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聚能系统能量传输特性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9:18
热度:

太阳能聚能系统能量传输特性分析【摘要】:由于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光是低热流密度的能源,为了得到高品位的能量,实现能源利用的经济性,必须对太阳能

【摘要】: 由于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光是低热流密度的能源,为了得到高品位的能量,实现能源利用的经济性,必须对太阳能进行聚集。为实现太阳光聚能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法分析碟式太阳能聚能系统的光热特性,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初步得到了影响碟式太阳能聚能系统光热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集热系统的能量传输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碟式抛物面集热器聚能特性研究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得出了碟式抛物面集热器焦面热流密度与集热器焦距、开口的关系;聚能器在太阳热辐射不同光谱情况下反射的能量大小和热流密度分布; 2.碟式太阳能聚能系统吸热器性能分析考虑吸收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模式的吸收器内部热流密度分布和温度场分布,为吸收器的设计、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3.碟式太阳能聚能系统能量传输特性分析通过对不同能量传输方案进行优选分析,以寻求最佳方案。对所选方案中的旋转椭圆镜面进行设计分析,找出影响反射后的能量分布的因素,并对相应的误差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分析光导管出口处热流密度和光损失。 【关键词】:蒙特卡罗法 太阳能 吸热器 热流密度 能量传输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K5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主要符号表6-10
  • 第1章 绪 论10-21
  • 1.1 课题背景10-13
  • 1.1.1 能源危机10-11
  • 1.1.2 太阳能的利用11-12
  • 1.1.3 氢能的利用12-13
  • 1.2 太阳能研究进展及现状13-19
  • 1.2.1 国外的研究状况16-18
  • 1.2.2 国内的研究状况18-19
  • 1.2.3 国内外在跟踪与镜面模拟方面的研究19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19-21
  • 1.3.1 本课题研究目的19-20
  • 1.3.2 主要研究内容20
  • 1.3.3 课题来源20-21
  • 第2章 整体系统的计算模型21-35
  • 2.1 建模的主要思想21-23
  • 2.2 计算模型23-27
  • 2.2.1 漫射方向概率模型23-24
  • 2.2.2 光线发射点的概率模型24-25
  • 2.2.3 光线方向的概率模型25-26
  • 2.2.4 光线吸收或反射的判断26-27
  • 2.2.5 接收器光线统计27
  • 2.3 集热器系统的数学模型27-33
  • 2.3.1 能束光线的数学模型27-29
  • 2.3.2 表面的数学描述29-30
  • 2.3.3 旋转椭圆面镜的确定和描述30
  • 2.3.4 光线与表面交点的确定30-31
  • 2.3.5 坐标转换31-33
  • 2.4 能量方程33-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旋转抛物面集热器聚能特性与吸热器分析35-52
  • 3.1 抛物面集热器的聚光特性35-38
  • 3.1.1 开口D 与焦面热流密度的关系35-36
  • 3.1.2 焦距与焦面热流密度的关系36-38
  • 3.2 太阳能全谱带分析38-43
  • 3.2.1 谱带近似法38-39
  • 3.2.2 太阳辐射的全谱带分析39-40
  • 3.2.3 聚热器针对不同辐射谱带分析40-43
  • 3.3 吸热器分析43-51
  • 3.3.1 吸热器模型44-45
  • 3.3.2 吸热器热流密度模拟45-48
  • 3.3.3 吸热器热流温度场模拟48-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第4章 集热系统的能量传输52-72
  • 4.1 能量传输方案研究52-55
  • 4.1.1 接收器旁置52-54
  • 4.1.2 接收器下置54-55
  • 4.1.3 方案的选择55
  • 4.2 旋转椭圆镜面设计优化55-62
  • 4.2.1 开口对热流密度的影响56-57
  • 4.2.2 焦距对热流密度的影响57-58
  • 4.2.3 影响反射能量的因素58-60
  • 4.2.4 聚光比与旋转椭圆镜面离心率的关系60-62
  • 4.3 误差分析62-65
  • 4.3.1 旋转椭圆镜面的位置误差62-63
  • 4.3.2 集热器的位置误差63-65
  • 4.4 光导管65-70
  • 4.4.1 实验测定光导管内部光损66-68
  • 4.4.2 数值模拟光导管光损68-70
  • 4.5 本章小结70-72
  •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9
  • 致谢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温太阳能吸收器的优化设计    吴小翠

太阳能光热推进聚光器的设计与研究    张万权

太阳能热力发电技术进展    冒东奎

制氢技术现状及展望    刘少文,吴广义

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用腔式吸热器热性能分析    张春平,刘志刚,赵耀华,唐大伟

太阳光波转换与传输    邢诒存

太阳能制氢技术    倪萌,M K H Leung,K Sumathy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设计I——集热器设计计算数学模型    李鑫,李斌,臧春城,郑飞,李安定

中国氢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潜力    陈霖新;

太阳能及其利用    姜正才

贝壳形太阳能聚光面的设计    刘惠国

一种智能型全自动太阳跟踪装置的机械设计    李建英,吕文华,贺晓雷,于贺军

广西能源木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    班美玲;周生茂;韦本辉;林卫东;李宝会;

高温熔盐的制备及实验研究    吴玉庭;朱建坤;张丽娜;马重芳;

应用锥型聚光器的光导管系统采光性能的实验与分析    王伟;李双菊;马重芳;

一种非跟踪内聚光太阳能PV-T管聚光器的设计与仿真    彭祖林;张首誉;邓罗根;葛洪川;江希年;

圆锥面太阳聚光器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程金铭;郑宏飞;戴静;陶涛;

天线表面误差的精确计算方法及电性能分析    王从思;段宝岩;仇原鹰;

天线最佳吻合轴向误差的精确计算方法    冷国俊;王伟;白前;

太阳能任意方位跟踪系统设计    梁勇;梁维铭;

光伏发电与资源环境    陈诺夫;白一呜;

风-氢混合能源系统    韩爽;刘永前;杨勇平;王玉荣;

光伏制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化学模型分析    公维磊;马金花;赵静;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截短对其性能的影响    马鸣;郑宏飞;李家春;

制氢原料完全气体化    刘赟;

B样条曲线在分块拟合面天线中的应用    王从思;段宝岩;仇原鹰;

光伏制氢系统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电化学模型分析    公维磊;马金花;赵静;

基于虚拟仪器的雷达LFM信号调制特征识别    高洪青;禹倩;

高温煤气非催化氧化系统热力学分析    柴娜;张捷宇;郑少波;

太阳能利用及太阳能新材料发展状况    宋力昕;章俞之;

氢气在汽车燃油替代能源方面的应用    王红民;

中国风力发电现状浅议    张愉;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阎秦

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中低温热发电系统的数值优化及实验研究    李晶

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建筑材料的制备实验研究    徐子芳

    Bui Duc Nguyen(裴德原)

小桐子生物柴油的超临界两步法制备及其抗氧化耐低温性的研究    李法社

实现太阳能烟囱经济综合利用海水的系统性研究    朱丽

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系统及其光谱耦合特性研究    张军合

甲烷部分氧化同时制取乙烯和合成气的研究    张海丽

高地应力下硬岩本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陈景涛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的优化分析与变容量运行研究    李郁武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燃料转化技术研究    徐长松

炼油工艺改造扩建项目技术可行性及风险管理    童办平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换热优化设计    岳亚蛟

铌酸钾纳米管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性能研究    杨晓晖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煤结渣影响的实验研究    卢丹

改善燃煤结渣以及燃烧特性的研究    赵京

小桐子生物柴油制备的试验研究    李法社

活性污泥厌氧发酵废水产氢的动力学研究    徐畅平

两步法蒸汽重整制氢与合成气用铈基氧载体的性能研究    祝星

分布式太阳能农村户用系统的研制    朱运周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李斌,李安定

抛物面式太阳能聚能系统聚光特性模拟    帅永;张晓峰;谈和平;

聚焦型太阳能集热器中腔体吸收器的热性能研究    张丽英;翟辉;代彦军;王如竹;

蒙特卡罗方法对各向异性介质辐射特性的模拟    余其铮,潘迎春,张东辉,季建刚,谈和平

太阳能——21世纪的主要能源    魏铭炎

太阳能热推进的研究与发展    夏广庆,毛根旺,唐金兰,何洪庆

蒙特卡罗方法在中子时空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沈华韵;王侃;宫兆虎;

先进太阳能热动力发电系统吸热/蓄热器研究    桂晓宏,袁修干

空间站太阳能蓄热/吸热器轻量化研究    崔海亭,袁修干,邢玉明

太阳能火箭发动机聚光器设计方法    张纯良,张振鹏,魏志明

热障涂层隔热性能研究    牟仁德

太阳能高温熔盐传热蓄热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    朱建坤

一种新型高效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与研究    胡锦达

5kW点聚焦太阳能斯特林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高瑶

氢能──理想的新能源    黄维

海南太阳池的前景    邢诒存;

各种类型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比较    徐任学,王德录

ICC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    吴青

亚微米波天线的研究    邢诒存

天线变形曲面的一种拟合方法    华慕麟

加筋反射面板对天线结构精度贡献的分析    徐东海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及其在扭矩监测系统中的应用    张雪松;朱超甫;张春发;李忠富;

keV质子辐照Kapton/A1的能量传输过程    李瑞琦;李春东;何世禹;邸明伟;杨德庄;

关于理想平行板电容器并联时的能量传输问题    郭洪昌;

基于电磁感应的消化道内微系统无线能量传输问题研究    马官营;颜国正;

PLZT陶瓷双晶片的能量传输特性分析    梁磊;王少萍;曹锋;邓维体;

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参数辨识与恒流控制    戴欣;孙跃;苏玉刚;王智慧;唐春森;

改善机械动态特性的研究    梁睦;李铬;

钻地弹侵彻岩石深度计算新原理与方法    王明洋;谭可可;吴华杰;钱七虎;

基于三角形开口谐振环的异向介质特性研究    朱诚;梁昌洪;陈亮;陈曦;

一种新的能量传输方法    海峰

关于激光制冷技术的回顾、热力学分析与展望    张存泉;徐烈;孙恒;邓东泉;

侧吹辅助气流对CO2激光深熔焊接过程中的等离子体和能量传输的影响    孟宣宣;王春明;刘德健;胡席远;段爱琴;

低频下的无线能量传输与磁场通讯    崔晓熙;刘国希;董蜀湘;

高功率激光放大器中的能量传输    贺少勃;陈远斌;於海武;杨东;郭良福;力一峥;刘勇;刘建国;王琳;

输出本质安全型Boost变换器的改进电路研究    刘树林;焦水林;刘健;钟久明;

高功率激光放大器中的能量传输    贺少勃;陈远斌;於海武;杨东;郭良福;力一峥;刘勇;刘建国;

热带气旋相对能量盈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应明;吕建华;徐明;杨秋珍;

磁层亚暴与磁层暴中的能量传输    马振国;刘振兴;沈超;

适用于感应耦合电力传输系统的软开关模式功率变换器    孙跃;苏玉刚;戴欣;杜雪飞;

不同地区岩溶动力系统监测    袁道先;刘再华;曹建华;章程;裴建国;

濮祖荫:揭示地球空间能量传输过程的奥秘    

正激式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成都 立新

告别电线:无线电力技术初探    王雅丽

LaserHybrid欲焊中国船    记者 胡晓峰

70架“战损”飞机重上蓝天    张军民特约通讯员 张建

驾驭飞驰的电能    学生记者 刘晓菲

康宁公司推出新型光纤    郁红

经络磁摩机 中医理念结出的硕果    曲洋

月球上的能源开发前景    展风

华隆12项专利破世界难题    张民阜邢文柱

微机电系统多维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薛凯峰

经皮能量传输系统闭环控制方法的研究    阳天亮

轧钢机接轴转动能量传输信息模型的研究    董全林

新型压电器件的力电耦合分析与结构设计    杨增涛

按需式无线内窥镜的设计与研究    赵德春

太阳能高倍聚光能量传输利用理论及试验研究    韩延民

无线胶囊内窥镜系统及内窥图像反降晰研究    周曲

复合氧化物负载的镍基催化剂上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反应及其机理研究    郭建军

数字移相控制隔离型半桥双向DC/DC变换器研究    马学军

全固态连续单频473nm蓝光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王垚廷

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研究    李莎

新型无线能量传输电源发生器的研究与设计    孙中华

一种基于电磁耦合的无线能量/信号频分复合传输方法研究    赵崇文

感应耦合能量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严沁

微型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李旸

基于电磁耦合的水下非接触能量传输系统    陈贻想

小功率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鹏翀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仿真与实验验证    董婧婧

13.56 MHz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设计及实现    傅旻帆

基于左手材料的磁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研究    李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