀岚;蔡磊;金静;张剑锋;Hyde D Kevin;路炳声;

辽宁省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初查    张伟;刘保友;吴悦明;张天宇;

云南热带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初查    许俊杰;张天宇;

不同养殖环境及其生物因子对肉鸡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李欣;秦梅;柴同杰;张红双;黄蓉;柳敦江;李代军;

不同清洁卫生环境对肉鸭免疫指标的影响    张明亮;黄蓉;董洪亮;柴同杰;

中国土壤暗色丝孢菌五个疑难属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耿月华

中国鞘锈菌的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游崇娟

中国中南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土壤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张悦丽

中国华南及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枯枝暗色丝孢真菌分类研究    任守才

耐热真菌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研究    张勇

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分类研究Ⅰ    马建

养殖环境生物应激因素对肉鸡福利状况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秦梅

染色法对奶牛舍气载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及其真菌气溶胶传播的鉴定    刘敬博

鸡舍环境中镰孢菌的种类及真菌毒素检测    欧阳毅

黄海山东沿岸潮间带藻生与沉积物真菌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孙开明

基于PCR-DGGE技术的新疆泥火山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路盼盼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    孔金花

番茄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韩长志

中国西南地区凋落枯枝暗色丝孢真菌分类研究    马建

中国秦岭太白山及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多样性研究    宋伟

丰林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土壤真菌多样性    陶玉柱

内脐蠕孢属、平脐蠕孢属和凸脐蠕孢属的研究    彭金火,陆家云

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生态优势度    彭少麟

杭州市郊区主要蔬菜害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王金福,李真峰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杨永华,姚健

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    东秀珠,洪俊华

微生物的ARDRA检测    陈晓蕾,张忠泽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生物学中的应用    崔雨新,王小明

中国禾本科植物上的蠕形菌(Helminthosporium)    姜广正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王鸿祯;杨森楠;李思田;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火山岩带    王东方

中国东部陆地过黄渤海与朝鲜半岛地质构造连接问题    杨志坚;陈玉华;

新书要览    狄华;

中-酸性火山岩与侵入岩中钛铁氧化物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    任启江;杨荣勇;徐立;杨怀庆;

以构造地层学分析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沉积特征    林宗满

中国东部近百年的雨量变化    章名立

中国东部富碱侵入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模式及其地质意义    张理刚

中国东部的水盾草:一种入侵的水生植物及其潜在的生态后果    张晓艳;钟扬;陈家宽;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评估(I):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    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任贾文,王绍武,伍荣生,杨修群,王苏民,刘时银,董光荣,卢琦,黄镇国,杜碧兰,罗勇

中国东部七万年来生物地理和古气候的探讨    罗宝信;王毓釗;林泽蓉;

丝孢菌的初步研究    樊美珍;郭超;冯伟;吴小平;肖可珍;

中国东部膨胀岩的地质分类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曲永新;

中国东部滨海地区重磁场特征、深部地壳构造及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王谦身;

中国东部及其邻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刘福田;吴华;李强;刘建华;胡戈;

中国东部A型花岗岩物质来源多样性的O-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魏春生;郑永飞;赵子福;J.W.Valley;M.J.Spicuzza;

中国东部燕山期成岩成矿的构造背景研究评述    陈衍景;Franco Pirajno;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沉积-构造演化的几个问题    刘训;

中国东部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过程——来自郯庐断裂带演化的启示    朱光;牛漫兰;谢成龙;胡召齐;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王红丽;刘健;况雪源;

中国东部剧院联盟座谈会召开    实习记者 高艳鸽

中国东部剧院联盟理事会召开    行吟

欧洲凸现“中国东部”    戴从容 宜倩

合作建设中国东部次区域金融中心    记者 陈巍 实习生 罗静

江都10亿打造“东部鞋都”    姜长春 吴生锋

中国东部剧院联盟在绍兴成立    孙宇毛翔

火车“骑船过海”,辽东“直通”山东    徐扬 刘宝森 王春雨

长三角打造中国东部物流大通道    李荣 徐寿松

旅游大戏看溧阳    本报记者 李金堂

全国最大规模剧院联盟在绍兴成立    刘妮丽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刘会梅

中国土壤暗色丝孢菌五个疑难属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耿月华

中国砖格丝孢菌20属的分类及5个相似属代表性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赵国柱

暖温带5种常见灌木对水分和光照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杜宁

中国东部中生代次火山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评价标志    耿文辉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古生代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    金炳成

深大断裂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分布    周荔青

中国东部地幔岩中的金、钼、钨、锡含量及其与成矿关系比较研究    岳可芬

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有关锆石巨晶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成因及其与大陆岩石圈壳—幔作用研究    丘志力

中国长蠕孢属和弯孢属的分类研究暨北方地区主要杂草丝孢菌病原调查    张猛

中国西南三省腐生暗色丝孢菌的分类研究及冬枣果腐病菌的分子鉴定    田蕴慧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蛋白激酶定位和敲除载体的构建    韩华

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高静

中国东部南方样带地表空间属性划分及典型交错区的分析    孙龙

ENSO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机理分析    游泳

中国东部暖温带低山丘陵区表土花粉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丁伟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及其与太平洋SSTA的关系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余贞寿

高产漆酶丝孢菌的筛选及漆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王祎宁

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特征研究及其成因分析    杨金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海黑潮水文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吴志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