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产甲烷古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17:46
热度:

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产甲烷古菌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以胜利油田罗801区块的油井采出水为例,研究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过程中关键的功能微生物类群—产甲炕古菌。研究成果如下:(1

【摘要】: 本文主要以胜利油田罗801区块的油井采出水为例,研究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过程中关键的功能微生物类群—产甲炕古菌。研究成果如下:(1)分离纯化8株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编号:CC-1,CC-2,CC-3,ZC-2,ZC-3,ZC-4,ZC-5,ZC-6)和一株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ZC-1)。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学分析发现菌株CC-1与海沼甲烷球菌(Methanococcus maripaludis)相似性最高(100%);菌株CC-3与短小甲烷卵圆形菌(Methanocalculus pumilus)相似性最高(99%);菌株ZC-2,3,6之间的相似性都在99%以上,它们与棕榈油甲烷袋状菌(Methanoculleus palmaeoli)的相似性最高(97.4-97.6%);菌株ZC-1与竹节状甲烷鬃毛菌(Methanosaeta harundinacea)相似性最高(90.6%)。以MCRα亚基作为研究产甲烷古菌系统进化的分子指标发现菌株ZC-1与嗜热甲烷鬃毛菌(M.thermophila)的相似性最高(76.6%)。(2)菌株ZC-1也是目前已知的生长温度最高(70℃)的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依据菌株ZC-1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把它命名为胜利甲烷嗜热微球菌新属新种(Methanothermomicrococcus shengliense gen.nov,sp.nov)。(3)以油井采出水为接种物富集培养,获得了稳定的氢营养型和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富集培养物,没有获得稳定的乙酸营养型产甲烷古菌富集培养物。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富集培养,55℃富集培养半年后有甲烷产生,产生的甲烷碳同位素值接近传统观点认为的生物成因甲烷;原油饱和烃色谱图中有明显的“凸起”,正构烷烃含量逐渐减少,不知名化合物峰升高,少数甚至超过正构烷烃的峰高;与好氧生物降解不同的是,长链正构烷烃先于短链的被降解;同样被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原油,不同重复之间“凸起”现象不一致,表明即使在相同的降解时间内,厌氧微生物降解原油的效果也是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石油烃 产甲烷古菌 厌氧烃降解 甲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Q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产甲烷古菌的功能和作用12-13
  • 1.2.2 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产甲烷的生物模拟实验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1
  • 1.3.1 导言13-14
  • 1.3.2 油藏中不同生理类群的厌氧微生物研究进展14-17
  • 1.3.3 油藏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17-19
  • 1.3.4 厌氧石油烃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19-21
  • 第二章 产甲烷古菌的分离、纯化和菌株ZC-1的鉴定21-52
  • 2.1 样品采集地的油藏地质特征21-22
  • 2.2 试验技术和方法22-31
  • 2.2.1 样品采集22-23
  • 2.2.2 样品中产甲烷古菌的富集培养23-24
  • 2.2.3 分离纯化24-26
  • 2.2.4 纯度鉴定26
  • 2.2.5 形态学研究26-27
  • 2.2.6 生理生化鉴定27-29
  • 2.2.7 基因组G+C摩尔含量的测定29-30
  • 2.2.8 16S rDNA序列和mcrA基因序列的扩增、测序与系统发育学研究30-31
  • 2.3 试验结果31-47
  • 2.3.1 富集纯化31-32
  • 2.3.2 菌株ZC-1的形态学特征32-35
  • 2.3.3 菌株ZC-1的生理生化特征35-42
  • 2.3.4 菌株ZC-1的基因组G+C摩尔百分含量42-43
  • 2.3.5 菌株ZC-1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43-47
  • 2.4 讨论47-52
  • 2.4.1 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的分类学研究47-51
  • 2.4.2 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的生态学功能研究51
  • 2.4.3 MCRα作为产甲烷古菌系统发育学研究的分子指标51-52
  • 第三章 石油烃厌氧富集产甲烷初步模拟试验52-60
  • 3.1 试验目的52
  • 3.2 试验材料和方法52-54
  • 3.2.1 样品来源52
  • 3.2.2 技术和方法52-54
  • 3.3 结果54-57
  • 3.3.1 不同营养类型产甲烷古菌的富集培养54
  • 3.3.2 石油烃在厌氧条件下的降解及产甲烷能力54-57
  • 3.4 讨论57-60
  • 3.4.1 乙酸营养型产甲烷古菌在油藏中的分布57
  • 3.4.2 石油烃降解产甲烷初步模拟试验57-60
  • 第四章 全文结论、工作不足与展望60-63
  • 4.1 全文结论60-61
  • 4.1.1 油藏中产甲烷古菌的富集与分离纯化60
  • 4.1.2 菌株ZC-1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及系统发育学分析60-61
  • 4.1.3 原油降解产甲烷模拟试验61
  • 4.2 工作不足与展望61-63
  • 4.2.1 没有获得乙酸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纯培养物和富集培养物61
  • 4.2.2 没有获得厌氧烃降解菌的纯培养物61
  • 4.2.3 没有研究油藏中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的生态学功能61-63
  • 参考文献63-72
  • 附录72-78
  • 致谢78-80
  • 作者简历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    王爱宽

石油降解细菌的降解能力以及降解相关酶活性研究    祝慧慧

烃类厌氧降解过程中互营细菌的分布特征和系统发育研究    张文静

不同原料配比产气效果及沼液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研究    张娟

生物降解原油地球化学研究新进展    马安来,张水昌,张大江,金之钧

中国生物气中烷烃组分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鉴别标志    戴金星,陈英

稠油降解气的特征与识别及其勘探潜力    朱光有;赵文智;张水昌;邹才能;王政军;

降解原油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部分特性的研究    李清心,康从宝,王浩,张长铠

原油生物降解模拟实验    包建平;朱俊章;朱翠山;易绍兴;倪春华;

油藏微生物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向廷生,王莉,张敏

生物气形成过程中CH_4碳同位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钱贻伯,连莉文,陈文正,戚厚发,关德师

中国生物成因气的类型划分与研究方向    李先奇,张水昌,朱光有,梁英波

毛霉目真菌DNA的提取及其GC含量的测定    周志伟,黄河

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    李习武,刘志培

利用玉米芯酸解液生产假单胞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张明,陶小兵,唐欣昀,余增亮

11株中度嗜盐菌的分离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吕爱军;胡秀彩;张冬杰;温洪宇;

菲降解体系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段佩玲;王振宇;赵更丰;刘国生;

中度嗜盐菌的研究进展    冯二梅;宿红艳;王磊;

高盐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晁雷;邵雪;胡成;王林山;刘馨;

中度嗜盐菌Halomonas sp. STSY-3的耐盐特性研究    马玉涛;朱铁群;田秉晖;辛丽花;张晓伟;

曲霉菌降解机械润滑油的研究    马义丽;冯莲;周媛;赖洪敏;刘杨;李有志;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系统成藏史研究    杨峰平,王玉华,杨步增

高效降烃复合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孔淑琼;佘跃惠;游敏;魏力;

油田产出液中产甲烷菌的分离与特性初步研究    游敏;佘跃惠;孔淑琼;王正良;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coupled bacterial uranium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 oxidation in the Shashagetai deposit,NW China    

真菌的分类现状及鉴定方法    余霞;杨丹玲;陈进会;龚国淑;

阳信洼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与气藏描述    甘志红;

埕岛油田注水井管柱套管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曹文江;薛峰;许小东;

埕岛油田注水井管柱套管存在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曹文江;薛峰;许小东;

浅层生物气特征及其研究现状    林春明;李艳丽;漆滨汶;

低煤阶煤层气成藏与勘探开发简述    李五忠;田文广;孙斌;王宪花;赵玉红;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张云;张海涛;

金属硫化矿微生物浸出及浸出机理数学模型研究    宋健

渗透压补偿性溶质ECTOINE对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王越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柴达木第四系盐湖沉积地质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刘梅

油藏产气微生物代谢机理研究    王俊

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许颖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吴伟林

油藏原位与实验室模拟系统中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任红燕

微波辅助合成硅胶键合树枝状大分子及其用于生物固定化的研究    张春婷

多粘类芽孢杆菌SQR-21芽孢形成、萌发特征研究    霍振华

模拟油藏条件下激活剂运移与微生物生长调控实验研究    刘涛

亲油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在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吴亮

不同类型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可行性现场中试研究    何云馨

油藏环境微生物组成及功能特征的研究    高彩霞

钻井废弃液中污染物组成及降解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崔靖园

高COD高硫酸根精细化工废水的微生物处理研究    郑刚

新疆阿克苏盐矿嗜盐(耐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杨晓宸

新疆七角井盐湖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酶筛选    陈超

油藏内源微生物高效激活剂筛选与评价    高配科

高效降解石油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江翠翠

不同吸附剂对棉花秸秆沼气发酵效率的影响研究    王永泽;邵明胜;杨立;李冬生;王金华;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任磊,黄廷林

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工程中的(差异性)融沉和冻胀问题    金会军,喻文兵,陈友昌,高晓飞,李馥清,姚志祥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及生物气资源预测    高玲,宋进

河南禹县煤矿区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    龚绍礼

页岩、煤、沥青和原油的生气实验研究    王云鹏,耿安松,刘德汉,熊永强,申家贵

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窦启龙,陈践发,薛燕芬,王杰,段文标,郭建军

淮南煤田次生生物成因气的比例及资源意义    张小军;陶明信;解光新;王彦龙;史宝光;

煤型气烃类组分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陈践发,李春园,沈平,应光国

1854m~2608m气源岩中产甲烷菌的富集培养和发酵产气实验研究    丁安娜,连莉文,张辉,张中宁,惠荣耀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气形成机理及成藏规律    张祥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煤成烃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石昕

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张宝良

酵母粉的作用及氮源对Bacillus subtilis 24/pMX45 核黄素发酵的影响    司马迎春

石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张鹏

不同生境产甲烷古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研究    仇天雷

产低温脂肪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董明奇

油藏发酵细菌的鉴定及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研究    黎霞

油藏发酵细菌的鉴定及石油烃厌氧生物代谢机理初探    冯一潇

高效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和菌群构建    宋广梅

蓝藻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    王寿权

产甲烷条件下高效烃降解菌群的人工构建    刘海昌

中国煤层气成藏作用研究进展与述评    秦勇;

产甲烷菌的诱变及其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    林海;李洋子;汪涵;董颖博;霍汉鑫;高琨;曹丽霞;

外源产甲烷菌降解褐煤产气实验    汪涵;林海;董颖博;隋梦琪;李洋子;

高效降解长庆石油污染物细菌系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张洁

铜绿假单胞菌NY3对高浓度油污泥液相处理技术研究    常虹

石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固定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辛蕴甜

海水中二甲基硫的测定    方晨,胡敏,曾立民,唐孝炎

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    黄保家,肖贤明

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油气关系    刘文汇,徐永昌

砂岩储层中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模拟实验研究    陈传平,梅博文,易绍金,王大华,金迪威,张春明

辽河油田生物降解原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    熊永强,耿安松

过渡带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刘文汇

国内外微生物采油技术综述    王惠,卢渊,伊向艺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横向运聚成藏研究    李本亮,王明明,魏国齐,张道伟,王金鹏

海水中二甲基硫测定方法的研究    胡敏,唐孝炎,李金龙,禹仲举

厦门近海海域海水二甲基硫排放通量的研究    杜晓明,刘厚田,柳若安,陆妙琴,王玉保

河口港湾海水中石油烃的自然风化模式    张珞平,王隆发,吴瑜端

燃料油在紫贻贝体内的积累及其特征    孙耀,林庆礼,于宏,杨琴芳

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降解的研究 Ⅰ.浙江省海岛海域石油烃降解细菌的生态分布    史君贤,陈忠元,胡锡钢

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Ⅰ.石油烃降解的实验室模拟    林凤翱,于占国,李洪,贺杰,张映,冯志权

珠江河口沉积物中石油烃分布及其与河口环境的关系    潘建明,扈传昱,刘小涯,周怀阳,卢冰

广东沿海牡蛎石油烃污染研究——Ⅱ育肥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体内石油烃释放规律    林钦,贾晓平,吕晓瑜

石油烃在海洋微表层中的富集作用    张珞平,王隆发,李小波,陈伟琪

海洋丝状真菌转化石油烃的研究    陈碧娥,刘祖同

紫贻贝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薛秋红,孙耀,王修林,张军

海洋环境中石油烃的来源    史鄂侯

混合菌群对石油烃的协同降解作用研究    马挺;李丹;李国强;梁凤来;刘如林;

双壳贝类养殖水体中石油烃安全限量的研究    姜朝军;乔庆林;蔡友琼;徐捷;

渤海滩涂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李海明;郑西来;刘宪斌;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生物修复    马焕春;

生产水回注技术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张峙;熊友明;

老化油泥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组成分布及其植物降解特征分析    王世杰;郭观林;李发生;

储油设施渗漏污染过程与修复技术    胡黎明;武晓峰;刘培斌;Meegoda J N;

东海沿岸贝类质量监测与安全评价    沈新强;袁骐;

海洋与港口水体环境石油污染与防治对策    张立柱;唐谋生;余雷;李开军;

油田生产水对卤虫发育和藻类生长抑制作用的比较    黄韧;吴进孝;杨丰华;薛成;李艺华;

中美专家共同发现“吃”油细菌    记者 李军 通讯员 王继武

南开学生发现能吃“脏石油”的花卉    记者 冯国梧 通讯员 张丽 冀宁

南海所监测到大亚湾海洋生态在改变    红怡

专家提醒贝类产品不宜生吃    沈汝发

中美学者发现一种“吃”油细菌    王继武 记者 张哲浩

“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很正常”    本报记者 赵建东

贝类健康化生产技术研究有了新成果    乔庆林

乌克兰研究成功改性醇酸漆的新技术    

我国去年海洋灾害中等偏重(权威发布)    记者贾西平、任建民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六大看点    

石油烃废水处理技术及数值模拟    关卫省

厦门附近海区多相介质中石油烃的组成特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指示    王新红

长江口营养盐、石油烃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及动力学研究    石晓勇

石油烃污染对僧帽牡蛎的氧化胁迫    陈荣

原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雅鲁布

石油烃污染对马粪海胆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    吕福荣

采油污水COD化学组成剖析及归趋模型    陆金仁

粒状铁系统处理氯代烃—苯系物混合污染物的研究    何承涛

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与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张宝良

石油烃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对其它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    陈虹

石油烃厌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产甲烷古菌研究    承磊

胶州湾石油轻污染物环境容量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李克强

胶州湾石油烃和其它环境因子的时空分布及其相关性研究    张志强

不同生境产甲烷古菌分离鉴定及初步应用研究    仇天雷

高效石油烃降解菌的筛选及表面活性剂对其亲脂性和降解能力的影响    陈来琳

渤海环境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环境容量研究    郭良波

鲢鱼鱼肉中石油烃污染的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的研究    赵燕

石油烃对马粪海胆DNA甲基化与补体C3的毒理效应研究    刘美华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筛选及其降解石油烃的作用研究    易志红

石油烃优良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其降解性能的研究    冯晋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