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Ⅱ.全球变暖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0:34
热度: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Ⅱ.全球变暖的影响【摘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1.0_g控制

【摘要】: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1.0_g控制试验、二氧化碳(CO2)浓度加倍试验模拟结果及实测结果(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全球变暖对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控制试验、二氧化碳浓度加倍试验模拟结果及观测结果发现:(1)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具有一定的模拟季节内振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模式能够模拟出ISO活跃区的位置、中心位置的季节变动以及强度的季节变化,其缺陷是模拟的ISO强度偏弱,模拟的ISO周期不显著且偏高频;(2)实测资料诊断分析得到的近六十年来偏暖阶段ISO活跃区强度增强及范围扩大可能不是人类活动影响使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它可能是大气ISO本身的年代际尺度变化;(3)近六十年来纬向东传波(西传波)的能量的存在增长(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引起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4)由于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在模拟ISO主周期及强度方面时存在不足,因此实测结果诊断分析得到的偏暖阶段ISO小波能量强,主周期范围大,偏冷阶段反之的结论用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尚难以证实。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季节内振荡 人类活动影响 全球变暖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5049、40221503、902110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6CB4036005 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气候系统模式的研发和应用”
【分类号】:P433
【正文快照】: 1引言大气圈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中全球大气成分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根据极地冰芯分析资料,18世纪以前的近40万年里,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CO2含量长期波动于190×10-6~280×10-6左右。但从19世纪开始,CO2含量持续增加,到1998年已达360×10-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    琚建华,钱诚,曹杰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耦合模式数值模拟    李薇,俞永强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赵平,陈隆勋

1979年夏季40—50天周期振荡的空间结构及其位相传播    何金海 ,Murakami,T.,Nakazawa,T.

1979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域40—50天周期振荡的环流及其水汽输送场的变化    何金海 ,T.Murakami,T.Nakazawa

热带季节内振荡时空特征的诊断研究    董敏,张兴强,何金海

中国冰川积累与水汽来源补给分析    张忠林,何元庆,庞洪喜,卢爱刚,顾娟

青藏高原近30年气候变化趋势    吴绍洪,尹云鹤,郑度,杨勤业

SRES A2情景下中国气候未来变化的多模式集合预测结果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青藏高原上空大气低频波的振荡及其经向传播    孙国武,陈葆德

大气季节内振荡及其重要作用    李崇银,龙振夏,穆明权

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Ⅰ.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张学洪,俞永强,刘海龙

川西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与大尺度环流的联系    朱艳峰,宇如聪

气候系统模式发展中的耦合器研制问题    周天军,俞永强,宇如聪,刘海龙,李薇,张学洪

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李志强,俞永强,王谦谦

青藏高原对流时空变化与东亚环流的关系    张庆云;金祖辉;彭京备;

保形平流方案在海洋环流模式中的应用    肖潺;俞永强;宇如聪;

地表温度对太阳常数变化响应的数值试验研究    张虹娇;朱伟军;

江南春雨的气候成因机制研究    万日金;吴国雄;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    刘芸芸;俞永强;何金海;

FGOALS_g耦合模式对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模拟    朱益民;俞永强;赵珊珊;李东辉;谭言科;

华北地区未来3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研究    柳艳香;吴统文;郭裕福;颜京辉;

亚洲季风区大气热源汇的气候特征    陈玉英;巩远发;

人类活动对东亚冬季风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检测    陈红;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的研究    李翠华;蓝光东;温之平;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    潘攀;段廷扬;魏科;

海气系统季内振荡现象的气候学研究    李丽平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韩荣青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    施晓晖

春季南半球环状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相关联的全球海温变化模态    南素兰

大气热源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简茂球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研究    贾小龙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    朱玉祥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气候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    任玉玉

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我国旱涝时空分布研究    万仕全

青藏高原冬季大气热状况对Elnino的影响以及LGM时期高原热状况的数值研究    韩余

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面高度季节循环和年际变化的数值模拟    李雁领

长江中下游旱涝年份低频振荡的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张秀丽

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    田红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陈超

一个耦合模式模拟的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李志强

基于栅格数据的温度变化对我国棉花温度适宜度的影响研究    刘清春

海温对热带低频振荡的影响以及关于南北半球低频振荡联系的研究    宇婧婧

用区域气候模式对1951—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    黄建斌;朱锦红;李振华;

我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研究综述    骆高远

1880年以来中国东部四季降水量序列及其变率    王绍武,龚道溢,叶瑾琳,陈振华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中国近代北方极端干湿事件的演变规律    马柱国,华丽娟,任小波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英文)    赵平,陈隆勋

索马里急流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半球间水汽输送和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王会军,薛峰

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气候变化的最新情景预测    姜大膀,王会军,郎咸梅

对流凝结加热与不稳定波    李祟银

引起我国夏季旱涝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遥相关及其物理机制的研究    黄荣辉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    施晓晖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    朱玉祥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耦合模式数值模拟    李薇,俞永强

利用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李志强,俞永强,王谦谦

一个海冰气耦合模式中格陵兰海海冰年际变异及其成因的个例分析    刘喜迎,张学洪,宇如聪,俞永强

年代际气候低频变率诊断研究进展    江志红,屠其璞,施能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赵平,陈隆勋

赤道太平洋大气低频振荡与海表水温的关系    李崇银,李桂龙

近百年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    王绍武

国外关于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研究    王绍武,朱锦红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郭其蕴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模拟的影响    胡文婷;段安民;吴国雄;

青藏高原夏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亚洲地区降水和环流的影响——2008年个例分析    李菲;段安民;

大气研究的热点问题    钱维宏;林祥;

    

    

    

    

    

    

    

增暖背景下亚洲季风区ISO经向传播特征分析    黄应喜;蒋国荣;汪晓娇;

南海SST季节内振荡的基本特征    周发琇;高荣珍;

热带季节内振荡时空特征的诊断研究    董敏;何金海;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一个数值模拟研究    贾小龙;李崇银;

SST季节内振荡的年际变化    李奎平;

江淮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和海气背景场的关系    尹志聪;王亚非;

1998年夏季热带内外大气低频振荡特征分析    何志学;贺懿华;熊秋芬;王丽;杨景勋;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模拟中的重要性    胡文婷;段安民;吴国雄;

中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分析    黄少妮;黄菲;

前期印度洋低频振荡与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关系    琚建华;刘一伶;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冷暖    记者 王海燕

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温    记者 董映璧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添新证    记者 毛磊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    林之光

人类活动影响全球变暖有待研究    记者 胡浩

北方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始于早期人类活动    本报记者 李丹 通讯员 郭战峰

老天为何总跟人过不去    特约撰稿 居辉

未来100年全球增温加速人类将完全进入“变暖”的世界    本报记者  黄天香

人类8000年前已影响气候?    通讯员 罗静弋双文 驻苏记者 朱金龙

“暖冬”:让百姓的生活有喜也有忧    李江泓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研究    吕心艳

青藏高原及东亚大气热源低频振荡与我国东部旱涝的研究    巩远发

利用洞穴体系地球化学指标研究贵州中西部近现代石漠化成因及趋势    刘子琦

副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旱涝的影响研究    韩荣青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夏季上对流层水汽变化和输送特征研究    陈斌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多尺度特征及其可预报性    黄少妮

不同纬度季节内振荡对2008年中国南方低温冰冻雨雪的影响    马宁

夏季IOD对热带和热带外地区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杨艳娟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季节及季节内变率    章颖

东北冷涡活动的气候特征及其对中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刘慧斌

热带印度洋MJO结构与SST季节内振荡及其年际变化    李奎平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及其对台风生成的影响    王慧

夏季江淮流域强降水过程与低频振荡的联系    夏芸

东亚夏季风季节内振荡及其与长江流域旱涝之间的联系    王允

中国雨季降水气候态季节内振荡主模态的特征研究    张旭

夏季青藏高原热力过程对长江中下游降水低频振荡的影响    王跃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