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中世纪暖期有多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1:44:02
热度:

中世纪暖期有多暖【摘要】:单独用中世纪暖期(公元约1000~1300年)记录进行研究所得到的通常结论是,20世纪目前阶段出现的变暖并不罕见,因此不能把这种变暖看作由温室气体排放所致

【摘要】:单独用中世纪暖期(公元约1000~1300年)记录进行研究所得到的通常结论是,20世纪目前阶段出现的变暖并不罕见,因此不能把这种变暖看作由温室气体排放所致的强迫气候变化的象征。已发表的北半球气候变化的综合资料不支持上述结论,但由这些综合资料所得出的结论常常被忽视或受到责难。我们在本文中用以前半球资料汇编中没有使用过的另外的综合时间序列来重新探讨这种争论。另一点不同是,我们的重建所用的记录长度只有900~1000年,从而避免了使用不同时段的不同记录所起的潜在不确定性问题。尽管在某些单组记录中有中世纪变暖大于目前变暖的明显证据,但上述新的半球综合资料支持先前作出的半球温度重建的基本结论,而且指出,中世纪变暖的极大值局限于2至3个20~30年的时段,这些时段内的综合值与20世纪中叶变暖时段的值相比仅仅是不相上下而已。由于在确定不同区域变暖时间时存在着显著的偏移即不重合,因此不能证实在综合资料中始终存在着大于目前值的半球变暖;如果忽视这些偏移,就可能在推断中世纪变暖幅度以及说明它与20世纪末变暖的关系时导致严重误差。 【作者单位】: 美国得克萨斯州农业与机械大学;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 气候变化 综合资料 历史记录 时间序列 增温 时段 树轮记录 小冰期 北半球
【分类号】:P532
【正文快照】: 小);②现在的重建选用的许多记录(冰芯记录、花粉记录、海洋记录、历史气候记录)在前两个重建中没有被包括,选用这些记录的正当理由是它们常常被用作中世纪变暖的证据,检验中世纪变暖相对水平结论的牢固程度是重要的。 图1扼要给出了本研究所包括的巧组记录,试图回溯大约10(X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当前古气侯研究的几个问题    任国玉

中国中世纪暖期气候研究综述    高建慧;刘健;王苏民;

孢粉记录的岱海盆地1500年以来气候变化    许清海,肖举乐,中村俊夫,阳小兰,杨振京,梁文栋,井内美郎

岱海的“中世纪暖期”    金章东,沈吉,王苏民,张恩楼

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化的模拟    刘健;高建慧;王苏民;

全新世镜泊湖粒度特征记录的该地区古降水变化历史    侯新花;吴艳宏;杨丽原;

艾比湖二千余年来环境演变的地球化学记录    谢宏琴,贾国东,彭平安,穆桂金

辽西北地区全新世中期以来环境变迁    张小咏,李永化,刘耕年,尹怀宁

Narrative warm/cold variations in continental western Europe, AD 708-1426    严中伟,Pierre Alexandre,Gaston Demare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 recorded in the Malan ice core from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Climatic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Indian and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s of China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a perspective based mainly on stalagmite records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 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    谢远云

内蒙古岱海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化学风化及古环境变迁    金章东

我国内陆干旱区过去千年来湿度变化的摇蚊记录及其对比    陈建徽

蒙古国中部Ugii Nuur湖过去8660年孢粉记录与环境变化研究    王维

近千年全球及中国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研究    陈超

湖北神农架近2000年来的石笋气候记录    况润元

我国近500年格点式降水量距平场复原方法的改进、分析和西部代用记录的研讨    梁有叶

中国过去千年地表温度序列的初步重建及序列分析    初子莹

中全新世神农架高分辨率的石笋气候记录    张向华

近千年高分辨率的石笋气候记录研究    安春雷

甘肃武都黄爷洞石笋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气候意义    代志波

西格陵兰全新世古环境演变初步研究    任健

气候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    杨启国

尕海湖全新世沉积记录高分辨率古气候研究    陈碧珊

从MWP看20世纪全球变暖    赵引娟;钟巍;彭晓莹;薛积彬;

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化的模拟    刘健;高建慧;王苏民;

我国过去千年地表温度序列的初步重建    初子莹;任国玉;邵雪梅;刘洪滨;

近40年来西宁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    庞立英;

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分维研究    周春林,袁林旺

气温降水序列时空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    李亚滨;高洪蛟;

气候成因、要素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和可能原因——IPCC 1995第一工作组报告评述    任国玉

秋冬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郑玉萍;张月华;

近50年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的R/S分析    马宏伟;王乃昂;李卓仑;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气候变化需科学理性分析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

我学者提出热带地区气候变化新驱动机制    曾皓 记者 吴长锋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

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    本报记者 朱隽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

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    记者 刘向 马世骏

“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王菡娟

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气候系统外部因子和内部因子对过去千年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彭友兵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    郭冬梅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    杨慧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    张鹏飞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婧辉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熊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