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发酵甜高粱秸秆酵母菌离子注入后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0:28
热度:

发酵甜高粱秸秆酵母菌离子注入后稳定性的研究【摘要】:本研究内容是内蒙古重大项目“甜高粱秸杆乙醇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的一部分。本试验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处理用甜高粱汁驯化和诱变后的酿酒酵

【摘要】: 本研究内容是内蒙古重大项目“甜高粱秸杆乙醇生物技术与产业化”的一部分。本试验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处理用甜高粱汁驯化和诱变后的酿酒酵母菌株,寻找离子注入处理后对其发酵特性的影响,并在高突变频率区段对酵母进行诱变及筛选,然后利用离子束的复合诱变、离子束与紫外线的复合诱变,筛选出适合发酵甜高粱秸秆的稳定高产的酵母菌株。以考查复合诱变对提高离子注入后酵母菌株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反复筛选及发酵特性试验考察所获菌株性质,为甜高粱秸秆发酵燃料乙醇提供发酵能力强且能够稳定生产的酵母菌株。 本试验参照前人利用离子注入对酵母菌诱变时的诱变参数,再经过本项目组的试验摸索,最终选择的离子注入能量为10keV,注入离子为N~+,注入靶室内真空度大于10-3Pa,注入剂量为100、120、160、180×2.6×10~(13)N~+/㎝~2。选取的紫外照射条件是照射功率为20w,照射距离为20cm,照射时间分别为30s、60s、和90s。 试验结果显示两次离子束复合诱变相对于单一离子束诱变对提高菌株的稳定性没有明显作用,而离子束与紫外线的复合诱变对提高菌株的稳定性有作用显著。 本试验挑选出三株稳定性较高、发酵能力较强的酵母菌株,由正交实验确定了其最适发酵条件。其中菌株f4a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4℃,pH5.0,接种量5%。菌株f7a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8℃,pH为6.0,接种量为7%。菌株fc7a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6℃,pH为5.5,接种量为8%。菌株f4a最适发酵温度24℃比普通酵母的最适发酵温度低了4℃,这株菌株的出现可以在冬天生产时降低生产成本,并大大的延长生产时间,这对于在相对寒冷的北方地区实现甜高粱秸秆乙醇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甜高粱秸秆 酵母 离子注入 紫外线诱变 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S26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前言8-12
  • 1.1 甜高粱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及研究进展8-9
  • 1.1.1 甜高粱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优势8-9
  • 1.1.2 发酵甜高粱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现状9
  • 1.1.3 发酵甜高粱秸秆菌种的研究概况9
  • 1.2 离子注入技术在酵母育种中的应用9-11
  • 1.3 微生物离子注入的特点11
  • 1.4 提高菌种稳定性的方法11-12
  • 1.4.1 菌种稳定性11
  • 1.4.2 离子束与紫外线复合诱变增加菌种稳定性11-12
  • 1.4.3 离子重复注入来提高菌株的稳定性12
  • 1.5 立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意义12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12-16
  • 2.1 材料12-14
  • 2.1.1 发酵底物与菌种12-13
  • 2.1.2 主要试剂、仪器和培养基13-14
  • 2.2 方法14-16
  • 2.2.1 离子束诱变及菌种筛选14-15
  • 2.2.1.1 离子束诱变前准备与注入14
  • 2.2.1.2 初筛14-15
  • 2.2.1.3 复筛15
  • 2.2.2 传代15
  • 2.2.3 离子束重复诱变15
  • 2.2.4 离子束紫外线复合诱变15-16
  • 2.2.4.1 紫外线诱变前准备15
  • 2.2.4.2 紫外线诱变过程中方法15-16
  • 2.2.5 稳定菌株的发酵特性16
  • 2.2.5.1 发酵特性的单因素16
  • 3 结果与分析16-29
  • 3.1 离子束诱变筛选结果及其稳定性16-20
  • 3.2 离子束复合诱变后菌株的稳定性20-22
  • 3.3 离子束紫外线复合诱变对稳定性的影响22-24
  • 3.4 稳定性菌株的正交实验24-29
  • 3.4.1 稳定菌株的单因素实验24-29
  • 3.4.2 稳定菌株的正交实验29
  • 4 讨论与结论29-33
  • 4.1 讨论29-31
  • 4.2 结论31-33
  • 致谢33-34
  • 参考文献34-36
  • 附录36-38
  • 作者简介3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全小麦啤酒酵母菌株的诱变育种及应用研究    袁仲;张百胜;张慎举;马绮云;陈柯羽;

以离子注入改善GCr15轴承钢摩擦副耐磨性的初探    陈■,章宗城,胡红玉,蒋丹,章国新

离子注入对电器触头性能的影响    徐式如,张莹,郑天丕

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法提高金属表面耐蚀性    

镍离子注入对Al_2O_3陶瓷机械性能的改善    龚涛,邓康,赵宝荣,高平

离子注入金属的实验研究    孙树滋,李杰

Ti 离子注入 LiNbO_3表面光学性能    游伯强,周建华,张良莹,姚熹

镍离子注入氧化铝陶瓷的表面结构研究    王国梅,曲祖元

离子注入形成表层耐蚀合金的结构分析    许承惠,蔡伟平,田薇

离子注入对钛合金表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伟荣

经强束流金属离子注入的几种钢的表面结构和成分    杨建华;张通和;

离子注入表面摩擦学改性及其应用    高诚辉;林有希;刘映球;

N~+注入对紫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张斌;李志辉;张冬林;王敏姿;

绝缘体中金属离子注入合成纳米颗粒的理论研究    张大成;刘昌龙;申艳艳;王卓;李梦凯;张丽莉;袁兵;

离子注入技术在航空油泵分油活门上的应用研究    何恒;

离子注入对超导微晶玻璃表面结构的影响    陈敏;李家治;王承遇;李长敏;

退火温度对P离子注入TiO_2薄膜材料物理与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周红芳 ;杨苹 ;冷永祥 ;赵安莎 ;徐禄祥 ;孙鸿 ;黄楠;

铜离子注入绿豆种胚细胞结构变化的分析    辛华;苏一;董向红;

铒注入GaN的缺陷研究    卞留芳;陈维德;

MeV的O离子注入LiNbO3晶体平面波导的退火特性及损伤分布的研究    赵金花;刘涛;郭沙沙;陈明;马宏骥;聂瑞;王雪林;

广西研发出高产酿酒酵母菌株    本报记者 昌苗苗

省农科院引进离子注入设备    记者 刘连喜 特约记者 程春生

北京师范大学离子注入出新花    樊力行 

离子注入花卉新品种“待字闺中”    记者 徐筱璇

研发离子育种技术取得成效    樊力行

王克明:创新最重要的是执著    马永军

让离子束造福人类    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林文廉

中低端突破 高端跟进    盛金龙

我区两项甜菜育种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记者 陈星 实习生 陈婷婷

揭开“离子生物效应”之谜    王雪飞

纤维素乙醇发酵过程中不同酵母菌株的比较脂组学研究    夏金梅

半导体型β-FeSi_2和β-Fe(C,Si)_2薄膜的离子注入合成及薄膜的微观影响因素    李晓娜

离子注入制备4H-SiC器件及其温度特性研究    王守国

轻气体离子注入Si基材料引起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王卓

氮化物薄膜的制备及离子注入对其性能影响研究    周庆刚

MEVVA离子注入钛合金抗疲劳制造的基础研究    卫中山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剂量效应及转化后代遗传特性研究    王卫东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及辉光放电过程中脉冲鞘层动力学研究    刘成森

水等离子体离子注入形成SOI结构材料的研究    陈静

离子注入提高不锈钢耐腐蚀和表面导电性能的研究    冯凯

发酵甜高粱秸秆酵母菌离子注入后稳定性的研究    边文祥

低能离子注入食药用真菌生物效应的研究    樊永红

液动锤射流元件工作寿命试验研究    李伟涛

碳化硅离子注入及欧姆接触的研究    刘芳

离子注入钛氧薄膜的血液相容性研究    周红芳

氮离子束注入硅酸盐细菌诱变选育研究    卢文轩

铜离子注入马氏体不锈钢制备抗菌功能材料的研究    但智钢

Al离子注入AZ31镁合金的电化学腐蚀研究    杨海钢

L-乳酸生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周剑

离子注入杂质在氧化物晶体中的行为研究    王春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