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腔式盘管空气接收器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4:51
热度:

太阳能腔式盘管空气接收器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摘要】: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包括聚光器、接收器和热功转换单元等几个部分,其中聚光器和接收器又统称为集热器。接收器是用来接收来自聚光器的

【摘要】: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包括聚光器、接收器和热功转换单元等几个部分,其中聚光器和接收器又统称为集热器。接收器是用来接收来自聚光器的高热流密度的太阳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产出高温工质的关键部件。接收器的热力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研究接收器内部能流分布以及热损失特性对集热系统结构优化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下聚光腔式盘管空气接收器,研究了不同空气流量(1~5m3/h)和不同流向(顺流和逆流)对接收器热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空气在接收器内的加热过程和温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平均入口光强为120kW/m2时,逆流和顺流的最高空气出口温度分别能达到662℃和593℃,热效率最高可达53.6%。空气流量的大小对出口温度和热效率影响较大,相同流量下,逆流优于顺流。空气在接收器内的温度先上升后下降,流量越大,尾部温降越小。 建立腔式盘管空气接收器光热耦合模型,针对接收器内壁表面热流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建立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光学追迹模型获得管壁光强分布,并将其作为热边界条件导入到FLUENT三维传热模型,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接收器热效率和空气温度变化规律。光热耦合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接收器内壁面辐射能流呈双峰分布,接收器内空气加热过程及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相吻合良好,出口温度误差低于8%。基于光热耦合模型进一步分析分析接收器各部分的热损失情况,结果表明:接收器外壁对外辐射热损失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接收器外壁对外对流热损失,并进一步提出接收器优化的措施与效果。 采用光热耦合模型分析不同接收器结构对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入口平均光强增加到200kW/m2和300kW/m2时,流量为5m3/h时的接收器出口温度分别能达到706℃和818℃,但热效率降低至~20%。盘管管径减少到4mm时,流量为5m3/h时的接收器出口温度能达到670℃,热效率可达64.1%,但压降损失从6mm时的5.37kPa上升至56.52kPa。进一步减少盘管圈数能改变盘管壁面光强分布使其更有利于管内空气温升,当圈数减少为12圈时,出口空气温度最高为572℃(5m3/h),压降也进一步降低为4.62kPa。进一步减少圈数时,由于进口总光强的降低及管内加热时间的减少则会导致出口温度的降低。设计腔式盘管接收器时应根据出口温度要求选定入口光强和流量大小,壁面光强分布可通过管径和圈数的调整使其达到最优分布效果。 【关键词】:太阳能 盘管 接收器 高温空气 能流分布 温度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15;TK5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图目录11-13
  • 表目录13-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1.1 前言14-15
  • 1.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15-19
  • 1.3 太阳能接收器研究现状19-21
  • 1.3.1 容积式接收器19
  • 1.3.2 颗粒式接收器19-20
  • 1.3.3 腔体式接收器20-21
  • 1.4 空气接收器21-24
  • 1.5 本文研究内容24-26
  • 第二章 腔式盘管接收器特性试验与分析26-36
  • 2.1 接收器结构26-27
  • 2.2 试验装置27-28
  • 2.3 试验研究28-34
  • 2.3.1 试验过程与方法28-30
  • 2.3.2 逆流试验结果与讨论30-32
  • 2.3.3 顺流试验结果与讨论32-34
  • 2.3.4 玻璃光孔影响34
  • 2.4 本章小结34-36
  • 第三章 腔式盘管接收器光热耦合模型与验证36-59
  • 3.1 前言36
  • 3.2 入口总能量测算36-42
  • 3.2.1 测量系统简介36-39
  • 3.2.2 朗伯板位置坐标标定39-40
  • 3.2.3 测试结果处理与分析40-42
  • 3.3 腔内盘管相对能流分布模拟与实际能流分布42-45
  • 3.3.1 ASAP模型建立42-44
  • 3.3.2 ASAP光学追迹结果及分析44-45
  • 3.4 数值计算理论基础45-50
  • 3.4.1 基本假设及控制方程45-47
  • 3.4.2 FLUENT简介47-48
  • 3.4.3 FLUENT中辐射模型48-50
  • 3.5 Fluent耦合传热计算50-55
  • 3.5.1 数值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50-51
  • 3.5.2 Fluent模型假设及边界条件设置51-53
  • 3.5.3 模型材料性质设置53-55
  • 3.6 模型验证与分析55-57
  • 3.6.1 逆流结果对比分析55-56
  • 3.6.2 顺流结果对比分析56-57
  • 3.7 本章小结57-59
  • 第四章 模拟结果分析与预测59-75
  • 4.1 盘管壁面与腔内温度分布59-60
  • 4.2 热平衡分析60-66
  • 4.2.1 整体热平衡60-61
  • 4.2.2 石英玻璃热损失61-62
  • 4.2.3 接收器壳层外表面热损失62-63
  • 4.2.4 腔体内表面热损失63-66
  • 4.2.5 玻璃光孔反射热损失及有效利用热66
  • 4.3 热损失分析66-68
  • 4.3.1 逆流热损失分析与讨论67
  • 4.3.2 顺流与逆流热损失对比67-68
  • 4.4 模型预测68-74
  • 4.4.1 入口光强影响规律68-69
  • 4.4.2 盘管管径影响规律69-71
  • 4.4.3 盘管圈数影响规律71-74
  • 4.5 本章小结74-7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5-77
  • 5.1 研究结论75-76
  •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76
  • 5.3 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0
  • 附录80-81
  • 致谢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祝立萍;钱付平;陈光;黄志甲;

应用Gibbs自由能最小法研究Li/SF_6气液浸没燃烧反应    张文群,张振山

经济周期的热力循环方法分析    薛吴健,张文科

冲击载荷对火炮复进机性能的影响    王成;张培林;傅建平;

麦芽厂表冷器的热力计算    陈昌斌;

增压柴油机排气提前角与指示功关系的分析    邱伟光

气动液压平衡式水下武器发射系统喷注噪声研究    程广涛;张振山;孔岩峰;阳雄;

“工程热力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孙志高;

黑液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厂的模型研究    农光再;李许生;王双飞;

节能制浆厂模型及其能量流动模拟    农光再;李许生;王双飞;

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分析    王翠华;寇丽萍;战洪仁;张先珍;王立鹏;孙国永;

直流变频分体式空调简易设计    张其明;高亚南;张风琴;郑枫;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高温冷水机组分析    白延斌;黄翔;孙铁柱;文力;

水蒸汽再压缩热泵系统的性能分析    赵博;马国远;许树学;

旋转磁场下纳米磁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的实验研究    李增扬;武卫东;刘四美;陈盛祥;丁澎;

真空冷却中上海青下表皮对其传热传质的影响    宋晓燕;刘宝林;

高压气体定容积充放气特性研究    杨钢;徐小威;高隆隆;李宝仁;

土壤源热泵的热力学性能分析    肖峰;高建岭;刘建龙;

燃气热量计温度的计算    刘家友;

燃气热量计温度的计算    刘家友;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先进再燃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吕洪坤

超声波在城市剩余活性污泥中的传输特性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田红

基于朗肯循环的发动机废热回收理论与试验研究    冯黎明

基于气泡生长及多相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及应用研究    曾建邦

高温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混合动力系统变工况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李杨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循环理论与实验研究    郑彬

镁基水冲压发动机内部燃烧过程与燃烧组织方法研究    黄利亚

整流翼型均速管流量传感器研究    齐利晓

氨水降膜吸收传热传质机理及其在两级风冷吸收制冷中的应用研究    林芃

高金属含量镁基燃料水冲压发动机稳态燃烧机理研究    韩超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基于HLA船舶仿真系统设计和时间管理技术研究    董广宇

多功能燃烧弹的研究    田文凯

管道保温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艾振宙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换热优化设计    岳亚蛟

三元工质用于空气源热泵容量调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刘东方

120Hz单级脉管制冷机理论与实验研究    吴英哲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特性分析及数学建模    杨志

热泵与热电联产耦合供暖系统研究    林伟

热电联产供暖系统与发电厂热泵供暖系统对比分析    姚丽娟

“干盘管”经济性分析    殷平;

干盘管系统和主动式冷梁的应用探讨    张勇;何舢;陈殿坤;

废热锅炉盘管的非正常损伤    李德俊,朱世杰,刘冰,王富岗

“干盘管”误解剖析    殷平;

对《“干盘管”误解剖析》一文中4个问题的探讨    沈列丞;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盘管泄漏数值模拟研究    姜文英;

中冷盘管的节能作用    曹聪;

盘管静态特性对直通调节可调比的影响    闫煌;

盘管加热配药罐的冷却改造    李刚,于永洲

干盘管技术在办公类建筑中可实施性的静态分析    沈列丞,龙惟定,黄治锺

柱状冷凝盘管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箱内水温分布研究    王丹丹;单尚礼;王瑞祥;

干盘管技术与系统的适用性    李春;沈晋明;郁惟昌;

盘管与风机间距对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小舟;赵加宁;郭骏;魏建民;

盘管泄漏原因分析    陈文婕;

空调机组盘管段辅助设计研究    赵德印;李苏泷;

新型节能除湿转轮的研究及应用    贾晶;胡海军;

新型节能除湿转轮的研究及应用    贾晶;胡海军;

靖边气田脱水撬缓冲罐盘管腐蚀规律分析    徐东晓;许勇;裴廷刚;郝丽;谷向东;梁强;曹彦青;徐志刚;

浅析浮动盘管型换热器    刘振印;

加热炉输油盘管腐蚀原因解析及应对措施    万林青;

地盘管采暖工程问题浅谈    燕齐伟

空调器中热敏电阻的重要作用    

六院产学研传捷报 新型结晶器通过验收    张燕

过热蒸汽盘管的失效分析和多物理场模拟    熊志鹏

干盘管与湿盘管组合式闭式冷却塔的结构设计及性能分析    房大兵

干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研究    韩璐

盘管与填料复合型横流式冷却塔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贾祥钦

中央空调末端盘管及水系统变频节能运行控制研究和实现    陈孜虎

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临界盘管模式研究    王利

湿天然气加热炉盘管内壁结垢过程模型研究及预测    张海亮

太阳能腔式盘管空气接收器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严亮

加热炉炉管多场耦合力学分析    李巧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