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煤气化的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2:31
热度:

基于煤气化的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优化【摘要】:本文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子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子节能分析。对气化炉建立了一维修正模型,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子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子节能分析。对气化炉建立了一维修正模型,分析了煤种、颗粒粒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对气化炉出口的组成、温度和碳转化率的影响。 考察的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配置方案中气化工艺分别采用废锅流程和激冷流程,IGCC和甲醇合成组合方式分别采用串联和并联。以相对节能率作为指标,对多联产系统进行了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废锅流程节能效果优于激冷流程。废锅并联组合通往甲醇侧的合成气比例增大时,相对节能率增大;废锅串联组合甲醇合成圈循环比增加时,相对节能率增大。本文采用分摊算法分别计算了废锅并联多联产系统发电和甲醇合成的煤耗。结果显示,随着通往甲醇合成侧的合成气量的增加,供电煤耗显著减少,甲醇合成煤耗略有减少。 本文在考虑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和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建立气化炉的一维修正模型,该模型包含煤粒脱挥发份和挥发份燃烧子程序、气化子程序和传热子程序。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了气化炉出口气相组成和总碳转化率,以及颗粒相在气化炉中的温度分布和不同粒径的颗粒的碳转化率,考察了煤种动力学参数等对气化炉出口的组成、温度和碳转化率的影响。 【关键词】:IGCC 甲醇 多联产 气化炉 一维修正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223.1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10-17
  • 1.2.1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10
  • 1.2.2 煤基多联产系统10-11
  • 1.2.3 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11-12
  • 1.2.4 煤基多联产系统的研究进展12-16
  • 1.2.5 我国煤基多联产的发展现状16-17
  • 1.3 系统集成17-21
  • 1.3.1 IGCC系统集成17-19
  • 1.3.2 多联产系统集成19-21
  • 1.4 气化炉模型21-23
  • 1.4.1 平衡模型21
  • 1.4.2 一维模型21-22
  • 1.4.3 综合模型22
  • 1.4.4 混合模型22
  • 1.4.5 反应器网络模型22-23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23-24
  • 第2章 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节能分析24-43
  • 2.1 各个单元模拟24-34
  • 2.1.1 空分单元24-26
  • 2.1.2 气化单元26-28
  • 2.1.3 变换单元28-29
  • 2.1.4 净化单元29-30
  • 2.1.5 甲醇合成与精馏单元30-32
  • 2.1.6 联合循环发电单元32-34
  • 2.2 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节能分析34-42
  • 2.2.1 评价指标35-36
  • 2.2.2 多联产系统节能分析36-41
  • 2.2.3 并联多联产发电和合成甲醇煤耗的计算41-42
  • 2.3 本章小结42-43
  • 第3章 气化炉一维修正模型43-61
  • 3.1 模型描述和主要假设43
  • 3.2 模型实现43-45
  • 3.3 模型介绍45-51
  • 3.3.1 煤粒脱挥发分子程序45-49
  • 3.3.2 燃烧与气化反应子程序49-50
  • 3.3.3 热量平衡子程序50-51
  • 3.4 计算条件51-53
  • 3.5 计算结果与讨论53-60
  • 3.6 本章小结60-61
  • 第4章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固定床与气流床水煤浆气化集成的煤制天然气系统能量与经济分析    邵迪

IGCC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焦树建;

M701F型燃气轮机性能分析    董君;王松岭;陈海平;张学镭;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上)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煤基氨-动力多联产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张向荣;高林;金红光;蔡睿贤;

层次分析法在多联产系统综合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王云波;李政;倪维斗;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资源/能源/环境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倪维斗,李政,薛元

二甲醚/动力多联产系统初步研究    陈斌,高林,金红光

与SOFC整合的CO_2准零排放IGCC新系统研究    段立强;杨勇平;林汝谋;

德士古渣油气化炉的数值模拟    贺阿特,冯霄,董绍平,潘晓苇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数学模拟研究    李超;代正华;许建良;于广锁;王辅臣;

Aspen Plus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模拟研究    马顺勤

拓展的能值指标用于评价工业系统可持续性的研究    张小洪;蒋文举;

煤炭清洁利用国际技术问题研究——以IGCC和CCS为例    刘鹤;

二甲醚经济与中国的能源和环境    倪维斗,靳晖,李政,郑洪弢

关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陈由旺,王皆腾,李晓艳

SiC产业多联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与Matrix区域的变化    强军锋;王晓刚;杨金成;田欣伟;邓军平;樊子民;任建勋;彭龙贵;余竹焕;

火电厂CO_2减排技术及成本探讨    丁炜;朱林;

燃用低热值合成气燃气轮机性能特点及优化    张建府;

天然气再燃过程与排放特性数值研究    毕明树;贾艳艳;李芳;

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松岭;张莉娜;张学镭;

基于智能微网的氢氧联合循环与风能耦合发电系统    蒋东方;高丹;武珍;胡三高;

发展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马正先;王平;王万起;

一种基于炉内热平衡预测与判断煤粉炉炉内燃烧稳定性的方法研究    蒋海明;

Aspen Plus平台气化模拟简介    王建武;

基于风险的化工园区产业链优选研究现状及趋势探讨    湛孔星;陈国华;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

多喷嘴对置式气化炉内温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颜卓勇;梁钦锋;郭庆华;于广锁;于遵宏;代松涛;李兴龙;

天然气基多联产系统研究进展    徐钢;李洪强;韩巍;金红光;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王华;李孔斋;魏永刚;敖先权;何方;

武钢炼铁“十一五”节能减排技术进步    杨志泉;

炼钢系统工序能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冠军;

气流床气化炉及其辐射废锅内的多相流动、传热与熔渣行为研究    倪建军

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    李艳

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    李先春

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    周贤

煤矸石酸法提铝的活化技术研究    司鹏

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    张进春

合成气为核心的能源化工系统的系统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价    刘敬尧

整体煤气化湿空气透平(IGHAT)循环关键部件的特性建模与实验研究    孙博

焦炉气自热转化炉内流动和反应过程研究    王玉琴

脱油沥青气化过程及其在IGCC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蒋德军

煤尘爆炸特性及抑爆技术实验研究    左前明

煤粉火焰稳定性与熄火综合评判模型的研究    毕武林

煤直接液化残渣性质及应用的探索性研究    范芸珠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上出料发料罐系统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特性研究    董卫宾

煤加氢气化反应的实验研究    陈振兴

两段式化学热回收煤气化工艺冷态及热态的研究    焦延涛

水煤浆气化喷嘴加压雾化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李波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焦油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研究    温亮

水煤浆气化喷嘴冷态模化试验研究与新型喷嘴开发研究    胡莹超

低温甲醇洗工艺流程模拟——甲醇洗涤塔的模拟    孙津生;李燕;

SHELL粉煤加压气化与新型水煤浆加压气化的技术评价    任照彬,宋甜甜,路文学

鲁奇加压气化焦油酚水分离技术改造    冯永权;孟祥青;

煤制天然气项目经济性分析    陈显伦;

基于Aspen Plus建立喷流床煤气化炉模型    张斌,李政,江宁,麻林巍,郑洪韬

煤气化废水酚氨分离回收系统的流程改造和工业实施    钱宇;周志远;陈赟;余振江;

固定床煤气化炉的模拟与优化    朱有健;王定标;周俊杰;

煤制乙二醇装置中CO耐硫变换工艺    李勇;王红;

煤制甲醇CO变换工艺组合方式的研究    王明华;李政;倪维斗;

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冯亮杰;尹晓晖;郑明峰;

低温甲醇洗全流程模拟与优化研究    孟庆军

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    倪维斗,李政

M701F燃气轮机的结构特点    王强

影响联合循环机组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朱军辉

Texaco煤气化炉数学模型的研究——建模部分    李政,王天骄,韩志明,郑洪韬,倪维斗

Texaco煤气化炉数学模型研究(2)——计算结果及分析    李政,王天骄,韩志明,郑洪韬,倪维斗

德士古气化炉内煤气化过程的数值研究    刘向军,朴泰俊

多联产系统: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领域五大问题的重要途径    倪维斗,郑洪弢,李政,江宁

新一代能源动力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林汝谋,金红光,蔡睿贤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上)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甲醇、电的多联产系统分析(下)    麻林巍,倪维斗,李政,任挺进

IGCC系统全工况特性与设计优化以及新系统开拓研究    段立强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    徐祥

TEXACO水煤浆气化炉的建模及仿真研究    李斌

IGCC电站空分系统的研究与建模    邢翼腾

IGCC气化系统仿真    寇惠武

IGCC联合循环系统建模与设计优化研究    迟全虎

IGCC热力系统建模与设计中若干关键问题    邵艳军

改进型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备研究    杨意泉,张鸿斌,林国栋,陈汉忠,袁友珠,蔡启瑞

流化床中甲醇合成过程    李琰;骞伟中;魏飞;

晋煤集团煤基MTG项目投产    

高压法甲醇合成使用高活性催化剂    萧任坚

甲基叔丁基醚(MTBE)    童;

降低煤基甲醇生产成本的可能途径    王锦惠;

均温型甲醇合成塔内件的开发应用及JL冷管型氨合成塔内件和等压合成综合新技术    徐安开

管壳式甲醇含成反应器的最大允许管径和最大传热温差    张华良,曹发海,刘殿华,房鼎业

鼓泡淤浆反应器甲醇合成热模试验的工程问题    王存文,丁百全,朱炳辰

800均温改进型甲醇合成塔内件的应用    任培春,徐安开

浆态床合成甲醇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    翟旭芳;谭猗生;韩怡卓;

富CO_2合成气制甲醇用Zr-Cu/ZnO催化剂的研究    房克功;杨成;孙予罕;

Aspen Plus对甲醇合成流程的模拟研究    陈霁威;黄道;

金属铅催化尿素与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    邬长城;赵新强;王延吉;

NC309催化剂上反应条件对甲醇合成影响的研究    侯梦溪;张海涛;房鼎业;应卫勇;虞昊;吴志文;

管壳外冷-绝热复合式甲醇合成反应器的应用    应卫勇;张海涛;马宏方;房鼎业;

干燥方式对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性能影响的研究    国海光;刘化章;

一种基于MAS的化工过程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王磊;黄道;

焦炉煤气多联产制甲醇技术与发展    郑明东;

碳酸二甲酯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董晓芳;孙迎春;

国产化大甲醇合成塔技术落户内蒙古    楼韧

我自主大型甲醇技术走向成熟    记者 刘方斌 张兴刚

临涣焦化公司从“尾气”中“淘金”    庞德泉 马强

国产大甲醇合成塔被广泛应用    本报记者 刘全昌

新型甲醇合成系统投运成功    刘方斌

重信守诺高效运行    记者 王进

立足甲醇谋求高端发展    本报记者 郝光明

G辽通 放量突破均线压制    广州运财行

兖矿国宏:与天空一起蔚蓝    赵京燕

大甲醇技术工程化取得重要进展    寿红华

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的台架试验和醇气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张登攀

流化床甲醇制汽油工艺基础及中试研究    王毅

甲醇气相脱水制二甲醚反应过程研究    张梁

光催化水还原CO_2制取甲醇的量子化学研究    罗冬梅

氧化铈催化CO_2和甲醇直接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王玮

列管式甲醇合成反应器及其所用催化剂的综合优化    李建伟

合成气直接制取二甲醚反应体系的研究    王立刚

生物质与天然气基及其互补的多联产系统集成开拓研究    李洪强

CO_2加氢制甲醇用Pd-修饰MWCNTs-促进高效新型Pd-ZnO催化剂的研究    梁雪莲

生物质(秸秆)气合成甲醇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朱灵峰

双塔并联式甲醇合成工艺开发与工业示范    张雷

德国鲁奇60万吨甲醇合成工艺产能提高的研究    张士金

甲醇合成的工艺过程分析与操作控制优化    黄琼

甲醇制丙烯工艺流程模拟计算    王甜甜

甲醇、甲醛合成乙二醇的研究    徐安阳

高硫煤综合利用甲醇生产危险有害性分析评价及预控    董华

煤基多联产系统总体性能分析    赵振可

CFD在甲醇合成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闫金凤

转化气制甲醇的系统安全分析    张峰

基于煤气化的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李召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