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灌溉与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6:49
热度:

灌溉与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摘要】:采用4种灌溉方式和有无秸秆覆盖的组合处理,研究了灌溉与秸秆覆盖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从2月份开始,覆盖处理在

【摘要】:采用4种灌溉方式和有无秸秆覆盖的组合处理,研究了灌溉与秸秆覆盖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从2月份开始,覆盖处理在14:00时的土壤温度明显低于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能够降低近地面空气湿度和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在灌溉条件下表现尤为明显。灌溉能够降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系数和湍流热通量,提高潜热通量,而秸秆覆盖的作用相反。秸秆覆盖具有增强灌溉水入渗能力的作用。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灌溉 秸秆覆盖 冬小麦 小气候
【基金】: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开放课题基金(YC2002006) 聊城市国家计委大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项目(20021106)资助
【分类号】:S512.11
【正文快照】: 鲁西北平原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作物产区之一,农业用水在该地区约占70%以上。近年来,随着该地区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平原缺水现象十分严重[1]。该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和夏玉米,一般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冬小麦生育期间耗水量约400~500 mm,为该地区同期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覆盖和沟垄栽培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勋波;李全起;于舜章;吴巍;陈雨海;

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作物养分流向与调控研究    郑险峰

玉米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田间蒸发、蒸散和地温的影响    于稀水

冬小麦秸秆覆盖保墒灌溉效应研究    于晓蕾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对冬小麦生产综合效应研究    方日尧,同延安,梁东丽

底墒差异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全起,房全孝,陈雨海,于舜章,王吉顺,罗毅,于强

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俊,李凤民,宋秋华,李世清

黄河下游生态需水量及其估算    石伟,王光谦

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灌浆期蛋白质周转研究    赖学华,丁建国,赵晶,郭蔼光

保墒灌溉对渠灌类型区冬小麦产量构成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保军;袁彦云;徐福利;汪有科;吴普特;

旱区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张德奇,廖允成,贾志宽

豫西旱地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增产效应分析    陈明灿;李友军;熊英;李志勇;李春霞;付国占;焦念元;刘素云;

旱地覆膜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    杨俊峰,龚月桦,王俊儒,李生秀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    李华;王朝辉;王西娜;李生秀;

高寒半干旱地区马铃薯覆膜集肥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程东娟,郭凤台,刘树庆,王殿武

膜上灌水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李援农,刘玉洁,李芳红,费良军

渭北旱原冬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效益    方日尧;赵惠青;方娟;

旱作小麦综合抗旱技术研究    窦慎;赵西社;王维;王薇;

基于渠灌类型区保墒灌溉的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表现    袁彦云;张保军;徐福利;汪有科;

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侯满平

晋西旱塬地区覆盖耕作农田水分有效性及其利用研究    张宝林

半干旱黄土高原区地膜覆盖春小麦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养分转化    宋秋华

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研究    李全起

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作物养分流向与调控研究    郑险峰

覆盖耕作措施对土壤环境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张冬梅

渭北旱原小麦秸秆全程覆盖耕作技术研究与推广    赵二龙

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旱地轮作体系下作物水肥利用效应的研究    王春阳

玉米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田间蒸发、蒸散和地温的影响    于稀水

渭北旱原不同保护性耕作制度技术研究    方日尧

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李全起

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区品种、施氮和栽培模式对冬小麦冠层特征和产量影响的集成效应    任书杰

精准灌溉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作物耗水规律的影响    于舜章

区域农业发展中的科技管理研究    吴海芹

覆膜对旱地小麦同化物的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杨俊峰

覆盖麦草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效应    陈静芬;欧阳素华;吴晓鹏;巩旭;

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影响    陈蓓,张仁陟

旱作条件下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张丽华;黄高宝;张仁陟;

残茬覆盖对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伟,王福林,汪春,梁远

耕作方法对土壤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汪金平,何园球,柯建国,黄国勤

保护性耕作土壤肥力动态变化的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马春梅;纪春武;唐远征;董守坤;李姚;金喜军;龚振平;

保护性耕作土壤肥力动态变化的研究—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Ⅱ)    马春梅;孙莉;唐远征;刘艳;董守坤;李姚;金喜军;龚振平;

大庆地区玉米出苗期土壤温度影响的试验研究—基于免耕覆盖技术    李叶龙;张伟;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现状    王长生,王遵义,苏成贵,李行,王晶,吴光华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渭北旱塬冬小麦不同栽培方式初探    张正茂,任广鑫,闵安成

晋西旱塬地渗水地膜覆盖玉米试验    姚建民,殷海善,师新宇

施肥和秸秆覆盖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谷洁,高华,方日尧

半干旱地区不同地膜覆盖时期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李世清,李凤民,宋秋华,王俊

论山西的水资源与洪水    任泽信,马志正

土壤水分对夏玉米农田CO_2通量和群体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杨晓光,于沪宁

节水农业的土壤水分调控与标准研究    张薇,司徒淞,,王和洲

夏玉米耗水规律及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孙景生,肖俊夫,段爱旺,张淑敏,张寄阳

渭北旱原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虎全,韩思明,唐拴虎,李岗,谢惠民

地膜覆盖下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积累    刘金城,杨晶秋,白成云

棉籽干湿锻炼对抗伏旱的效应    顾之中;

星星草栽培驯化的研究报告    唐超世;方伋;王守礼;李留根;孙连生;李文明;

星星草栽培驯化的研究    唐超世;方伋;王守礼;李留根;孙连生;李文明;

矮秆小麦杂种籽粒产量和品质遗传    于增彦;

适时早播巧用积温    李福余;

搞好冬春抗旱保墒    本刊评论员;

灌溉条件下的桑品种、株行距和氮肥施用同桑叶产量关系的研究    克·加西维史旺纳塞;任德基;李锡坤;

棉柴的拉拔阻力    沈新民

无水灌溉棉地的防旱抗旱措施    刘献国

国外棉花学术动态    А.ИМАМАИЦЕВ ,陈秀祈

集雨工程与抗旱减灾    陈晓黄;

沙荒旱地苹果滴灌试验初报    杨德林;

前言    

滴灌施肥灌溉条件下水氮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张建君;李久生;任理;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的预测    杨树青;史海滨;

控制灌溉模式下水稻群体结构试验研究    刘凤丽;彭世彰;徐俊增;丁加丽;

南非烤烟栽培品种的选育    SCHOLTZA.;徐秋萍;

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质量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余向群;李玉良;

中国棉花优势区分析    刘琰琰;潘学标;

灌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张丽君;李法虎;

承德从战略高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毕建华 郝斌生 康恩华

牧草种子包衣 给牧民带来福音    实习记者 王莉琴

水稻覆膜旱作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部植物营养学重点开发实验室四川基地 副研究员 吕世华

半枝莲    南京农业大学 王康才 唐晓清

以工代赈项目惠及贵德百姓    杨巴

10-7=3    本报记者 杜峻晓

我国研制成功先进的绿色抗旱保水剂    小新

谈谈沙棘育苗    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许淑凤 怀来县林业局 项宝珠

高丹草栽培利用技术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李运起

黄豆高产栽培技术    楚雄州农科所 高廷科

咸水灌溉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的水盐运移规律    黄强

不同覆盖物的农田生态效应与作物增产机理研究    卜玉山

内蒙孪井灌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土壤盐渍化预报    刘贯群

玉米耐旱QTL定位和遗传分析    肖炎农

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研究    李全起

保墒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及其效应研究    员学锋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稻和旱稻磷素营养和水分生产率研究    李亚龙

不同灌溉条件下萝卜的生理生态响应    杨朝旭

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水分与氮素迁移转化规律模拟研究    林虎

控制灌溉对水稻冠层结构和干物质增长影响研究    刘凤丽

浸润灌溉条件下苗期冬小麦根系吸水速率与根长密度分布    李玉兰

长绒棉地面灌溉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机理研究    吉恒莹

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    郑捷

污水灌溉条件下作物生长及氮素运移试验研究    钱炬炬

水分胁迫和正常灌溉条件下玉米株高、产量的QTL分析    姜丽丽

再生水灌溉地区氮素在土壤中的运移规律模拟的研究    刘昆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