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溶液法对阳极界面修饰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6:53
热度:

溶液法对阳极界面修饰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易加工,柔性可卷曲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目前部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超过10%,但是距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易加工,柔性可卷曲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目前部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超过10%,但是距离商业化生产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界面修饰作为提高电池效率的重要环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使用V2O5、DNA等纳米材料制作了新型阳极缓冲材料并对其修饰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文采用溶液法制备缓冲层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阳极进行修饰,分别采用V2O5纳米线,Pb S量子点,DNA-CTMA三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对阳极进行修饰。首先使用无机材料部分取代PEDOT:PSS,然后使用有机材料部分取代,最终达到使用有机环保材料完全取代PEDOT:PSS的目的。讨论了几种材料对于电池阳极空穴传导,光吸收的提高,从而提高电池性能的机理。并且探究合适的材料取代PEDOT:PSS作为阳极缓冲层材料,最终使用PSS掺杂DNA-CTMA,达到了与PEDOT:PSS作为缓冲层相当的效果,为未来新型缓冲层材料的开发制备开辟了新的道路。首先使用V2O5纳米线无机材料部分取代PEDOT:PSS,制备了一种新型的PEDOT:PSS/V2O5纳米线缓冲层。实验设计电池结构为ITO/PEDOT:PSS/V2O5/P3H T:PCBM/Al。使用一层V2O5纳米线层旋涂在PEDOT:PSS之上,制成双层混合缓冲层。相比以PEDOT:PSS作为缓冲层的器件,双层混合缓冲层的加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PCE提高了14.10%。与V2O5粉末作为缓冲层的器件相比,混合缓冲层器件PCE提高了30.40%。PCE的提高主要来自于短路电流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V2O5纳米线的缓冲层不仅增加了电荷传输速率,而且通过增强入射光的反射与折射,提高了活性层的光吸收。并且V2O5纳米线的加入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继续研究其他纳米线材料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制绒效果。V2O5纳米线的加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大量报道中,量子点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阳极修饰效果,作为不同形貌结构的材料,失去了制绒效果,也能起到很好的阳极修饰作用。于是制备了Pb S量子点,分别使用油酸(OA)和辛胺(OCA)作为配体,观察不同配体量子点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谱。并使用量子点修饰太阳能电池ITO阳极和活性层。Pb S量子点掺入P3HT:PCBM体系后,可吸收整个可见光,还能拓展对红外吸收;另外硫化铅量子点掺入该体系后,Pb S量子点与P3HT、PCBM、Al这三种材料的界面处都会形成内建电场,从而使吸收了光的硫化铅量子点产生的激子能够更有效的解离。同时,在ITO与PEDOT:PSS之间增加一层量子点缓冲层。Pb S的PH在7.4左右,相比PEDOT:PSS(PH在1.4左右)旋涂在ITO表面能够更好得保护电极,并且使得电极表面更加平整。结构为ITO/Pb SQDs/PEDOT:PSS/P3HT,PCBM,Pb SQDs/Al,相比不加量子点的传统电池,PCE提高了30.40%,Voc提高了4.76%,Jsc提高了22.55%。与传统器件相比,掺入Pb S量子点的器件在300到700 nm之间的的光吸收略高一些。同样,这种Pb S量子点掺入的电池EQE在500 nm处比PEDOT:PSS缓冲层器件更高。得到一种新型的阳极修饰方式和活性层处理方式。之前的两种材料都起到了很好的阳极修饰和器件性能提高效果,但是V2O5纳米线与Pb S量子点都是人工合成的毒性材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不好的效果,因此接下来采用了DNA这种生物材料做为新的阳极缓冲层材料。使用全溶液法将deoxyribonucleic acid(DNA)–hexadecyltrimethyl ammonium(CTMA)与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PEDOT:PSS)相结合,制备成PEDOT:PSS/DNA-CTMA双层缓冲层,涂覆在ITO和活性层之间。实验设计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DNA-CTMA/P3HT:PCBM/Al,作为阳极缓冲层使用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使用双层bio-organic缓冲层的电池PCE与常用的PEDOT:PSS作为缓冲层的电池PCE相比,提高了13.23%;而与单独的DNA-CTMA作为缓冲层的电池PCE相比,提高了12.42%。PCE的提高主要来自于Jsc的提高。电池光吸收率在300到650 nm区间提高了,EQE在350到550 nm区间也提高了,主要由于DNA的双螺旋结构衍生其独特光子和光学性能。与其它修饰PEDOT:PSS的缓冲层材料相比,DNA-CTMA是一种经济适用并且生物可降解的新型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虽然DNA-CTMA与PEDOT:PSS混合缓冲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依然不能取代PEDOT:PSS。在(DNA)–cetyltrimethyl ammonium(CTMA)中,掺杂poly(styrene-sulfonate)(PSS)制备成DNA-CTMA:PSS,用来代替PEDOT:PSS,作为一种新型的bio-organic阳极缓冲层材料,应用在全溶液法制备的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并对其电池特性进行了研究。Voc,Jsc,FF,和PCE,是在100 m W/cm2(AM 1.5)光照下测量。与常用的PEDOT:PSS空穴传导材料相比,DNA-CTMA:PSS这种bio-organic材料作为阳极缓冲层制备的器件Jsc提高了9.20%,PCE提高了0.64%。PCE的增大主要来源于Jsc的增大。EQE在420到570 nm区间范围有明显提高。电池光透率在620到800 nm区间也同样提高,主要由于DNA的双螺旋结构衍生其独特光子和光学性能。除了具有相近的电学性能以外,作为生物可降解和可再生材料,DNA-CTMA:PSS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PEDOT:PSS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阳极缓冲层材料。最后对本文的工作进行总结,阐述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将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V2O5 PbS DNA-CTMA 阳极缓冲层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6-9
  • ABSTRACT9-13
  • 1 绪论13-37
  • 1.1 太阳能电池研究背景现状13
  • 1.2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3-14
  • 1.3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14-16
  • 1.3.1 等效电路14-15
  • 1.3.2 性能参数15-16
  • 1.4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16-20
  • 1.4.1 无机太阳能电池16-18
  • 1.4.2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18-19
  • 1.4.3 有机太阳能电池19-20
  • 1.5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20-33
  • 1.5.1 PEDOT:PSS21-22
  • 1.5.2 阳极缓冲层22-24
  • 1.5.3 PEDOT:PSS的优化处理24-27
  • 1.5.4 其他有机材料27-30
  • 1.5.5 自组装膜30-31
  • 1.5.6 无机材料31-33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33-35
  • 1.7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35-37
  • 2 电池的制备及测量37-45
  • 2.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制备37-41
  • 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等参数的测量41-45
  • 3 双层PEDOT:PSS/V_2O_5纳米线层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阳极缓冲层的研究45-59
  • 3.1 引言45-46
  • 3.2 实验步骤46-49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49-57
  • 3.3.1 器件结构49-50
  • 3.3.2 器件性能50-52
  • 3.3.3 双层缓冲层的微观结构52-56
  • 3.3.4 V_2O_5纳米线缓冲层器件优化56-57
  • 3.4 本章小结57-59
  • 4 PbS量子点修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阳极和活性层的研究59-71
  • 4.1 引言59-60
  • 4.2 实验过程60-64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64-69
  • 4.3.1 器件结构64-65
  • 4.3.2 器件性能65-69
  • 4.4 本章小结69-71
  • 5 PEDOT:PSS/DNA-CTMA双层缓冲层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阳极缓冲层的研究71-83
  • 5.1 引言71-72
  • 5.2 实验步骤72-74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74-82
  • 5.3.1 器件效果74-79
  • 5.3.2 缓冲层的微观结构79-80
  • 5.3.3 DNA-CTMA缓冲层膜厚的探究80-82
  • 5.4 本章小结82-83
  • 6 DNA-CTMA:PSS新型缓冲层作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阳极缓冲层的研究83-95
  • 6.1 引言83-84
  • 6.2 实验步骤84-86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86-92
  • 6.3.1 器件效果86-90
  • 6.3.2 缓冲层的微观结构90-92
  • 6.4 本章小结92-95
  • 7 结论与展望95-97
  • 参考文献97-121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121-123
  • 致谢123-12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缓冲层对银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    吕晶;林永钟;林少颜;林丽梅;吴小春;赖发春;

缓冲层热—湿—力耦合作用研究简介    沈珍瑶,李国鼎,李书绅

缓冲层ZnPc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特性的影响    杨辉;王振交;席曦;艾凡凡;乔琦;季静佳;李果华;

缓冲层厚度对Ge/Si多层膜的影响    欧阳焜;王茺;杨杰;夏中高;薄锐;杨宇;

一种新型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涂层导体用RE_2O_3(RE=Y,Sm,Eu,Dy,Yb)缓冲层    雷鸣;李果;孙瑞萍;蒲明华;王文涛;武伟;张欣;张红;张勇;程翠华;赵勇;

无机缓冲层对柔性In_2O_3:SnO_2薄膜光电及耐弯曲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玉琼;喻志农;冷健;薛唯;夏樊;丁曌;

两步法溅射中缓冲层厚度对Ge薄膜质量的影响    关中杰;靳映霞;王茺;叶小松;李亮;杨宇;

金属有机沉积法制备La_2CuMnO_6缓冲层薄膜及其结构表征    马高峰;雷宁;张国防;郭金亮;白宏斌;冯宝奇;卢亚峰;李成山;闫果;

缓冲层对AZO薄膜的性能影响    李长山;赵鹤平;肖立娟;郝嘉伟;

REBCO高温超导带材缓冲层的结构及制备方法    王醒东;

缓冲层对Au膜电阻率的影响    唐武;殷学松;邓龙江;

宽带隙缓冲层CuI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阎有花;卢志超;周少雄;李正邦;

缓冲层生长温度对量子点生长的影响    潘红星;王茺;熊飞;张学贵;杨杰;李天信;杨宇;

有机-无机复合薄膜作为电子缓冲层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武娜;骆群;马昌期;

Ta缓冲层对超薄NiCo薄膜微结构和磁电特性的影响    王国松;张珊珊;甄营;董巧燕;姜宏伟;

Fe_3O_4缓冲层对CoFe_2O_4薄膜磁性能的影响    金沈贤;钟智勇;任学恒;张怀武;

ZnO层作为过渡缓冲层而诱导合成的稳定ZIF-8膜的高温气体渗透    刘亚光;孔令寅;李绍辉;刘海鸥;张雄福;邱介山;

MBE生长中缓冲层对InSb/GaAs质量影响的研究    李占国;刘国军;尤明慧;熊敏;李梅;李林;

硅基体BN_x注入缓冲层对c-BN薄膜生长和结合强度的影响    蔡志海;张平;谭俊;

(Ni_(0.81)Fe_(0.19))_(66)Cr_(34)缓冲层对Ni_(74)Co_(26)薄膜各向异性磁电阻的影响    周丽萍;季勇;季红;王艾玲;郑鹉;姜宏伟;

包装箱用带缓冲层的复合纸垫板    

溶液法对阳极界面修饰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    潘婧

高分子辅助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涂层导体缓冲层长带    雷鸣

高分子辅助化学溶液沉积法制备涂层导体缓冲层和超导层    张欣

缓冲层、包覆层对提高ZnO纳米薄膜紫外发射性能的研究    徐林华

高温超导涂层导体氧化物缓冲层的PVD法制备    张燕怡

铁电薄膜生长及器件制备工艺的研究    尹伊

MoO_3作为阳极缓冲层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程飞

铁酸铋/钛酸锶钡双层膜多铁耦合效应与改性研究    李彬

基于乳酸体系CSD快速制备GdBiO_3缓冲层的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周涛

功能化的纳米ZnO作为阴极缓冲层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何志娟

酞菁氯铝缓冲层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陈艳丽

退火条件及同质缓冲层对生长ZnO薄膜特性的研究    赵强

基于BST的多层薄膜及其可调器件的研究    侯捷

芳纶纤维增强防刺电动车轮胎缓冲层材料制备与表征    王香亚

不同缓冲层对坡莫合金薄膜的各向异性磁电阻的影响    王存涛

采用液相化学法沉积ZnS缓冲层的研究    余正荣

缓冲层对NiCo薄膜各向异性磁电阻的影响    周丽萍

涂层导体中钙钛矿型缓冲层研究    张小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