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表面等离子体在α-Si太阳能电池光陷结构中的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3:29
热度:

表面等离子体在α-Si太阳能电池光陷结构中的应用【摘要】:太阳能电池光陷结构设计是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金属等离子光陷结构更是提升太阳电池吸收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金

【摘要】:太阳能电池光陷结构设计是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金属等离子光陷结构更是提升太阳电池吸收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结合其他光陷结构,采用有限元分析法,为α-Si太阳能电池提出设计了4种光陷结构,并对这些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进行的主要工作包括: 首先,结合金属反射器与圆屋顶型减反射层,设计了nano-dome1型太阳能电池结构。研究过程对屋顶结构的宽度和高度进行了优化分析,并仔细探讨了该结构的光吸收增强机制,获得的最优结构短路电流为21.9016mA/cm2。 其次,结合金属光栅与圆屋顶型减反射层,设计了nano-dome2型太阳能电池结构。研究过程主要对金属光栅的宽度、高度、周期等进行了优化分析,发现最优结构的有源层有效厚度仅为26nm,而平均有源层吸收率则达到了71.3%。同时,我们还研究了非对称性和入射光角度对于nano-dome2型结构吸收率的影响。 第三,.在纳米线阵列型太阳能电池中嵌入了金属内部电极结构,并对其从材料、形状以及尺寸上进行了优化分析,发现银质三角形金属内部电极性能最好,当其半高和半宽均为70nm时,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最大为26.2833mA/cm2。 第四,设计了一种由叶片和金属芯组成的风轮型太阳能电池结构。我们首先对7根等腰三角形纳米线叶片的底角进行了优化,发现当底角为29°时,电池平均吸收率最大,为89.12%,并基于此优化了圆柱形金属电极,发现当半径为20nm时,电池吸收率最强。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 表面等离子体 光陷结构 有限元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太阳能电池研究背景9-10
  • 1.2 太阳能电池光陷结构研究进展10-13
  • 1.2.1 背部反射器10
  • 1.2.2 光子晶体结构10-11
  • 1.2.3 前端减反射层11
  • 1.2.4 金属等离子体光陷结构11-13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13-14
  • 1.4 本章小结14-15
  • 第二章 理论基础15-25
  • 2.1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15-18
  • 2.1.1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15-16
  • 2.1.2 光生伏特效应16-17
  • 2.1.3 太阳能电池性能参数17-18
  • 2.2 表面等离子体效应18-20
  • 2.2.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18-19
  • 2.2.2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s,LSPs)19-20
  • 2.3 电磁场理论与有限元方法20-24
  • 2.3.1 电磁场理论21-23
  • 2.3.2 有限元方法(FEM)简介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平板型太阳能电池等离子体光陷结构25-39
  • 3.1 nano-dome 1型太阳能电池光陷结构设计25-28
  • 3.1.1 理论模型25-26
  • 3.1.2 结果与分析26-28
  • 3.1.3 结论28
  • 3.2 nano-dome 2型太阳能电池光陷结构设计28-37
  • 3.2.1 理论模型29-30
  • 3.2.2 结果与分析30-37
  • 3.2.3 结论37
  • 3.3 本章小结37-39
  • 第四章 纳米线型太阳能电池等离子体光陷结构39-52
  • 4.1 纳米线型太阳能电池中内部金属电极设计39-46
  • 4.1.1 理论模型39-40
  • 4.1.2 结果与分析40-46
  • 4.1.3 结论46
  • 4.2 涡轮型太阳能电池光陷结构设计46-51
  • 4.2.1 论模型46-47
  • 4.2.2 结果与分析47-51
  • 4.2.3 结论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总结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增强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    孙鸿滨;孙艺丰;

聚合物-富勒烯太阳能电池器件物理研究进展    刘震;徐丰;严大东;

Recent advances in plasmonic organic photovoltaics    Xi Yang;Wenqing Liu;Hongzheng Chen;

金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增强聚合物太阳电池    方一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    徐鹏

基于纳米等离激元光子学的光伏器件及光催化过程研究    黄一凡

供体—受体型共轭聚合物在电致变色器件中的应用    杜青

金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陈晓强

有机光伏器件的界面修饰对其光学、电学和形貌调控的研究    姚凯

三维有序大孔硅和锗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电化学性能研究    刘昕

用于提升光伏电池捕光性能的半导体纳米材料与结构研究    董文静

金属纳米等离子体增强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    刘震

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李宁

PECVD法制备硅系材料的原位晶化与微结构研究    韩佳丽

贵金属纳米结构构筑及光学性质的调控    李自博

全可见光区域一维光子晶体陷光及滤波性能的研究    李祥霞

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陷光结构的模拟与设计    贾玉坤

笼型倍半硅氧烷杂化纳米粒子作为阴极缓冲层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郭小峰

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性质和法诺谐振    刘庭卓

银纳米三角片增强有机光伏电池性能机制的研究    张强

面向微纳系统应用的GaAs纳米线p-n结光电特性的研究    李亮

以SiHCl_3为工作介质生产高丰度~(28)Si    周明胜;魏雄飞;曾实;

介绍国际SI体制的单位    Ingrid Schubert

Si对铁素体球铁耐热冲击性能的影响    程和法,陈其善,朱启鑫

Si(NH)_2热分解法制备Si_3N_4晶须的影响因素    毕玉惠;陈斐;李君;张东明;张联盟;

不同波长激光对半导体Si表面的损伤机制    刘烨;周新玲;

高剥离态Si能级实验研究    常宏伟;杜树斌;李景文;R.Hutton;邱玉;杨浩志;

S含量对3%Si钢在α+γ双相区高温脆化的影响    

Si对可锻铸铁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蒋勇平;

自截止腐蚀制备Si平面薄膜中的B杂质分析    周斌,黄耀东,李忻,孙骐,车录锋,沈军,吴广明,唐伟星,熊斌,王跃林

Si原子在Si(001)表面及其台阶附近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王昶清;秦臻;王春雷;贾瑜;

用模板法制备取向Si纳米线阵列    李梦轲;王成伟;力虎林;

Si_(1-x)Ge_x/Si表面合金结构的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研究    石瑛;蒋昌忠;范湘军;

Si纳米量子点的自组织生长及其光致发光特性    彭英才;傅广生;韩理;竹内耕平;稻毛信弥;宫崎诚一;

Si_(1-x)Ge_x/Si表面合金结构的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研究    石瑛;赵蓉;蒋昌忠;

~(16)C+~(26)Si全熔合激发函数    陈克良;郑平子;刘国兴;郑纪文;王素芳;白兴平;于暹;张焕乔;许谨诚;刘祖华;阮明;吕俊;徐侃;

大面积Si(Li)探测器    沈浩元;

[Si]在高炉滴落带迁移行为的实验研究    文振国;贾彦忠;宋建成;

Si纳米晶表面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张军星;张庆峰;刘世民;

基于Si刻图基底制备结构化CsI阵列闪烁屏    常海龙;孙友梅;刘杰;侯明东;段敬来;姚会军;张苓;莫丹;

用于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多孔Si层柱蒙脱土材料载体的制备和表征    许鸿雁;鲍晓军;王廷海;王永刚;

银行数据大集中 SI们面临洗牌    本报记者  倪洪章

浙江鸿程:电信行业SI的老兵新传    谢涛

SI如何实现软件服务增值    小雨

SonicWALL携手神码拓展SI渠道    张林才

SI项目经理:先培训后上岗    莎文

首度渠道聚会 神州数码网络广交SI    CPW记者 于洪涛

松下的强化SI设想    

硬件行业采购,SI转型中的鸡肋?    梁亚杰

精英电脑:精威主板应走SI渠道    张凤岐

Software、Solution、Service 3S是SI的核心竞争力    陈维义

半球形双光子响应GaAs探测器研究与Si探测器设计    刘秀环

甘蓝SI决定因子的原核表达和相互作用研究以及SI相关基因的探讨    杨洋

应变Si载流子迁移率研究    王晓艳

甘蓝柱头SI关键元件编码基因的克隆、定位与蛋白质互作研究    杨昆

半导体型β-FeSi_2和β-Fe(C,Si)_2薄膜的离子注入合成及薄膜的微观影响因素    李晓娜

XH_n(X=N,P,O和S)分子对Si(111)-7×7表面化学修饰的理论研究    王新兰

光子准晶特性研究和Si光子线Interleaver设计    赵晗

应变Si载流子散射机制及特性研究    章娜

SI甘蓝亲和授粉早期差异蛋白质研究    陈松

硼对过共晶Al-Si合金中初晶Si细化作用的研究    庞金辉

基于SI体系的可持续住宅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    秦姗

Si纳米线的固—液—固可控生长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范志东

Si纳米线的气—液—固可控生长与掺杂特性    白振华

锰的硅化物纳米线在Si(110)、(100)表面的外延生长    李玮聪

竹林土壤—植物系统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    赵送来

玻璃基Si纳米晶薄膜的设计与制备    许本超

SI住宅体系在传统四合院改造中的应用研究    杨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