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南海台风暖心结构形成的个例研究及台风登陆前后暖心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4:13
热度:

南海台风暖心结构形成的个例研究及台风登陆前后暖心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摘要】:暖心的温度结构是台风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台风是暖心气旋性环流,高空暖心的建立是台风生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

【摘要】: 暖心的温度结构是台风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台风是暖心气旋性环流,高空暖心的建立是台风生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对台风生命史中两个关键时期的暖心结构变化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 首先,采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格点分析资料,选取两个南海台风个例,2001年0123号台风Lingling和2005年0518号台风Damrey,分析了台风形成过程中暖心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最大风速和位势高度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暖心最开始形成于对流层高层300—400hPa,垂直范围浅薄,外侧温度梯度非常小;(2)随着低压向台风发展,暖心强度增大,垂直范围也开始向对流层中上层延伸,外侧等值线逐渐增密,外侧温度梯度加大。到台风编号时刻,形成典型的暖心结构:中心温度距平最大,外侧狭窄的垂直带中存在很大的径向温度梯度;(3)台风形成过程中,最大风速及最大位势高度距平(绝对值)都不断增大;(4)暖心在形成过程中和最大风速及最大位势高度距平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当暖心增强时,最大风速和最大位势高度距平也都较大。 其次,选取8个西行和西北行的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个例,对它们登陆前后暖心结构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1)登陆前和登陆时刻,台风暖心结构成熟,强度大;垂直范围较深厚,贯穿对流层中高层;中心外侧温度梯度很大,暖心以台风中心为轴呈轴对称分布;登陆后,暖心结构松散,中心强度减弱;垂直范围由对流层中高层向300hPa左右高度缩小;中心外侧温度梯度小,原来的轴对称结构也减弱、变形;(2)暖心强度在登陆前、登陆时刻和登陆后这段时间内的具体变化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暖心强度在登陆前24小时以内最大,登陆时减弱,登陆后继续减小;第二类,暖心强度在登陆前增强,登陆时达到最大,登陆后减弱;第三类,登陆前先减弱,登陆后12小时内再略微增大,然后再减弱;(3)台风登陆时的暖心强度与登陆后台风维持时间关系密切,当登陆时的暖心强度较小时,台风登陆后迅速消亡;当登陆时暖心强度较大时,登陆后维持时间较长。 【关键词】:台风形成 暖心 结构 登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P732
【目录】:
  • 中文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引言10
  • 1.2 热带气旋路径的研究进展10-13
  • 1.2.1 大尺度环境引导气流场对台风路径的影响11
  • 1.2.2 弱环境流场中台风运动的研究11-13
  • 1.3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研究进展13-15
  • 1.4 热带气旋暴雨的研究15-16
  • 1.5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本文研究的内容与创新之处16
  • 1.5.1 已有研究的不足16
  • 1.5.2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创新之处16
  • 1.6 本文章节的安排16-18
  • 第二章 南海台风暖心结构形成的个例研究18-41
  • 2.1 引言18-19
  • 2.2 资料及个例概况19
  • 2.3 暖心结构变化特点19-21
  • 2.4 风廓线形成特点21-24
  • 2.5 位势高度场的形成特征24
  • 2.6 暖心形成过程与风场及位势高度场之间的关系24-26
  • 2.7 结论和讨论26-27
  • 第二章附图27-41
  • 第三章 台风登陆前后暖心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41-61
  • 3.1 引言41-42
  • 3.2 资料和方法42
  • 3.3 台风登陆前后的暖心结构变化特征42-45
  • 3.4 台风登陆前后暖心强度变化的三种类型45-47
  • 3.5 台风登陆时的暖心强度与登陆后台风维持时间的关系47
  • 3.6 结论和讨论47-49
  • 第三章附图49-61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61-63
  • 4.1 结论61-62
  • 4.2 讨论62-63
  • 参考文献63-68
  • 致谢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2005年“达维”台风两次登陆过程的物理量演变特征分析    许向春;于玉斌;王式功;翁小芳;黄勇;

海洋加热场与科氏参数对台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徐祥德,朱复成

8616号台风风场非对称研究    吴迪生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陈联寿,孟智勇

台湾岛地形对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    罗哲贤,陈联寿

热带气旋强度与结构研究新进展    陈光华,裘国庆

夏季西太平洋及东亚热带波动的运行及结构    仇永炎

科氏力作用下涡旋运动的等值线动力学    罗哲贤

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研究进展    端义宏;余晖;伍荣生;

能量频散对台风结构和移动的作用    罗哲贤

多圈涡旋等值线动力学的研究    罗哲贤

2005年亳州秋季长连阴雨天气主要成因及其预报    马魁侠;董凌;陈新治;

基于多项式典型相关方法选择长江下游降雨量预报因子    张曦;吴诚鸥;吴香华;

辽宁省四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杨文艳;迟春艳;

台风倒槽引发特大暴雨的对比分析    郑峰;

2008年7月4~5日菏泽市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于旭东;

台风派比安外围龙卷天气分析    何伟芬;郭媚媚;彭端;何华庆;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降水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覃卫坚;王咏青;覃志年;

南海热带气旋0809号“北冕”对华南天气的影响    潘军;刘峰;钟加杰;

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异常特殊路径分析    王远超;黎玲;陈明璐;

物候期观测在单站雨季开始期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兰兰;周秀美;杨龙群;王维松;

台风Nari(0116)登陆台湾过程中结构强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胡姝;李英;魏娜;

一种模式气候吸引子约束下的初值协调方法及其在ENSO预测业务中的应用    孙丞虎;李维京;

台风榴莲(2001)在季风槽中生成的机制探讨    张文龙;张大林;王昂生;崔晓鹏;

季风槽内热带气旋生成的基本特征分析    吕心艳;端义宏;

2011台风“梅花”路径与强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陆佳麟;施春红;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变化特征分析    吕京国;赵西安;刘绥化;

南海中尺度大气-海流-海浪耦合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关皓;王汉杰;邓文彬;周林;

直方变差图理论在卫星产品质量检验空间配准中的应用    刘瑞霞;师春香;刘杰;

“龙王”台风中尺度暴雨成因分析    林毅;刘铭;刘爱鸣;黄美金;

台风“杜鹃”在广西降水偏少原因的分析    宁宁;

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活动特征分析    许士斌

一次秋季台风暴雨的机制研究    张程明

近15年北京城区植被覆盖遥感监测及其对热环境影响研究    胡姝婧

船舶防台预报集成模型的研究与运用    毛燕

内核及外围尺度对热带气旋强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吴联要

云和降水影响下AMSU资料一维变分反演的评估及改进    杨寅

台湾地形及海峡效应对热带气旋结构强度变化影响的研究    胡姝

西北太平洋地区东风波诱发热带气旋生成过程分析    杨蜀都

空间相似技术及其在热带气旋路径预报中的应用    傅雯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赖芬芬

超强台风“桑美”(2006)近海急剧增强过程数值模拟试验    于玉斌;段海霞;炎利军;赵大军;

“海棠”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特征成因的定量分析    岳彩军;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陈联寿,罗哲贤,李英

对南海热带气旋近海加强机理个例模拟研究    陈光华,裘国庆

华南登陆台风“榴莲”的能量分析    姚才,张诚忠,黄明策

热带气旋“黄蜂”登陆过程诊断分析    梁建茵,陈子通,万齐林,丁伟钰,刘春霞,林爱兰

位涡守恒原理在中尺度低涡降水中的应用研究    范可,琚建华,寿绍文

热力塔系统用于空冷发电余热利用研究    李建锋;吕俊复;

理想热带气旋登陆数值模拟研究    马晓星

台风暖心结构与强度变化的统计联系    刘学刚

台风形成及登陆过程中三维结构演变特征的初步分析    黄新晴

台风登陆前后湿度场变化的初步研究    徐健

台风灾害对深圳城市园林树木的影响和对策    吴显坤

环境风垂直切变对登陆台风活动的影响    徐明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Scale Vortices on the Structure and Motion of Typhoons    陈联寿,罗哲贤

台风中螺旋云带的线性理论    黄瑞新,巢纪平

海南岛地形对过岛台风影响的初步研究    董克勤,李曾中

调整方法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比较研究    黎光清,董超华

热带气旋形成的多尺度组合理论——流体动力学实验模拟与合成分析的结合    魏鼎文,W.M.Gray

动力强迫对台风次级环流的作用    孙子平,丁一汇

用轴对称的平衡模式对热带气旋发展过程中积云动量垂直混合作用的模拟    陈华

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暴雨特征的模拟研究    朱洪岩,陈联寿,徐祥德

1992年Andrew飓风的中尺度特征    陆汉城,钟科,张大林

1992年Andrew飓风眼壁区倾斜上升运动发展的可能机制──非线性对流对称不稳定    陆汉城,钟科,张大林

C_(60)/苯胺电荷转移复合物结构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封继康,李君,孙家钟

海洋平台优化检测策略分析    宋儒鑫,陆鑫森,刘振国

一种缩减设计变量数目的方法    武广号,文毅,毕卓

四面体框架积木式简易平台的研究    李远林,邱世仲

兰州放射性束流线(RIBLL)的控制系统    孙志宇,詹文龙,郭忠言,肖国青,江山红,李加兴,王金川,孟祥伟,张万生,秦礼军,王全进

磁控溅射制备的氧化钒薄膜的结构研究    王玫,李喜梅,崔敬忠,达道安,姜万顺,邱家稳

气体水合物的结构、成因及在我国海域的可能分布    龚建明

天台盆地恐龙蛋化石结构和组分研究    陈克樵,徐和聆,陈荣秀,蒋严根,蔡克勤

纳米金丝的生长序列、奇特结构和性质    王广厚,王保林

人甲状旁腺激素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张艳

南海台风暖心结构形成的个例研究    李忆平;罗哲贤;

电气石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开发    李璐;传秀云;

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文书锋;俞国良;董妍;侯瑞鹤;

大学生师生关系的结构与类型    黄雨田;牛盾;王鹏飞;

企业员工工作伦理的结构    王明辉;郭玲玲;

平板真空玻璃的发展与应用    刘兆斌;任家生;任卫祥;

UHMW-PAN中空纤维膜的研制及应用(7)——UHMW-PAN多孔中空凝胶纤维的表征    沈新元;王庆瑞;

三维Er(Ⅲ)配聚物的合成、结构和光物理研究    吕春欣;牛淑云;金晶;迟玉贤;

山西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内容、结构及特点研究    王伟;辛志勇;

氧载体的结构对富氧膜性能的影响    黄鹏程;刘文;

“暖心工程”凝聚人心    记者 刘国安

开展“暖心工程”促企业平稳转制    陈通秀 周莉莉

广西“暖心行动”温暖万人心    记者 黄星航

衣暖身 情暖心    董琳

播撒真情暖心扉    本报特约记者 刘海泉 本报通讯员 胡婧

技术战刚过 服务战又至    侯语

农村小戏暖心窝    本报记者 汪建根

268名海岛军嫂喜领“特殊津贴”    特约记者 盛建伟 记者 王武

说说知心话 办办暖心事    李云飞 黄仕清

心连心 心暖心 心心相印    吉喆 广振 檀瑾

改进单服务器性能    姚念民

中古隐逸诗研究    许晓晴

纳米金属氧化物、壳聚糖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    庞洪涛

司法调解的生产过程    武红羽

聚丙烯腈纤维的预氧化工艺与物化行为研究    何东新

远志中皂苷类免疫佐剂活性成分的分离及活性评价    孙红祥

散布式扬声器音板的组成和结构与声学特性关系的研究    关键

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    李慧竹

企业知识网络复杂系统的结构与演化:产业集群情境下的实证研究    李文博

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研究    詹新寰

南海台风暖心结构形成的个例研究及台风登陆前后暖心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李忆平

X6170Z型柴油机的开发研制    赵德英

长江三角洲大城市近郊小城镇职能与结构的发展研究    洪小燕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预测研究    吴宏霞

都市拾荒者群体的生存形态研究    陈松

从江县占里丧葬仪式及其教育功能研究    陈甜

毛乌素沙地防护林结构与生长的研究    金荣

员工对领导者信任的结构研究    许科

全钢丝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陈蔚

系统形态理论与企业系统形态的演化    杨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