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螺旋藻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提取及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0:11
热度:

螺旋藻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提取及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研究【摘要】: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能够捕获太阳能并产生电能,实现了CO2的零排放,具有清洁可循环利用和产能高效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

【摘要】: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能够捕获太阳能并产生电能,实现了CO2的零排放,具有清洁可循环利用和产能高效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对螺旋藻的培养及色素蛋白的提取,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的构建和电池阳极材料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本文采用S氏培养基对螺旋藻进行培养,通过对螺旋藻进行长期观察并绘制生长曲线对螺旋藻的生长状况进行分析。从螺旋藻中提取藻胆蛋白与方酸菁染料复合,敏化纳米晶TiO2光电阳极构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并研究了电池的光电特性。 采用螺旋藻作为新型光敏剂构建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对电池的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对其产电性能进行了分析。螺旋藻具有光电转换能力,并且在电池中能够产生70μA光电流,与此同时,考察了在电池阳极室中分别添加葡萄糖、蔗糖和壳聚糖等糖类,可以使电池的最大电流分别增长了80μA,100μA和84μA,添加蔗糖后可以使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提高到63mW/m2。 本文还对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阳极材料的选择进行了研究,设计制作了蒽醌石墨电极、醌氢醌石墨电极、双面石墨电极、纳米晶TiO2电极以及用Cy3敏化后的纳米晶TiO2电极,组装成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后,光电流分别提高了61μA、50μA、154μA、25μA和43μA。双面石墨电极可以明显提高光电流,选择最适合的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阳极不仅可以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还可以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 【关键词】:生物太阳能电池 螺旋藻 藻胆蛋白和菁染料 糖类添加剂 光电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914.2;TM91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螺旋藻及色素蛋白12-14
  •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14
  •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应用原理14
  • 1.3.2 光合作用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14
  •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种类14-18
  • 1.4.1 有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14-15
  • 1.4.2 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15-16
  • 1.4.3 微藻生物阳极型 MFC16-17
  • 1.4.4 微藻生物阴极型 MFC17
  • 1.4.5 电子介体的种类及优缺点17-18
  • 1.5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18-19
  • 1.5.1 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18
  • 1.5.2 单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18-19
  • 1.5.3 质子交换膜19
  • 1.5.4 阴阳极材料的选择19
  • 1.6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19-20
  • 1.7 本论文的目的和研究内容20-21
  • 第2章 螺旋藻的培养及色素蛋白提取21-35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21-23
  • 2.1.1 实验仪器21-22
  • 2.1.2 实验药品22-23
  • 2.2 螺旋藻的培养23-26
  • 2.2.1 培养基的配制23-24
  • 2.2.2 培养器材与培养基溶液的灭菌24-25
  • 2.2.3 接种25
  • 2.2.4 光照培养25-26
  • 2.2.5 螺旋藻生长状况的检测26
  • 2.2.6 螺旋藻生长量的测定26
  • 2.3 藻胆蛋白的提取26-27
  • 2.4 类囊体膜的提取27
  • 2.5 色素蛋白对薄膜 TiO_2光阳极的敏化及 DSSC 的组装27-28
  • 2.6 实验结果与讨论28-34
  • 2.6.1 螺旋藻光照培养条件的探讨28-30
  • 2.6.2 藻胆蛋白的光谱分析30-31
  • 2.6.3 类囊体膜的提取率及光谱分析31-33
  • 2.6.4 DSSC 的性能分析33-34
  • 2.7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35-49
  • 3.1 实验仪器及原料35-36
  • 3.1.1 实验仪器35
  • 3.1.2 实验药品35-36
  • 3.2 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的构建36-37
  • 3.2.1 质子交换膜的处理36
  • 3.2.2 石墨电极的制备36
  • 3.2.3 电极的选择36
  • 3.2.4 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的组装36-37
  • 3.3 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37-38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38-48
  • 3.4.1 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探讨38
  • 3.4.2 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的电流-时间曲线及分析38-39
  • 3.4.3 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的极限光电流的分析39-40
  • 3.4.4 糖类的分解代谢原理及应用的分析40-41
  • 3.4.5 阳极液中葡萄糖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41-43
  • 3.4.6 阳极液中蔗糖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43-45
  • 3.4.7 阳极液中壳聚糖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45-46
  • 3.4.8 电子介体的存在对电池性能的影响46-47
  • 3.4.9 不同添加剂对电池性能的影响47-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第4章 电极对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49-59
  • 4.1 实验仪器与药品49
  • 4.1.1 实验仪器49
  • 4.1.2 实验药品49
  • 4.2 电极的制备49-52
  • 4.2.1 双面石墨电极的制备50
  • 4.2.2 蒽醌石墨电极的制备50-51
  • 4.2.3 醌氢醌石墨电极的制备51
  • 4.2.4 涂覆法 TiO_2电极的制备51
  • 4.2.5 溶胶-凝胶法 TiO_2电极的制备51-52
  • 4.2.6 染料敏化 TiO_2电极的制备52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52-57
  • 4.3.1 石墨材料的结构分析52-53
  • 4.3.2 石墨材料的表面形貌分析53
  • 4.3.3 石墨电极表面形貌的分析53-54
  • 4.3.4 蒽醌石墨电极和醌氢醌石墨电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54-55
  • 4.3.5 敏化前后 TiO_2电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55-56
  • 4.3.6 双面石墨电极和单面石墨电极对电池性能的影响56-57
  • 4.4 本章小结57-59
  •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64-65
  • 致谢65-66
  • 作者简介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光合作用    许亦农

Vc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金贵林;张少斌;王洪岩;

微藻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吴夏芫;周楚新;支银芳;陈良勇;

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    蒋胜韬;管玉江;白书立;杨岳臣;

Synthesis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Novel Water-soluble Near-infrared Fluorescent Indocyanines    

利用小球藻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    何辉;冯雅丽;李浩然;李顶杰;

藻胆蛋白的研究概况(Ⅰ)——藻胆蛋白的种类与组成    王广策,邓田,曾呈奎

螺旋藻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郭芬芬;宗文;曲悦闻;樊健;

微藻太阳能电池的初步研究    时艳侠;郭荣波;许晓晖;范晓蕾;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贾敬敦;孙康泰;蒋大华;魏珣;张辉;亓伟;朱华平;任晓锋;李杨;李强;葛毅强;蒋丹平;

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中几个容易混淆的名词释义    周峰;华春;王小平;

注烟道气提高煤层气采收率(CO_2-ECBM)的可行性分析    王军红,王红瑞,于洪观

重组别藻蓝蛋白对小鼠H_(22)肿瘤生长及COX-2、VEGF和PCNA表达的影响    徐清燕;梁惠;秦松;

叶黄素循环与天线蛋白和膜脂MGDG    周峰;

秦岭宁陕县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密度特征    邓蕾;上官周平;

四种饵料微藻对海水养殖水体N、P的去除研究    钟非;黎慧;仲霞铭;程滨;许程林;陈玉生;万夕和;

微藻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吴夏芫;周楚新;支银芳;陈良勇;

叶黄素敏化介孔TiO_2电极的制备及特性    刘宝琦,赵晓鹏

增强UV-B辐射对植物光能传递过程的影响    刘晓;贺俊芳;姬倩茹;岳明;

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何建瑜;刘雪珠;陶诗;王世来;王健鑫;

城市近自然森林生态系统构建与低碳城市建设    卢训令;

藻类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李光朕;孙家君;马莉;陈江伟;姜彬慧;

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 Grev)藻胆体中的藻胆蛋白特征分析    付学军

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贮量特征    石军南

不同年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分布特征    王秀云

葛仙米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功能性质研究    莫开菊

折流板管状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及产电特性研究    李贺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量特性研究    张培远

珊瑚藻藻红蛋白的分离纯化与相关特性    王盛

镭普克(rAPC)关键工艺的建立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唐志红

飞秒激光诱导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分子在光系统Ⅱ中能量传递研究    刘晓

飞秒激光引发PSⅡ色素分子间的传能动力学    彭菊芳

螺旋藻藻蓝蛋白的自催化重组及藻蓝胆素裂合酶功能比较研究    衣俊杰

草甘膦对六种海洋微藻的毒性兴奋效应研究    张哲

拟南芥突变体Ipa1-b及基因功能的研究    刘旖旎

湖南会同退耕还林不同造林模式碳吸存及分布    张国斌

金藻细胞培养条件优化及活性物质的分析    吴电云

河南西平县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与环境响应研究    杨晓菲

UV-B辐射增强与O_3胁迫单因子及其复合作用下冬小麦光合能力变化研究    张金恩

简单光合作用模型中的能量转移和量子关联    蒋密

螺旋藻培养液中碳、氮、磷的优化及加工方式对营养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张静

双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制浆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赵世辉

利用微生物电池研究微生物在矿物表面电子传递过程    冯雅丽;李浩然;连静;周良;

单室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冯雅丽;李浩然;祝学远;

一种微生物检测的生物电化学方法研究    卢智远,牛中奇,刘启,周永军,梁安慧

温度对螺旋藻突变株(SP-Dz)生长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    张少斌;燕安;刘慧;刘国琴;

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    王绍强,周成虎,罗承文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周成虎,李克让,朱松丽,黄方红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王绍强,周成虎

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李晓兵

Nafion膜厚度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于景荣,衣宝廉,韩明,毕可万,杜学忠,明平文

小球藻处理废水研究进展    胡月薇,邱承光,曲春波,史贤明

温度对啤酒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    王鑫;冯玉杰;曲有鹏;李冬梅;李贺;任南琪;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以玉米秸秆为底物的产电研究    王赫名;于艳玲;王鑫;李贺;冯玉杰;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及产电特性研究    陈辉

石墨电极的使用技术简述    马广禧,李忠强

智能化大电流石墨电极电阻率测试    章聪,曹海劳,叶德林

应用解析法讨论石墨电极的冷却问题    马菊意,秦春成,牛永生

石墨电极的高速加工    王成勇,秦哲,李文红,陈春林

从机械加工角度探讨石墨电极与接头连接烧损、松脱、折断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陈善元,沈彪,朱强

黄磷炉石墨电极的异常消耗    周浩洁

石墨电极形式及其特点    瞿曌,胡冠昱,瞿国瑞

石墨碎在电极生产中的作用    刘艺飞,赵宏,李元祥

浅谈石墨电极在模具加工中的应用    张晓陆;

影响石墨电极成型油量波动的新探讨    何金松;贾儒;宋光平;王宝刚;

焦碳颗粒粒径大小对石墨电极生产的影响    苏璇;

石墨电极的高速加工    王成勇;秦哲;李文红;陈春林;

石墨电极的高速加工    王成勇;秦哲;李文红;陈春林;

三相六根石墨电极在7500t/a和10000 t/a黄磷电炉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彭元洪;

石墨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嵌脱锂过程的研究    古宁宇;余佃宝;

电火花石墨电极的特性研究及应用    任红军;

电火花石墨电极的特性研究及应用    任红军;

石墨电极的电火花加工性能    武云霞;王成勇;詹国彬;李文红;

国际石墨电极市场将货紧价扬    记者 方雪萍 郑洁

2006年石墨电极价格将走高    吴世锋

特大规格方石墨电极通过新产品鉴定    陈国强

抚炭石墨电极畅销国际市场    田忠财

中钢川碳破土动工 广元工业添新血液    张文良 本报记者 孙晓波 赵恒

国产石墨电极平均制造成本最新指数发布    陈文

石墨电极:年内产需略呈降势高档产品价格趋升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 陈国强

石墨电极市场短期内将弱势盘整    殷庆龙

企业以造福社会为根本    王宏艳 李茂军

石墨电极出口减少五成多    记者方雪萍

天然石墨电极的成型性能与抗氧化研究    蔡世军

石墨电极实时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礼佑

冶金熔化过程中利用电极烧结废料增硅增碳的实验研究    李树贵

S公司石墨电极山东区域市场营销策略    李海涛

金属及石墨电极在含油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李春玲

基于MCGS与CAN-bus的石墨电极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网设计    杨兴果

活化及修饰碳基电极在电分析中的应用    吕莎莎

电吸附法处理含盐废水研究    陈富民

石墨电极电火花加工工艺研究    武云霞

螺旋藻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提取及螺旋藻生物太阳能电池研究    田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