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中部农业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2:03
热度: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中部农业的影响【摘要】: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6县(区)1961~2006年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年降水资料,计算历年各地气温、积温、无霜冻期和农业气候生产力,

【摘要】: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6县(区)1961~2006年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年降水资料,计算历年各地气温、积温、无霜冻期和农业气候生产力,分析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河西走廊中部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1987~2006年的平均气温明显增高,且冬季升温幅度最为显著,秋季次之,春、夏季升温幅度较小;≥0℃和≥10℃积温增多,无霜冻期延长,气候生产力增加。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有利于冬季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生产;干旱发生频率加大,病虫越冬存活率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作者单位】: 甘肃省张掖市气象局 甘肃省气象局业务处 甘肃省嘉峪关市气象局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气象局
【关键词】气候变暖 热量资源 农业 影响 河西走廊中部
【基金】:张掖市气象局科研项目基金资助
【分类号】:S162.5
【正文快照】: 引言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南靠祁连山,北邻龙首山、合黎山,南北两山夹峙,中间形成一南高北低、东南向西北倾斜的狭长平川,由高山、中低山和走廊平原3大主要地貌单元组成,由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复杂多变。20世纪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以冬季西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秦大河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2001年张掖市异常干旱分析及防御对策    殷雪莲,张德玉

大气中CO_2含量增长后的温室效应对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    高素华,丁一汇,赵宗慈,潘亚茹,章庆辰

气候变暖对甘肃农业的影响    刘德祥,董安祥,薛万孝,张平兰,费晓玲

华北地区夏季水资源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Ⅱ):华北地区夏季水量丰、枯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范广洲,吕世华,程国栋

近期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王润,Ernst Giese,高前兆

乌鲁木齐河源区气候变化和1号冰川40a观测事实    李忠勤,韩添丁,井哲帆,杨惠安,焦克勤

天山南坡台兰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沈永平,刘时银,丁永建,王顺德

马兰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中部现代升温变化特征    王有清,蒲健辰,张永亮,孙维贞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俞亚勋,王劲松,李青燕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区域气候模式对温室效应引起的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高学杰,赵宗慈,丁一汇

本世纪西北气候可能转型的依据和原因分析    汤懋苍,高晓清,朱德琴

基于GIS的国家尺度和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库研究    解宪丽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    荣艳淑

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多样性研究    冯缨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    施晓晖

利用卫星反演资料研究    陈勇航

浑善达克沙地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生物量、生产力与生态恢复途径    李刚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化的长程效应研究    孙自永

新疆博斯腾湖记录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    黄小忠

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与水资源影响研究    陈怀亮

气候变化对云南持续农业影响的初步研究    师玉娥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赵峰

青海湖水位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马福印

辽西生态脆弱区下垫面变化对夏季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宁微

陕甘宁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及人为驱动力分析    杨新

塔里木盆地水系冰川系统的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预测    王欣

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影响模拟研究    田展

气候及其变率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陈超

青藏高原50年来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李廷勇

秦岭南北环境变化人类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水资源为例    刘登伟

彭曼—蒙特斯公式在参考作物需水量中的应用研究    张丹;张广涛;王丽学;胡冰;孙毅;吴琼;

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的研究进展    张和喜;迟道才;刘作新;尹光华;刘伟群;

三种林型蒸散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宛志沪,蒋跃林,李万莲,许亚清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果树抗旱性研究进展    卜庆雁,周晏起

定西市气候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    张秀云,董觐华,姚玉璧,王毅荣

降水不均匀性对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影响    张士锋,贾绍凤

中国西北地区蒸发散量计算的遥感研究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

西北地区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任春艳;吴殿廷;董锁成;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降水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    王英;曹明奎;陶波;李克让;

北疆500年干湿变化特征    袁玉江,韩淑媞

利用NOAA-CHAIN监测近10a来中国西北土地覆盖的变化    马明国,角媛梅,程国栋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山地冰川与湖泊萎缩所指示的亚洲中部气候干暖化趋势与未来展望    施雅风

天山中段及祁连山东段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及环境    王宗太

当代新疆洪旱灾害扩大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姜逢清,朱诚,穆桂金,胡汝骥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    施雅风,于革

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开发    黄高宝,柴强,柴守玺

近期新疆湖泊变化所示的气候趋势    胡汝骥,马虹,樊自立,吴素芬,何文勤

气候变暖对建昌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    李明春;马永忠;黄英华;

试论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刘军;牟晓新;

浅谈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亓化俭;高凤杰;

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土壤侵蚀态势初见    景可;焦菊英;

气候变暖对我国棉铃虫适生分布区的模拟预测    朱剑;李保平;孟玲;

气候变暖对甘肃省不同气候类型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王鹤龄;王润元;张强;牛俊义;吕晓东;

辽宁西部朝阳农村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分析    宗英飞;陶林;张国林;

气候变暖与永州柑桔规划分析    何玲;阳景舟;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 Ⅶ.气候变暖对中国柑桔种植界限及冻害风险影响    李勇;杨晓光;张海林;陈阜;

罗甸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白传美;彭毓明;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    黄建林;

气候变化对银川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李凤琴;武万里;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张掖市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殷雪莲;

气候变暖对宣城农业影响的思考    王周青;张民蓓;张岭;

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韩永翔;董安祥;王卫东;

气候变暖对内蒙古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影响的初步分析    高涛;陈彦才;

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尤莉;王国勤;阎军;李飞;

利用温室效应发展农业生产    周盛汉;

气候变暖了,农业该如何应“暖”而动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周洁

气候变暖改变土壤有机分子结构    记者 杜华斌

气候变暖极大影响我省农业    记者 宋振峰 实习生 刘婉琼

气候变暖下的“杀麦刀”    本报记者 李伟

未来气候变暖将影响东北粮食生产    本报记者 周铮

黑龙江开展农用天气预报业务    通讯员 闫平 朱海霞

气候变暖导致日本海水温升高渔产量减少    王英斌

陕西粮食生产能否承受其重?    王龙 鲁渊平 徐小燕

今年粮食作物种什么怎么种    记者 杨登贵

广西:蔗糖产销有了气象分析师    本报通讯员 卢伟萍 谭宗琨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研究    杨凤海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我国水稻种植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段居琦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影响的经济分析及其适应策略    朱红根

准噶尔盆地沙漠增温效应下绿洲热量资源分异规律的研究    赵强

北京市门头沟区热量资源的推算方法与空间分布    柳芳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西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志伟

荒漠增温效应下绿洲区域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利用    马兰花

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的研究    张方方

阿克苏地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王红菊

山西吕梁地区近50年气候变化与主要气象灾害的研究    王建雄

祁连山中段高山林线交错区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曾令兵

川中丘陵区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吴丽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