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与能源塔热泵集成空调系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7:34
热度:

太阳能与能源塔热泵集成空调系统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着城镇化建设脚步越来越快。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基础建设也带来了过快的能源消耗,在这些能源消耗过程中,空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着城镇化建设脚步越来越快。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基础建设也带来了过快的能源消耗,在这些能源消耗过程中,空调能耗占了一定的比重。对于一套建筑空气调节系统,空调冷热源设备是满足建筑冷热需求、实现能源消耗与转化的关键设备,空调冷热源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空调能耗的多少。因此,合理选择和设计空调系统冷热源是实现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措施。 本文针对地处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楼建筑的空调冷热源节能改造设计了一套集成太阳能供热、能源塔热泵系统供热和蓄热等技术的集成空调系统。文章首先从理论计算的角度证明了该套空调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实现全年供冷、供热的可行性。 然后,通过对相类似工程在同一室外参数下的局部性能测试,结合TRNSYS仿真模拟方法,分析了集成空调系统在全年4类典型气候工况及相应的最佳运行配置条件下的运行规律及制冷、制热性能,找出了运行性能欠佳的工况。 针对该运行性能欠佳的状况,运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能源塔的换热构造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有利于空气和能源塔对流换热的能源塔尺寸配置。 最后,对该系统的节能和环保效益做了定量分析。 文章结尾在总结本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系统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冷热源节能改造 运行配置 运行规律 构造优化 节能环保效益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3
  • 1.1 课题背景10-11
  • 1.2 研究和应用现状11-18
  • 1.2.1 太阳能供热技术现状11-14
  • 1.2.2 能源塔热泵技术现状14-17
  • 1.2.3 太阳能、能源塔热泵联合供热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17-18
  • 1.3 相关基础知识概述18-20
  • 1.3.1 TRNSYS 软件简介18
  • 1.3.2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简介18-19
  • 1.3.3 太阳辐射基础知识19-20
  •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20-21
  • 1.4.1 研究目的20-21
  • 1.4.2 研究意义21
  • 1.5 本文研究内容21-23
  • 第二章 太阳能-能源塔热泵集成空调系统模型的提出及换热理论计算23-45
  • 2.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23-25
  • 2.2 系统设计计算参数25-26
  • 2.3 集成空调系统的建立26-35
  • 2.3.1 太阳能集热系统与能源塔热泵系统的容量匹配分析26-28
  • 2.3.2 太阳能集热模块设计28-29
  • 2.3.3 能源塔热泵系统模块设计29-30
  • 2.3.4 蓄热模块设计30-33
  • 2.3.5 动力设备的选择33-34
  • 2.3.6 系统运行原理34-35
  • 2.4 采暖系统模型及换热理论计算35-44
  • 2.4.1 间接换热理论计算模型35-36
  • 2.4.2 有温差水流换热模型36-37
  • 2.4.3 能源塔传热传质模型37-41
  • 2.4.4 能源塔热泵系统换热模型41-42
  • 2.4.5 太阳能集热系统模型42-43
  • 2.4.6 系统的热平衡模型43-44
  • 2.5 小结44-45
  • 第三章 系统全年四类典型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分析45-65
  • 3.1 测试方案45-47
  • 3.1.1 工况分类45-46
  • 3.1.2 测试对象与实验仪器46
  • 3.1.3 测试方法46-47
  • 3.2 系统在工况 1 下的运行性能47-49
  • 3.3 系统在工况 2 下的运行性能49-53
  • 3.4 系统在工况 3 下的运行性能53-58
  • 3.5 系统在工况 4 下的运行性能58-63
  • 3.5.1 能源塔热泵系统单独供热模式59
  • 3.5.2 蓄热系统单独供热模式59-61
  • 3.5.3 热泵机组与蓄热系统串联供热模式61-63
  • 3.6 小结63-65
  • 第四章 针对运行性能最差区间的优化设计及效果对比65-74
  • 4.1 性能最差工况的原因分析65
  • 4.2 采用 CFD 仿真技术对能源塔进行结构优化65-73
  • 4.2.1 能源塔数值计算模型66-68
  • 4.2.3 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68-73
  • 4.3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系统的节能与环保效益分析74-84
  • 5.1 系统的节能效益分析74-79
  • 5.1.1 系统的初投资及回收年限74-75
  • 5.1.2 系统的年节能量75-78
  • 5.1.3 寿命周期内总节省费用及费效比78-79
  • 5.2 系统的环保效益分析79-83
  • 5.2.1 大气有害颗粒物过滤量分析79-82
  • 5.2.2 大气污染物减排量分析82-83
  • 5.3 本章小结83-8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4-86
  • 6.1 结论84-85
  • 6.2 展望85-86
  • 参考文献86-89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89-90
  • 致谢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热源塔液气比优化分析与实验研究    文先太;梁彩华;张小松;周晓林;张跃;

建筑节能中各种太阳能利用方式的对比与分析    龚咪咪;魏新利;孟祥睿;张富强;

太阳能产业发展正当时    杨伟利;

基于太阳能热利用的生态建筑能源技术    王如竹,翟晓强

闭式热源塔用作空调冷热源的分析    张晨;杨洪海;刘秋克;吴建兵;

热源塔热泵低热能再生技术在我国南方的应用    刘秋克;王武英;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简介    郎四维,林海燕,付祥钊,涂逢祥

溶液除湿过程热质交换规律分析    刘晓华,张岩,张伟荣,谢晓云,江亿

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祁菁;

《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与实施进展    郭日生;

陶粒湿屋面隔热效果的测试研究    杨红霞;戴天兴;刘加平;李盛斌;

地板辐射采暖双向散热系统夏季供冷分析    赫海灵;

陶粒湿屋面传热过程的有限元解法    杨红霞;戴天兴;崔保龙;吴小强;

沥青和水泥混凝土导热特性研究    张仁义;顾强康;林超群;何培;

成都地区室外温度可利用范围探索——以某大学多功能报告厅为例    李攀;龙恩深;王艳;杨万科;

变风量空调系统应用研究    周向阳;

北京电视中心工程通风空调专业隔振选择与设置    李志勇;刘元光;

坡度隧道的火灾烟囱效应的升压力分析    徐琳;张旭;

深埋长大高速铁路隧道阻塞比对温度影响研究    朱艳峰;吴亚平;

织物层热湿传递过程仿真研究    郑连锋,张洪弟

乌鲁木齐市某娱乐场所的暖通设计    王志刚;

立式空调安装位置对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国玉山;

地热井内U型管换热器的模型研究    窦成良;肖勇全;

校园供热节能新技术    杨金钢;

毛细管平面辐射空调传热特性的研究    刘学来;李永安;

溶液除湿系统内循环的数值模拟研究    许礼飞;鲁月红;雷博;黄志甲;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分析    白延斌;黄翔;孙铁柱;文力;

用于暖通空调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绿色建筑    牛润萍;张欢;林黎;吕强;

夏热冬冷地区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问题的几点思考    姜晨光;林长胜;钱保国;何跃平;朱烨昕;顾持真;

通讯设备户外机柜静音散热设计    谭迅;陈洁茹;何朝来;骆军;

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研究    杨书召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李文国

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    李国富

热电联产系统冷源领域节能及耦合机理研究    林振娴

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王锡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空调客车内气流分布特性及动态热舒适性研究    向立平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冷热原油顺序输送技术研究    吴玉国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与村镇建筑一体化研究    李宪莉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    亓玉栋

方钢管混凝土火灾条件下温度场和温度应力研究    赵永梅

带嵌件注塑模具冷却过程的边界元分析    张明飞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C/E复合材料磨削温度理论建模与分析    马海龙

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    徐义洪

空调办公室内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评价的数值模拟研究    祝百茹

巷道煤柱自燃温度分布数值模拟    李鑫

CPU热柱散热器的实验研究及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李艳红

氨水解吸—压缩制冷循环的试验研究    刘小军

利用含水层蓄能提高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效率    袁伟峰,赵军,朱强

显热除霜方式的能量分析与试验研究    梁彩华;张小松;徐国英;

建筑中太阳能的应用技术    孙光伟,蒋志坚,刘晓峰,胡汛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特性分析及优化    卜其辉;秦红;梁振南;叶泽文;

生态建筑漫谈    彭昌海,柳孝图

基于跨季节地下蓄热系统的模拟对热储利用模式的优化    赵军;陈雁;李新国;

空气源热泵蓄能热气除霜新系统与实验研究    韩志涛;姚杨;马最良;姜益强;

太阳能光导管采光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王凡;龙惟定;

太阳能季节性土壤蓄热影响因素分析    张文雍;郑茂余;王潇;张洪杰;

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    王崇杰,赵学义

基于地理管的太阳能季节性蓄热的地下传热数值分析    王艳

太阳能制冷及供暖综合系统研究    顾晓燕

太阳能采暖系统在小城镇住宅建筑中应用技术的研究    卜亚明

太阳能与生物质能互补的散热器采暖系统中室内热环境研究    王磊磊

太阳能土壤跨季节蓄热—地源热泵组合理论与实验研究    韩敏霞

浅谈智能建筑中的空调系统    陈益武,尹劲松,彭福胜,徐文明

空调冷热源的选择与分析    满国海;雷建强;

浅谈太阳能喷射式空调    武晓庆;田琦;刘玉娜;

铁四院新建生产科研综合楼空调系统设计简介    胡世强;黄丽娟;赵建伟;

太阳能驱动的高温辐射供冷    宋兆培;王如竹;翟晓强;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若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卢琼华;徐菱虹;

长沙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现状与节能潜力分析    杨昌智;吴晓艳;李文菁;戴小珍;

北京延庆文化中心空调设计    李冬冬;蔡玲;

空调系统湿度控制的另一方法    李中兴;

东海水产研究所电子计算机房空调系统的设计    赵克瀛;

VRV空调系统    齐晓燕;樊娜娜;

空调系统冷凝水管径的计算与选择    戚乙;

人工神经元用于船舶空调系统的探讨    梁延东;刘剑;

百华大厦空调系统的合理选用    宋丽娜;

动态送风空调系统的经济分析    丁容仪;孙淑凤;赵荣义;许为全;

重庆市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检测与节能诊断    曾玲玲;郑洁;曹晓庆;

商场的新风冷负荷特点及一种将其有效利用的空调系统    赵加宁;郭骏;张志勇;

我国汽车空调的发展现状    章镛初;

空调机组性能的优化    邵建卫;龚铮力;

公建空调的节能和空气质量    刁岳峰;

“海水空调”装进青岛住宅小区    王伟卿 赵茂南

红外线感测、电子式控制 改头换面的车用空调系统    罗清岳

重庆“水空调”列入科技支撑计划    郑钢邓勇

空调系统VAV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小辛

让大连用上“海水空调”    本报记者 阎红

夏天地铁是不是又闷又热?上海开始改造    陆文军

LS电缆集团:中国9年功告成    李松

预防“非典”慎开空调    薛晖

湖南将强行空调系统卫生规范    湘雯

浮尘天气汽车空调勤清洁    车文

毛细管格栅空调系统的动态仿真与实验研究    刘学来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建模研究及能效分析    雷飞

基于智能方法的蒸发型空调系统性能实验与优选研究    孙洲阳

办公建筑空调系统用能优化研究    马庆

空调系统故障检测及基于性能优化的在线容错控制    杨学宾

跨临界二氧化碳空调系统及传热元件实验与理论研究    张后雷

蓄冰盘管传热性能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研究    叶水泉

海上医院污染控制与空气品质对策    聂一新

新型稀土系储氢合金的粉化、膨胀和传热特性的研究    覃峰

冷凝热再生式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研究    牛润萍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研究    杨华翼

太阳能与能源塔热泵集成空调系统研究    周慧文

载货汽车空调系统热舒适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樊江勤

变风量空调系统自适应神经元解耦控制与变静压协调控制    董阿妮

多区域VAV空调系统全年新风分配控制研究    柴代胜

空调系统经济节能性分析    王海霞

地埋管地源热泵与冰蓄冷联合运行空调系统研究    郭晓强

毛细管平面空调系统的热工特性及水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崔新阳

基于VPVT控制算法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    陈国庆

住宅空调系统设计与室内空气质量研究    李向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