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8:22
热度:

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摘要】:为了探讨农田不同肥力对玉米秸秆腐解转化和能态变化的影响,该文采用砂滤管法在陕西关中高、中等、低3种肥力塿土上进行了480d的玉米秸秆腐解

【摘要】:为了探讨农田不同肥力对玉米秸秆腐解转化和能态变化的影响,该文采用砂滤管法在陕西关中高、中等、低3种肥力塿土上进行了480d的玉米秸秆腐解试验,研究了腐解进程中玉米秸秆的分解率以及有机碳组成和能态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腐解进行,腐解产物中的苯–醇溶性、水溶性组分下降,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木质素增加;腐解物的能态呈现上下起伏、下降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的变化,总体是一个放能过程。腐解产物的热值与其有机碳、苯–醇溶性组分、水溶性组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其灰分、木质素、腐殖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腐解480d,3种肥力间比较发现,玉米秸秆在中等肥力田块上矿化率最高,低肥力田块上的最低;中等肥力土壤能够促进玉米秸秆中的水溶性有机组分和木质素的分解,而高肥力土壤能够促进苯–醇溶性组分和半纤维素、纤维素分解,并有利于腐殖物质的形成,而且腐解物的能态最高。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黄土高原农业资源和生态修复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作物 能态 分解 土壤 肥料 玉米秸秆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课题(2007BAD89B1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点工程项目(KSCX-YW-09-07)资助项目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0引言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碳库等影响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1-4]。中国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7亿t,这些秸秆含碳约为3亿t、氮300万t、磷70万t、钾700万t。将这些秸秆直接或间接的归还到土壤中,进行农业循环生产,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养分资源,而且有利于藏碳于土,增加土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和应用前景分析    常旭虹

小麦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作用    张庆忠;吴文良;林光辉;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

玉米植株残体腐解过程的化学分析    吴景贵,陈丽荣,王明辉,姜亦梅,耿玉晖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张海林,高旺盛,陈阜,朱文珊

农田生态条件下玉米秸杆腐解过程腐解物的热解变化特征    张春慧,张一平,窦连彬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形成胡敏酸的组成和结构研究    吴景贵;王明辉;万忠梅;姜亦梅;吴江;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李琳;李素娟;张海林;陈阜;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逄蕾;黄高宝;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虎,常江

贵州省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特征研究Ⅰ——黔南地区植烟土壤氮素释放的特征    翟琨;向东山;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    李春霞;王俊忠;李友军;李胜利;杨艳萍;熊瑛;陈阜;

耕作条件下砂姜黑土有机质状态与肥力的关系    袁东海,闫晓明,何传龙,马志明

有机锰源络合率的研究    计峰,罗绪刚,刘彬,余顺祥

水旱轮作对砂姜黑土腐殖质状态和组分的影响    何方,马成泽

膨润土对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的影响    李吉进,张琳,倪小会,刘广余

土体腐殖质对水泥土固化的影响    张树彬,王清,陈慧娥,石丙飞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地土壤碳、氮、磷组分的变化    张春霞,郝明德,李丽霞

祁连山北坡云杉林和草甸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    吴建国;艾丽;朱高;田自强;苌伟;

果树落叶埋土有机碳转化研究    何孟;赵燮京;王昌全;

饼肥有机营养对土壤生化特性和烤烟品质作用机理的研究    武雪萍

红壤稻田系统养分循环与C、N转化过程    周卫军

大气酸沉降影响下硫的生态化学——以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石盛莉

甘肃沿黄灌区盐化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李小刚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土壤-牧草系统氮锌复合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何忠俊

猪场废弃物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系统的研究    郭亮

不同级分腐殖酸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对菲的吸附行为的影响    李丽

紫色母岩现代表生作用及环境效应研究    骆东奇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土壤碳、硒变化的研究    田应兵

太湖地区稻田保护性耕作综合效应研究    张宝生

稻田休闲期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水稻衰老进程和米质的影响    符冠富

秸秆腐熟菌剂的细菌种群分析及其腐熟过程的动态研究    李国媛

小麦-玉米种植制度可持续土壤养分管理研究    孙计平

外源性C、N干扰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高祥斌

榨菜叶在土壤中的分解动态及其对水稻营养效应研究    温明霞

秸秆型栽培基质的理化特性及其对黄瓜产量、品质的影响    王波

南方梨园秸秆覆盖综合效益研究    张琳

Cu2+、Cd2+、Pb2+、Zn2+、与草炭溶解态有机质络合关系的研究    蒋疆

不同卫生无害化处理技术对污泥养分效率与环境生态效应的影响    吴慧兰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不同类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    许景伟,王卫东,李成

原位土壤溶液采样技术的应用    孙明德,刘宝存,吴静,倪小会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    刘会玲,陈亚恒,段毅力,许皞

大棚黄瓜连作对根系活力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吴凤芝,栾非时,王东凯,王伟,刘元英

溶解性有机质对水稻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高树芳,王果,方玲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还田对玉米高产、稳产、优质效应的研究    王淑平,江源,贾书刚,鞠善宏

杉木幼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    陈竑竣,李传涵

有机肥料施用后潮土中活性有机质组分的动态变化    倪进治,徐建民,谢正苗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栽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李华

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旱地轮作体系下作物水肥利用效应的研究    王春阳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刘立新,董云社,齐玉春

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    孟磊,丁维新,蔡祖聪,钦绳武

作物生长和氮含量对土壤-作物系统CO_2排放的影响    孙文娟,黄耀,陈书涛,杨兆芳,郑循华

放牧与围栏羊草草原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影响因子    贾丙瑞,周广胜,王风玉,王玉辉

华北高产农田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呼吸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孟凡乔;关桂红;张庆忠;史雅娟;屈波;况星;

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与碳平衡的研究    黄斌;王敬国;龚元石;Karl Stahr;杨倩;

下辽河平原玉米田土壤呼吸初步研究    王重阳;王绍斌;顾江新;史奕;陈欣;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的CO_2通量    李兆富,吕宪国,杨青,高俊琴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    齐志勇,王宏燕,王江丽,刘书宇

土壤有机质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动态响应    杨景成,韩兴国,黄建辉,潘庆民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研究    关松

土壤胡敏素组成及其对不同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    李凯

因地制宜施用微肥    施惠;

提高作物维生素C有新法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所菲律宾大学联合实验室建设取得进展    

农用生化菌    李东;

农业生产中如何做到合理施肥    程星;秦海英;

浅析土壤与施肥技术    胡春园;薄守军;

基质置换法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孙大勇;

浅谈叶面施肥    王素丽;苗永建;

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吕自强;

浅谈色达灌区土壤养分管理    王权忠;谭大明;宋国英;

晋西黄土区谷子、玉米小区侵蚀模型    王建军;

AM真菌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潜力    赵萌;李敏;王淼焱;刘润进;

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分析    龚文彬;奚亚军;刘曙东;

快速获取技术在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郭建华;姚光强;王钟杨;王彦集;

黑龙江省除草剂药害、面源污染状况及预防对策    耿贵;

塔城地区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李迎春;谢国辉;傅玮东;姚艳丽;

农田秸秆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及腐殖物质性质的影响    王旭东;

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器出口土壤水能态研究    仵峰;李王成;范永申;李金山;冯俊杰;

基于波谱库的作物纯像元识别与种植面积遥感估算    陈水森

基于图像识别的作物病虫草害诊断研究    王克如

中国农田土壤碳氮变化及氮素对稻麦作物固碳效益的影响    孙文娟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及作物氧化亚氮通量特征    叶欣

农林复合系统中绿篱与作物间磷素竞争特点试验研究    王中敏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评估技术研究    李香颜

几种农作物对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陈双生

作物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与验证研究    肖伸亮

有机肥对土壤培肥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周伟红

青海省湟源县农田土壤肥力特性与作物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蔡成勇

硼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转移规律及作物硼耐性的研究    刘术新

盐渍化地区SPAC系统能态分析及根系吸水模型研究    乔冬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