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严寒地区村镇建筑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1:57
热度:

严寒地区村镇建筑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应用研究【摘要】:严寒地区村镇烧炕建筑存在火炕排烟不畅、冬季室内温度偏低、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严寒地区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

【摘要】:严寒地区村镇烧炕建筑存在火炕排烟不畅、冬季室内温度偏低、室内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严寒地区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该系统是基于太阳能和浅层土壤能在严寒地区村镇建筑的应用形式,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提高火炕建筑室内温度,同时使用地道风技术初步预热或预冷室外新风,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针对严寒地区村镇烧炕建筑,提出了一种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的热压作用,实现自然循环,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同时该系统还综合利用了地道风技术、火炕余热回收技术和冷剂自然循环技术等;并利用CFD技术和相应的软件,通过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划分网格,对系统进行模拟计算。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太阳能热风间歇自采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包括太阳辐射强度、集热面积、热通道厚度、进出风口尺寸、吸热涂层特性、外层盖板等对冬夏季室内温度的影响;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的基础上,对太阳能热风间歇自采暖系统进行了逐时模拟分析,并提出了针对严寒地区的冬季最佳系统开启和关闭时间。 对地道风技术在严寒地区的利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模拟技术研究了地道埋管长度、地道埋管深度、地道埋管管径、地道进风速度、地道埋管管材等对地道风技术的影响。 本文对太阳能热风间歇自采暖系统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研究了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和地道风技术在冬夏季的运行分析,为太阳能和地道风技术在严寒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 严寒地区 村镇建筑 数值模拟 地道风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2.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7
  • 1.2.1 太阳能应用简述11-12
  • 1.2.2 被动式太阳房研究现状12-15
  • 1.2.3 地道风研究现状15-17
  • 1.3 本文研究内容17-18
  • 第2章 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形式研究18-26
  • 2.1 系统形式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8
  • 2.2 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组成及原理18-24
  • 2.2.1 吊炕技术19
  • 2.2.2 太阳能技术19-21
  • 2.2.3 地道风技术21-22
  • 2.2.4 火炕排烟余热回收技术22-23
  • 2.2.5 冷剂自然循环蓄热与制热水23-24
  • 2.3 系统运行模式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数值模拟计算原理与应用26-34
  • 3.1 数值模拟原理26-27
  • 3.1.1 原理简介26
  • 3.1.2 控制方程26-27
  • 3.1.3 应用范围27
  • 3.2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27-29
  • 3.2.1 前处理器27-28
  • 3.2.2 求解器28
  • 3.2.3 后处理器28-29
  • 3.3 数值模型的选择和参数设置29-33
  • 3.3.1 湍流计算模型29-30
  • 3.3.2 辐射换热模型30-31
  • 3.3.3 边界条件设置31
  • 3.3.4 Boussinesq密度近似31
  • 3.3.5 控制方程离散格式31-32
  • 3.3.6 求解器选取32-33
  • 3.4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33
  • 3.5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太阳能热风自采暖模拟与分析34-52
  • 4.1 模型简介和参数设置34-35
  • 4.2 冬季工况各影响因素的模拟分析35-42
  • 4.2.1 太阳能强度因素35-37
  • 4.2.2 太阳能集热面积因素37-39
  • 4.2.3 中间热通道的厚度因素39-40
  • 4.2.4 墙体开口尺寸因素40-41
  • 4.2.5 集热墙体吸热涂层因素41-42
  • 4.2.6 外层盖板42
  • 4.3 夏季工况的模拟分析42-46
  • 4.3.1 太阳能强度因素42-43
  • 4.3.2 太阳能集热面积因素43-44
  • 4.3.3 中间热通道的厚度因素44-45
  • 4.3.4 墙体开口尺寸因素45-46
  • 4.3.5 进风口位置因素46
  • 4.4 冬季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优化46-50
  • 4.4.1 冬季自采暖房最优参数选取46-47
  • 4.4.2 冬季自采暖房逐时模拟分析47-50
  • 4.5 夏季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优化50-51
  • 4.5.1 夏季自采暖房最优参数选取50
  • 4.5.2 夏季自采暖房逐时模拟分析50-51
  • 4.6 本章小结51-52
  • 第5章 地道风在严寒地区的应用分析52-64
  • 5.1 地道风技术原理52
  • 5.2 严寒地区气候条件52-54
  • 5.3 地道风换热的影响因素分析54-60
  • 5.3.1 地道埋管长度的影响54-55
  • 5.3.2 地道埋管深度的影响55-56
  • 5.3.3 地道埋管管径的影响56-58
  • 5.3.4 地道进风速度的影响58-59
  • 5.3.5 地道埋管管材的影响59-60
  • 5.4 地道风在严寒地区的优化设计60-63
  • 5.4.1 地道风系统的参数选取60-61
  • 5.4.2 冬季地道风预热室外新风61-62
  • 5.4.3 夏季地道风冷却室外新风62-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第6章 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的设计应用64-70
  • 6.1 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的参数选取原则64-65
  • 6.2 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的应用设计65-67
  • 6.3 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节能性分析67-68
  • 6.3.1 太阳能技术节能性67
  • 6.3.2 地道风技术节能性67-68
  • 6.3.3 火炕排烟余热回收技术节能性68
  • 6.3.4 冷剂自然循环技术节能性68
  • 6.4 太阳能热风自采暖系统经济性分析68-69
  • 6.4.1 系统初投资预算68-69
  • 6.4.2 系统运行预算69
  • 6.5 本章小结69-70
  •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7
  • 致谢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集热蓄热墙被动式太阳房设计与研究    余九如,任康

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及应用    高亚南;李永安;

特朗贝墙体冬季集热性能的计算及预测    陈会娟;陈滨;庄智;郝海燕;

被动式太阳能集热蓄热墙对室内湿度调节作用的研究    陈滨;孟世荣;陈会娟;陈星;孙鹏;丁颖慧;

地道中土壤与空气换热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王琳;李永安;刘培磊;

几种集热-贮热墙式太阳房的动态模拟及热性能比较    叶宏,葛新石

冬季特朗贝墙内置卷帘对墙体热性能的影响    陈滨;陈星;丁颖慧;陈会娟;

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概况和未来趋势    赵玉文

间歇运行时地道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    高亚南;李永安;

太阳电池应用和研究的发展    魏凤;朱宝玉;张晓黎;辛礼;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夏季降温实验研究    陈滨;小林;

大型太阳能电站设计与安装    杜佳军;王晛;

PWM整流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禹华军;潘俊民;

被动式太阳能加热系统动态热特性研究    赵金玲;陈滨;王永学;陈翠英;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罗智慧;龙新峰;

特朗贝墙体冬季热性能稳态模型的研究    赵刚;陈星;王岩;

关于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考    唐振华,苏亚欣,毛玉如

对烟囱式和塔式太阳能热力发电系统的分析    徐涛;刘晓红;

冬季利用太阳能加热制沼气的实验研究    武磊;

基于空气源热泵的地道冷却特性研究    李永安;李轶;刘学来;王琳;

丘陵山区太阳能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海军;祝诗平;

我国能源及新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朱国才;

屋顶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王春明;王金全;刘文良;张红贤;

绿色生态建筑评价与暖通空调技术    张蕊蕊;张杰;胡卜元;

太阳能蓄能通风屋顶通风性能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卢军;赵娟;

真空下用镁-锌合金熔融提纯工业硅粉的研究    郭菁;邢鹏飞;韩志彪;涂赣峰;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钱瑾;王培红;兰立君;陆璐;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马金玉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与村镇建筑一体化研究    李宪莉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相变轻质哨所太阳能采暖研究    庄春龙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空调室内污染液滴的扩散及室内热环境的研究    孙炜

黄、渤海沿岸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热性能的研究    赵金玲

西藏高原低能耗居住建筑构造体系研究    桑国臣

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和理论研究    江清阳

定日镜和幕墙结构的抗风性能研究    宫博

建筑热质与太阳能空气采暖耦合作用研究    杨文晓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模型构建和优化研究    何坚

基于虚拟仪器的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张文青

太阳能烟囱强化自然通风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雷先鹏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的被动太阳能设计建造    田卓勋

空气—水复合集热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研究与应用    赵东亮

高温太阳能吸收器的优化设计    吴小翠

拉萨市太阳能建筑间歇采暖负荷特性研究    袁伟

光伏并网发电装置的研究    王娉婷

工厂系统节能工程设计    蒯燕俊

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性能研究    李永安,戎卫国,牟灵泉

地下人防工程中自然能源的高效利用    王琳;李永安;

浅埋工程围护结构全年动态传热计算    王琴;程宝义;缪小平;茅靳丰;吴春梅;

高寒地区太阳能建筑热工设计与研究    高钰堂,余九如

外保温墙体传湿研究    赵立华,董重成,贾春霞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阻力特性的探讨    龚光彩,李红祥,聂美清,谢更新,李玉国

建筑墙体潮湿区湿度计算方法研究    陈永成,陈启高

围护结构吸湿区湿分布的分析解    陈永成,陈启高

空气渗透对房屋围护结构多孔材料层湿度的影响    唐鸣放,陈启高,王进

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的应用研究    冉春雨;王春清;葛凤华;张兰;

风冷热泵机组的应用研究    周晋

严寒地区房式仓裂缝分析及防治    于庆展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严寒地区建筑低碳发展潜力初探——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    付加锋;黄江丽;

严寒地区太阳墙新风系统节能模拟分析    于瑾;马忠娇;宋嘉林;

严寒地区窗的保温研究    郑茂余

偏远严寒地区营房节能方案及经济分析    庄春龙,李利民,吴祥生,杨小凤

标准型直燃机在严寒地区应用探讨    周秋珍

严寒地区工业厂房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吴伟东;李锐;李连科;

严寒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剖析    巨迎梅;

严寒地区工业给排水设计要点    罗路;

严寒地区节能又经济的多层砖混住宅适用技术    宿希尧;

塑料外窗在严寒地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王洪涛;江勇;

严寒地区围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张先进;

严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现状与对策研究    宋海宏;

严寒地区村镇生产设施用地规划研究    赵娇;冷红;

严寒地区水工钢结构设计    铁汉;王和平;邓雪松;

严寒地区电信建筑节能途径分析    陈育伟;

分层城市理论在严寒地区中小城市规划的应用研究    鲍晚楠;

严寒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场的数值模拟分析    张玉;赵立华;

严寒地区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曾小成;程文;

严寒地区外窗节能改造及节能性与经济性评价    白莉;赵嵩颖;

东北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    记者 曹传明 刘参昌

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实践    文吉

沈阳首开严寒地区强制节能    中国楼市记者  苏擎

伊春:科技支撑保障房建设    韩冰洋 记者 仉庆华

辰能·溪树庭院 探路中国式被动建筑    本报记者 高中华

哈市老房子披绿衣    张鸣霄

我国建筑能耗居全国各类能耗之首    何雨欣

严寒地区建筑生态表皮评价研究    高英略

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效益评价研究    郝爽

严寒地区绿色村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王洪林

严寒地区教学建筑节能改造的适宜技术研究    呼宇

严寒地区既有铁路客运站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研究    董智超

中俄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构造体系比较研究    胡春江

严寒地区老工业厂房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吴伟东

严寒地区太阳能LED路灯的应用研究    郭伟

严寒地区农村民居室内CO扩散规律与控制方法研究    王俊

可再生能源在严寒地区供暖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王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