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覆盖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6:00
热度:

玉米秸秆覆盖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摘要】:通过室内土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玉米秸秆覆盖对沙坡地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处理分为8种降雨强度和5个水平的秸秆覆盖度:

【摘要】:通过室内土槽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降雨条件下玉米秸秆覆盖对沙坡地产流时间和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处理分为8种降雨强度和5个水平的秸秆覆盖度:0、15%、30%、60%和90%。40组模拟降雨结果表明:华北保护性耕作研究区域沙壤土条件下的产流时间与降雨强度符合幂函数关系;秸秆覆盖能延缓地表径流的产生,自然降雨(雨强10~80 mm/h)过程中,15%、30%、60%和90%秸秆覆盖较无覆盖分别推迟产流时间1.0~15.4、2.1~22.1、3.4~48.2和5.9~73.6 min;秸秆覆盖对地表径流和产沙影响显著,降雨历时1 h,30%秸秆覆盖减少径流总量17.9~/o~38.7%,减少产沙总量34.1%~48.0%0 30%秸秆覆盖水土保持效果显著,考虑到过多的秸秆覆盖(80%)会造成播种机堵塞,所以在保护性耕作研究实践中,建议保持30%~60%(1 400~3 100 kg/hm~2)的玉米秸秆覆盖,以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和播种质量,该研究可为保护性耕作研究区域适宜的玉米秸秆覆盖量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秸秆 径流 降雨 保护性耕作 产沙速率
【基金】: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13039) 作物秸秆还田技术(行业科技)(201503136)
【分类号】:S157.1
【正文快照】: .^ 51曰 中国北方约有3300xl04hm2旱作农地存在干旱少 雨、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1_2]。秸秆覆盖是减 少土壤侵蚀,蓄水保墒的有效措施之一[3—5]。 Hallsted等[6]从1930年首次开展残茬(秸秆)覆盖研 究以来,稻秆覆盖在改善土壤物理条件、蓄水保墒方面, 已被大量研究和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残茬和秸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高焕文,李洪文,陈君达

保护性耕作的不同因素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王晓燕,高焕文,杜兵,毛宁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周兴祥

保护性耕作适应性试验及关键技术研究    贾延明,尚长青,张振国

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    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何进;李洪文;高焕文;

地表糙度对径流和产沙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郑子成;吴发启;何淑勤;王健;佘雕;

秸秆覆盖对不同初始含水率土壤产沙过程的影响    刘柳松;任红艳;史学正;于东升;王洪杰;孙维侠;张黎明;

降雨条件下地表糙度对片蚀的影响及其变化    郑子成;何淑勤;吴发启;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鲁东丘陵区玉米—小麦一年两熟一体化耕作技术体系研究    丁晓义;姜鸿明;董超;李林志;陈永娜;严美玲;

聊城市保护性耕作应用现状及其配套技术    张素芳;

淮北地区砂礓黑土墒情分级指标研究    祁宦;朱延文;戚尚恩;李德;陆琴琴;孙有丰;

侵蚀性降雨与土壤侵蚀关系的研究    孙家振;董召荣;赵波;周俊;聂刚;

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    姚宇卿,吕军杰,王育红,李云德,潘永,刘红旗

宿州市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气象建议    祁宦

农田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    李琴;

我国水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    杨正梅;

汉中非点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李雷权;梁引库;傅明星;

植物篱与秸秆覆盖技术防治巢湖沿湖坡耕地土壤氮素流失的初步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唐杉;

一种用于土壤侵蚀观测的光电测尺研究    李海林;李俊;李健;

青海省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战略思考    杨永梅;郭志林;李惠梅;高泽兵;杨海镇;卓玛措;

2BMFY-4型智能玉米免耕播种机研制与示范    杨自栋;杜瑞成;蔡善儒;耿端阳;张国海;

保护性耕作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李洪文;李慧;王庆杰;何进;朱惠斌;张东远;

东北地区玉米垄作免耕播种机研究现状    王庆杰;何进;梁忠辉;李洪文;李问盈;朱惠斌;

基于SolidWorks圆盘式免耕开沟器的仿真设计与分析    朱惠斌;李洪文;白丽珍;

基于排种频率的油菜气力式精量排种器漏播检测技术与装置    李明;刘晓辉;丁幼春;廖庆喜;

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径流调控体系及应用研究    邢恩德;梁占岐;刘艳萍;

全方位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    张林田;郭新荣;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    刘素青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北京山区主要优势树种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水文过程分析    史宇

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对生态功能调控机制研究    赵洋毅

北京怀柔东台沟小流域坡面径流与产沙特征研究    王士永

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与效果研究    赵名彦

机械耕作与季节性冻融对黑土结构的影响    王恩姮

红壤季节性干旱对坡耕地水蚀土壤结构变化的响应    宋州俊

水蚀引起的红壤入渗性能变化对季节性干旱的影响    曾涛

降雨过程中不同粗糙度土表微地貌特征演变与三维模型的建立    廖国瑞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红壤区坡面径流调控关键技术与模式的适用性研究    程艳辉

水库水源涵养区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的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    王富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燕永新

少耕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陶志强

丹玉39号高产栽培综合技术研究    陈丽

三种小麦免耕播种机性能试验及其效果对比研究    杨彦光

保水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新动向    杨连利;李仲谨;邓娟利;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张兴昌,邵明安

太湖流域浙西区不同土地类型的面源污染产出    李恒鹏,刘晓玫,黄文钰

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林冠截留初步探讨    杜紫贤;韩永刚;谢锦升;郭剑芬;张静;

聚丙烯酰胺的土壤改良效应    董英,郭绍辉,詹亚力

晋东南地区麦田水分供需特征及节水灌溉研究    赵聚宝,梅旭荣,吕学都

旱地麦田蓄水保墒耕作措施的研究    高绪科,王小彬,汪德水,曾令文,王文清

黄土高塬旱地小麦草肥覆盖耕作技术研究    许卓民,张明义,苗元礼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研究初报    山西省农科院旱作农业耕作栽培体系及增产机理课题组

沃特多功能保水剂保水性能研究    杨永辉;赵世伟;黄占斌;白岗栓;刘娜娜;

东北垄作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联合少耕机具研究    贾洪雷

坡面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作用及变化特征研究    郑子成

黄土坡面片蚀—细沟侵蚀—切沟侵蚀演变与侵蚀产沙过程研究    张新和

流域坡面综合产流数学模型的研究    白清俊,刘亚相

影响坡地降雨产流历时的因子分析    袁建平,蒋定生,甘淑

不同作物种植方式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张勇;

陕北黄土沟壑区降雨入渗产流产沙模型与应用    宋孝玉;白鹏;王娟;史文娟;王全九;

黄土坡面片流产流过程模拟研究    刘俊娥;王占礼;高素娟;张宽地;陈浩;王莎;

坡面产流机制研究刍议    吴伟;王雄宾;武会;张宏芝;祁生林;陈峻崎;鲁绍伟;

岔巴沟流域次暴雨产流无量纲模型    周玲微;雷廷武;武阳;

黄土坡地放水冲刷试验产流过程研究──Ⅰ.试验设计与产流机理    吴普特

黄土坡地放水冲刷试验产流过程研究──Ⅱ.产流过程分析    吴普特

迤者小流域径流场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苏备;刘培静;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研究    郭庆荣;

中亚热带黄壤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产流产沙特征    张旭东;周金星;黄玲玲;

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    宋孝玉

紫色土坡耕地的降雨产流机制及产流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    刘刚才

不同降雨特性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史致男

渭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产流、产沙效率响应    王辉

红壤丘陵区坡地降雨产流规律试验研究    王峰

三峡库区典型土质道路产流产沙特点研究    杨长春

模拟降雨条件下人工苜蓿和柠条群落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勃海锋

基于氢氧同位素示踪的紫色土坡耕地产流机制研究    赵鹏

黄土高原坡耕地超渗产流及作用研究    高军侠

黄土丘陵区草、灌地不同经营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研究    赵鹏宇

黑土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产沙产流与侵蚀性降雨研究    宋玥

茵陈蒿群落分布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养分流失及微地表变化的影响    王玉霞

不同措施对坡地产流产沙和氮磷迁移的控制作用研究    唐佐芯

Baidu
map