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氧化石墨烯/P3HT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6:36
热度:

基于氧化石墨烯/P3HT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摘要】:由于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较低,可以通过对不同活性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方法的改进,使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上有所突破,缓

【摘要】:由于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较低,可以通过对不同活性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方法的改进,使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上有所突破,缓解亟待解决的能源危机。氧化石墨烯材料是通过sp2杂化碳原子成键,具有蜂窝状的二维平面结构。当氧化石墨烯与高分子材料复合的时候,能够形成相当大的界面,提高激子的扩散速率和载流子的迁移率,并且不会造成电荷传输路径破坏而产生的二次聚集。因此,石墨烯是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受体材料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使石墨烯的层数、尺寸和缺陷得到有效的控制。采用SEM、TEM、AFM、偏光显微镜和Raman光谱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XRD、FT-I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可以说明所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横向尺寸达到微米级,在厚度方向上可达到1nm左右,且其表面粗糙,制得的氧化石墨烯层数平均在1-3层;氧化石墨烯薄膜受热力学涨落影响明显,表面呈明显褶皱起伏状,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由于氧化石墨烯不溶于有机溶剂,我们采用异氰酸苯酯处理氧化石墨烯,使石墨氧化物片层减少亲水性,进而使其在有机溶剂可溶。 2、将P3HT作为给体材料,以氧化石墨烯作为受体材料,制备了结构为ITO/ PEDOT:PSS/P3HT:SPFGraphene Oxide/LiF/Al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以提高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效率,研究不同氧化石墨烯浓度与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的关系。在常温下通过模拟光源对电池进行测试,当氧化石墨烯浓度为2.5%、5%、10%和15%时,器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是0.05%、0.06%、0.11%和0.1%,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42~0.68 mA/cm2和0.5~0.82 V。器件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呈现先增大,逐渐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减小的趋势。 3、通过研究氧化石墨烯的差重分析曲线,发现了退火温度与重量变化的关系,和退火温度对材料的影响。研究器件经过160℃,10min和160℃,20min的不同退火处理后对器件的I-V特性的影响。经过测试可以看出,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以及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短路电流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左右。掺杂浓度为10%的器件经过160℃,10min的退火处理对器件性能的提高最明显,器件的开路电压为0.92V,短路电流为4.1 mA/cm2,填充因子为0.32,效率达到最高值1.2%。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 Hummers法 P3HT 有机大阳能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一章 绪论11-13
  • 1.1 引言11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11-13
  • 第二章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石墨烯的基本理论13-26
  • 2.1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概述13-21
  • 2.1.1 引言13-14
  • 2.1.2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14-15
  • 2.1.3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15-18
  • 2.1.4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18
  • 2.1.5 不同结构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18-20
  • 2.1.6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20-21
  • 2.2 石墨烯的概述21-26
  • 2.2.1 引言21-23
  • 2.2.2 石墨烯的性质23-24
  • 2.2.3 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24-26
  •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26-40
  • 3.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26-29
  • 3.1.1 机械剥离法26
  • 3.1.2 外延生长法26-27
  • 3.1.3 碳化硅热解法27
  • 3.1.4 氧化还原法27-28
  • 3.1.5 碳纳米管切开法28-29
  • 3.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29-31
  • 3.2.1 实验原料与药品29
  • 3.2.2 实验仪器29-30
  • 3.2.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30-31
  • 3.2.4 氧化石墨的异氰酸酯化31
  • 3.3 结果与讨论31-39
  • 3.3.1 氧化石墨烯的XRD分析31-32
  • 3.3.2 氧化石墨烯的FT-IR分析32-33
  • 3.3.3 氧化石墨烯的偏光显微镜分析33-34
  • 3.3.4 氧化石墨烯的SEM分析34-35
  • 3.3.5 氧化石墨烯的TEM分析35-36
  • 3.3.6 氧化石墨烯的AFM分析36-37
  • 3.3.7 氧化石墨烯的Raman分析37-38
  • 3.3.8 苯基异氰酸酯处理氧化石墨烯结果分析38-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P3HT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测试40-57
  • 4.1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Ⅰ-Ⅴ特性和性能参数40-42
  • 4.1.1 开路电压40-41
  • 4.1.2 短路电流ISC41
  • 4.1.3 填充因子FF41-42
  • 4.1.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42
  • 4.2 器件的制备和测试42-44
  • 4.2.1 器件的结构42-43
  • 4.2.2 实验仪器43
  • 4.2.3 电池器件的制备43-44
  • 4.2.4 器件的测试44
  • 4.3 结果与讨论44-55
  • 4.3.1 器件的光谱分析44-47
  • 4.3.2 器件的光伏性质47-49
  • 4.3.3 热处理对器件性质的影响49-55
  • 4.4 本章小结55-57
  • 第五章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3
  • 作者简历63-65
  • 学位论文数据集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电池研究和发展现状    毛爱华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路胜利,刘宽,杨慕杰

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梁宗存,沈辉,李戬洪

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时影响氧化程度的工艺因素研究    傅玲;刘洪波;邹艳红;李波;

化学分散法制备石墨烯及结构表征    黄桂荣;陈建;

太阳能电池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杨基南

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杨永芳,刘敏江

LabVIEW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张玉香;陈双宏;翁坚;戴松元;

太阳电池及其发展方向    吕建;殷洪亮;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电磁干扰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王杨勇,张柏宇,王景平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近况    赵文甲;司晶星;

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

链式氧化制备SiO_2膜的研究    张松;席曦;王振交;唐宁;季静佳;李果华;

硅系太阳电池表面钝化技术比较    王涛;王正志;

单晶Si太阳能电池工艺仿真与性能分析    孙玲;罗向东;常志强;

PECVD制备SiO_x-SiN_x薄膜的研究    韩培育;季静佳;朱凡;王振交;钱洪强;李果华;

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温阻特性分析    鲁学林;王钧;徐任信;张联盟;

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制备技术    张军;毛协民;傅恒志;

新型电池隔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孙亚颇;焦晓宁;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研究及其在导电塑料板中的应用    邵慧美;赵立群;亢萍;刘金鹏;

酰腙类卟啉及其配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曹靖;陈立伟;邓文婷;宋雪艳;杨云霞;胡东成;刘家成;

光伏发电实验设计探讨    白连平;张巧杰;

碲化镉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和产业化进展    冯良桓;蔡亚平;张静全;武莉莉;黎兵;李卫;雷智;蔡伟;郑家贵;

论切水剂在硅片清洗中应用    韩红江;陈月琴;张华;

环氧体系在电池中的应用    董永祺;

简并泵浦探测法研究非线性吸收的数值讨论    谭文疆;王玉晓;宋瑛林;

导电聚苯胺和聚苯胺复合阳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黄惠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    邓丹

新型含邻菲罗啉聚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磁性能研究    郑人华

苯并噻唑类有机金属络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光电特性的研究    许慧侠

基于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光伏特性的研究    刘智勇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丙二腈取代烷基喹吖啶酮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光伏特性研究    周天雷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新型高分子信息存储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庄小东

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合成与应用    王杨勇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两种含联吡啶配体单体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尝试    杜昆鹏

含8-羟基喹啉的聚合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肖丽芬

含8-羟基喹啉/苯并咪唑聚合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刘源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和对电极的研究    冯小明

含3,4-乙烯二氧噻吩共轭聚合物与三苯胺基染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田宗芳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及实现    黄克亚

三苯胺类染料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张璐

HIT太阳电池硅片处理及复合透明导电膜的研究    王淑珍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    吴建荣,杜丕一,韩高荣,寿瑾晖,张溪文,朱懿

太阳能电池的新进展    黄宝圣

氧化石墨的合成及其结构研究    苏育志,刘成波,张瑞芬,褶艳芬

高效率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史素姣,钟江帆,姜志宏,刘明大

敏化TiO_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吕笑梅,方靖淮,陆祖宏

富勒烯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陈彧,徐晓鸿,王静霞,肖丽香,蔡瑞芳,黄祖恩

聚合物光诱导电荷转移光电池的研究进展    邓先宇,俞钢,曹镛

有机p-n异质结固态太阳能电池中的激子和载流子输运    黄颂羽,邓慧华,蓝闽波,陆祖宏

一种新型太阳电池的设计    陈哲艮,金步平

纳米晶体化学太阳电池的研究    戴松元,王孔嘉,邬钦崇,王瑜

中科院兰化所氧化石墨烯基三层薄膜构筑取得新进展    

石墨烯纳米电路技术获得新进展    

氧化石墨片层中含氧官能团的探讨    夏娟;唐定兴;

石墨烯纳米电路技术获得新进展    

氟化石墨的制备及表征    征茂平,金燕苹,夏金童,陈宗璋

膨胀石墨形成过程电子显微研究    连锦明,童庆松,陈前火

热解温度对氧化石墨的结构与导电性能的影响    邹艳红;刘洪波;傅玲;李波;陈宗璋;

石墨烯纳米电路技术获得新进展    

有序石墨烯导电炭薄膜的制备    陈成猛;杨永岗;温月芳;杨全红;王茂章;

石墨烯纳米电路技术获得新进展 只需加热即可导电    

氧化石墨烯猝灭荧光高灵敏检测半胱氨酸    刘红丽;王宇辉;周晓东;胡继明;

氧化石墨烯电导率的紫外光调控研究(英文)    张学全;冯奕钰;封伟;

石墨烯基二维分子刷    高超;阚兰艳;胡晓珍;许震;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氧化石墨烯扩链聚乳酸的制备及表征    高洁;暴峰;马睿;

氧化石墨辐照接枝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王成双;金其诚;谢鸿峰;程镕时;

氧化石墨烯通过破坏细胞骨架和氧化应激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和功能损伤    曲广波;刘思金;

氧化石墨负载钯的制备及电化学储氢性能    于艳敏;赵乃勤;师春生;

氧化石墨烯还原过程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    许智;刘磊;王文龙;白雪冬;

三氯苯、三氯酚、萘和2-萘酚在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上的吸附特征研究    裴志国;李凌云;单孝全;杨爽;温蓓;

氧化石墨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性能: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研究    张艳;何光裕;陈海群;孙小强;汪信;

氧化石墨烯新工艺打开应用新空间    记者 陶加

为纳米设备充电的装置在美问世    常丽君

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记者 顾钢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 毛黎

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    蔡佳

有机太阳能电池既可自组装又能自我修复    刘霞

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    记者 邰举

触摸未来电子生活    张德强 高裕弟 刘嵩

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光电塑料技术    

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    本版编辑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

基于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光伏特性的研究    刘智勇

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    唐秀之

团簇与氧化石墨烯的结构、电子性质和储氢特性    王璐

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研究    张佳利

碳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李冬杰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光电功能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质研究    李冰

二茂铁修饰的寡肽类功能材料及染料修饰的氧化石墨烯功能材料的研究    程兰雅

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徐超

碳改性TiO_2及其块体结构的制备与可见光活性研究    陈超

用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    吴静

基于氧化石墨烯/P3HT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赵宇

氧化石墨烯改性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董树梅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及应用    张培

氢氧化镍掺杂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以及电性能的研究    杨祎

氧化石墨烯功能化改性    王申竹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    徐兴英

氧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党志敏

氧化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王晓燕

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周静

氧化石墨烯负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洪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