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3:22
热度:

全球变暖、长江水灾与可能损失【摘要】:全球大幅度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蒸发和降水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已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达到0.2~0.8℃,最大增温区域在长江

【摘要】:全球大幅度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蒸发和降水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已呈现出明显增温趋势,达到0.2~0.8℃,最大增温区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增加明显,增加值为5%~20%。20世纪90年代是继50年代后,长江流域性洪水灾害高发的10年。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对长江流域725个县洪水灾害脆弱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3的地区是洪水灾害高脆弱性地区。按照1998年社会经济状况,若遭遇1954年型、1991年型、1996年型和1998年型的洪水时,洪水灾害造成的可能损失分别为589、55、70和196亿美元。气候模拟预测表明,21世纪长江流域地区的增温可能达到2.7℃,导致降水可能增加10%,径流可能增加37%。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不透水面积增大和单位经济价值升高的共同影响下,长江流域发生相当于1870年、1954年和1998的千年、百年和20年一遇洪水的可能性增大,甚至可能发生超过上述频率的特大洪水。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全球变暖 洪水灾害 脆弱性 可能损失 长江流域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长江中下游洪水孕灾环境变化、致灾机理与减灾对策"(编号:KZCX3 SW 33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所长专项基金"2050年前长江灾害性洪水趋势与致灾环境演化预研究"(编号:SS220007)资助.
【分类号】:X43
【正文快照】:   全球气候变暖,势必导致海洋与陆地水体蒸发和大部分海洋及陆地降水增加,河川径流量增大,洪涝灾害加剧。20世纪90年代是近千年以来最温暖的10年,而20世纪90年代又是我国洪水灾害高发的10年[1]。1990—2000年我国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累计超过10000亿元,而其中70%是洪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川江中坝遗址5000年来洪水事件研究    张强,杨达源,施雅风,葛兆帅,姜彤

荆江分洪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原峰,姜彤

长江流域径流趋势变化及突变分析    秦年秀,姜彤,许崇育

1948—2001年全球大尺度区域6~8月降水的长期变化    黄先香,施能,顾骏强,高鸿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西北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王鹏祥;杨金虎;张强;何金海;王德民;陆登荣;

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长江上游古洪水记录    葛兆帅,杨达源,李徐生,任朝霞

近1000年长江中下游旱涝与气候变化关系    姜彤,张强,王苏民

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1961-2003年)    王国杰;姜彤;王艳君;俞肇元;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张永领;高全洲;丁裕国;姜彤;

长江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长期变化趋势检验    许继军;杨大文;雷志栋;李翀;彭静;

植硅体记录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灾害事件响应    范斌

青藏高原东部近1200年来高分辨率洞穴石笋δ~(18)O记录    杨勋林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许继军

长江生态系统对大型水利工程的水文水力学响应研究    马颖

大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测评比较研究    陈基纯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再循环研究    付翔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    沙万英,邵雪梅,黄玫

1997-1998年南海暖事件    王东晓,谢强,杜岩,王卫强,陈举

500年来中国东部雨带的南北摆动    董安祥,冯松,张存杰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东绒布冰芯净积累量与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关系    张东启,秦大河,侯书贵,康世昌,任贾文

近2000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及19~20世纪的气候变暖    杨梅学,姚檀栋

0℃层高度与夏季阿克苏河洪水的关系    毛炜峄,吴钧,陈春艳

近百年来全球及南北半球温度变率    蔡嵩,李晓东

综合评价山洪灾害风险的GIS方法    詹小国,祝国瑞,文余源

长江中游裁弯工程的效果    胡向阳

全球环境变化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可能影响评述    吕新苗,吴绍洪,杨勤业

中国东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    孙力,安刚,高枞亭,任红玲,唐晓玲

40年来长江九江河段河道演变及其趋势预测    李茂田,于霞,陈中原

汉江流域产水产沙时空规律研究    张翔;黄艳;陈晓丹;罗蔚;

江西汛期降水异常偏少的高中低纬环流特征初探    尹洁;

山西省气候变化的多尺度诊断研究    赵桂香;赵彩萍;李新生;

河南省近44年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付祥建;杜子璇;刘伟昌;徐爱东;

中国华北地区近40年物候春季变化    韩超;丁德平;郑景云;

中国“变暗和变明”对增暖的可能影响    赵宗慈;罗勇;江滢;

近50年来祁连山山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尹宪志;张强;徐启运;薛万孝;郭慧;史志娟;

气象资料的非均一性对气候变暖的贡献    刘中新;

山西省区域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郭雪梅;任国玉;

未来30年中国旱涝趋势预测初探    赵宗慈;王绍武;罗勇;徐影;江滢;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研究及其风险分析    曹永强

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沙与现代河床地貌耦合作用研究    李茂田

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杨煜达

长江中游洪灾成因及防治策略研究    吴道喜

基于RS和GIS的水文模型以及洪灾监测评估系统的研究    彭定志

内蒙古岱海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化学风化及古环境变迁    金章东

植被带的南北移动和土地利用情景对未来我国夏季气候的可能影响    李应林

南海上层海洋变异分析及海表温度统计学可预报性试验    陈海英

动力相似预报的策略和方法    任宏利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全球海温变化模态    南素兰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    于星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河湖环境与人类活动系统研究    李玲

中国冬温夏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浅层海洋热异常的相关联系    周晓霞

全球变化下秦岭东西部响应程度比较研究    王晓冬

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气温和温度生长期的变化    徐铭志

东海北部温盐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唐晓晖

西北地区及其青藏高原东北侧降水的气候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王遂缠

黑龙江月平均气温变率分析和预报试验    刘玉莲

北极区域海冰异常变化与华北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    刘海文

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张国胜

南京市秦淮河古河道及沉积物时代的初步研究    蒋斯善;昂潮海;杨惠成;费锡铨;

溶氧、温度、氮和磷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冬芽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高健,罗青,李刚,杨劭

华北典型河流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潮白河为例    李丽娟,郑红星

大陆水循环系统演化及其环境意义    张宗祜,张光辉

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降水再循环率评估    康红文,谷湘潜,祝从文,Paul Whitfield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演变的模拟    符淙斌,魏和林,陈明,苏炳凯,赵鸣,郑维忠

近20年来气候模式的发展与模式比较计划    罗勇,王绍武,党鸿雁,赵宗慈

广西降水变化诊断分析    李英梅,苏志

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问题    钱永甫,王谦谦,刘华强,郑维忠

华北各区夏季降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地域性特征    陈烈庭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与加剧的人为原因及减灾策略    杨桂山;

安徽巢湖杭埠河流域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师育新

贵州凉风洞石笋的古气候记录与古生态环境意义    刘启明

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    李军

水沙过程与河流生态环境作用初步研究    何用

中国长江、黄河流域的水分收支与水分循环    赵瑞霞

多源遥感数据应用于鄱阳湖水环境研究    蔡玉林

洞穴石笋高精度ICP-MS铀系年代学与西南岩溶地区古气候变化研究    杨琰

鄱阳湖流域氮磷时空分布及其地球化学模拟    王毛兰

ENSO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环流异常对梅雨期降水影响过程的研究    宗海锋

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研究    王蕾

浙江沿岸粘土矿物与长江物质示踪标记的初步研究    周晓静

伊洛河全新世古洪水平流沉积物的沉积学研究    袁源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    于星

九寨沟黄龙地区景观钙华的特征与成因探讨    杨俊义

长江中下游生态径流过程的分析计算    陈竹青

河流生态径流确定方法研究    樊健

鄱阳湖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水文响应    樊述全

鄱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水体形态特征的遥感提取    顾中宇

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对鄱阳湖汛期高水位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    刘文标

夏季北极涛动与西北夏季干湿特征的年代际关系    王鹏祥;何金海;郑有飞;张强;

三峡库区全新世环境考古及环境演变研究综述    史威;

历史时期广东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变化关系    薛积彬,钟巍

南京年纹层石笋δ~(18)O记录的冰期气候事件特征    吴江滢;邵晓华;汪永进;

江汉平原近3000年来古洪水事件的沉积记录    谢远云;李长安;王秋良;殷鸿福;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晚期长江三角洲古环境初步研究    杨达源,陈可锋,舒肖明

青海德令哈地区近400年来的降水量变化与太阳活动    黄磊,邵雪梅

三峡库区奉节—云阳的低阶地与地壳运动、河谷深槽与古洪水的新解释    张年学,李晓,李守定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罗超;杨东;彭子成;张兆峰;刘卫国;贺剑峰;张彭熹;

青藏高原第四纪泛湖期与古气候    郑绵平;袁鹤然;赵希涛;刘喜方;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的长江上游干旱评估指标初步研究    许继军;杨大文;雷志栋;

河北省4-10月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分析    康西言;杨彬云;高建华;

珠江流域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刘艳群;陈创买;郑勇;

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    杨煜达

长江上游干流区径流变化规律及预测研究    黄胜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广东韩江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综合研究    张正栋

青藏高原东部近1200年来高分辨率洞穴石笋δ~(18)O记录    杨勋林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研究    韩晋平

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王冀

西北地区干湿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王鹏祥

1948—2001年全球陆地降水场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研究    高鸿

大连雨季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王玲玲

1948~2003年热带地区年、季降水气候特征与变化研究    刘锦绣

三峡地区地质环境演化分析    秦胜伍

中国土壤湿度分布和变化的观测与模拟    张文君

青铜峡灌区引黄耗水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研究    许凤冉

鄱阳湖流域降雨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水文响应    樊述全

长江下游流域环境变化的粘土矿物表征及其意义    管章志

樟子松树轮宽度年表及其干湿指示意义研究    陆小明

多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检测和预估研究    许崇海

大气中CO_2含量增长后的温室效应对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    高素华,丁一汇,赵宗慈,潘亚茹,章庆辰

南沙与暖池海域SST的长期振荡及其耦合过程    谢强,鄢利农,侯一筠,胡基福

中国的小冰河期    王绍武,王日昇

历史旱涝振荡谱的演变    严中伟

东亚夏季风与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分型研究    徐建军,朱乾根,周铁汉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王绍武

《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续补(1980—1992年)    张德二,刘传志

南海大尺度动力场年循环和年际变化    王卫强,王东晓,施平

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    陈隆勋,邵永宁,张清芬,任阵海,田广生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方修琦,盛静芬

邓州市水旱灾害思考    鲁照辉;

新书架    

三峡工程防洪抗旱减灾效益显著    万海斌;

2011年4~5月防汛抗旱工作要情    本刊编辑部;

加大宣传力度 让公众了解水旱灾害与水利工程抗灾作用    陈志恺;

    

    

    

    

    

浅析1998年特大洪灾成因及思考    周汉涛;

1998年贵州省属长江流域地区洪涝灾害与森林植被的关系    于俊伟;

巨灾风险防范—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    史培军;

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比较——基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的调查    张美华;苏筠;李娜;高立龙;

湖南省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对策    谷太;焦启运;

太阳黑子数与自然灾害和龙治水关系    胡汉明;张文元;

城市防灾公园空间布局综合决策分析与实证研究    王军;叶明武;许世远;

且看传统涝区如何抗旱    原树森;曹修煜;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与加剧的人为原因及减灾策略    杨桂山;

长江流域 首次实施蓄洪补偿    记者 苏晓洲 谭剑

长江流域洪水预报方案修编工作完成    记者 傅菁 特约记者 周明

全球变暖带来高度风险    王海峰

全球变暖与疾病之灾    周坚毅/译

长江流域的洪水    新华网

长江流域各省防办主任会聚丹江 共商长江防汛大事    周长征 秦瑞宝

长江防洪报汛自动化技术国际先进    记者 胡志刚 特约记者 周明

长江流域今年可能发生较大洪水    张志峰

长江流域排查危化品船舶隐患    邓国军

长江流域降水偏多防汛形势严峻    郭嘉轩

航运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损失价值量化及调控政策机制研究    袁群

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韩杰

水安全视角下水体干预行为评估研究    雷丽萍

长江航运安全文化建设    孙翌飞

重庆市洪灾及防灾减灾系统研究    刘燕

船舶溢油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研究与决策处理    刘圣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