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二次换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4:37
热度:

二次换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研究【摘要】: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加快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力度,已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全

【摘要】: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加快新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力度,已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和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虽然工艺技术较为成熟,但都存在集热效率不高、缺乏储能设备,用水清洁度得不到保证等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一种融集热、储热、提热于一体的新型太阳能集热器概念。这种集热器采用二次换热形式,同时利用相变储能材料将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储存起来供需要产生热水时使用。这样既解决储能问题,又实现热水即产即用,从而保证用水的清洁卫生。 本文以理论结合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二次换热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储能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性能。首先,理论分析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工作原理和太阳能热储存原理。其次,通过实验测试二次换热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储能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相关传热参数。主要包括:真空集热管内传热工质温度变化规律、不锈钢套筒换热器换热性能、二次换热式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取热性能、储能材料相变规律和温度场分布、出水水温变化规律,以及水流量对铜管换热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用水或乙二醇水溶液作为传热工质,镀膜真空集热管作为集热器时,两种方案的二次换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平均日效率可达到54%,平均热损系数仅为0.63W/(m2·K)左右。真空管集热器中传热工质吸收的能量,以热对流和热传导的方式通过不锈钢套筒换热器传递给贮水箱的水,在夜间使用热水的情况下,能保证把集热器吸收的能量传导到贮水箱中去。第二,储能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平均日效率为52.03%,直接系统的平均热损系数为0.58W/(m2·K),间接系统的平均热损系数为0.41W/(m2·K)。储能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强制循环系统,在储能箱储能过程中,系统循环水通过螺旋盘管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相变材料以达到储能目的。在取热过程中,铜光管外管壁周围的储能材料首先通过热传导把热量传递给流经盘管的水,储能材料释放能量后,当温度低于相变点时,会出现储能材料凝结在铜管外表面上,而离盘管较远处的储能材料仍处于液体状态,铜光管外表面凝结的储能材料阻碍液态储能材料向铜管内的自来水传递能量,因此会造成相变材料材料储存的能量无法提取这种现象。 二次换热式太阳能热水器具有抗冻性好,能量便于储存,用水清洁卫生等优点,但相对于技术成熟的传统式太阳能集热器,仍存在总效率偏低,成本较高等不足。要增强该系统的实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性实验研究。 【关键词】:传热性能 二次换热 储能 太阳能集热器 相变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K5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CONTENTS11-14
  • 第一章 绪论14-21
  • 1.1 引言14-18
  • 1.1.1 太阳能利用的意义14-17
  • 1.1.2 太阳能利用的特点17-18
  • 1.2 中国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8-19
  • 1.2.1 中国太阳能集热器的发展历程18
  • 1.2.2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现状18-19
  • 1.3 太阳能热储存技术研究19-20
  • 1.4 本研究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20-21
  • 第二章 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原理21-37
  • 2.1 真空管太阳集热器21-24
  • 2.1.1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集热器21-22
  • 2.1.2 金属-玻璃真空管型太阳集热器22-24
  • 2.2 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的热性能分析24-29
  • 2.2.1 集热管的能量平衡方程24-26
  • 2.2.2 投射到集热管上的总太阳辐照能量26-28
  • 2.2.3 集热管的热损失分析28-29
  • 2.2.4 集热管的有用能量29
  • 2.3 集热器表面的太阳辐射能29-32
  • 2.3.1 太阳常数29-30
  • 2.3.2 集热面上太阳入射角的计算30
  • 2.3.3 倾斜表面上面太阳辐射量的计算30-32
  • 2.4 太阳能热水系统概述32-36
  • 2.4.1 自然循环式太阳能热水系统32-33
  • 2.4.2 直流式太阳能热水系统33-35
  • 2.4.3 强制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35-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太阳能热储存原理37-44
  • 3.1 太阳能显热储存37-39
  • 3.1.1 显热储存的一般原理37-38
  • 3.1.2 液体显热储存38-39
  • 3.1.3 固体显热储存39
  • 3.2 太阳能潜热储存39-42
  • 3.2.1 潜热储存的一般原理40
  • 3.2.2 潜热储存的优点40-41
  • 3.2.3 潜热储存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41-42
  • 3.3 太阳能化学反应热储存42-43
  • 3.3.1 太阳能化学热储存一般原理42
  • 3.3.2 可逆化学反应储热的优点42-43
  • 3.3.3 可逆化学反应储热主要缺点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间接式家用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设计和实验研究44-61
  • 4.1 热负荷的计算44-45
  • 4.2 采光面积的计算45-46
  • 4.3 换热器设计46-47
  • 4.4 间接式家用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实验方案47-48
  • 4.5 不同方案系统实验研究48-60
  • 4.5.1 方案一实验研究48-54
  • 4.5.2 方案二实验研究54-58
  • 4.5.3 方案三实验研究58-60
  • 4.6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储能式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和实验研究61-75
  • 5.1 系统设计方案61-62
  • 5.2 热水系统负荷计算62
  • 5.3 采光面积的计算62-63
  • 5.4 储能材料的确定63-64
  • 5.5 换热器及储能箱设计64-67
  • 5.6 储能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实验方案67-68
  • 5.7 系统平均日效率和平均热损系数的测定68-71
  • 5.7.1 系统平均日效率测定69-70
  • 5.7.2 系统平均热损系数测定70-71
  • 5.8 系统集热性能实验研究71-72
  • 5.9 系统取热性能实验研究72-73
  • 5.10 本章小结73-75
  • 结论与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1-83
  • 致谢8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真空管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节能分析及运行管理    黄建辉;赖雪龙;

不锈钢换热器设计与最佳壳体结构选择    陆博福;李学臣;杨丽;

癸酸-月桂酸二元复合相变储能材料试验研究    吴芳;徐仁崇;杨长辉;张智强;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现状研究    胡桂秋;陈军;

换热器非标法兰封板应力强度分析    赵自奇;钱作勤;徐钊;王建宁;

大型远洋运输船舶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系统的构建    魏乔;孙玉伟;袁成清;严新平;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概况    陈德明;徐刚;

聚光光伏系统    陈诺夫;白一鸣;

基于能量与能源的思考    周小珠;杨雄珍;

电力调峰和相变储能技术    陈慧斌;沈学忠;

地热资源及其利用    袁银梅;

谷朊粉干燥系统中尾气回收的研究    梁明海;周全申;乔永钦;宋丹;

内置转子套管换热器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张震;杨卫民;阎华;丁玉梅;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魏琪;赵俊;

水冷多联机系统特性的仿真研究    胡松涛;宋伟;李绪泉;

换热工艺设计智能化技术    陈孙艺;曾旭东;陈斯红;

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转子内插件的实验    张震;丁玉梅;阎华;关昌峰;杨卫民;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全性    丁海兵;

太阳吸收比的计算方法    周小雯;殷志强;

集中集热定向换热分户蓄热系统运行实例解析    王天生;邹怀松;石宏恩;唐轩;

换热器管束翻新再造    张辉君;吕胜杰;

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分析与研究    王强;尚鑫;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    林振娴

高功率轴快流CO_2激光器气体流场及热交换的模拟与优化    黄鸿雁

碟式斯特林太阳热发电系统太阳模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杜景龙

换热器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郭江峰

夹河矿HEMS深井降温系统热能交换分析    齐平

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研究    杜晓辉

管外与球体内相变蓄热问题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李伟

相变储能技术在电力调峰中的工程应用    张仁元,柯秀芳,秦红

我国第一条铜铝复合太阳能集热器生产线投产    王平平;

加州太阳能电站前景光明    成容;

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开水器    许新中;葛洪川;范立新;王强;

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仿真研究    叶宏,葛新石,魏蔚

太阳能建筑    俞善庆;

太阳能技术节能新主张——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燕辉    刘晴;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    梁笃荣;腾德义;张淑红;

桑普“云集热”太阳能系统新理念    唐文涛;

光合作用“最优路径”可改进现有太阳能电池设计    

关于太阳能集热器    朱明高;

中国北方太阳能集热器发展探讨    边志敏;杨桂元;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组合系统供热空调设计与应用    李新国;赵军;吕强;王健;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解读福建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规程》    黄夏东;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解读福建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规程》    黄夏东;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与研究    孔祥强;李瑛;杨前明;

浅议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    曹杨;

浅议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    曹杨;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定时追踪太阳系统    曹艳明;伍保强;

一种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    张光玉;

节能供热系统的集中控制    温荃;李玉嘉;

我区建成首个太阳能集热器检测平台    记者 马疆虎

北京将在建筑中应用三十万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    张定友

小城里的太阳梦    薛秀春 刘月月

“低碳的,当然受欢迎”    记者 梁梦勋 通讯员 王福龙 祁振生

低碳呼唤“平板”回归    本报记者 刘月月

企业齐唤政策东风    本报记者 徐若滨

复合太阳能技术成建筑节能重要途径    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耿耿 李慧星 肖玮 李贝妮

太阳能热利用科普问答(三)    蓦妮

科技创新造福社会 健康发展续写辉煌    本报记者 蒙华 刘荣慧

对抗寒冬不留情    本报记者 范建

采用腔体吸收器的线聚焦太阳能集热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翟辉

菲涅尔太阳能集热器集热性能研究与热迁移因子分析    谢文韬

地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联合供暖系统研究及仿真分析    吴晓寒

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逸

地能利用热泵系统能量多样化机制及其效能    齐子姝

槽式太阳能直接蒸汽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杨宾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碟式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用斯特林发动机的研制    李铁

重力热管在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中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张涛

CPC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研究及凝结水辅助加热系统的分析    郝俊勇

新型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模拟测试技术研究    凌以健

特殊条件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性能研究    张威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内部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特性的研究    高留花

新型CPC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模拟研究    高宏宇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分析研究    东朝阳

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抗冻方法研究    李芷昕

蛇形复合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研究    张晓伟

太阳能集热器和相变材料热交换器    Luis Daniel Alejandro López

蛇形管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试验研究    李俊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