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钢铁厂剩余煤气在煤气柜与电厂锅炉中优化分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23
热度:

钢铁厂剩余煤气在煤气柜与电厂锅炉中优化分配研究【摘要】:本文介绍了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种类及特性,指出了副产煤气回收与利用的重要性。总结了国内钢铁企业的煤气回收与利用方面的问题,针对

【摘要】:本文介绍了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种类及特性,指出了副产煤气回收与利用的重要性。总结了国内钢铁企业的煤气回收与利用方面的问题,针对我国钢铁企业提出了比较先进可行的回收利用煤气的方法。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煤气平衡是钢铁企业合理利用煤气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煤气平衡的因素,给出了煤气平衡的措施。通过分析煤气的供应系统,利用数学模型对钢铁企业的剩余煤气进行合理的优化,达到了减少煤气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煤气利用率的目的,为企业的能源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过对剩余煤气在煤气柜和电厂锅炉中建立优化分配数学模型,利用LINGO软件进行求解,使钢铁企业剩余煤气合理分配。其目标函数是总费用最小,其包括中燃料费用、惩罚费用和发电效益,针对目标函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约束:1)物质平衡约束,即每阶段剩余煤气量为煤气柜缓冲的煤气量与锅炉消耗的煤气量之和,锅炉消耗的煤气量为各个烧嘴消耗的煤气量之和;2)能量平衡约束,即设备要保持生产必须满足的能量要求;3)煤气柜约束,即确保煤气在煤气柜的安全容积内波动;4)锅炉烧嘴约束,即对烧嘴开启或关闭的描述;5)资源限制约束,即每个设备都在正常的工作范围内工作;6)非负约束,即每个变量的数值都必须不小于零。 针对钢铁企业主生产工序后剩余煤气为高、转煤气两种和高、焦、转三种煤气的两种情况,分别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煤气的优化方案,并对模型运行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数学模型的优化,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煤气的放散,同时还使电厂取得了最大的发电效益。 【关键词】:煤气回收利用 煤气平衡 数学模型 煤气柜控制 锅炉烧嘴控制 最优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X75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课题背景11-12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12-13
  • 1.3 课题的提出13-1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4-15
  • 第二章 钢铁企业的副产煤气15-25
  • 2.1 副产煤气的种类及其特性15-16
  • 2.2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重要性16-17
  • 2.3 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的回收与利用17-23
  • 2.3.1 副产煤气的回收利用现状17-20
  • 2.3.2 回收利用高炉煤气20-21
  • 2.3.3 回收利用焦炉煤气21-22
  • 2.3.4 回收利用转炉煤气22-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第三章 钢铁企业的煤气平衡25-37
  • 3.1 煤气供应的原则25-27
  • 3.2 煤气平衡的思路与原则27
  • 3.3 影响煤气平衡的因素27-29
  • 3.3.1 生产节奏对煤气平衡的影响27-28
  • 3.3.2 生产运行模式及管理制度对煤气平衡的影响28
  • 3.3.3 煤气柜对煤气平衡的影响28
  • 3.3.4 煤气输配的影响28
  • 3.3.5 煤气质量的影响28
  • 3.3.6 市场对钢铁产品的影响28-29
  • 3.4 煤气平衡的措施29-32
  • 3.4.1 编制好煤气的静态平衡29
  • 3.4.2 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29
  • 3.4.3 用缓冲用户调节动态平衡29-30
  • 3.4.4 增建煤气柜,提高管网缓冲能力30-31
  • 3.4.5 单品种与多品种煤气采取不同原则31
  • 3.4.6 建立能源管理中心31-32
  • 3.4.7 改善用气设施结构,建立煤气混合加压站32
  • 3.4.8 避免煤气的集中使用或集中放散32
  • 3.5 煤气平衡应注意的问题32-33
  • 3.6 煤气调配原则33-35
  • 3.7 本章小节35-37
  • 第四章 煤气优化分配模型37-49
  • 4.1 钢铁企业中的煤气柜37-38
  • 4.2 钢铁企业中的电厂锅炉38-39
  • 4.3 煤气优化分配模型39-46
  • 4.3.1 目标函数40
  • 4.3.2 约束条件40-46
  • 4.4 模型软件的介绍46-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煤气优化分配模型的应用49-69
  • 5.1 两种煤气优化分配模型49-59
  • 5.1.1 模型中的数据49-53
  • 5.1.2 模型计算结果53-57
  • 5.1.3 模型结果分析57-59
  • 5.2 三种煤气优化分配模型59-68
  • 5.2.1 模型中的数据60-63
  • 5.2.2 模型计算结果63-68
  • 5.3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COREX工艺输出煤气的综合利用    徐国群

引进Corex工艺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沙永志,王凤岐,周渝生

COREX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    徐国群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马钢中板加热炉上的应用    陆强;

天然气在宝钢应用的研究    张兴良;

梅山煤气平衡问题初探    王自龙,陈卫东

节能与副产煤气回收利用    蒋汉华

钢铁联合企业的煤气优化利用    韩明荣,温良英

莱钢煤气系统的优化与应用    刘春燕,梁凯丽,王元仓,周亮文

钢铁联合企业煤气系统优化利用    张琦,蔡九菊,杜涛

新型煤气柜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    周伟

LINGO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陈广洲;

约束优化问题测试函数的一个构造方法    雍龙泉;邬弢;李亚娟;

“最小条件”平面度误差的最优化评定方法    徐政新

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新方法    刘运妙

DEA模型在评价科技投入产出绩效中的运用——以云南省2000-2004年数据为例    徐雪竹;刘振;

平果赤泥综合利用现状和开发研究展望    张元福,刘永刚中国铝业公司广西分公司 ,甘国耀,梁杰,杨元旭中国铝业公司广西分公司 ,张凤权,李军旗,王海峰,黄碧芳

氧化铝工业的系统节能研究现状    闫红杰;葛世恒;

海绵钛生产流程综合能耗分析方法    吴复忠;金会心;

基于数学模型的旅游线路优化设计    王战友;李强;黄利平;

我国热处理能源结构分析    江利;闫非;汪剑;戚琴花;

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热力学规律研究    曹朝真;张福明;毛庆武;徐辉;

焦炉延长结焦时间后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罗进;张俊;

基于单纯形法液压同步控制参数的最优化    刘忠伟;刘少军;邓奕;周育才;黄明辉;邓英剑;

一种新的钢铁企业煤气数据校正模型    聂秋平;吴敏;杜友武;熊永华;

赤泥选铁工艺研究现状    陈来保;马正先;

基于DEA法的城市消防站选址优化研究    张家明;冯昊;

灭火救援力量调集的多目标优化    邢志祥;

盲分离的模糊性    王惠刚;梁红;李志舜;

钢铁行业能源综合利用分析    司力功;翟文利;

某焦化厂洗脱苯工艺设备设计改进及运行效果    党新格;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重力热管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及液氮温区重力热管的实验研究    焦波

双机架紧凑式炉卷轧机模型自适应优化控制    王晓东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广义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与应用研究    陈进杰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    单娜娜

钢铁企业能源实绩平衡与优化调度策略及应用研究    聂秋平

公路网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    丁胜仁

基于模糊理论的组合投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付云鹏

锥模型信赖域算法研究    陆晓平

协同决策机制下航空运输系统不正常航班问题研究    唐小卫

多智能体调度优化算法研究    王东阳

基于参数优化LSSVM在转炉煤气系统预测中的应用    田向伟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智能优化调度研究    何维

基于动态规划的应急资源运输调度研究    乔银华

SB公司多工厂生产协调优化问题研究    张武华

能源预测及能源优化技术在冶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赵莹

物流园区布局与绩效评价建模    段龙松

CTCS-3级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测试序列的生成方法及工具研究    王超琦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及应用    徐泰燕

钢铁生产流程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动态仿真    赵业清

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在钢铁厂的应用    杨若仪,刘文和

钢铁企业工序能耗和节能潜力    王维兴

新世纪初的冶金节能    王为钢,徐继昌,蒋汉华

当前开展节能工作的难点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戴坚

轧钢节能技术综述    臧锦,陈瑛

梅山煤气平衡问题初探    王自龙,陈卫东

钢铁联合企业的煤气优化利用    韩明荣,温良英

莱钢煤气系统的优化与应用    刘春燕,梁凯丽,王元仓,周亮文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优化管理模型及其应用    赵立合,林秀贞,朱和杰,王绪东,徐业鹏,王世均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分析    黄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