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水分、光照和氮沉降对五种暖温带典型乔木幼苗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4:10
热度:

水分、光照和氮沉降对五种暖温带典型乔木幼苗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摘要】: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森林植被面临的环境压力。植物通过表型可塑性来适应不利

【摘要】:全球变暖、人类活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森林植被面临的环境压力。植物通过表型可塑性来适应不利环境条件带来的影响,而不同物种对环境因素的耐受能力和响应策略存在差异,将对森林的群落组成和演替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论文选取华北地区森林植被中常见的几种优势植物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槲栎(Q. aliena)、蒙古栎(Q. mongolica)、元宝槭(Acer truncatum)、三角枫(A. buergerianu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水分、光照环境及氮(N)供应量的变化对他们的生长和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物种及不同属间物种幼苗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策略的异同。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4部分,前三部分探讨了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与光照强度以及土壤水分与N沉降对栎属和槭属植物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可塑性影响,最后一部分比较了N和光照的交互作用下栎属和槭属物种在形态可塑性和适应机制方面的差异。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华北地区优势物种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响应及机制,预测气候变化和人为扰动背景下暖温带植被的演化趋势,为植被恢复、区域生态环境的管理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供科学支持。首先,通过温室模拟实验,研究了栓皮栎、槲栎和元宝械幼苗对不同土壤水分含量的生理生态响应,包括生长特性、生理变化以及形态适应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三种幼苗生物量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槲栎和栓皮栎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在土壤轻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而元宝槭在中度干旱时生物量最高。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两种栎属植物通过改变生物量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比例发生改变,中度干旱下幼苗地下生物量分配增加,而重度干旱下,幼苗根生物量反而降低。元宝槭幼苗生物量分配不随水分状况发生改变。此外,严重干旱和高水条件下两种栎属植物叶片光合构件遭到损伤,荧光参数降低,导致光抑制产生,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然而,元宝槭只在高水条件下,表现出荧光参数降低。从生理表征判断,元宝槭对于水分胁迫的耐受性更强,而在好高下的表现却比栎类要敏感一·些。水分缺乏时,三种植物能够通过降低叶片伸展率、平均叶面积等叶形态指标均降低。总之,三种植物不同叶性状间以及整体构型等调节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干旱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的差异。然后,利用遮阳棚和遮阳网模拟林窗和林下的光环境,并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研究了槲栎幼苗对于不同水分状况和光照强度的适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排除植物大小因素的影响后,干旱胁迫对槲栎幼苗的影响比低光更强,幼苗主要通过叶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策略的改变适应不利环境。不同个体间叶表型的可塑性变化主要是环境变化的结果,而不是生物量差异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在叶片水平上评价槲栎幼苗性状的可塑性变化时,总生物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当检测不同环境下植物总叶面积、叶片数、基径的变化时,应考虑植物大小的影响。植物的不同性状间存在可塑性等级,即叶片生理、整株植物生长、叶片形态和生物量分配、解剖特性。光适应叶片的最大量子产量、有效量子产量和电子传递速率在干旱条件下显著降低。但是当叶片在低光环境时,这些参数增加。低光下,光合作用的非气孔限制也得到缓解。上述结果支持光、水交互作用假说中的地上促进假说。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干旱区域,尤其是当土壤水分含量低于15%田间持水量的时候,林下栽植更有利于林木的存活和生长。接着,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硝酸铵(NH4NO3)模拟大气N湿沉降水平,并设置不同的土壤干旱梯度,研究了干旱和N沉降增加两个因子对栓皮栎和蒙古栎的综合作用,并预测两者在其生态位重叠区域内可能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幼苗的生长,改变了叶片形态,并降低了两个物种的荧光参数。而N沉降增加对光系统Ⅱ复合体(PSII)的养分状态和活性有利。两个物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是一致的,但是对N沉降的响应不同。与蒙古栎恰好相反,N沉降提高了栓皮栎幼苗在水分充足条件下的叶片N浓度、PSII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生长量。这意味着栓皮栎比蒙古栎对N沉降更加敏感。然而,过量N沉降(20 g N m-2 year-1)对两个物种幼苗都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所有性状的可塑性中,生长指标的可塑性最高,叶形态的可塑性最低。因此,干旱胁迫对植物整株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但是N供应明显缓解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性状的抑制。研究发现栎属植物幼苗的临界N沉降值在20 g N m-2 year-1左右,当N沉降接近这一值时会对栓皮栎产生严重的危害。最后,通过遮阴网和遮阳棚模拟不同大小的林隙、林下光环境,并向土壤中添加N肥模拟森林土壤N输入水平,研究两种栎属植物(栓皮栎和蒙古栎)与两种槭属植物(元宝槭和三角枫)的幼苗对不同环境因子的适应策略,及两者的可塑性高低,推测未来人为扰动加剧的情况下,两类物种的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整株生长和叶片养分浓度来讲,光强显著改变了两种槭属植物幼苗的高度、冠幅、叶片碳浓度,而对两种栎属植物幼苗的冠生长和叶片碳水平没有显著作用。从叶形态角度来讲,两类植物叶长/叶柄长(L1/LPL)对光照和N添加的响应趋势相反,栎属幼苗叶片L1/LPL在低光下显著增加,但在N添加土壤中降低,槭属幼苗叶片L1/LPL对光照变化不敏感,而在N添加土壤中显著增加。从叶片光合能力角度来讲,栎属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荧光特性、叶片N含量在中光下最高,而槭属幼苗的这些特性在高光下最强。在栓皮栎和三角枫幼苗中,光照和土壤N养分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中光下栓皮栎幼苗的优势被N肥减弱。高光下加N,栓皮栎、三角枫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但在中光或低光下降低。在四个物种中,三角枫的光适应范围较低,蒙古栎的可塑性较低。结果表明栓皮栎和三角枫在林下环境中可能对高N更为敏感,这对两者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生存是不利的,槭属植物作为植被演替的先锋物种比演替晚期遮阴耐受性强的栎属植物具有更高的可塑性。总之,本研究发现,水分、光照、土壤N含量之间存在两两交互作用,栎属植物槲栎在对光照、水分变化做出响应时,不同性状间存在可塑性等级,通过性状选择可以找到评价植物对某一环境因子的可塑性大小。同时,不同的栎属植物之间也有环境响应和适应能力的差异,栓皮栎和蒙古栎对干旱和N沉降的敏感性不一致,前者可塑性较强,但对高N的敏感性也很强,后者则相反。对于栎属和槭属植物栓皮栎、槲栎和元宝槭而言,他们都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干旱耐受性,这使得他们成为暖温带森林的广布种和优势种。栎属植物和槭属植物之间对水分、光照和土壤N养分含量的适应策略是不同的,这也导致两者在生态位选择和演替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关键词】:干旱胁迫 N沉降 光异质化 栎属 槭属 可塑性 演替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5.79
【目录】:
  • 中文摘要10-13
  • ABSTRACT13-17
  • 符号说明17-20
  • 第一章 前言20-3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20-26
  • 1.1.1 干旱胁迫20-21
  • 1.1.2 森林氮输入增加21-24
  • 1.1.3 光环境异质化24-25
  • 1.1.4 栎类和槭类在森林生态系统和植被恢复中的作用25-26
  • 1.2 表型可塑性的研究进展26-32
  • 1.2.1 表型可塑性的定义、分类及研究方法26-29
  • 1.2.2 表型可塑性研究现状及问题29-31
  • 1.2.3 可塑性与全球气候变化31-32
  • 1.3 研究物种介绍及研究进展32-36
  • 1.3.1 栓皮栎33-34
  • 1.3.2 槲栎34
  • 1.3.3 蒙古栎34-35
  • 1.3.4 元宝槭35
  • 1.3.5 三角枫35-36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36-44
  • 2.1 研究区概况36-37
  • 2.2 研究内容37
  • 2.3 研究方法37-42
  • 2.3.1 实验材料37-38
  • 2.3.2 实验设计38-39
  • 2.3.3 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39-42
  • 2.4 技术路线42-44
  • 第三章 水分对槲栎、栓皮栎、元宝槭幼苗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44-57
  • 3.1 研究方法45-46
  • 3.1.1 实验设计45
  • 3.1.2 测量方法45-46
  • 3.1.3 数据分析46
  • 3.2 研究结果46-52
  • 3.2.1 对整株生长的影响46-47
  • 3.2.2 对生物量及其分配策略的影响47-48
  • 3.2.3 对叶片气体交换和荧光参数的影响48-50
  • 3.2.4 对幼苗叶形态的影响50-51
  • 3.2.5 三个物种幼苗对水分胁迫的可塑性比较51-52
  • 3.3 讨论52-56
  • 3.3.1 整株水平上应对策略的差异52-53
  • 3.3.2 叶片水平上应对策略的差异53-56
  • 3.4 小结56-57
  • 第四章 水分和光照对槲栎幼苗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57-73
  • 4.1 研究方法58-60
  • 4.1.1 实验设计58-59
  • 4.1.2 测量方法59
  • 4.1.3 数据分析59-60
  • 4.2 研究结果60-68
  • 4.2.1 光照、水分处理对幼苗的影响60-65
  • 4.2.2 不同性状组宏观可塑性指数65-66
  • 4.2.3 各类性状在不同光照、水分条件下的可塑性指数66-68
  • 4.3 讨论68-72
  • 4.3.1 干旱胁迫和遮阴对不同性状的作用机制68-69
  • 4.3.2 支持的假说69-70
  • 4.3.3 不同性状的可塑性70-72
  • 4.4 小结72-73
  • 第五章 水分和氮沉降对栓皮栎和蒙古栎幼苗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73-87
  • 5.1 研究方法74-75
  • 5.1.1 实验设计74-75
  • 5.1.2 测量方法75
  • 5.1.3 数据分析75
  • 5.2 研究结果75-83
  • 5.2.1 对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75-78
  • 5.2.2 对叶形态的影响78-79
  • 5.2.3 对叶绿素荧光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79-81
  • 5.2.4 对组织氮浓度的影响81-82
  • 5.2.5 物种的可塑性82-83
  • 5.3 讨论83-86
  • 5.3.1 水分对幼苗的影响83-84
  • 5.3.2 氮沉降的影响84-85
  • 5.3.3 干旱和氮沉降综合影响85-86
  • 5.3.4 不同性状的可塑性86
  • 5.4 小结86-87
  • 第六章 光照和氮沉降对栓皮栎、蒙古栎、元宝槭、三角枫幼苗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87-109
  • 6.1 研究方法89-90
  • 6.1.1 实验设计89
  • 6.1.2 测量方法89
  • 6.1.3 数据分析89-90
  • 6.2 研究结果90-103
  • 6.2.1 对生长参数的影响90-92
  • 6.2.2 对生物量产量和分配的影响92-94
  • 6.2.3 对光合气体交换、荧光参数的影响94-97
  • 6.2.4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97-98
  • 6.2.5 对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98-100
  • 6.2.6 对叶性状的影响100-102
  • 6.2.7 物种及不同性状可塑性的差异102-103
  • 6.3 讨论103-107
  • 6.3.1 属间差异104-106
  • 6.3.2 氮添加对幼苗光响应的影响106-107
  • 6.3.3 可塑性与物种生态位分布的关联107
  • 6.4 小结107-109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109-113
  • 7.1 结论109-110
  • 7.2 创新点110
  • 7.3 不足之处110-111
  • 7.4 建议111-113
  • 7.4.1 对植被恢复的建议111
  • 7.4.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111-113
  • 参考文献113-127
  • 致谢127-13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录130-131
  • 实验照片131-13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3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生态条件下松栎混交林3种优势乔木种群的更新规律    于飞;王得祥;史晓晓;魏丽婧;黄雅昆;张洪武;

栎类树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及其资源保护对策    李文英,王冰,黎祜琛

林窗研究进展    王家华;李建东;

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丁一汇;

黄土半干旱区元宝枫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巩玉霞;贺康宁;朱艳艳;唐道锋;

土壤干旱胁迫对沙棘叶片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裴斌;张光灿;张淑勇;吴芹;徐志强;徐萍;

模拟氮沉降条件下木荷幼苗光合特性、生物量与C、N、P分配格局    李明月;王健;王振兴;吴晓燕;黄儒珠;朱锦懋;

施氮对亚热带樟树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郑威;闫文德;王光军;梁小翠;张徐源;

竹类植物对异质生境的适应——表型可塑性    施建敏;叶学华;陈伏生;杨清培;黎祖尧;方楷;杨光耀;

光照对苦瓜形态可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    陶建平,钟章成

山东森林植被恢复的生态学研究    王仁卿

植物表型可塑性及生活史对策研究    王天慧

安徽天堂寨针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李军红;

山东茶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高远;朱秀林;邱振鲁;

移植胁迫对枣苗叶片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    毕会涛;李继东;黄付强;冯建灿;

秋干季节与湿润夏季对美洲黑杨“中嘉2”光合作用的影响    杨维平;吴瑞云;戴月;

植物根际对增强紫外线-B辐射的响应    楚建周;姚晓芹;

百里杜鹃杜鹃属13种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    容丽;陈训;汪小春;

滇中云南松和华山松林林窗与林缘主要易燃植物的调查    李世友;张桥蓉;蔡德稳;湛兴奎;张尚书;滕云贵;马长乐;

艳桢桐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杨勇;赖永超;刘楠;任海;张倩媚;简曙光;

群体及个体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和生殖的影响    陈彤;张文标;

松属9种植物叶的解剖结构及抗旱研究    白重炎;王娜;

延庆山区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陈敬贤;

蒙山沂河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    高远;宋颖;颜景浩;高文献;

北京槲栎和锐齿槲栎幼苗水分适应性研究    唐宇丹;韩亚琦;石雷;

北京乡土栎树育苗技术    唐宇丹;姚涓;

野生马蹄金无性系构件种群组成及生物量变异性    陈燕;干友民;王昆蕾;

模拟氮沉降对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李涵茂;胡正华;杨燕萍;李岑子;

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根生物量的影响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何远洋;田祥宇;肖银龙;景建飞;

紫外辐射增强对大豆生态系统N_2O排放影响    胡正华;蒋静艳;牛传坡;陈书涛;

气候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昼夜降水演变特征研究    王胜;谢五三;唐为安;陶寅;丁霞;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影响与风险评估    钱龙霞;李倩;张韧;王卫平;滕军;

拟南芥表型可塑性及其代际传递研究    雷妮娅

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方江平

小报春生物学特性与多倍体种质创新研究    张晓曼

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耐盐生理及耗水特性    秦景

湖北大老岭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和植物性系统多样性研究    龙茹

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白炜

扁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机理的研究    李志勇

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刘磊

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    王玉涛

林分类型和立地条件对昆嵛山腮扁叶蜂种群动态的影响    孙志强

氮、凋落物及其次生代谢物质添加对土壤有效性氮的影响    王杰

太阳扇(Scaevola aemula)对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蔡兴华

光照强度、生物有机肥和贮藏温度对东风菜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贾欣娟

模拟氮、硫沉降对邓恩桉幼龄林土壤酶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张江勇

芳樟不同无性系主要生理性状分析与评价    林达定

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树种木荷和香樟光合与土壤呼吸的影响    由美娜

光强对罗勒叶中花青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运丽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    杜成凤

道路创面植被演替中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研究    李先阳

三种入侵植物的它感作用和对光环境的适应    王俊峰

中国栎属木材的构造及物理—力学性质(二)    汪师孟 ,夏美君

晋西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凋萎湿度的研究    王斌瑞

北京西山地区人工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谭笑,孙向阳,阎海平,王铁柱,任云卯,董俊岚

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小气候空间分布特征    张一平,马友鑫,刘玉洪,尹利伟

人工针叶林林冠空隙土壤的研究    耿玉清,单宏臣,谭笑,孙向阳,王登芝

黄土半干旱区侧柏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研究    田晶会,贺康宁,王百田,郭红,张卫强,尹婧

黄土半干旱区侧柏蒸腾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田晶会,贺康宁,王百田,张卫强,尹婧

多重复干旱循环对苗木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吉跃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下及林窗中土壤养分对比研究    沙丽清,曹敏

亚高山针叶林冠下缺苞箭竹的克隆生长    解蕊;李俊清;

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研究    段雷

遮阴条件下栲树幼苗枝、叶构件统计学研究    赵友华

光氮耦合作用对化香幼苗碳平衡的影响    王传华;王愿;李俊清;

赤霉酸和多效唑对白鹤芋幼苗生长及诱导开花的作用    马国华,张启明

水分胁迫及遮光处理对沙漠植物约书亚树(Yucca brevifolia)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力宁;满秀玲;唐中华;李奕;

接种后共培养时间对丛枝菌根喜树幼苗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于洋;于涛;王洋;阎秀峰;

硝态氮对海水胁迫下长春花幼苗光合特性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侯杰;刘玲;王景艳;刘兆普;

秋冬季光照、水温对菹草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强;王国祥;

低能离子注入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周小云,计巧灵,刘亚萍

干旱胁迫对红松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阎秀峰,李晶,祖元刚

白刺花幼苗对不同强度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响应    李芳兰;包维楷;吴宁;

培育壮苗关键在管好幼苗    满红

关键在于防    杨德宝

培育辣椒壮苗先把肥水管好    滕盈盈

小麦弱苗成因与补救    吕箫

环境因子对喜树幼苗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戴绍军

氮磷营养对落叶松幼苗生长的调控    那守海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常见草本植物种子幼苗更新与生长研究    武高林

喀斯特地区3个榆科树种整体抗旱性研究    韦小丽

环境因子对黄檗幼苗生长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    李霞

水分、光照和氮沉降对五种暖温带典型乔木幼苗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    徐楠楠

不同种源青钱柳幼苗对渗透胁迫适应机理的研究    姚瑞玲

全日潮海区红树林造林关键技术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何斌源

铝胁迫和丛枝菌根真菌感染对樟树幼苗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闫明

石漠化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抗旱性研究    徐利霞

三峡库区两种适生树种幼苗对土壤水分含量变化的光合与生长响应    吕茜

秋枫幼苗耐荫性及光合特性研究    於艳萍

乌桕优选单株种子及幼苗生长与生理特性研究    王丽云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两个不同功能组树种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与适应    王荣

银沙槐幼苗对干旱、盐渍及其交叉胁迫反应的研究    庄伟伟

喜树当年生幼苗抗旱能力转变关键期研究    刘丽杰

不同菌种组合接种对黑木相思(Acacia melanoxylon)幼苗的生长生理效应    出小平

4种乔木幼苗对遮荫与芒萁叶片水提液的响应机制    阴卓越

落叶松幼苗对干旱胁迫及氮添加的生理生态响应    李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