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9:55
热度: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摘要】: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

【摘要】: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甚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减小,从而使土壤蒸发受限;由于覆盖抑制土壤表面蒸发,使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减少,增加前期土壤水分积累,有利于植株后期蒸腾,使水分消耗从物理过程向生理过程转化,从无效消耗向有效消耗转化,从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可使冬小麦增产8.08%~10.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8.4%;夏玉米增产6.08%~11.9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14.4%。 【作者单位】: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秸秆覆盖 冬小麦 夏玉米 小气候特征 增产机理
【基金】: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5EFN217400415和2006GB24160426)资助
【分类号】:S16
【正文快照】: 覆盖是一种传统的农业蓄水保墒措施,其方式有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残茬覆盖等许多种,其中秸秆覆盖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技术比较成功的一种,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操作,非常适合我国国情。过去对秸秆覆盖的研究多集中在调节土壤水肥、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胡金有

麦秸和残茬覆盖对夏玉米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朱自玺,方文松,赵国强,邓天宏,付祥军

覆盖麦田的小气候特征    朱自玺,赵国强,邓天宏,方文松,付祥军

长江中下游外滩人工林胁地效应及其对间作油菜产量的影响    姚永康,刘建栋,康忠铭,孙启祥

黑曲霉M_1M_(15)M_(19)降解稻草秸秆的试验研究    宋安东,张百良,张世敏,戚元成,张红梅

油松人工林的能量平衡和蒸发散    方长明,高荣孚

海北高寒草甸植被在生长期辐射能量收支探讨    李英年

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太阳总辐射、植被反射辐射的有关特征    李英年,赵新全,曹广民,师生波

海北高寒草甸地区能量平衡特征    李英年,赵亮,古松,杜明远,于贵瑞,唐艳鸿,加藤知道,王勤学,赵新全

塑料棚茶园小气候及其对春茶采摘和茶化成分的影响    俞忠伟,徐亚梅,黄寿波,许允文,韩文炎

镜泊湖玄武岩裸地重建绿色水田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研究    王旭梅,王宏燕,董明柱,李彦国,张颖

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水稻秸青贮品质的影响    华金玲;张永根;王德福;门宇新;

玉米秸秆水解的酶法与稀酸法比较    黄爱玲;周美华;

生产秸秆型植物纤维制品新途径——环保花盆    魏杰;董金狮;

用沼气技术进行秸秆生物能转化的技术分析    朱洪光;陈小华;

衡水试验场冬小麦田土壤水流动系统分析    汪丙国;靳孟贵;方连玉;张德忠;

坡耕地玉米双垄种植及地表覆盖保持耕作措施研究    安曈昕;吴伯志;

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李静;沈益新;

黑龙港地区秸杆覆盖对夏玉米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兼评Surfer软件的应用    高惠嫣;杨路华;

秸秆能源利用模式分析及进展    李欢;杨仁斌;陈亮;

山区辐射的微网格插值方法初探    朱寿燕;王秀珍;林治新;

不同覆盖对夏玉米叶片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    刘庚山;郭安红;安顺清;任三学;赵花荣;毛飞;

大理下关风能资源利用气候考察实例    李建美;陈红玉;高志伟;

宁南旱区应变型种植制度的机理与技术体系构建    王龙昌

氮素施用技术和不同保墒耕作施肥对土壤水肥因子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徐福利

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    徐学选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王晗生

土壤物理性质对玉米的生态生理效应及其调控    李潮海

保护性耕作防治土壤风蚀的试验研究    臧英

GIS支持下的越南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区划的研究    杨文坎

液体地膜的研制与应用    杨青华

玉米免耕播种机切茬挖茬装置研究    蒋金琳

地面覆盖对盐渍土盐分和水分影响的研究    纪永福

河北坝上地区滩地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黄亚丽

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王兰英

渭北旱原地膜小麦肥水规律与技术决策研究    任广鑫

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理试验研究    高梦祥

温室直射光光环境计算机模拟计算    何斌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小麦、玉米套种机械化及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    袁燕利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小麦养分吸收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翟军海

江淮地区棚室小气候特征及其调控效应研究    张修峰

小麦高留茬覆盖的生态农业意义    由懋正,张喜英

施用有机肥环境下盐胁迫小麦幼苗长势和内源激素的变化    刘海英;崔长海;赵倩;郭净净;张东玲;范念斯;

秸秆覆盖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影响的试验研究    孙博;解建仓;汪妮;朱记伟;张建龙;李春娇;

冬前喷施壮丰安对控制冬前小麦旺长效果研究    张忠友;王建设;胡枫冉;

卫辉市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张惠霞;李静;

近47年来河南省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变化分析    成林;张志红;常军;

秸秆覆盖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孙博;解建仓;汪妮;王天平;李春娇;

臭氧胁迫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郑有飞;刘瑞娜;吴荣军;赵泽;胡程达;

冬小麦生长季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海霞;李玉义;任天志;逄焕成;

基于红边位置提取验证成像与非成像高光谱数据的一致性    王大成;张东彦;赵晋陵;李存军;朱大洲;黄文江;李宇飞;杨小冬;

豫北地区基于天气预报的ET_0预测模型    王声锋;张巍巍;詹义;徐建新;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马志红;师丽魁;

山西省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钱锦霞;溪玉香;

不同品种、肥水条件下冬小麦光谱红边参数研究    赵春江;黄文江;王纪华;杨敏华;

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性与其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王兴;苍晶;于晶;崔红;

驻马店市冬小麦主要气候特征及高产气象因素研究    武建华;陈英慧;房稳静;魏慧娟;王迎虎;翟怀巍;

运城市近40年降水量和小麦产量变化分析    刘文平;王志伟;

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双晚”周年超高产典型栽培技术分析    付雪丽;赵明;贾继增;杜立丰;赵东成;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长期施锌土壤--植物系统植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魏孝荣;郝明德;

冬前积温对冬小麦适宜播期的影响    曹刚;崔彦生;孟建;

受旱冬小麦春季水肥和中耕管理    山西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周怀平

我省170万公顷冬小麦受旱    记者 马德明

旱魔肆虐 中国拉响抗旱警报    本报记者 邱登科

地区冬小麦播种过半    本报记者 纪军 通讯员 陈文峰

近期连阴雨天气对冬小麦播种的影响    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 蒲金涌

阿力木江赴察县调研冬小麦播种    通讯员 谢海涛

昌吉市种植冬小麦将达15万亩    通迅员 王春艳

专家直言冬小麦种植中的误区    付凡军

冬小麦怎样抗旱防冻保丰收    赵光辉

“雨水”:冬小麦管理的关键节点    

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薛兰兰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保墒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及其效应研究    员学锋

毛乌素沙地南缘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    雷金银

农田日蒸散量估算方法研究    张建君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与土壤植株测试进行冬小麦氮营养诊断    贾良良

基于NOAA卫星的冬小麦冠层表面温度估算及初步应用的研究    刘云

植物叶绿素荧光被动遥感探测及应用研究    张永江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冬小麦磷高效种质鉴定及其生理遗传分析    王兰珍

冬小麦秸秆覆盖保墒灌溉效应研究    于晓蕾

秸秆覆盖下灌水和施氮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杨君林

保护性耕作对春麦区冬小麦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研究    于爱忠

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李全起

利用作物模拟模型辅助冬小麦限水灌溉决策的研究    刘占锋

控水条件下小麦不同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张玉梅

营养型抗旱保水剂对冬小麦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任岩岩

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对氮肥反应的生理生态差异    李东方

北方冬小麦干旱风险评估及风险区划研究    王素艳

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建模方法研究    魏远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