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的优化及性能预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6:04
热度: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的优化及性能预测【摘要】:针对所构建的以CO2接受体法气化为基础的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以热力学平衡计算软件包FactSage5.2来预测气

【摘要】:针对所构建的以CO2接受体法气化为基础的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以热力学平衡计算软件包FactSage5.2来预测气化炉及燃烧炉的产物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质平衡、能量平衡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以提高系统效率为目标,对系统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这两个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系统效率随操作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在综合考察压力和碳转化率对系统效率、气化炉和燃烧炉性能的影响规律后,比较合适的系统压力和气化炉碳转化率分别为2.5MPa和0.7。在该运行参数下,系统发电效率达到了62.1%。若采用先进的氧离子输送膜(ITM)制氧方法,系统效率可提高1.3%。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热能动力工程 近零排放 CO接受体法气化 平衡模型 系统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06022)~~
【分类号】:TK16
【正文快照】: 0引言开发能源转化效率更高、包括CO2在内的多种污染物排放极低,甚至几乎为零的煤炭利用系统,是世界各国煤炭资源利用所追求的目标。目前,世界已有多家研究机构提出了零排放煤利用系统方案。其中,由于CO2接受体法气化技术具有可以制得高浓度的H2,同时接受体再生过程中释放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质能电厂的监测与控制    杨秀媛;赵刚;吴瑞芝;寻宪生;姜钧;张芳;张利;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的机理研究    关键

IGCC及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循环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张斌,倪维斗,李政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王勤辉,沈洵,骆仲泱,岑可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系统模拟研究    卢立宁,李素芬,沈胜强,卢立宇

石油天然气利用的新途径——燃料电池    鲁德宏

新型煤气化燃烧集成制氢系统的热力学研究    王智化,王勤辉,骆仲泱,周俊虎,樊建人,岑可法

痕量元素在煤粉炉中排放特性的研究    黄亚继,金保升,仲兆平,肖睿,任慧峰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排放的研究现状    徐明厚,郑楚光,冯荣,乔瑜,晏荣

煤焦中的硫化钙在循环流化床燃烧室中的反应模型    李定凯,吕子安

零排放煤基发电及其技术发展    刘淑敏,国文学,范莉娟,居芳,陈梅倩,何伯述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热电冷联产系统应用模式分析    周科;龙新峰;梁平;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王勤辉,沈洵,骆仲泱,岑可法

燃煤痕量元素排放的控制研究    韩军,徐明厚

多联产系统的能值评估    王灵梅;李政;倪维斗;

中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二)    岑可法,邱坤赞,朱燕群

燃煤过程痕量元素动力学机理的研究进展    徐明厚,乔瑜,程俊峰,詹靖,冯荣,蔡铭

含碳能源直接制氢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闫跃龙,肖云汉,田文栋,王峰

碳制氢过程的比较及直接制氢分析    乔春珍,肖云汉

燃煤锅炉PM_(10)形成与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隋建才;徐明厚;丘纪华;郭欣;刘小伟;高翔鹏;

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制取富氢气体模拟研究    高杨;肖军;沈来宏;

碳氢燃料规模制氢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乔春珍;肖云汉;原鲲;

含碳能源直接制氢的实验研究    王峰;闫跃龙;肖云汉;

煤燃烧过程中有害元素和亚微米颗粒物排放与控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孟韵

模拟燃烧烟气中汞形态转化及脱除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高洪亮

大型电站锅炉氮氧化物控制和燃烧优化中若干关键性问题的研究    周昊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贾俊曦

含碳能源直接制氢中CO_2吸收剂的研究    乔春珍

燃煤锅炉微细颗粒电除尘特性及电场逃逸机理的研究    齐立强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及理论研究    刘耀鑫

固体热载体法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新工艺研究    魏立纲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熔融特性及重金属赋存迁移规律的研究    王学涛

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    徐祥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黄镜欢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沈洵

燃煤典型痕量元素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计算的研究与比较    冯荣

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铅的反应机理研究    徐杰英

煤燃烧超细颗粒物生成与控制的实验研究    王春梅

高压水煤浆锅炉燃烧、传热、积灰结渣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徐慧芳

煤燃烧中硒与锡的反应机理量子化学研究    王臣

生物质及煤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化学平衡分析    吕文贻

合成氨—动力多联产系统初步研究    张向荣

燃料电池/微透平混合发电装置系统建模与仿真    徐泽亚

应用Gibbs自由能最小法研究Li/SF_6气液浸没燃烧反应    张文群,张振山

塔里木盆地煤显微组分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及意义    孙旭光,陈建平,郝多虎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张雷

具有CO_2分离的煤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初步研究    向文国,狄藤藤,肖军,沈来宏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王勤辉,沈洵,骆仲泱,岑可法

CaCO_3分解机理的研究    郑瑛,陈小华,郑楚光

流化床焚烧垃圾的关键问题及预处理措施    严建华,沈祥智,李晓东,马增益,温俊明,池涌,岑可法

混煤热解特性及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    刘亮;李录平;柏湘杨;涂福炳;周孑民;

IGCC的某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焦树建;

还原条件下煤中硫的转化    王卫良;吕俊复;张建胜;刘青;岳光溪;沈解忠;苏小平;

煤粉在高浓度CO_2下的燃烧与气化    刘彦丰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技术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毛玉如

固态医疗垃圾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与燃烧特性数值分析及实验    冉景煜

窑尾预分解系统冷模流场研究    陈思维

典型危险废物回转窑热处置特性和技术研究    刘刚

典型危险废弃物焚烧过程中无机污染物HCl和重金属的生成特性及其控制的机理研究    谭中欣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及理论研究    刘耀鑫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的机理研究    关键

垃圾焚烧过程受热面积灰烧结特性实验研究    许明磊

半焦加压燃烧特性研究    谷小兵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沈洵

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系统动力学研究    蒲学森

煤气化链式燃烧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研究    狄藤藤

煤焦的CO_2气化反应性热重研究    胡军印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研究与杭州10kV配电网合环问题的研究    于建辉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利用系统    王勤辉,沈洵,骆仲泱,岑可法

煤气化-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混合循环系统的分析    张斌,李政,倪维斗

中国燃料电池的发展    毕道治

燃料电池现状与未来    衣宝廉

我国几种典型煤中痕量元素的分布特征    晏蓉,曾汉才,欧阳中华, 陆晓华,徐涛

含碳能源直接制氢的热力学分析与实验研究    闫跃龙,肖云汉,田文栋,王峰

燃煤电厂排放细微灰粒中痕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    陆晓华,曾汉才,欧阳中华,张保军,魏路线

水蒸汽流化下煤气化气态污染物释放研究1.污染物生成与脱硫实验研究    赵浮,李定凯,吕子安,崔琳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性能研究    沈承,曹广益,朱新坚

12兆瓦热电气多联产装置的开发    王勤辉,骆仲泱,方梦祥,倪明江,岑可法

简讯    

对热工学基础中水蒸气一章教学内容的探讨    曹振华;

加速推进重型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国产化    蒋洪德;

    

    

    

    

    

    

    

先进燃气轮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孙鹏;任静;蒋洪德;

能源高效转换与储存关键材料化学    陈军;

多项新能源鼓励政策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邢佰英

华能携手美能源巨头 “绿色煤电”任重道远    本报实习记者 高扬

清洁高效生物质能颗粒燃料投放市场    古月

中美能源合作日益深化 博地能源签下中国大单    张云中

清洁能源向规模化迈进    

欧盟驻华大使谈中欧能源合作    本报记者 史丰蕾

中澳联手启动世界最大褐煤气化发电项目    本报记者 秦庚

清洁能源国际合作的战略思考    科技部高新司能源与交通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郑方能 封颖

发展清洁能源技术价值链    记者 许琦敏

“碳税征收目前还停留在研究阶段”    本报记者 钟良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利用系统的机理研究    关键

能源系统的解析解与多能源互补系统集成研究    李元媛

100MW汽轮机转子热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开发    宋明谦

新型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综合利用系统分析与优化    孙登科

近零排放煤气化燃烧集成系统动力学研究    蒲学森

煤气化链式燃烧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研究    狄藤藤

O_2/CO_2燃烧一维炉实验平台的设计    冯新新

烟草行业的节能减排研究及设计    张占佳

基于Aspen plus的煤气化链式燃烧整体联合循环模拟研究    张倩

热管式余热锅炉热力及水循环计算软件的开发    朱家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