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变暖形势下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浅层环流的数值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55:21
热度:

全球变暖形势下的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浅层环流的数值模拟【摘要】: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通过数值试验方式,检验了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STC)的影响,结果发现由

【摘要】: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通过数值试验方式,检验了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STC)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全球变暖的信号主要位于中高纬度,中低纬度(特别是风场)的变化相对不大,导致STC的响应很弱,其变化低于自然变率.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科学院大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科学院大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科学院大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科学院大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科学院大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科学院大物理研究所LASG 中国科学院大物理研究所LASG
【关键词】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 全球变暖 海气耦合模式
【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ZKCX2-SW-2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005004,40875029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200007850-2)资助项目
【分类号】:P434
【正文快照】: 北太平洋副热带一热带浅层环流又名“北太平洋副热带一热带经圈环流”(subtropieal一tropieal merid-ional cen,STC),它主要指北太平洋浅层的经向翻转环流圈,其作用是将冬季在副热带下沉的冷水团输送至热带,随后在赤道地区上翻到达海表.上翻的海水受海气热通量交换的影响变暖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变化的归因和预估模拟研究    周天军;李立娟;李红梅;包庆;

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展望    王斌;周天军;俞永强;

大气和海洋环流在热带和热带外相互影响中的作用    苏京志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研究:科学界的一个新课题    周天军,王绍武,张学洪

一个修正的海气通量距平耦合方案    俞永强,张学洪

气候系统模式中海-气-水通量交换的耦合方法    周天军,张学洪,俞永强

LASG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LASG)及其模拟研究    吴国雄,张学洪,刘辉,俞永强,金向泽,郭裕福,孙菽芬,李伟平,王标,石广玉

IPCC SRES A2情景下吉林省气候未来趋势预估及对粮食产量的可能影响    涂钢;李巧萍;苏丽欣;袁福香;

地球系统动力学纲要    李德威

IPCC-AR4模式对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    江志红;张霞;王冀;

用IAP/LASG GOALS模式模拟CO_2增加引起的东亚地区气候变化(英文)    郭裕福,俞永强,刘喜迎,张学洪

气候大气和海洋的临界时间跨度与非线性作用结构(英文)    王志仁 ,吴德星 ,陈大可 ,吴辉碇 ,宋学家 ,张占海

The Performance of Atmospheric Component Model R42L9 of GOALS/LASG    吴统文,刘平,王在志,刘屹岷,宇如聪,吴国雄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1999 Yangtze River Valley Heavy Rainfall Including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SSTA    郭裕福,王嘉,赵彦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IAP/LASG GOALS Model    马晓燕,郭裕福,石广玉,俞永强

Mea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in High Northern Latitudes in an Ocean-Sea Ice-Atmosphere Coupled Model    刘喜迎,张学洪,俞永强,宇如聪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ummertime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刘屹岷,吴国雄

陆面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岚;吴国雄;

陆面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岚;吴国雄;

江南春雨的气候成因机制研究    万日金;吴国雄;

华北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研究    柳艳香;吴统文;郭裕福;颜京辉;

人类活动对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检测    陈红;

基于陆面过程的4~10月降水量场预测研究    郑小华;栗珂;屈振江;

利用嵌套模式对我国未来气候变化特征的情景预测研究    鞠永茂;宋帅;袁勇;

中国农田N_2O直接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卢燕宇;

中国风速和风能变化研究    江滢;罗勇;赵宗慈;

过去40多年来新疆地区干旱气候的变化及其未来趋势预估    苏明峰;姜大膀;王会军;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    施晓晖

南大洋的长Rossby波海盆本征模    范海梅

东亚夏季风爆发和推进过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春季热带西太平洋热力状态的关系    顾雷

非绝热加热影响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物理机制    刘屹岷

角动量守恒对经圈环流建立和变异的影响    李军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_2O直接排放量估计    卢燕宇

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    包庆

欧亚大陆积雪对东亚气候变化的影响    许立言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印度尼西亚通道对西太平洋海温及大气影响的数值模拟    周波涛

一个耦合模式模拟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李志强

长江下游石笋记录的中全新世东亚季风降水高频变率    陈昌海

气候数值模式的并行计算与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多精度计算    王鹏飞

中国土壤湿度分布和变化的观测与模拟    张文君

陕西苹果产业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郑小华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石英

多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检测和预估研究    许崇海

风应力对热盐环流(THC)非线性稳定性与平衡态转移的影响    吴晓刚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东亚区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数值模拟试验(英文)    高学杰 ,赵宗慈 ,FilippoGiorgi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气候变化的最新情景预测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SRES A2情景下中国气候未来变化的多模式集合预测结果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耦合模式长期积分中东亚夏季风与ENSO联系的不稳定性    姜大膀,王会军,Drange Helge,郎咸梅

9000年前古气候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会军,曾庆存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耦合模式数值模拟    李薇,俞永强

硫酸盐和烟尘气溶胶辐射特性及辐射强迫的模拟估算    张立盛,石广玉

东亚地区对流层人为硫酸盐辐射强迫及其温度响应    王喜红,石广玉,马晓燕

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中的耦合器研制问题    周天军,俞永强,宇如聪,刘海龙,李薇,张学洪

近四十年中国盛夏降水和温度特性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李红梅

安徽省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温华洋;田红;卢燕宇;

亚洲地区气溶胶及其对中国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吉振明;高学杰;张冬峰;吴佳;徐影;

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风速变化预估    江滢;罗勇;赵宗慈;

滑动窗区空间相关系数加权集合方法及其在IPCC-AR4多模式集合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    杜振彩;黄荣辉;黄刚;

21世纪河南省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潘攀;王纪军;刘莎;

西藏南部河谷气候变化趋势及预测——以江孜站为例    尚可政;周海;陈录元;王式功;杨德保;

Simulation and Projection of Monso on Rainfall and Rain Patterns over Eastern China under Global Warming by RegCM3    Filippo GIORGI;

IAP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的气候系统模式模拟性能评估    孙泓川;周广庆;曾庆存;

2℃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姜大膀;富元海;

20世纪温度变化中自然变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基于耦合气候模式的归因模拟    满文敏;周天军;张丽霞;吴波;张洁;

SERSA1B情景下安徽省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温华洋;田红;

21世纪河南省未来情景预估    潘攀;

变网格模式LMDZ对东亚夏季气候平均态的模拟能力评估    胡亚南;郭慕萍;李肇新;张国宏;李智才;

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研究    刘海文

近千年东亚夏季风的演变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    李茜

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余莲

基于多模式和降尺度结合的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研究    陈威霖

区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太阳活动和海气系统的响应分析    柳景峰

中国戈壁沙尘气溶胶的表征、识别、长途传输及其对下游区域环境的影响    郭瑞

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刘艳艳

多全球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的模拟评估和预估    冯婧

Fundament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s of the ThirdGeneration of IAP/LASG World Ocean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金向泽,张学洪,周天军

大洋温盐环流的稳定性及变率模拟研究进展    周天军,王绍武,张学洪

一个修正的海气通量距平耦合方案    俞永强,张学洪

大洋温盐环流与气候变率的关系    周天军,张学洪,王绍武

大气运动的特征参数和动力学方程    曾庆存

全球水循环的海洋分量研究    周天军,张学洪,王绍武

LASG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LASG)及其模拟研究    吴国雄,张学洪,刘辉,俞永强,金向泽,郭裕福,孙菽芬,李伟平,王标,石广玉

陆面过程模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孙菽芬,金继明

与气候变率有关的几个海洋学问题    周天军,王绍武,张学洪

清理太平洋垃圾大板块    李忠东;

北太平洋柔鱼生殖群体结构特征及繁殖生物学    唐峰华;伍玉梅;樊伟;

长江中下游三市夏季高温异常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可能联系    王晓莉;陈海山;

西风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准10a周期变率的联系    覃军;方虹;王学忠;王盘兴;

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NMK)的时空特征    康霖;王凡;陈永利;

海流的环球之旅    吴再丰;

图们江——大马哈鱼的故乡    江淮;

华北夏季降水异常与南太平洋夏季海表温度变化主要模态的可能联系    孙密娜;管兆勇;张蓬勃;曹舒娅;

《热带海洋学报》征稿简则    

开发东北亚 殷人立首功(下)    王德恒;

夏季亚洲陆地和热带-北太平洋SST对亚洲-太平洋气候的相对控制    赵平;Yang Song;简茂球;陈军明;

北太平洋及北极海洋大气中持久性毒害有机物的空间分布、来源解析与长距离传输    丁翔;王新明;谢周清;麦碧娴;孙立广;

ENSO循环相联系的北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    陈永利;赵永平;王凡;

海洋-大气对北太平洋动力强迫的响应:一个耦合观点    李春;吴立新;

冬季赤道外北太平洋流场异常的复EOF诊断分析    吕庆平;卢姁;张铭;

建设海岛特色的热带园林城市思考    曾健;

北太平洋沿岸地区植被和区系分异初探    刘耕武;

夏季北太平洋上混合层深度分布研究——Argo资料与Levitus资料的比较    张少波;李向军;

冬季北太平洋NPGO模态与大气NPO模态的关系    张立凤;吕庆平;

北太平洋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机制    刘秦玉;

热带树穿上了“保暖衣”    记者 郭丹

热带农科院两成果通过验收    余恒平 黄少华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十七届年会开幕    记者 王秋蓉

北太平洋科学组织年会今日在连召开    记者 刘晓华

完成我国首个热带旅游袖珍小岛详勘    应勇华

北太平洋上的中国渔政人    

南方热带水果汁商机无限    梁思奇

海洋垃圾缘何在此“大集结”?    本报记者 张艳

愿与世界各国分享海洋管理经验    记者 徐伯元

为国争光 努力拼搏 忠于职守 勇创一流    修先高 张永刚 韩明轩 尚凡强

北太平洋风生环流变异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反馈    李春

北太平洋以及北极地区海洋边界层大气持久性有机化合物研究:来源、趋势和过程    武晓果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潘爱军

全球气象要素场关联特性及在汛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支蓉

全球海—气耦合系统中冬季重现和持续性障碍的特征及物理成因    赵霞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热带旱稻抗铝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    毛传澡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    覃军

气候过程中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小尺度的海—气通量过程和大尺度的热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于卫东

北太平洋低纬度西边界流的时空特征及其与ENSO循环的联系    康霖

北太平洋Hadley环流纬向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李强

亚洲局地经圈环流变化特征及对长江流域降水的影响    李萍

北太平洋经向热盐输送研究    厉萍

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热收支研究    刘珊

北太平洋局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主模态的比较研究    郭建民

热带及北太平洋SSTA与中国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吴胜安

北太平洋温带气旋统计分析研究    张崇耀

北太平洋气候系统年代际演变的主要特征及其海气耦合机制初探    程军

北太平洋无风带位置的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李轶斐

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对北大西洋高纬度淡水强迫的响应过程和机制    周舒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