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通风技术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21:03
热度:

太阳能通风技术实验研究【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和环保工作的开展,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然通风是一项改善建筑热环境、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同时能够创造可持续发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和环保工作的开展,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然通风是一项改善建筑热环境、有效降低空调能耗、同时能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常用技术。建筑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在风压和热压作用下产生空气流动。太阳能通风是一种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措施。它利用太阳辐射增大进出口空气的温差,提供空气流动的浮升力,达到增加室内通风风量降低室温的目的。本文通过实验对太阳能通风进行了研究。 本课题主要是利用实验法对太阳能通风墙、太阳能烟囱和太阳能通风屋顶的通风应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其应用的综合效益,为我国绿色建筑中推广应用太阳能通风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在国内外对太阳能通风墙、太阳能烟囱和太阳能通风屋顶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温度一定时,出口空气温度越高,通风量越大;在出口空气温度一定时,在出口处加湿量越大,通风量越小,不加湿时,通风量最大。所以,出口段加湿并不能增加系统的通风量。 然后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以重庆地区的气象条件为基础,在夏季和过渡季节不同的太阳辐射和不同的运行模式下,测试太阳能通风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工性能、逐时温度场、通风能力,及其太阳能利用的效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 另外,本课题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蓄热通风系统,即将太阳能通风与相变蓄热材料相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该系统可以与建筑结构融为一体,能够做到高效采暖、有效通风。实验中研究了采用不同相变蓄热材料的太阳能通风屋顶在间歇通风模式和白天通风时的运行状况及通风量,并在文章中对太阳能通风屋顶的逐时温度场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通风墙的进出口面积越大,通风量越大;在白天通风时,太阳能通风墙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是185 m3/h,太阳能烟囱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是204 m3/h,太阳能通风墙与烟囱相结合通风时的通风量是104m3/h,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是83m3/h,这主要是因为太阳能通风墙与太阳能烟囱连接处的空气阻力很大,限制了该系统通风量的增加。采用相变蓄热材料的太阳能通风屋顶,在白天通风时,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是132m3/h,在间歇通风10小时的时候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在60~80m3/h之间。白天蓄热时通风口关闭有利于增加自然通风量,采用60℃的相变温度比40℃的相变温度更有助于增加自然通风量,在室外有风速时有助于增加自然通风量。 【关键词】:太阳能通风 特朗勃墙 太阳能烟囱 太阳能通风屋顶 相变蓄热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U8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2
  • 1.1 课题的提出11-13
  • 1.1.1 通风技术的研究背景11-12
  • 1.1.2 通风技术在长江流域居住建筑中的应用前景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的发展与现状13-2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7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7-19
  • 1.2.3 小结19-20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20-22
  • 1.3.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20
  • 1.3.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20-22
  • 2 太阳能通风原理22-37
  • 2.1 自然通风原理22-29
  • 2.1.1 热压自然通风原理22-26
  • 2.1.2 热压自然通风量计算26-28
  • 2.1.3 风压自然通风28-29
  • 2.2 太阳能通风机理分析29-34
  • 2.2.1 通风量方程30-31
  • 2.2.2 能量方程31-34
  • 2.3 通风量的影响因素分析34-36
  • 2.4 本章小结36-37
  • 3 太阳能通风系统实验方案设计37-77
  • 3.1 实验模型37-39
  • 3.1.1 太阳能通风墙37-38
  • 3.1.2 太阳能烟囱38-39
  • 3.1.3 太阳能通风屋顶39
  • 3.2 实验模型计算分析39-53
  • 3.2.1 通风量计算40-41
  • 3.2.2 出口段加湿对通风量的影响分析41-46
  • 3.2.3 太阳辐射能计算及分析46-51
  • 3.2.4 空气吸热量计算51-52
  • 3.2.5 间歇通风时间及累计风量的计算52-53
  • 3.3 实验模型能量平衡计算分析53-67
  • 3.3.1 太阳能通风墙的能量平衡计算分析58-62
  • 3.3.2 太阳能通风屋顶的能量平衡计算分析62-65
  • 3.3.3 间层空气向外界的散热计算65-67
  • 3.4 相变蓄热材料的分析计算67-74
  • 3.4.1 相变蓄热材料的选择67-70
  • 3.4.2 相变蓄热材料的封装70-72
  • 3.4.3 相变蓄热材料需要量的计算72-74
  • 3.5 CFD 模拟分析74-75
  • 3.6 实验仪器75-76
  • 3.7 本章小结76-77
  • 4 实验内容及步骤77-84
  • 4.1 太阳能通风墙及烟囱实验77-80
  • 4.1.1 太阳能通风墙77-80
  • 4.1.2 太阳能烟囱80
  • 4.1.3 太阳能通风墙与烟囱相结合80
  • 4.2 太阳能通风屋顶实验80-82
  • 4.2.1 太阳能通风系统与相变蓄热的结合策略80-81
  • 4.2.2 太阳能通风屋顶与相变蓄热材料结合的实验81-82
  • 4.3 蓄热材料的热熔实验及DSC 测试82-83
  • 4.4 本章小结83-84
  • 5 实验结果分析及应用分析84-115
  • 5.1 太阳能通风墙及烟囱实验84-90
  • 5.1.1 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和分析84-85
  • 5.1.2 太阳辐射能及壁面温度的对比和分析85-87
  • 5.1.3 温度场的对比和分析87-90
  • 5.2 蓄热材料的物性实验90-94
  • 5.2.1 密度测试90
  • 5.2.2 热熔实验90-93
  • 5.2.3 DSC 测试93-94
  • 5.3 太阳能通风屋顶日间通风实验94-96
  • 5.3.1 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和分析94-95
  • 5.3.2 太阳辐射能及壁面温度的对比和分析95
  • 5.3.3 温度场的对比和分析95-96
  • 5.4 太阳能通风屋顶间歇通风实验96-110
  • 5.4.1 自然通风量的对比和分析96-98
  • 5.4.2 太阳辐射能及壁面温度的对比和分析98-101
  • 5.4.3 空气通道中水平方向温度场的对比和分析101-104
  • 5.4.4 空气通道内部垂直方向温度场的对比分析104-108
  • 5.4.5 空气通道出口垂直方向温度场的对比分析108-110
  • 5.5 太阳能通风系统的应用分析110-113
  • 5.5.1 太阳能通风系统的应用分析110-112
  • 5.5.2 太阳能通风与相变蓄热结合应用的分析112-113
  • 5.5.3 太阳能通风系统的综合效益分析113
  • 5.6 本章小结113-115
  • 6 结论与展望115-117
  •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115-116
  • 6.2 展望与建议116-117
  • 致谢117-118
  • 参考文献118-123
  • 附录123-12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通风屋顶蓄热材料的选择计算及经济性分析    卢军;赵娟;张亚芹;刘雨曦;

太阳能相变蓄能通风系统实验研究    陈士凌;卢军;李永财;

太阳能蓄能通风屋顶通风性能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卢军;赵娟;

太阳能蓄能通风系统理论模型    卢军;赵娟;黄光勤;张亚芹;刘雨曦;

太阳能蓄能通风屋顶通风性能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卢军;赵娟;

深圳某光伏幕墙的热环境特性研究    毕业亮

蜂窝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研制及闷晒性能实验    袁卫星,袁修干,杨春信,梅志光

特朗勃壁温度场分析    杨昭;徐晓丽;

被动式太阳房集热部件优化选型及集热面积简易计算方法探讨    孟长再,巴特尔,马广兴

自然通风的应用与研究    龚光彩,李红祥,李玉国

太阳能通风墙的性能研究    杨卫波,施明恒

特朗贝墙体冬季集热性能的计算及预测    陈会娟;陈滨;庄智;郝海燕;

相变蓄热材料及其在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应用    齐琦;姜益强;马最良;

集热蓄热墙式太阳能建筑的能耗模拟研究    孟世荣;陈滨;

太阳能通风式屋顶强化通风性能的研究    杨卫波;施明恒;刘光远;

欧美建筑设计中太阳墙的应用    王崇杰,何文晶,薛一冰

固体相变蓄热材料的蓄热和放热性能研究    李曾敏

中常温相变蓄热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孙旋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研究    荆海薇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郝彩侠

中低温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    方春香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探讨——参加全国节能省地型住宅设计竞赛有感    许丽萍;马全明;

陶粒湿屋面隔热效果的测试研究    杨红霞;戴天兴;刘加平;李盛斌;

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

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自然通风量的计算    陈帅;蔡颖玲;姜小敏;

地板辐射采暖双向散热系统夏季供冷分析    赫海灵;

陶粒湿屋面传热过程的有限元解法    杨红霞;戴天兴;崔保龙;吴小强;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房气候分区探讨    祁清华;冯雅;谷晋川;

上海近代居住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节能对策    杨红;陈小卫;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通信机房(基站)用蒸发冷却空调应用初探    周海东;黄翔;屈元;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传热特性的研究    刘学来;李永安;

蒸发式冷气机在通信基站的适用性分析    周海东;黄翔;屈元;

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姜晨光;林长胜;钱保国;何跃平;朱烨昕;顾持真;

太阳墙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杜文淳;裴清清;

通讯设备户外机柜静音散热设计    谭迅;陈洁茹;何朝来;骆军;

焊接车间污染源放散与控制的研究    刘秋新;张琳琳;

浅谈建筑中的自然通风技术应用    王娅;吴骅堃;

医院建筑地面辐射采暖浅析    李俊霞;马小利;

湿热地区通信基站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与技术    陈沂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政策研究    丰艳萍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新建居住建筑节能管理制度研究    姜波

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    林振娴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秦红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方钢管混凝土火灾条件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    赵永梅

带嵌件注塑模具冷却过程的边界元分析    张明飞

建筑热质与太阳能空气采暖耦合作用研究    杨文晓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C/E复合材料磨削温度理论建模与分析    马海龙

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    徐义洪

空调办公室内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评价的数值模拟研究    祝百茹

巷道煤柱自燃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李鑫

CPU热柱散热器的实验研究及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李艳红

城市户外热环境的舒适性研究    钱炜,唐鸣放,郑怀礼

昆明城市建筑物外壁表面热力效应研究——不同季节建筑物外墙壁面表温和近旁气温时空分布特征    张一平,何云玲,刘玉洪,马友鑫,李佑荣,窦军霞

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    靳静;顾承红;艾芊;奚玲玲;

太阳能——相变墙一体化技术的可行性研究    于瑾;梁若冰;杨景利;冯国会;王星;

CFD流体模型在双层换气幕墙传热分析中的应用    张桂先,陈立东,丁鸥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理论分析及其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翟晓强,王如竹

相变墙体与夜间通风改善轻质建筑室内热环境    李百战;庄春龙;邓安仲;李胜波;沈晓东;

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对建筑节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何伟 ,季杰

几种集热-贮热墙式太阳房的动态模拟及热性能比较    叶宏,葛新石

光伏墙体年发电性能及年得热动态预测    季杰,何伟

光伏建筑的性能优化及其与城市微气候的相互影响    田玮

固体相变蓄热材料的蓄热和放热性能研究    李曾敏

太阳能烟囱自然通风效果实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郝彩侠

中低温定形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    方春香

深圳市光伏幕墙技术性能与技术应用的研究    朱磊

光伏并网发电若干关键技术分析与综述    赵争鸣;贺凡波;雷一;田琦;

夜间通风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王汉青;李端茹;王沨枫;康良麒;杨荣郭;

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研究现状综述    李婷;康侍民;陈静;

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    陈士凌

夏热冬冷地区自然冷热源直用技术适用性研究    李端茹

冷屋顶对重庆办公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汤小敏

从自然通风角度论合肥地区住宅建筑群体布局    张虎

Na_2SO_4·10H_2O复合相变储冷体系的热力学性质    文越华,张公正,王正刚,张海龙

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陈爱英,汪学英,曹学增

相变材料在电供暖建筑中的可能性研究    谭羽非

膨胀石墨对柴油吸附程度的分析    徐子刚,吴清洲,伍文斌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理论分析及其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翟晓强,王如竹

外保温墙体传湿研究    赵立华,董重成,贾春霞

硬脂酸/膨润土纳米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方晓明,张正国,文磊,陈中华

GLS公司的SEBS的特性与应用    张庆宇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SEBS    高军,佘万能

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研究(一)理论与方法    李晓锋;谭刚;朱颖心;

设置开孔折流板通道内的换热及流动特性研究    郑慧凡

太阳能烟囱提高室内热压通风效果的数值模拟    王丽萍

草被屋顶隔热性能研究取得良好成果    杨新民;

意大利MERCATONE UNO IMOLA办公大楼通风外墙    郎宇兵;

提高通风屋顶隔热性能的相关问题    谢浩;

提高通风屋顶隔热性能的相关问题    谢浩;

提高通风屋顶隔热性能的相关问题    谢浩;

提高通风屋顶隔热性能的相关问题    谢浩;

一种新型屋面被动蒸发隔热技术    刘才丰,冯雅

浅谈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措施    管一萍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隔热保温屋顶    林泉;

柬埔寨建筑    陈孝堃

太阳能蓄能通风屋顶通风性能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卢军;赵娟;

太阳能蓄能技术在夜间通风中的应用    张亚芹;卢军;李永财;杨露露;

浅谈节能型建筑设计    赵琛;方彬彬;

屋顶主被动隔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赵岩

重庆市小城镇住宅建筑墙体和屋顶的节能措施研究    朱丽梅

基于PKPM软件的长沙市节能建筑屋顶设计与分析    段姣姣

成都场镇建筑热环境营造的可持续策略研究    王爱玲

夏热冬暖地区校园建筑的热舒适研究    马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